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入門
10.2 成年禮:成年就意味著責任
【成年禮節】
人生雖然是一個整體,但是我們習慣將它分成不同的階段來看,比如幼年、青年、中年、暮年或者晚年、老年。
每一個階段都有相應的任務,同時也有一定的儀式來提醒你在這一個階段應該明確自己的目標。
古人在男子二十歲的時候,會行冠禮,這種儀禮對男子的一生非常重要。
從原始社會起,就有了成年禮,延續了幾千年的歷史,這種禮節是年輕人踏入社會的關鍵。
男子行冠禮,女子行笄禮,這意味著男一女青年已經成熟,可以婚嫁,並從此作為一個成年人,有資格參加各項活動。
成年禮也稱成丁禮,是由氏族的長輩為青年人舉行的儀式,青年要經過這樣的儀式,才能獲得承認。
在周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但是天子、諸侯為了早日執掌國政,很多都提前行禮。
周文王就是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
冠禮要在宗廟裡舉行,要延續兩個月。
在舉行冠禮前,要先占卜一個吉日,然後把日子通知給親朋好友,希望他們能一起來見證這個偉大的時刻。
在前三天,又要挑選主持冠禮的大賓,並選一位「贊冠」協助冠禮儀式,這就像現在的見證人和助手。
行禮時,受冠者的父親、大賓及受冠的人都要穿禮服。
而且,冠也就是帽子,有三頂,先加緇布冠,然後授以皮弁,最後授以爵弁。
每次加冠畢,大賓都要對受冠者讀祝詞。
祝詞通常是:在這美好吉祥的日子,給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飾,以後不要像個小孩子,要像一個大人,要保持威儀,培養美德。
希望你健康長壽,前途光明。
這些流程都走完以後,受冠的人要去拜見母親。
再請大賓為他取字。
這取字也是按規矩來的,周代通常取字稱為「伯某甫」(伯、仲、叔、季,就是大老到老的順序)。
然後,父親就送大賓出廟門,向他敬酒,感謝他幫忙主持冠禮,一般還要送五匹布、兩張鹿皮和肉作為報酬。
到這時,已經成年了人,就穿著禮帽禮服去拜見國君,又提著野禽去拜見鄉大夫等。
如果這個人的父親已經不在了,他就要向父親的排位祭祀,表示在父親面前完成冠禮。
這些都弄完了,就去拜見叔叔伯伯,然後一起吃飯。
這套程式是在少年十五歲至二十歲之間舉行的,各地的情況不一樣。
清中期以後,很多都把冠禮移到娶妻的前幾天或前一天一併舉行。
也有的時候儀式簡易,不宴請賓客,只在本家或自家範圍內小規模進行。
【冠禮的常識】
古禮對參加成年禮的規模有要求,首先是舉行成一人儀式的成年者本人,然後是由宗子等男一性一宗親長輩擔任,現在來說就是冠者的父母雙親,還有一個德高望重的長輩,這是因為即將成年的男孩子,必須強調其作為男一性一的社會角色,正賓必須符合德高望重的要求,才可作為及冠者的人生嚮導和社會楷模。
威嚴的祖父、父親等男一性一長輩應該是最合適的人選,請德高望重的師長也很好。
還要一個協助正賓加冠的助手,負責給冠者梳發、更衣,可選擇師長、兄姊、好友等,還要三個為冠者托盤準備的人,可選擇好友、兄弟姐妹,最後就是師長親友等人,一起觀禮。
冠禮中要行禮,一般是行正規揖禮:男子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手藏在袖子裡,舉手到額頭的高度,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下。
正規的拜禮是:直立,舉手加額如作揖,鞠躬九十度,然後直身,這段叫「鞠躬」,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
然後雙膝同時著地,緩緩下拜,手掌著地,額頭貼手掌上,這叫「拜」,然後直起上身,同時手隨著齊眉,這叫「興」。
分類: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