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白話版》卷十九 耿弇列傳第九:◆耿弇傳耿弇字伯昭,扶風郡茂陵縣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書白話版》卷十九 耿弇列傳第九

後漢書白話版

卷十九 耿弇列傳第九

(耿弇)

◆耿弇傳

耿弇字伯昭,扶風郡茂陵縣人。

他的先祖在武帝時,以吏二千石從巨鹿遷徙到扶風。

父耿況,字俠游,以通曉經術為郎,與王莽從弟王伋共學《老子》於安丘先生,後為朔調連率。

耿弇少年時期就好學,學習他父親的學業,由於經常看到郡尉考試騎士,建立旗鼓,練習跑馬射箭的武功,由此耿弇對將帥產生了興趣。

等到王莽敗,更始立,諸將掠奪土地,前前後後多擅自以自己的威權,動輒更換郡守縣令。

耿況自以為是王莽任命的,心中不能自安。

這時耿弇年二十一歲,就辭父親奉奏去更始,因而帶著貢品,以求自固的門路。

等到了宋子,恰好王郎冒稱自己是成帝的兒子子輿,在邯鄲起兵,耿弇的從吏孫倉、衛包在路上共同謀議說:「劉子輿是成帝的正統,不向他歸降,還遠行到哪裡去?」

耿弇按劍叱道「:子輿是騙人的盜賊,終成降虜呢。

我到長安,為國家陳述漁陽、上谷兵馬的用處,還出太原、代郡,反覆數十天,回來時突發騎兵以攻烏合之眾,就像摧枯拉朽一樣容易,我看你們不明去就,族誅之禍就在眼前了。」

孫倉、衛包不從,就去向王郎投降。

耿弇在路上聽說光武在盧奴,就北上晉謁,光武留他為門下吏。

耿弇因此勸說護軍朱..,請求讓他回去發兵,以平定邯鄲。

光武笑著說「:小小年紀竟有大志啊!」因此數次召見他並加恩慰。

耿弇因而跟光武北至薊。

聽說邯鄲兵剛到,光武將要南歸,召集官屬商議。

耿弇說:「現在兵從南來,不可南行。

漁陽太守彭一寵一,是公的同鄉;上谷太守,就是我的父親。

發動起這兩郡的人馬,有萬騎之眾,邯鄲是容易奪取的。」

光武官屬心腹都不肯,說:「死還要頭向南面,奈何北行進入囊中呢?」

光武指著耿弇說「:他是我北道的主人啊。」

恰巧這時薊發生騷亂,光武於是南馳,官屬各自分散。

耿弇到了昌平找到父親況,因而說服況讓寇恂東約彭一寵一,各發快騎二千匹,步兵千人。

耿弇與景丹、寇恂及漁陽兵合軍向南,沿途擊斬王郎大將、九卿、校尉以下四百餘級,得印綬一百二十五枚,符節二個,斬首三萬級,平定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間共二十二縣,於是到廣阿趕上了光武。

當時光武正攻王郎,傳說二郡兵馬是從邯鄲來的,都以為是王郎的救兵而驚恐。

等到來軍都到軍營參謁光武。

光武見耿弇等,很高興,說:「當與漁陽、上谷的士大夫共此大功。」

於是都升為將軍,使他們回去領其兵。

加封耿況為大將軍、興義侯,偏將裨將都由他自行安置。

耿弇等就乘勢攻拔邯鄲。

這時更始徵召代郡太守趙永,而耿況勸趙永不要應一召,讓他去見光武。

光武遣趙永回代仍任太守。

趙永北還,代縣縣令張曄據城反叛,並招迎匈奴、烏桓以為援助。

光武以耿弇弟耿舒為復胡將軍,使他擊張曄,攻破了。

趙永就得復為郡守。

這時五校賊二十多萬北侵上谷,耿況與耿舒連擊破賊,賊都退走。

更始見光武聲威日盛,君臣產生疑慮,於是遣使者立光武為蕭王,令他罷兵與諸將中有功勞的一起回長安;派遣苗曾為幽州牧,韋順為上谷太守,蔡充為漁陽太守,兼併北方。

這時光武住邯鄲宮,白天臥在溫明殿。

耿弇進入臥室,到一床一前乘光武有暇時,因而說:「今更始政治混亂,君臣一婬一亂,諸將在京畿之內擅自作威作福,王公貴戚們在京都縱橫暴虐。

天子之命,出不了城門,下面的州牧郡守,動不動就被遷徙更換,百姓不知所從,士民莫敢自安。

虜掠財物,劫掠婦女,懷有金玉的大富顯貴,沒有能生還的。

平民百姓捶胸頓足,反而更思王莽朝。

又銅馬、赤眉之屬數十輩,每輩擁眾數十百萬,更始不能有成。

更始的失敗為期不遠。

公首舉義旗於南陽,破百萬之軍;今平定河北,據有天府之地。

以大義討伐,發出號令,群起響應,天下只要傳示檄文就可以平定。

天下是最為重要的,不可讓他姓得到。

聽說有使者從西方來,要你罷兵,千萬莫聽。

今官吏士卒死亡的多,我願回幽州去,增發一精一兵,以成大計。」

光武大悅,就拜耿弇為大將軍,與吳漢北發幽州十郡的兵馬。

耿弇到上谷,收拾更始派出的太守韋順、蔡充並把他們殺了;吳漢也殺了更始派出的幽州牧守苗曾。

於是盡發幽州兵,引而南向,跟從光武擊破銅馬、高湖、赤眉、青犢,又追尤來、大槍、五幡於元氏,耿弇常常率領一精一騎為先鋒部隊,將賊兵攻破驅走。

光武乘勝戰順水上,賊危急,作拚死戰。

這時軍士疲憊,於是大敗奔回,築壁壘堅守於范陽、小一便陽、安次,連戰都勝。

光武回薊,再派遣耿弇與吳漢、景丹、蓋延、朱..、邳彤、耿純、劉植、岑彭、祭遵、堅鐔、王霸、陳俊、馬武十三將軍,追賊到潞東,到平谷,再戰,斬首一萬三千餘級,於是窮追於右北平無終、土垠之間,到俊一靡一而還。

賊散入遼西、遼東,或被烏桓、貊人所抄擊,大多完蛋。

光武即位,拜耿弇為建威大將軍。

與驃騎大將軍景丹、強一弩一將軍陳俊飽厭新賊於敖倉,賊都被破歸降。

建武二年(26),改封耿弇為好..侯,食好..、美陽二縣。

三年,延岑自武關出攻南陽,攻下數城。

穰人杜弘率其眾以從岑。

耿弇與延岑等戰於穰,大破延軍,斬首三千餘級,活捉其將士五千餘人,得印綬三百。

杜弘降,延岑與數騎遁逃東陽。

耿弇從光武到舂陵,面見光武自請北收上谷未發之兵,定彭一寵一於漁陽,取張豐於涿郡,還收富平、獲索,東攻張步,以平齊地。

帝壯其意氣,就准許了。

四年(28),詔耿弇進攻漁陽,耿弇以父親據在上谷,本與彭一寵一功勞相同,又兄弟都不在京師,自起疑慮,不敢獨進,上書請回洛陽。

帝以詔書回報說「:將軍一出身就舉親為國,所向克敵,功勞尤著,還避什麼嫌疑,而要求徵召呢?暫且與王常共屯涿郡,再仔細考慮方略。」

耿況聽說耿弇求征,也自感不安,就派耿舒弟耿國到京入侍。

帝以為很好,晉封耿況為俞麋侯。

就令耿弇與建義大將軍朱..,漢忠將軍王常等擊望都,故安西山賊十餘營,都攻破了。

這時征虜將軍祭遵屯兵良鄉,驍騎將軍劉喜屯兵陽鄉,以拒彭一寵一。

彭一寵一派弟彭純率領匈奴兵二千多騎兵,彭一寵一自己引兵數萬,分兵兩路以擊祭遵劉喜,匈奴兵經過軍都,耿舒攻破其眾,斬匈奴兩王,彭一寵一於是退走。

耿況再與耿舒攻彭一寵一,取軍都。

五年,彭一寵一死,天子嘉獎耿況的功勞,派遣光祿大夫扶迎耿況,賜以衣甲住室,奉朝請。

封耿舒為牟平侯。

遣耿弇與吳漢擊富平、獲索賊於平原,大勝,賊投降的達四萬餘人。

因此詔令耿弇進討張步。

耿弇收集所有降卒,建立編製單位,設置將吏,率騎都尉劉歆、太山太守陳俊引兵向東,從橋陽橋濟河以渡。

張步聽到消息,就派他的大將軍費邑屯軍歷下,又分兵屯祝阿,另外又於太山鍾城列營數十以待耿弇。

耿弇渡河先擊祝阿,自清晨攻城,不到中午就攻下來了,耿弇故意撤開一角的圍兵,讓其部眾得以奔歸鍾城。

鍾城人聽到祝阿已潰敗,大恐懼,於是都全家逃走。

費邑分別派遣弟費敢守巨裡。

耿弇進兵先威脅巨裡,命令部下多砍伐樹木,揚言要把坑坑窪窪填平。

數日,有投降的人說費邑聽說耿弇要攻巨裡,準備來救援,耿弇就嚴令軍中立即修造攻城工具,傳令各部,三天後全力攻巨裡城。

又故意放鬆對俘虜的看守,使他們得以亡歸逃去。

歸去的人以耿弇的進攻日期報告費邑,費邑到期果然率領一精一兵三萬來救援。

耿弇喜,對諸將說:「我之所以修攻具,就是為了誘費邑來救援,今費邑來了,正是我所希求的。」

隨即分三千人圍守巨裡,自率一精一兵上山崗高地,乘高合擊,大破費邑軍,臨陣斬費邑。

而以費邑首級曉示巨裡城中,城中恐懼,費敢率領所有部下逃歸張步。

耿弇再收其積聚,率兵攻擊未下的營邑,平定四十餘營,濟南平定了。

這時張步定都於劇,派遣他弟弟張藍率一精一兵二萬守西安,諸郡太守合萬餘人守臨淄,兩地相距四十里。

耿弇進軍中,處在二城的中間。

耿弇看到西安城小但很堅固,而且張藍的兵也一精一,臨淄名氣雖大而實際上易攻,於是命令諸將聽令,後五日攻西安。

張藍聽到後,日夜警戒嚴守。

到了後四日夜半,耿弇命令諸將都天沒亮就吃飽飯,天一亮就趕到臨淄城下。

護軍荀梁等爭辯,以為應速攻西安。

耿弇說「:不然。

西安聽說我們要攻它,日夜作了準備;臨淄出其不意而到,必定驚擾,我攻它一天就能拿下。

攻下臨淄西安就孤立了,張藍與張步隔絕,必定再逃亡而去,這就是擊一而得二的良計。

若先攻西安,一時攻不下,屯兵在堅城之下,死傷必多,即使能攻下,張藍引軍還奔臨淄,合併兵力,坐觀虛實,我深入敵地,後面糧草供一應不上,十日之間,不戰而困了。

諸君的意見,不見得合。」

於是攻臨淄,半天就攻拔了,進據城內。

張藍聽到後大懼,就率部逃到劇去了。

耿弇就命令軍中不得妄自侵掠,到劇城下,必須等到張步到了才發起進攻,以激怒一張步。

張步聽到後大笑說「:以尤來、大彤十多萬眾,我都就其營而打敗他。

今天耿弇兵比他們少,又都疲勞,有什麼可怕呢!」於是與三弟張藍、張弘、張壽及過去大彤大帥重異等兵號稱二十萬,到臨淄大城東,將攻耿弇,耿弇先出淄水上,與重異相遇,突擊騎兵想出擊,耿弇恐怕挫敗了他們的鋒芒,張步就不敢進攻了,就故意示弱以盛其氣焰,就回兵小城,陳兵於城內。

張步氣盛,直攻耿弇營,與劉歆等合戰,耿弇登上王宮的壞台觀看,看到歆等交鋒,就自率一精一兵從側面突擊張步陣於東城下,大破張步。

飛矢射中耿弇股部,耿弇第二天清晨又勒兵出戰。

這時帝在魯,聽說耿弇被張步所攻擊,親自前往援救,還沒有到。

陳俊對耿弇說:「劇賊兵強盛,可暫時閉營休養士卒,以等待帝到來。」

耿弇說:「天子將到,臣子應殺牛灑酒以等待百官的到來,反而還要以賊虜來麻煩君上嗎?」

於是出兵大戰,自清晨至黃昏,再次大破張步軍,殺傷無數,城中溝壑都填滿了一屍一體。

耿弇知道張步兵困將退,預先設置左右兩翼伏兵以待。

到深夜,張步果然引兵退去,兩翼伏兵奮起縱擊,追到鉅昧水,八九十里死一屍一相連,收得輜重兩千多輛。

張步回劇,兄弟各自分兵散去。

幾天後,光武親自到臨淄勞軍,群臣大會。

帝對耿弇說「:以前韓信破齊兵於歷下以開基,今將軍攻祝阿以發跡,這都是齊的西界,功勞足以相當。

而韓信襲擊已降,將軍獨勝勁敵,其功勞比韓信更難能可貴了。

又田橫烹殺酈食其,後田橫歸降,高祖詔令酈食其的弟弟酈商不得報復。

張步以前殺過伏隆,假使張步來歸命,我也當詔令伏隆的父親大司徒伏湛釋其仇怨,這事就更相似了。

將軍前在南陽提出討伐張步的戰略決策,以為疏闊難以實現,現在是有志者事竟成啊!」耿弇因而再追張步,張步奔平壽,於是脫一去上衣一裸一露肢一體身負斧..請罪於軍門。

傳令張步到行轅,而勒兵進據其城。

樹立所屬的郡旗下,部眾還有十多萬人,輜重一千餘輛,都罷遣回鄉。

耿弇再引兵至城陽,收降五校余一黨一,齊地全部平定。

振兵回京師。

六年(30),西拒隗囂,屯兵於漆。

八年,從帝進攻隴。

第二年,與中郎將來歙分兵平定安定、北地諸營堡,都攻克。

耿弇一生平定的郡共四十六個,攻下的城市共三百座,沒有遭到過失敗和挫折。

十二年(36),耿況抱病,光武帝幾次親臨看望,等到耿況死,謚封烈侯。

十三年(37),增加耿弇的食邑,上大將軍印綬,免去大將軍後,以列侯身份奉朝請。

帝每遇四方有不同意見,經常召見耿弇顧問籌策。

年五十六,永平元年卒。

謚封為愍侯。

史官評論道:韓信當著劉邦的面評論項羽,周密預料楚漢的形勢,就知道高祖必勝了。

耿弇決策河北,定計南陽,也看到光武的帝業必成。

然而自從耿弇攻拔全齊以後,就沒有再立什麼新功了。

難道是不想再立新功?或者是當時的法度不容許他再立新功嗎?三世為將,道家以為是不吉祥而忌諱的,而耿氏卻能世世代代以功名而自終其身,難道耿家的用兵是想以殺止殺嗎?為什麼獨能興盛呢?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書白話版
《後漢書》簡介卷一上 光武帝紀第一上卷一下 光武帝紀第一下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第二卷三 肅宗孝章帝紀第三卷四 孝和孝殤帝紀第四卷五 孝安帝紀第五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一 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卷十五 李王鄧來列傳第五卷十六 鄧寇列傳第六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第七卷十八 吳蓋陳臧列傳第八卷十九 耿弇列傳第九卷二十 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第十卷二十一 任李萬邳劉耿列傳第十一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卷二十三 竇融列傳第十三卷二十四 馬援列傳第十四卷二十五 卓魯魏劉列傳第十五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卷二十七 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第十七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第十九卷三十上 蘇竟楊厚列傳第二十上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傳第二十下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卷三十二 樊宏陰識列傳第二十二卷三十三 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卷三十四 梁統列傳第二十四卷三十五 張曹鄭列傳第二十五卷三十六 鄭范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卷三十七 桓榮丁鴻列傳第二十七卷三十八 張法滕馮度楊列傳第二十八卷三十九 劉趙淳於江劉周趙列傳第二十九卷四十上 班彪列傳第三十上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第三十下卷四十一 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卷四十三 朱樂何列傳第三十三卷四十四 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卷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第三十六卷四十七 班梁列傳第三十七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第三十九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第四十一卷五十二 崔駰列傳第四十二卷五十三 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第四十三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傳第四十五卷五十六 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卷五十七 杜欒劉李劉謝列傳第四十七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卷五十九 張衡列傳第四十九卷六十上 馬融列傳第五十上卷六十下 蔡邕列傳第五十下卷六十一 左周黃列傳第五十一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卷六十三 李杜列傳第五十三卷六十四 吳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卷六十五 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第五十六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卷六十八 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傳第六十一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第七十上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第七十下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卷八十二下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下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第七十三卷八十四 列女傳第七十四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卷八十七 西羌傳第七十七卷八十八 西域傳第七十八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志第一 律歷上(原文)志第二 律歷中(原文)志第三 律歷下(原文)志第五 禮儀中(原文)志第六 禮儀下(原文)志第七 祭祀上(原文)志第八 祭祀中(原文)志第九 祭祀下(原文)志第十 天文上(原文)志第十一 天文中(原文)志第十二 天文下(原文)志第十三 五行一 (原文)志第十四 五行二 (原文)志第十五 五行三 (原文)志第十六 五行四 (原文)志第十七 五行五 (原文)志第十八 五行六 (原文)志第十九 郡國一(原文)志第二十 郡國二(原文)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原文)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原文)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原文)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原文)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原文)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原文)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原文)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原文)志第二十九輿服上(原文)志第三十輿服下(原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