後漢書白話版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
(郭伋、杜詩、孔奮、張堪、廉范、王堂、蘇章、羊續、賈王宗、陸康)
◆郭伋傳,郭伋字細侯,扶風茂陵人。
高祖父郭解,武帝時以任俠聞名。
父郭梵,為蜀郡太守。
郭伋少時就有志行,哀帝平帝時徵召大司空府,三遷為漁陽都尉。
王莽時為上谷大尹,遷并州牧。
更始新立,三輔連續被兵侵犯,百姓震駭,強宗大姓,各擁眾保營,不肯率先歸附。
更始素聞郭伋之名,征拜為左馮翊,使鎮守撫一慰百姓。
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轉為尚書令,數次獻納忠諫。
建武四年(28),出為中山太守。
第二年,彭一寵一被滅,轉為漁陽太守。
漁陽既遭王莽之亂,又重以彭一寵一之敗,民多猾惡,盜賊充斥。
郭伋到後,示以信義刑賞,糾戮賊帥,盜賊消散。
當時匈奴多次騷擾郡界,邊民受害受苦。
郭伋整飭兵馬,設置攻守的策略,匈奴害怕遠離,不敢再入邊塞,邊民得以安居樂業。
在職五年,戶口增加一倍。
後來穎川盜賊群起,九年,征拜郭伋為穎川太守。
召見辭行時,帝慰勞他說:「賢能太守,去帝城不遠,河潤九里,希望京師也能蒙被洪福。
君雖一精一於追捕,而山道險阻,打起仗來自己也如一個士兵啊,要深自謹慎哩。」
郭伋到郡,招懷山賊陽夏趙宏、襄城召吳等數百人,都徒手到郭伋處投降,郭伋把他們遣散歸農。
因自己檢討擅自放走降賊,帝讚美他的辦法好,不咎其過。
後來趙宏、召吳等一黨一羽聽說郭伋威信,遠從江南,或從幽州、冀州等地不約而來向他投降,絡繹不絕。
十一年,省朔方刺史屬并州。
帝以盧芳據北土,就調郭伋為并州牧。
郭伋過京師謝恩,帝即時引見,並召皇太子諸王宴語終日,賞賜車馬衣服什物。
郭伋因而說選補眾職,當從天下賢士俊傑中選拔,不宜專用南陽人。
帝接納。
郭伋前在并州,素來重有恩德,等到後來入界,所到邑縣,老幼相攜,逢迎於道路。
郭伋每到一處都詳問民眾疾苦,聘求耆德雄俊,設幾杖之禮,讓耆老朝夕參與政事。
初到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
郭伋問:「小朋友們為何自遠而來?」
兒童答「:聽說使君到,高興極了,所以來奉迎你哩。」
郭伋辭謝。
等到事情畢,諸兒復送到郭外,問:「使君哪天當回來?」
郭伋問別駕從事,計算日期告訴兒童們。
巡視回來,先期一日到達,郭伋因為違信於諸兒,就停車野亭,到約定日期才入城。
這時朝廷多薦舉郭伋可為大司空,帝以並部尚有盧芳為患,且匈奴未安,想讓郭伋久居并州,所以不召他。
郭伋知盧芳是舊賊,難以一時制一服,當嚴格採取防範措施,明購賞,以結寇心。
盧芳將隋昱,於是脅迫盧芳向郭伋投降,盧芳逃亡到匈奴去了。
郭伋以年老多病上書求退職。
建武二十二年(46),征為太中大夫,賜宅一區,及帷帳錢谷,以充其家用,郭伋常分散給宗親九族,自己無所遺余。
第二年(47)去世,時年八十六歲,帝親臨吊,賜塚塋地。
◆杜詩傳,杜詩字君公,河內郡汲縣人。
年輕時就有才能。
擔任郡功曹,有公正廉明的美稱。
更始時,徵召到大司馬府。
建武元年,一年三次遷升為侍御史,負責安置召回洛陽的百姓。
這時將軍蕭廣放縱士兵,在民間橫行暴虐,百姓們驚惶不安,杜詩命令曉喻無效,就把蕭廣殺了,回去後據實向劉秀作了報告。
劉秀召見他,贈杜詩一套蓕戟儀仗。
再派他到河東,誅殺降服逆賊楊異等。
杜詩到大陽,聽說賊楊異等人準備伺機北渡黃河,就與長史迅速燒掉了楊異的船隻,率領郡兵,率領騎兵突擊隊襲擊叛軍,斬楊異等。
叛軍全被消滅。
拜為成皋縣令,任職三年,政績優等。
再遷為沛郡都尉,又調任汝南都尉,所到之處都治理得很好。
建武七年,杜詩遷升為南陽太守。
杜詩生一性一節約儉樸,為政清平,因誅戮強一暴在百姓中建立了威望,善於出謀劃策,節惜一愛一護民眾勞役。
製作用水力推引活一塞鼓風的機具,用以煉鐵鑄為農業機械,使用勞力少,功效大,百姓都認為很方便。
又修治坡地池塘,擴大耕地面積,南陽郡內家家戶戶富裕殷實。
當時的人把他與前太守召信臣相比擬,南陽有人稱頌說「:前有召父,後有杜母。」
杜詩自以為沒有什麼功勞,久居大郡感到不安,請求降為小郡以避功臣,就上疏道:「陛下成就天功,得以完成興漢大業,偃兵息武,修明文治,將帥們都班師回朝,海內和睦,萬世蒙受福澤,天下幸運。
惟有匈奴不曉聖德,還在西北邊疆為患,凌虐中國,邊民虛耗,不能保衛自己,我擔心勇一猛的武將們雖然竭力保衛邊境,仍不能休戰罷兵。
大凡軍隊老是勤於作戰而得不到休整,士兵也會怨恨,勞苦困頓而沒有休整也會怨恨,怨恨之師,是難以再次責他們建立新功的。
我眼見將帥們的心情,功臣們的願望,是想回到郡內休息一下,然後接受命令出征,就不會有怨恨了。
我認為『師勝在於和睦而不在於人多』,陛下雖垂念北部邊境,也應當交替採用攻戰和休整兩手。
過去商湯周武王善於駕馭大眾,所以沒有殘忍凶狠之師。
陛下起兵十三年了,將帥和睦,士卒歡一悅。
現在假如使公卿郡守出身於軍旅,那麼將帥們就會自相勉勵;如果士卒的待遇能像中央的禁衛部隊一樣,那士卒們就會產生出百倍的勇氣。
為什麼呢?因為天下已經安定了,人們都把一性一命看得重了,大臣以下,都懷念安樂的地方,如果不按他們的功勞行賞任用,就沒有辦法鼓勵他們了。
陛下確實應當把幾個郡守的位置空缺起來,以等待有功的將領回來,多次厚賞給予長期服役的兵士。
這樣一來,屯戍在邊防的部隊,都能爭相捨生忘死,登城守塞的官吏,也不會辭其勞苦,這樣邊塞的警報系統將非常一精一確無誤,防禦作戰堅不可摧。
聖王之政,必定在順乎人心。
您現在用了我這個愚味淺陋的無能的人,阻塞了功臣盡忠進諫的渴望,這是很不適宜的。
「我杜詩暗自私忖,我本來是一個史吏的微小之才,恰逢陛下創建大業的機會,俊傑們都奔走在外,朝中人才空乏,超受大恩,我擔任太守很不稱職,治理民眾效果很差,長期佔據官位,使功臣們心懷不滿,我實在是誠惶誠恐。
建武八年,我曾經上書請求避功德,陛下深恩,沒有准我退位。
我杜詩蒙恩特別豐厚,按義理我不敢苟冒虛請,無法抑制迫切的心願,是願從大郡的位置上退下來,接受低級的職務。
等我年齡更大些,能承當繁重任務時,讓我對朝廷一定有所補益,再授高官位,雖然是封侯授爵,我也是不敢推辭的,請陛下哀憐我的苦衷吧!」帝一愛一惜他的才能,沒有允許。
杜詩平時喜一愛一推薦賢才,幾次推薦知名人士清河劉統及魯陽縣長董崇等人。
起先,禁令還比較簡單,但憑蓋了印章的璽書發兵,沒有虎符作為信物。
杜詩上書說:「我聽說兵是國家的凶器,聖人是很慎重的。
按舊的制度,發兵都要使用虎符,至於一般的徵調,使用竹簡就行了。
符符吻合,才能取得對方的完全信任,所以顯明國家命令,掌握朝廷的權威。
近來調遣軍隊,只用璽書或者詔令,如果有一奸一人偽造,就無法察覺出來。
我認為現在戰爭還在進行,內賊外虜尚未消滅,向州郡封國徵兵,應當特別慎重,可立虎符作為發兵憑證,以杜絕一奸一偽。
以前魏公子信陵君無忌,威傾鄰國,還假魏王兵符,以解秦對趙國之圍,假如不是如姬為了報殺父之仇而竊得兵符交給了無忌,則信陵君救趙之功就無由建立了。
有的事情雖然麻煩卻是不能省的,所謂費而不得已,大概說的就是這類發兵制度的事情吧。」
書奏上,帝採納了他的建議。
杜詩身雖在地方上做官,但盡心於朝廷,剛直不阿的言論和良好的計謀策略,遇事獻納。
任職七年,政務教化在郡內風行。
建武十四年,由於派賓客為弟報仇案,被徵召。
恰好這時杜詩因病逝世,司隸校尉鮑永上書說杜詩貧困沒有田地住宅,死了還無地安葬。
帝下詔書令在郡邸治理喪事,賜絹千匹作為治喪費用。
◆孔奮傳,孔奮字君魚,扶風茂陵人。
曾祖孔霸,元帝時為侍中。
孔奮少從劉歆學習《春秋左氏傳》,劉歆稱獎他,對學生們說「:我已從君魚受到教益了。」
遭王莽之亂,孔奮與老母幼弟避兵河西。
建武五年(29),河西大將軍竇融請孔奮署議曹掾,代理姑臧長。
八年,賜爵關內侯。
這時天下擾亂,只有河西獨為安定,而姑臧稱為富邑,通貨羌胡,人貨殷富繁榮,每居縣者,不滿數月常發財致富。
孔奮在職四年,財產無所增。
侍母孝謹,雖很節約,但對母親奉養極求珍膳。
自己率妻子,同甘蔬菜淡飯。
當時天下未定,士子們多數不修節一操一,而孔奮力行清潔,為眾人所笑,有的人以為他是身處膏脂之中,不能自潤其身,徒增辛苦罷了。
孔奮既立節,治理貴在仁一愛一公平,太守梁統深相敬待,不以官屬之禮待他,常迎接於大門,引入見母親。
隴蜀既平,河西守令都被徵召,財貨連車。
川澤為之彌滿,惟有孔奮無資財,單車就路。
姑臧官吏民眾及羌胡更互相說「:孔君清廉仁賢,全縣蒙恩,他今離去,我們為何不共報德!」於是共同獻出牛馬器物千萬以上,追送數百里。
孔奮深表感謝而已,對器物一無所受。
既至京師,拜為武都郡丞。
當時隴西餘賊隗茂等夜攻府捨,殘殺郡守,賊害怕孔奮追急,就捉住他的妻子兒子,想作為人質。
孔奮年已五十,惟有一子,終於不顧妻子兒子安危,窮追力討。
官吏民眾感於義氣,莫不加倍用力。
郡多氐人,熟習山谷情況,其大豪齊鍾留,為群氐所信仰嚮往。
孔奮就率鍾留等令其掩護抄擊,表裡互相配合。
賊窘迫畏懼一逼一急,就把孔奮的妻子兒子推置前車,以迫使官兵退卻,而官兵攻擊更加厲害,於是將隗茂等擒而消滅,孔奮妻子兒子也被賊兵所殺。
世祖下詔表彰其功,拜為武都太守。
孔奮自為府丞,已見敬重,被拜為太守後,全郡莫不去惡從善,改變一操一行。
孔奮為政明斷,明善疾非,見有美德,一愛一之如親,對沒有德行的人,忿恨得如仇人一樣,郡中稱為清平。
弟孔奇,遊學洛陽。
孔奮以孔奇通曉經術當做官,孔奮因病去官,守約鄉閭,在家去世。
孔奇博通經典,作《春秋左氏刪》。
孔奮晚年有子孔嘉,官至城門校尉,作《左氏說》。
◆張堪傳,張堪字君游,南陽郡宛人。
為郡中大姓。
張堪早孤,讓先父餘財數百萬與兄子。
年十六歲,去長安學習,志美行為嚴肅,同學們都稱他為「聖童」。
世祖年輕時,見張堪志氣一操一守,常稱讚他。
即位後,中郎將來歙薦舉張堪,召拜郎中,三遷為謁者。
派他送委輸縑帛,並領騎七千匹,隨大司馬吳漢去討伐公孫述,在路上又被追拜為蜀郡太守。
當時漢軍只剩七天糧食,暗中籌備船隻準備撤軍逃走。
張堪聽說,跑去見吳漢,說公孫述必敗,不宜退師的策略。
吳漢聽從了,就示弱挑戰,公孫述果然自己出戰,結果戰死在城下。
成都既攻下,張堪先入據其城,檢閱庫藏,收其珍寶,全部開列清單上呈,秋毫無私。
安慰撫定吏民,蜀人一大悅。
張堪在蜀郡兩年,征拜為騎都尉,後來率驃騎將軍杜茂,擊破匈奴於高柳,被拜為漁陽太守。
捕擊一奸一猾,賞罰必信,官吏民眾都樂意為他所用。
匈奴曾經以一萬騎侵入漁陽,張堪率數千騎奔襲,大破匈奴兵,漁陽郡界得以安靜。
於是在狐奴開稻田八千多頃,勸民耕種,得以富裕起來。
百姓歌頌道:「桑無附枝,兩岐長滿了麥穗,張君為政,百姓樂不可支。」
視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嘗召見諸郡掌管計簿的官吏,問其風土及前後郡守縣令的政績。
蜀郡計掾樊顯進道:「漁陽太守張堪過去在蜀,其仁一愛一足以恩惠部下,威信足以討伐一奸一佞。
前公孫述破滅時,珍寶堆積如山,積聚掌握之物,足以稱富十代,而張堪去職之日,乘折轅車,布被囊而已。」
帝聞之,歎息良久,於是拜樊顯為魚復縣長。
正準備征張堪,恰好張堪病逝,帝深為悼惜,下詔書表彰,賜帛百匹。
史官評論說:張堪、廉范都因慷慨任俠立名,看他倆振救人的危急,蹈險阻,真有值得稱讚之處。
張堪臨財一毫不取,廉范好周人窮急,也都足以申意感物啊。
至於高祖召季布,明帝之引見廉范,加怒,以激發其志氣,就戮,更增長了對他的一寵一幸,見義能從,這真是做君主的所需要的。
然情理的樞木凡,開塞也是由於有所感呢。
◆廉范傳,廉范字叔度,京兆郡杜陵縣人,趙將廉頗的後代。
漢朝建立後,因為廉氏是一個大宗族,就把他從苦陘縣遷到杜陵。
世代為邊塞郡守,祖先有的就葬在隴西襄武,所以後代就在隴西出仕。
曾祖父廉褒,成帝哀帝時為右將軍。
祖父廉丹,王莽時為大司馬庸部牧,都有名於前世。
廉范的父親遭逢喪亂,客死於蜀漢,廉范因此流寓西州。
西州平定後,回到鄉里。
十五歲時,辭別母親到西州迎接父喪。
蜀郡太守張穆,是廉范祖父廉丹的舊屬,以重資送給廉范,廉范沒有接受,與賓客徒步負父喪回葭萌。
載棺柩的船觸石破沉,廉范抱著棺柩,一起沉溺水中。
眾人哀其孝義,用鉤將他救起,經過療養救護得以不死。
張穆聽說,再派使者帶著前次送給廉范的錢物追到廉范,廉范再次固辭。
把父靈柩運回安葬,服喪完畢,再去京師學習,從博士薛漢學。
京兆、隴西二郡爭著請他,廉范都不答應。
永平初年,隴西太守鄧融備了禮品請廉范做他的功曹,恰好這時鄧融被州里檢舉犯有罪案,廉范知道他的罪案難以解脫,想用權謀幫他。
假稱有病請假離去,鄧不理解廉范的心意,非常怨恨他。
廉范於是東到洛陽,改名換姓,請求代理廷尉獄卒。
沒過多久,鄧融果然被捕入獄,廉范得以衛侍左右,盡心勤勞。
鄧融奇怪他的面貌像廉范,不解是什麼原因,就探問說「:你為什麼像我以前的功曹呢?」
廉范斥責說「:你在困境中眼睛發花了吧!」不再答理他的話了。
鄧融因又困又病獲得出獄,廉范隨他為療養護理,到鄧融死,一直沒有說這件事。
還親自用車送鄧融靈柩歸葬南陽,葬畢才離去。
後來辟召入公府,恰逢薛漢因楚王英謀反事牽連被殺,薛漢的故舊學生都不敢去看,廉范獨身前去收殮薛漢一屍一體。
官吏們向上報告,顯宗大怒,召廉范入見,詰責說:「薛漢與楚王同謀造**,交亂天下,你是府掾,不與朝廷同心,反而去收殮罪犯一屍一體,這是為什麼?」
廉范叩頭說「:臣愚戇無行,認為漢等都已伏法,老師之情不可忘,罪當萬死。」
帝怒氣稍解,問廉范說「:你是廉頗的後代嗎?與故右將軍廉褒、大司馬廉丹有關係嗎?」
廉范回答說「:褒是臣的曾祖父,廉丹是臣的祖父哩。」
帝說「:難怪你的志氣膽識敢這樣哩!」因而赦免了他的罪,從此廉范的名氣更加顯著了。
被舉為秀才,幾個月以後,再遷為雲中太守。
恰逢匈奴大規模侵犯邊塞,烽火台成天發出警報。
按舊例,進犯的敵人超過五千,就要向鄰郡發信。
官吏們想向鄰郡傳檄求救,廉范不聽,自己率士卒抵拒。
敵軍眾多,廉范兵抵抗不住。
黃昏時,廉范命令軍士每人捆紮兩個火炬,把火炬捆成十字形狀,點燃三個炬頭,手持一端,營中像星星羅列。
敵軍看到火炬多,以為是漢救兵到了,大驚。
想等待天亮後退走,廉范令軍士乘夜飽食,天亮發起追擊。
斬首數百級,匈奴兵自相踐踏,死者千餘人,從此不敢再犯雲中。
以後又歷任武威、武都二郡太守,根據民情風俗進行教化誘導,都治理得很好。
建初中,遷任蜀郡太守,蜀中風俗喜尚文辭辯論,互相爭論長短,廉范每每以淳厚勉勵他們,不要受輕薄倍偷風氣的影響。
成都民物豐富,城鎮民宅迫窄相連,以前禁止市民夜間一操一作,為了防止火災,但是,市民晚上還是互相隱蔽偷偷地幹活,以至時常發生火災。
廉范於是廢除先令,只是嚴格規定要儲足防火用水而已。
百姓以為便利,乃為之歌說:「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短襖,今有五條褲。」
在蜀數年,因犯法被免官還鄉。
廉范世代在邊,有許多田地,積蓄了不少錢財糧食,都用來賑濟家族朋友。
肅宗死,廉范奔赴敬陵。
當時廬江郡掾嚴麟奉章吊國喪,在路上相遇。
嚴麟乘小車,因泥深馬死,不能前進。
廉范見了很同情,命從騎下馬給嚴麟,不告而去。
嚴麟辦完一事,不知把馬還給誰好,就沿著廉范的行蹤查訪。
有人告嚴麟說:「故蜀郡太守廉叔度,喜歡周濟人們緊急困難,今你奔國喪,一定是他做的。」
嚴麟也久聞廉范的名氣,以為對,就牽著馬到廉范家,感謝他並歸還他的馬。
世上的人都仰慕他的好義,只是依倚大將軍竇憲,有人譏笑。
死在家中。
起初,廉范與洛陽慶鴻為刎頸之交,當時人們稱讚說:「前有管仲鮑叔,後有慶鴻廉范。」
慶鴻慷慨有忠義節氣,位至琅笽、會稽二郡太守,所在之處有異常事跡。
◆王堂傳,王堂字敬伯,廣漢妻人。
起初舉光祿茂才,遷谷城縣令,治理有名跡。
永初中,西羌寇巴郡,為民患,詔書派遣中郎將尹就攻討,連年不克。
三府舉王堂有治績,拜為巴郡太守。
王堂馳兵赴賊,斬羌虜千餘級,巴、庸得以清靜,官吏民眾在王堂生前就為他立祠。
刺史張喬表奏其治理才能,遷為右扶風。
安帝西征,一乳一母王聖、中常侍江京等並請家屬於堂,王堂不用。
掾史固諫,王堂說「:我蒙國恩,豈可為權貴曲意通融,必以死守之!」即日遣家屬回去,關閉門房小戶。
果然有人誣告王堂,恰逢帝崩,江京等都被誅滅,王堂以守正道不阿權貴被稱頌。
永建二年,徵入為將作大匠。
永建四年,因公事左轉為議郎。
復拜魯相,政存簡一,數年沒有辭訟。
遷汝南太守,搜集賢才禮賢下士,不隨意自專,於是教導掾史說:「古人忙於求賢,逸於任使,所以能化清白於上,事整治於下。
考核州郡人才,委任人選,由功曹陳蕃負責。
匡理政務,拾遺補缺,由主簿應嗣負責。
這樣才能循名責實,察言觀效哩。」
自此委誠求當,不再妄有辭教,郡內稱治。
時大將梁商及尚書令袁湯,因求屬不行,共恨之。
後廬江賊進入弋陽界,王堂勒兵追討,賊即奔散,而梁商、袁湯還是懷恨誣奏王堂在任內無警,被免歸家。
年八十六歲去世。
遺令薄殮,瓦棺以葬。
子王..,清行不仕。
曾孫王商,益州牧劉焉以他為蜀郡太守,有治理名聲。
◆蘇章傳,蘇章字孺文,扶風平陵人。
八世祖蘇建,武帝時為右將軍。
祖父蘇純,字桓公,有高明的名聲,一性一強切而執毀譽,士子友人都敬畏他,相見而議論說:「見蘇桓公,怕他直言教訓人,不見,又想他。」
三輔稱他為「大人」。
永平中,為奉車都尉竇固軍,出擊北匈奴、車師有功,封中陵鄉侯,官至南陽太守。
蘇章年少博學,能文。
安帝時,舉賢良方正,對策成績優異,為議郎。
幾次陳述得失,其言甚為剛直,出為武原縣令,當時歲饑,蘇章常開倉廩,救活三千多戶。
順帝時,遷冀州刺史。
故人為清河太守,蘇章巡視辦他一奸一佞貪贓。
蘇章於是請來太守,為設酒餚,陳說平生之好甚為歡洽。
太守喜道:「人都有一天,我獨有二天。」
蘇章說:「今晚蘇章與故人飲酒,是我倆的私人恩惠;明日冀州刺史要法辦你,那是公法無私啊。」
於是舉正其罪。
州境之內,知蘇章鐵面無私,望風畏肅。
換為并州刺史,以摧折權貴豪強,違旨,被免職。
由此隱身鄉里,不與當世人相交。
後來征為河南尹,不就職。
當時天下日亂,民多悲苦,議論者薦舉蘇章有干國之才,朝廷終不能復用,卒於家。
◆羊續傳,羊續字興祖,太山平陽人。
其先祖七世為二千石卿校。
祖父羊侵,安帝時為司隸校尉。
父羊儒,桓帝時為太常。
羊續以忠臣子孫被拜為郎中,去官後,被征到大將軍竇武府中。
竇武失敗後,因結一黨一事,被禁錮十多年,幽居守靜。
等到一黨一禁解除,又被徵入太尉府,四遷為廬江太守。
後來揚州黃巾賊攻舒,焚燒城郭,羊續征發縣中二十歲以上的男子,都持兵勒陣,弱小的,都參加挑水滅火,會集數萬人,併力作戰,大破黃巾賊,郡界平定。
後安風賊戴風等作亂,羊續又將其擊破,斬首三千餘級,生擒其大帥,其餘一黨一輩原為平民,給他們耕作器一具,使他們都從事正當農業生產。
中平三年(180),江夏兵趙慈反叛,殺南陽太守秦頡,攻佔六縣,拜羊續為南陽太守。
當他進入郡界,就微服巡行,帶著一名童子,查看縣邑,采問風謠,然後再進。
有的令長貪婪,吏民狡詐,他都知道情況,郡內驚懼,莫不震懾。
於是發兵與荊州刺史王敏共擊趙慈,斬之,獲首五千餘級。
屬縣餘賊都來向羊續投降,羊續為他們向上奏請,赦免其枝附余一黨一。
賊既平定,就頒布政令,適應民眾的迫切要求,百姓歡心歎服。
當時豪權之家多尚奢一靡一,羊續深為疾惡,常破衣薄食,駕著老馬破車。
府丞曾向他獻生魚,羊續受了掛於庭中;府丞後來又獻他,羊續就拿出掛在庭中的生魚給他看,以絕其獻魚之念。
後來羊續的妻子與兒子羊秘都到了郡捨,羊續閉門不納,妻子帶羊秘而行,其行裝只有布被、破衣,食鹽,麥子數斛而已,回頭對羊秘說:「我對待自己這樣菲薄,怎麼能養活你母子呢?」
讓他們母子都回家去。
六年,靈帝想以羊續為太尉。
當時拜為三公的人,都要送給東園禮錢千萬,令中使督交納之,名為「左騶」。
其所到之處,常迎致禮敬,厚加贈送賄賂。
羊續就坐在單席之上,舉舊絮布袍以展示說:「臣的家當,唯此而已。」
左騶面奏,帝不高興,因此羊續就沒能登上公位。
而被征為太常,沒來得及啟程,恰病逝,時年四十八歲。
遺囑薄葬,不接受賻..遺贈。
按舊制,二千石的官死後賻百萬,府丞焦儉遵照羊續生前意志,一無所受。
帝以詔書褒美,令太山太守以府賻錢賜給羊續家用。
◆賈王宗傳,賈王宗字孟堅,東郡聊城人。
舉為孝廉,再遷為京令,有政績。
舊交趾土多珍產,明璣、翠羽、犀、象、玳瑁、異香、美木之屬,莫不出自交趾。
前後刺史大多貪贓枉法,上奉承權貴,下積集私賂,財富盈給,常以此再求陞遷,所以吏民怨背叛。
中平元年,交趾屯兵造**,執刺史及合浦太守,自稱「柱天將軍」。
靈帝特命三府一精一選能吏,有司薦舉賈琮為交趾刺史。
賈琮到部,審訊其反狀,都說是由於賦斂過重,百姓莫不貧困空乏,京師遙遠,告冤無所,民不聊生,所以才聚為盜賊。
賈王宗即移書告示,使百姓各安其業,招撫逃荒流散人員,免去徭役,誅斬為害的大帥,選拔良吏試守諸縣,一年之內就蕩定全境,百姓以安。
里巷道路歌頌道:「賈父來晚,使我先反;今見清平,吏不敢飯。」
在事三年,為十三州之最,征拜為議郎。
當時黃巾剛被打敗,兵凶之後,郡縣苛捐重斂,因而由此生一奸一。
詔書沙汰刺史、二千石,改選清廉能幹官吏,於是以賈王宗為冀州刺史。
按舊制,用驛車陪駕,垂掛紅色帷裳,迎於州界。
等賈王宗到,升車說道「:刺史當遠看廣聽,糾正審察美惡,那有反而垂掛帷裳以自加掩塞的呢?」
於是命駕車人去掉帷裳。
各地聞到風聲,自然震驚。
那些有過失的官吏,望風解印綬而去,只有癭陶長濟陰董昭、觀津長梁國黃就當官等待賈王宗,於是州界翕然和順。
靈帝崩,大將軍何進表薦賈王宗為度遼將軍,卒於官。
◆陸康傳,陸康字季寧,吳郡吳人。
祖父陸續,在《獨行傳》。
父陸褒,有志一操一,朝廷連征他他不去。
陸康從小仕於郡,以義烈著稱,刺史臧..舉他茂才,任為高成縣令。
高成縣在邊陲,按舊制,命令每戶必須有一人具備弓一弩一以防不備,不准往來。
長吏新到,常發民工繕修城郭。
陸康到,都免遣,百姓大悅。
陸康以恩信為治,寇盜也沒有了,州郡表奏其狀。
光和元年,遷為武陵太守,轉為桂陽、樂安二郡太守。
所在之郡稱讚他。
時靈帝想鑄造銅人,而朝廷資財不足,於是下詔書調民田,每畝收費十錢。
而當時水旱災害傷農,百姓貧苦。
陸康上疏諫道「:臣聽說先王治國,貴在一愛一民。
省徭役輕賦斂,以安寧天下,除煩雜就簡約,以崇簡易,所以萬姓順從教化,各種靈物感應恩德。
末世衰亡之主,窮奢極侈,造作無端,興起各種新的辦法,勞苦割剝下面的百姓,以滿足自己苟且的需要,所以黎民哀歎,陰陽感動。
陛下聖德承天,應當隆盛教化,而竟下頒詔書,每畝收斂田錢,鑄作銅人,伏讀詔書實為惆悵,擔心這是失策了。
十一而稅,周朝叫徹,徹者通也,是說這種法度可通萬世而實行。
所以魯宣公改變公田舊制而實行稅畝,而蟲災自生;魯哀公增稅,孔子認為不對。
豈有聚奪民物,以營造無用的銅人;拋棄聖人勸戒,自蹈亡主的覆轍的呢?傳上說:『君做的事必記載於書,書而不法,後世將怎麼說呢?』陛下宜留神省察,改過從善,以消除兆民的怨恨。」
書奏上去,內幸們因此誣陷陸康援引亡國,來比喻聖明,是大不敬,以囚車將他征到廷尉。
侍御史劉岱考核其事,劉岱表陳解釋,免罷,放回田里。
後又被征拜為議郎。
恰遇廬江賊黃穰等與江夏蠻連結十多萬人,攻陷四縣,拜陸康為廬江太守。
陸康申明賞罰,擊破黃穰等,余一黨一全部投降。
帝嘉獎他的功勞,拜陸康孫陸尚為郎中。
獻帝即位,天下大亂,陸康冒著危險遣孝廉計吏奉貢朝廷,詔書策勞,加封為忠義將軍,秩中二千石。
當時袁術屯兵壽春,部曲飢餓,遣使求陸康運送兵甲。
陸康以袁術叛逆,閉門不通,在內修戰備,準備抵禦。
袁術大怒,遣其將孫策攻陸康,圍城數重。
陸康固守,官吏士卒有的已在休假,都偷偷摸一摸遁伏歸來,夜間緣城入。
受敵二年,城陷。
月餘,發病去世,年七十歲。
宗族百餘人,遭受饑厄,死者達到半數。
朝廷矜憫其守節,拜其子陸攜為郎中。
少子陸績,仕吳為鬱林太守,博學善政,見稱於當時。
六歲時曾謁袁術,於座攜橘三個,謁畢橘墮於地,袁術問其故,績說想帶回給母親吃。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