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白話版》志第六 禮儀下(原文):不豫,太醫令丞將醫入,就進所宜藥。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書白話版》志第六 禮儀下(原文)

後漢書白話版

志第六 禮儀下(原文)

大喪 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薨

不豫,太醫令丞將醫入,就進所宜藥。

嘗藥監、近臣中常侍、小黃門皆先嘗藥,過量十二。

公卿朝臣問起居無間。

太尉告請南郊,司徒、司空告請宗廟,告五嶽、四瀆、群祀,並禱求福,疾病,公卿復如禮。

登遐,皇后詔三公典喪事。

百官皆衣白單衣,白幘不冠。

閉城門、宮門。

近臣中黃門持兵,虎賁、羽林、郎中署皆嚴宿衛,宮府各警,北軍五校繞宮屯兵,黃門令、尚書、御史、謁者晝夜行陳。

三公啟手足色膚如禮。

皇后、皇太子、皇子哭踴如禮。

沐浴如禮。

守宮令兼東園匠將女執事,黃綿、緹繒、金縷玉柙如故事。

飯唅珠玉如禮。

槃冰如禮。

百官哭臨殿下。

是日夜,下竹使符告郡國二千石、諸侯王。

竹使符到,皆伏哭盡哀。

小斂如禮。

東園匠、考工令奏東園秘器,表裡洞赤,虡文畫日、月、鳥、龜、龍、虎、連璧、偃月,牙檜梓宮如故事。

大斂於兩楹之間。

五官、左右虎賁、羽林五將,各將所部,執虎賁戟、屯殿端門陛左右廂,中黃門持兵陛殿上。

夜漏,群臣入。

晝漏上水,大鴻臚設九賓,隨立殿下。

遏者引諸侯王立殿下,西面北上;宗室諸侯、四姓小侯在後,西面北上。

治禮引三公就位,殿下北面;特進次中二千石;列侯次二千石;六百石、博士在後;群臣陪位者皆重行,西上。

策,掌故在後,已哀哭。

太常跪曰「哭」,大鴻臚傳哭如儀。

司徒跪曰:「請就下位」,東園武士奉下車。

司徒跪曰「請就下房」,都導東園武士奉車入房。

司徒、太史令奉謚、哀策。

東園武士執事下明器。

筲八盛,容三升,黍一,稷一,麥一,梁一,稻一,麻一,菽一,小豆一。

甕三,容三升,醯一、醢一,屑一。

黍飴。

載以木桁,覆以疏布。

甒二,容三升,醴一,酒一。

載以木桁,覆以功布,瓦鐙一。

彤矢四,軒輖中,亦短衛。

彤矢四,骨,短衛。

彤弓一。

卮八,牟八,豆八,籩八,形方酒壺八。

槃匜一具。

杖、幾各一。

蓋一。

鍾十六,無虡。

鎛四,無虡。

磬十六,無虡。

壎一,蕭四,笙一,{?虎}一,祝一,敔一,瑟六,琴一,竽一,築一,坎侯一。

干、戈各一,笮一,甲一,胄一。

輓車九乘,芻靈三十六匹。

瓦灶二,瓦釜二,瓦甑一。

瓦鼎十二,容五升。

匏勺一,容一升。

瓦案九。

瓦大杯十六,容三升。

瓦小杯二十,容二升。

瓦飯槃十。

瓦酒樽二,容五斗。

匏勺二,容一升。

祭服衣送皆畢,東園匠曰「可哭」,在房一中者皆哭。

太常、大鴻臚請哭止哭如儀。

司徒曰「百官事畢,臣請罷」,從入房者皆再拜,出,就位。

太常導皇帝就贈位。

司徒跪曰「請進贈」,侍中奉持鴻洞。

贈玉珪長尺四寸,薦以紫巾,廣袤各三寸,緹裡,赤纁周緣;贈幣,玄三纁二,各長尺二寸,廣充幅。

皇帝進跪,臨羨道房戶,西向,手下贈,投鴻洞中,三。

東園匠奉封入藏房一中。

太常跪曰「皇帝敬再拜,請哭」,大鴻臚傳哭如儀。

太常跪曰「贈事畢」,皇帝促就位。

容根車游載容衣。

司徒至便殿,並{聲車}騎皆從容車玉帳下。

司徒跪曰「請就幄」,導登。

尚衣奉衣,以次奉器衣物,藏於便殿。

太祝進醴獻。

凡下,用漏十刻。

禮畢,司空將校復土。

皇帝、皇后以下皆去粗服,服大紅,還宮反廬,立主如禮。

桑木主尺二寸,不書謚。

虞禮畢,祔於廟,如禮。

先大駕日游冠衣於諸宮諸殿,群臣皆吉服從會如儀。

皇帝近臣喪服如禮。

醳大紅,服小紅,十一升都布練冠。

醳小紅,服纖,醳纖,服留黃,冠常冠。

近臣及二千石以下皆服留黃冠。

百官衣皂。

每變服,從哭詣陵會如儀。

祭以特牲,不進一毛一血首。

司徒、光祿勳備三爵如禮。

太皇太后、皇太后崩,司空以特牲告謚於祖廟如儀。

長樂太僕、少府、大長秋典喪事,三公奉制度,他皆如禮儀。

合葬:羨道開通,皇帝謁便房,太常導至羨道,去杖,中常侍受,至柩前,謁,伏哭止如儀。

辭,太常導出,中常侍授杖,升車歸宮。

已下,反虞立主如禮。

諸郊廟祭服皆下便房。

五時朝服各一襲在陵寢,其餘及宴服皆封以篋笥,藏宮殿後閣室。

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薨,皆令贈印璽、玉柙銀縷;大貴人、長公主銅樓。

諸侯王、貴人、公主、公、將軍、特進皆賜器,官中二十四物。

使者治喪,穿作,柏槨,百官會送,如故事。

諸侯王、公主、貴人皆樟棺,洞朱,雲氣畫。

公、特進樟棺黑漆。

中二千石以下坎侯漆。

朝臣中二千石、將軍,使者弔祭,郡國二千石、六百石以至黃綬,皆賜常車驛牛贈祭。

宜自佐史以上達,大斂皆以朝服。

君臨吊若遣使者,主人免絰去杖望馬首如禮。

免絰去杖,不敢以戚凶服當尊者。

自王、主、貴人以下至佐史,送車騎導從吏卒,各如其官府。

載飾以蓋,龍首魚尾,華布牆,纁上周,交絡前後,雲氣畫帷裳。

中二千石以上有輜,左龍右虎,朱鳥玄武;公侯以上,加倚鹿伏熊。

千石以下,緇布蓋牆,魚龍首尾而已。

二百石黃綬以下至於處士,皆以簟席為牆蓋。

其正妃、夫人、妻皆如之。

諸侯王,傅、相、中尉、內史典喪事,大鴻臚奏謚,天子使者贈璧帛,載日命謚如禮。

下陵,群臣醳粗服如儀,主人如禮。

贊曰:大禮雖簡,鴻儀則容。

天尊地卑,君莊臣恭。

質文通變,哀敬交從。

元序斯立,家邦乃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書白話版
《後漢書》簡介卷一上 光武帝紀第一上卷一下 光武帝紀第一下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第二卷三 肅宗孝章帝紀第三卷四 孝和孝殤帝紀第四卷五 孝安帝紀第五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一 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卷十五 李王鄧來列傳第五卷十六 鄧寇列傳第六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第七卷十八 吳蓋陳臧列傳第八卷十九 耿弇列傳第九卷二十 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第十卷二十一 任李萬邳劉耿列傳第十一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卷二十三 竇融列傳第十三卷二十四 馬援列傳第十四卷二十五 卓魯魏劉列傳第十五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卷二十七 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第十七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第十九卷三十上 蘇竟楊厚列傳第二十上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傳第二十下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卷三十二 樊宏陰識列傳第二十二卷三十三 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卷三十四 梁統列傳第二十四卷三十五 張曹鄭列傳第二十五卷三十六 鄭范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卷三十七 桓榮丁鴻列傳第二十七卷三十八 張法滕馮度楊列傳第二十八卷三十九 劉趙淳於江劉周趙列傳第二十九卷四十上 班彪列傳第三十上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第三十下卷四十一 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卷四十三 朱樂何列傳第三十三卷四十四 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卷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第三十六卷四十七 班梁列傳第三十七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第三十九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第四十一卷五十二 崔駰列傳第四十二卷五十三 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第四十三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傳第四十五卷五十六 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卷五十七 杜欒劉李劉謝列傳第四十七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卷五十九 張衡列傳第四十九卷六十上 馬融列傳第五十上卷六十下 蔡邕列傳第五十下卷六十一 左周黃列傳第五十一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卷六十三 李杜列傳第五十三卷六十四 吳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卷六十五 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第五十六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卷六十八 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傳第六十一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第七十上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第七十下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卷八十二下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下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第七十三卷八十四 列女傳第七十四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卷八十七 西羌傳第七十七卷八十八 西域傳第七十八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志第一 律歷上(原文)志第二 律歷中(原文)志第三 律歷下(原文)志第五 禮儀中(原文)志第六 禮儀下(原文)志第七 祭祀上(原文)志第八 祭祀中(原文)志第九 祭祀下(原文)志第十 天文上(原文)志第十一 天文中(原文)志第十二 天文下(原文)志第十三 五行一 (原文)志第十四 五行二 (原文)志第十五 五行三 (原文)志第十六 五行四 (原文)志第十七 五行五 (原文)志第十八 五行六 (原文)志第十九 郡國一(原文)志第二十 郡國二(原文)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原文)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原文)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原文)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原文)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原文)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原文)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原文)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原文)志第二十九輿服上(原文)志第三十輿服下(原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