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入門
8.4 唐三藏:取回真經留人間
【玄奘其人】
小說的創作都是小說家根據現實生活改編而來的,四大名著當中的《西遊記》,就是根據唐朝的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歷史,加上作者的想像而成的。
從《西遊記》中,我們知道玄奘師徒幾個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到達西天取回了真經。
雖然裡面有很多都是天馬行空的想像,但玄奘確有其人,就是我們常說的唐三藏。
我們常說玄奘就是唐三藏,但是三藏在佛教中,指的是三種形式的典籍:經藏是佛說的佛經,律藏是戒律,論藏是後來的弟子們著書立說、解釋佛經及戒律等的著作。
只要一精一通了經藏、律藏、論藏的人,都可以被稱之為「三藏法師」,除玄奘外中國的三藏法師有很多,例如鳩摩羅什等,因此三藏法師是對一精一通此三藏者的尊稱,而不是一個人的法號或名字。
玄奘是唐代高僧,出家之前叫做陳禕。
他就是一精一於經、律、論三藏的法師,熟知當時所有的佛教聖典,是我國傑出的譯經專家。
有記載說玄奘的長兄也是法師,他自幼從兄誦習經典,同時也熟悉儒道百家的典籍。
隋朝的官員鄭善果在洛一陽一時,遇見玄奘,見他年紀雖小,但是對答出眾,於是破格錄用了他。
隋唐交替之際,天下大亂,玄奘就流轉於各地,走遍了大半個中國。
到了唐朝之後,他仍然鑽研佛法。
當時對於佛有很多解釋,有時候相矛盾,玄奘為了弄清真相,決定去西天取經。
【西行故事】
雖然說玄奘西行沒有像《西遊記》那樣遇到真的妖魔鬼怪,但是在交通不發達、氣候變化大、語言又不通的當時,要去印度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貞觀二年正月,玄奘先到達了新疆吐魯番,受到高昌王的禮遇,並結為兄弟。
後經過新疆庫車、素葉城、塔什干、蔥嶺,到達貨羅國的故地,在今天的蔥嶺西一帶。
之後南下經阿富汗、大雪山、巴基斯坦,到達迦濕彌羅國。
在那裡拜師學習了一些佛學,與那裡的高僧討論佛學,前後共兩年。
學有所成後,他又到新的地方學習了老婆羅門學,到印度北部學《對法論》、《顯宗論》等佛學思想,貞觀五年時,終於抵達了佛教聖一地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開始在那裡學習。
玄奘在那爛陀寺學習了五年,受到優遇,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位高僧之一。
貞觀十年,玄奘離開那爛陀寺,先後到印度北部蒙吉爾、印度東海岸、克什米爾等地,訪師參學。
他在缽伐多國停留了兩年,然後重返那爛陀寺。
不久,又到周圍的地方學習了兩年,才返回那爛陀寺。
玄奘在那裡寫了一些佛經,並參與整理佛經,但是這些典籍都沒有傳下來。
雖然在異國他鄉,但是玄奘也能開壇講論,他任人提問,但沒有一個人能難倒玄奘。
玄奘頓時名揚海內外,並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
玄奘參加了五年一度、歷時兩個多月的無遮大會,參加完盛會之後回到了大唐。
【大唐講法】
貞觀十九年正月,在告別了家鄉十七年之後,玄奘回到了長安。
據史料記載,當時「道俗奔迎,傾都罷市」,所有的人都爭相去迎接這位德高望重的大師。
不久,唐太宗接見了玄奘,並勸他還俗出仕,入朝為官。
但是玄奘婉言辭謝了太宗的好意。
之後玄奘留在長安的弘福寺,翻譯經書,他的工作由朝廷出資來支持,並招集了各地的名僧20多人,幫助翻譯,成果有《大菩薩藏經》20卷。
後來,玄奘又陸陸續續翻譯了很多佛經,同時也奉皇帝之命,將《老子》、《大乘起信論》等中國的典籍翻譯成梵文,傳到印度。
朝廷為玄奘建造了大慈恩寺,他任住持,悉心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
為了避開世俗的煩擾,玄奘遷居玉華宮,在現在陝西銅川焦坪煤礦那邊,致力譯經。
在那裡翻譯了《大般若經》。
玄奘翻譯的時候非常謹嚴,面對卷帙浩繁的經書,沒有刪減一字。
由於翻譯工作的繁重,玄奘在62歲那年去世。
玄奘前後共譯經論75部,為後世留下了重要的佛學典籍。
分類: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