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白話版》志第十四 五行二 (原文):《五行傳》曰:「棄法律,逐功臣,殺太子,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書白話版》志第十四 五行二 (原文)

後漢書白話版

志第十四 五行二 (原文)

災火 草妖 羽蟲孽 羊禍

《五行傳》曰:「棄法律,逐功臣,殺太子,以妾為妻,則火不炎上。」

謂火失其一性一而為災也。

又曰:「視之不明,是謂不悊。

厥咎舒,厥罰常燠,厥極疾,時則有草妖,時則有蠃蟲之孽,時則有羊禍,時則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

蠃蟲,劉歆傳以為羽蟲。

建武中,漁陽太守彭一寵一被征。

書至,明日潞縣火,災起城中,飛出城外,燔千餘家,殺人。

京房《易傳》曰:「上不儉,下不節,盛火數起,燔宮室。」

儒說火以明為德而主禮。

時一寵一與幽州牧朱浮有隙,疑浮見浸譖,故意狐疑,其妻勸無應徵,遂反叛攻浮,卒誅滅。

和帝永元八年十二月丁巳,南宮宣室殿火。

是時和帝幸北宮,竇太后在南宮。

明年,竇太后崩。

十三年八月己亥,北宮盛饌門閣火。

是時和帝幸鄧貴人,陰後一寵一衰怨恨,上有欲廢之意。

明年,會得陰後挾偽道事,遂廢,遷於桐宮,以憂死,立鄧貴人為皇后。

十五年六月辛酉,漢中城固南城門災。

此孝和皇帝將絕世之象也。

其後二年,宮車晏駕,殤帝及平原王皆早夭折,和帝世絕。

安帝永初二年四月甲寅,漢陽阿陽城中失火,燒殺三千五百七十人。

先是和帝崩,有皇子二人,皇子勝長,鄧皇后貪殤帝少,欲自養長立之。

延平元年,殤帝崩。

勝有厥疾不篤,群臣鹹欲立之,太后以前既不立勝,遂更立清河王子,是為安帝。

司空周章等心不厭服,謀欲誅鄧氏,廢太后、安帝,而更立勝。

元年十一月,事覺,章等被誅。

其後涼州叛羌為害大甚,涼州諸郡寄治馮翊、扶風界。

及太后崩,鄧氏被誅。

四年三月戊子,杜陵園火。

元初四年二月壬戌,武庫火。

是時,羌叛,大為寇害,發天下兵以攻御之,積十餘年未已,天下厭苦兵役。

延光元年八月戊子,陽陵園寢殿火。

凡災發於先陵,此太子將廢之象也。

若曰:不當廢太子以自剪,則火不當害先陵之寢也。

明年,上以讒言廢皇太子為濟陰王。

後二年,宮車宴駕。

中黃門孫程等十九人起兵殿省,誅賊臣,立濟陰王。

四年秋七月乙丑,漁陽城門樓災。

順帝永建三年七月丁酉,茂陵園寢災。

陽嘉元年,恭陵廡災,及東西莫府火。

太尉李固以為奢僣所致。

陵之初造,禍及枯骨,規廣治之尤飾。

又上欲更造宮室,益台觀,故火起莫府。

燒材木。

永和元年十月丁未,承福殿火。

先是爵號阿母宋娥為山陽君;後父梁商本國侯,又多益商封;商長子冀當繼商爵,以商生在,復更封冀為襄邑侯;追號後母為開封君;皆過差非禮。

漢安元年三月甲午,雒陽劉漢等百九十七家為火所燒,後四年,宮車比三晏駕,建和元年君位乃定。

桓帝建和二年五月癸丑,北宮掖庭中德陽殿火,及左掖門。

先是梁太后兄冀挾一奸一枉,以故太尉李固、杜喬正直,恐害其事,令人誣奏固、喬而誅滅之。

是後梁太后崩,而梁氏誅滅。

延熹四年正月辛酉,南宮嘉德殿火。

戊子,丙署火。

二月壬辰,武庫火。

五月丁卯,原陵長壽門火。

先是,亳後因賤人得幸,號貴人。

為後。

上以後母宣為長安君,封其兄弟,一愛一寵一隆崇,又多封無功者。

去年春,白馬令李雲坐直諫死。

至此彗除心、尾,火連作。

五年正月壬午,南宮丙署火。

四月乙丑,恭北陵東闕火。

戊辰,虎賁掖門火。

五月,康陵園寢火。

甲申,中藏府承祿署火。

七月己未,南宮承善闥內火。

六年四月辛亥,康陵東署火。

七月甲申,平陵園寢火。

八年二月己酉,南宮嘉德署、黃龍、千秋萬歲殿皆火。

四月甲寅,安陵園寢火。

閏月,南宮長秋、和歡殿後鉤盾、掖庭朔平署各火。

十一月壬子,德陽前殿西閣及黃門北寺火,殺人。

九年三月癸己,京都夜有火光轉行,民相驚噪。

靈帝熹平四年五月,延陵園災。

光和四年閏月辛酉,北宮東掖庭永巷署災。

五年五月庚申,德陽前殿西北入門內永樂太后宮署火。

中平二年二月己酉,南宮雲台災。

庚戌,樂成門災,延及北闕,度道西燒嘉德、和歡殿。

案雲台之災自上起,榱題數百,同時並然,若就縣華鐙,其日燒盡,延及白虎、威興門、尚書、符節、蘭台。

夫雲台者,乃周家之所造也,圖書、術籍、珍玩、寶怪皆所藏在也。

京房《易傳》曰:「君不思道,厥妖火燒宮。」

是時,黃巾作慝,變亂天常,七州二十八郡同時俱發,命將出眾,雖頗有所禽,然宛、廣宗、曲陽尚未破壞,役起負海,杼柚空懸,百姓死傷已過半矣。

而靈帝曾不克己復禮,虐侈滋甚,尺一雨布,騶騎電激,官非其人,政以賄成,內嬖鴻都,並受封爵。

京都為之語曰:「今茲諸侯歲也。」

天戒若曰:放賢賞一婬一,何以舊典為?故焚其台門秘府也。

其後三年,靈帝暴崩,續以董卓之亂,火三日不絕,京都為丘墟矣。

獻帝初平元年八月,霸橋災。

其後三年,董卓見殺。

庶征之恆燠,《漢書》以冬溫應之。

中興以來,亦有冬溫,而記不錄雲。

安帝元初三年,有瓜異本共生,八瓜同蒂,時以為嘉瓜。

或以為瓜者外延,離本而實,女子外屬之象也。

是時,閻皇后初立,後閻後與外親耿寶等共譖太子,廢為濟陰王,更外迎濟北王子犢立之,草妖也。

桓帝延熹九年,雒陽城局竹柏葉有傷者。

占曰:「天子凶。」

靈帝熹平三年,右校別作中有兩樗樹,皆高四尺所,其一株宿夕暴長,長丈餘,大一圍,作胡人狀,頭目鬢鬚發備具。

京房《易傳》曰:「王德衰,下人將起,則有木生人狀。」

五年十月壬午,御所居殿後槐樹,皆六七圍,自拔,倒豎,根在上。

中平元年夏,東郡,陳留濟陽、長桓,濟陰冤句、離狐縣界,有草生,其一莖一靡一累腫大,如手指,狀似鳩雀龍蛇鳥獸之形,五色各如其狀,一毛一羽頭目足翅皆具。

近草妖也。

是歲,黃巾賊始起。

皇后兄何進,異父兄朱苗,皆為將軍,領兵。

後苗封濟陰侯,進、苗遂秉威權,特國一柄一,漢遂微弱,自此始焉。

中平中,長安城西北六七里空樹中,有人面生鬢。

獻帝興平元年九月,桑復生椹,可食。

安帝延光三年二月戊子,有五色大一鳥集濟南台,十月,又集新豐,時以為鳳皇。

或以為鳳皇陽明之應,故非明主,則隱不見。

凡五色大一鳥似鳳者,多羽蟲之孽。

是時,安帝信中常侍樊豐、江京、阿母王聖及外屬耿寶等讒言,免太尉楊震,廢太子為濟陰王,不悊之異也。

章帝末,號鳳皇百四十九見。

時,直臣何敞以為羽孽,似鳳,翱翔殿屋,不察也。

記者以為其後章帝崩,以為驗。

案宣帝、明帝時,五色鳥群翔殿屋,賈逵以為胡降征也。

帝多善政,雖有過,不及至衰缺,末年胡降二十萬口,是其驗也。

帝之時,羌胡外叛,讒慝內興,羽孽之時也。

《樂葉圖征》說五鳳皆五色,為瑞者一,為孽者四。

桓帝元嘉元年十一月,五色大一鳥見濟陰己氏。

時以為鳳皇。

此時政治衰缺,梁冀秉政阿枉,上幸毫後,皆羽孽時也。

靈帝光和四年秋,五色大一鳥見於新城,眾鳥隨之,時以為鳳皇。

時,靈帝不恤政事,常侍、黃門專權,羽孽之時也。

眾鳥之一性一,見非常班駁,好聚觀之,至於小爵希見梟者,虣見猶聚。

中平三年八月中,懷陵上有萬餘爵,先極悲鳴,已因亂鬥相殺,皆斷頭,懸著樹枝枳棘。

到六年,靈帝崩,大將軍何進以內一寵一外嬖,積惡日久,欲悉糾黜,以隆包始冗政,而太后持疑,事久不決。

進從中出,於省內見殺,因是有司蕩滌虔劉,後祿而尊厚者無餘矣。

夫陵者,高大之象也。

天戒若曰:諸懷爵祿而尊厚者,還自相害至滅亡也。

桓帝建和三年秋七月,北地廉雨肉似羊肋,或大如手。

近赤祥也。

是時梁太后攝政,兄梁冀專權,枉誅漢良臣故太尉李固、杜喬,天下冤之。

其後梁氏誅滅。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書白話版
《後漢書》簡介卷一上 光武帝紀第一上卷一下 光武帝紀第一下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第二卷三 肅宗孝章帝紀第三卷四 孝和孝殤帝紀第四卷五 孝安帝紀第五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一 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卷十五 李王鄧來列傳第五卷十六 鄧寇列傳第六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第七卷十八 吳蓋陳臧列傳第八卷十九 耿弇列傳第九卷二十 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第十卷二十一 任李萬邳劉耿列傳第十一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卷二十三 竇融列傳第十三卷二十四 馬援列傳第十四卷二十五 卓魯魏劉列傳第十五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卷二十七 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第十七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第十九卷三十上 蘇竟楊厚列傳第二十上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傳第二十下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卷三十二 樊宏陰識列傳第二十二卷三十三 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卷三十四 梁統列傳第二十四卷三十五 張曹鄭列傳第二十五卷三十六 鄭范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卷三十七 桓榮丁鴻列傳第二十七卷三十八 張法滕馮度楊列傳第二十八卷三十九 劉趙淳於江劉周趙列傳第二十九卷四十上 班彪列傳第三十上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第三十下卷四十一 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卷四十三 朱樂何列傳第三十三卷四十四 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卷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第三十六卷四十七 班梁列傳第三十七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第三十九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第四十一卷五十二 崔駰列傳第四十二卷五十三 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第四十三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傳第四十五卷五十六 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卷五十七 杜欒劉李劉謝列傳第四十七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卷五十九 張衡列傳第四十九卷六十上 馬融列傳第五十上卷六十下 蔡邕列傳第五十下卷六十一 左周黃列傳第五十一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卷六十三 李杜列傳第五十三卷六十四 吳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卷六十五 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第五十六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卷六十八 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傳第六十一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第七十上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第七十下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卷八十二下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下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第七十三卷八十四 列女傳第七十四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卷八十七 西羌傳第七十七卷八十八 西域傳第七十八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志第一 律歷上(原文)志第二 律歷中(原文)志第三 律歷下(原文)志第五 禮儀中(原文)志第六 禮儀下(原文)志第七 祭祀上(原文)志第八 祭祀中(原文)志第九 祭祀下(原文)志第十 天文上(原文)志第十一 天文中(原文)志第十二 天文下(原文)志第十三 五行一 (原文)志第十四 五行二 (原文)志第十五 五行三 (原文)志第十六 五行四 (原文)志第十七 五行五 (原文)志第十八 五行六 (原文)志第十九 郡國一(原文)志第二十 郡國二(原文)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原文)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原文)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原文)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原文)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原文)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原文)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原文)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原文)志第二十九輿服上(原文)志第三十輿服下(原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