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入門
11.7 朱熹:胸懷坦蕩,正大光明
【朱熹其人】
古代諸子百家的稱謂,常在姓的後面加上一個「子」,表示敬意,像孔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孫子等,到後來,這種用法就較少了,到了宋代,又有一個人被稱為子,他就是人稱朱子的朱熹。
朱熹字仲晦,號晦庵,在今天看來他是福建人。
父親朱松是進士出身,曾經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職,在朱熹14歲那年,父親因反對秦檜議和而被貶死去。
19歲時,朱熹參加鄉試、貢試,榮登進士榜。
後進入朝廷當官,歷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後來也因為政治事件而革職回家,病逝在家鄉。
朱子主要的貢獻在於創立了程朱學派,是集程頤程顥二程理學思想的大家,也是當時著名的詩人。
朱熹是一個理學家,理學是一門比較一抽一象的學問。
朱熹認為,理是先於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形而上者,理是事物的規律,理是倫理道德的基本準則。
他又稱理為太極,是天地萬物之理的總體。
紹興三十一年秋,金馬踏長江北岸,宋高宗準備出海南逃,但在右相陳康伯的竭力勸阻下作罷。
不久宋軍擊潰了金兵,消息傳到當時朱熹求學的延平時,他欣喜若狂,寫下了慶賀的詩篇。
同時,他又給負責軍事的大臣寫信,建議乘勝出擊,奪回中原。
不久孝宗繼位,朱熹這時上奏孝宗,提出了罷黜和議、任用賢能的建議。
這個建議讓孝宗注意到了朱熹,正當朱熹興沖沖地趕到杭州的時候,宋軍在另一場戰爭中失利,朝廷派人議和,朱熹強烈反對,慷慨陳詞。
朱熹的一愛一國之心,日月可鑒。
【朱熹講學】
朱熹的另一項重要影響,就在於他的聚眾講學,傳播理學思想,最終創立了一個宋學理學的門派。
隆興和議之後,宋朝甘做金朝的「侄兒」,朱熹一頭鑽進理學中去了,開始編寫大量的道學書籍,從事講學活動,生徒盈門。
在廬山唐代李渤的隱居舊址,建立「白鹿洞書院」進行講學,並制定一整套學規:
1.「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2.「博學之,審問之,謹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為學之序」。
3.「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慾,遷善改過」的「修身之要」。
4.「政權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處事之要」。
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接物之要」。
「白鹿洞書院」後來成為我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這一套「學規」則成為各書院的楷模。
後來朱熹又在武夷山修建「武夷一精一捨」,並從儒家經典中一精一心節選出「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刻印發行。
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四書」的由來。
朱熹在湖南任職的時候,又主持修復了四大書院之一的另一著名書院——岳麓書院。
岳麓書院成為朱熹講學授徒、傳播理學的場所,在當時幾乎取代了官學。
【朱子名言】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解讀:我們在生活中要常懷感恩之心,要想到一粒米、一縷絲都是別人辛辛苦苦創造出來的,因此要懂得珍惜、勤儉。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解讀:讀書有三點要做到:用心體會、用眼閱讀、用口朗誦。
讀和誦我們都容易做到,但是心到很難,常常是看書如過眼雲煙,轉瞬即忘,用心地讀,是能夠有所體悟的。
自敬,則人敬之;自慢,則人慢之。
解讀:自己的態度恭敬莊重,那麼別人也就能對你產生敬重之心;如果自己傲慢無禮,別人也就會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你。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解讀:為什麼泉水這樣清澈?因為源頭有活水源源不斷地流一出。
人的生命之泉就是心,為什麼有的人生活那麼多姿多彩,就是因為他有一顆充滿想法、勇敢執著的心。
分類: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