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入門
11.8 王陽明:智者也會讀心術
【一陽一明先生】
歷史上除了王一陽一明,沒有哪一個人,能把學者、官員、統帥、教師各種角色都做到極致,他是桃李滿天下的大哲學家,又是政績卓著的官員,還能帶兵打仗。
難怪全國各地有許多紀念他的一陽一明山、一陽一明祠、一陽一明公園,也難怪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的腰帶上,總是繫著一枚印章,上面寫著七個字:一生低首拜一陽一明。
王一陽一明,名守仁,出生於浙江余姚,他在被貶貴州時曾在一陽一明洞中學習,後世便稱他一陽一明先生、王一陽一明。
一陽一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朱熹後的另一位大儒,是「心學」最重要的大師。
王一陽一明在當時並不是一個坐而論道的理論家,他長期在平定地方叛亂的第一線上,並且患有嚴重的肺病,在56歲時辭世。
穆宗皇帝撰文紀念他時說:「兩間正氣,一代偉人,具撥亂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賞,朕甚憫焉!因念勳賢,重申盟誓。」
王一陽一明是研究心靈的大師,想要瞭解心靈,就不能不讀王一陽一明的《傳習錄》。
在《傳習錄》中,人心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人們都有一顆心,只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內心,就會發現,偉人和凡人的距離是那麼的短,人人都可以成為偉人,至少是成為一個完整的,有自己獨立的識見和人格的人。
同時也會看到,要成為真正不平凡的人,需要走的路也很長,因為任何成就都要通過勤奮實踐得來,學習和身一體力行是不能截然分開的,這個道理,王一陽一明叫做「知行合一」。
一方面是明心見一性一,一方面是身一體力行,內外結合,才是一個大寫的人。
【一陽一明故事】
良知是什麼
有個王一陽一明的學生,晚上睡覺的時候捉到一個賊,他就對賊講:「你難道沒有良知嗎?為什麼去做賊呢?」
賊大笑起來,說:「請告訴我,我的良知在哪裡呢?」
這個時候天很熱,他就對賊說:「你把上身的衣服脫一光。」
賊照做了,他又說:「還是太熱了,為什麼不把褲子也脫掉呢?」
賊猶豫了,說:「這好像不大好吧。」
他向賊大喝道:「這就是你的良知!」賊立即悔悟了,向這個學生磕了個頭離開了。
這個學者用一句話激發了賊的良知。
所謂「良知」,最簡單的說法,就是一個人的善惡之心、羞恥之心。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良知,追求美好的東西是人的本一性一。
有一天,王一陽一明會集學生講學,他說:「假如你見到一個沒人看護的小孩子,爬呀爬的,就要爬到井裡去了,這時你是什麼反應呢?」
其中一個學生說:「那我肯定衝上去,把他拉回來。」
王一陽一明說:「是啊,這就是我們對事物作出直接的、本能的反應,這種本能的反應,讓你自發地知道是為是、非為非,這不就是你真心的體現嗎?」
另一個人說:「我也許不會這樣做,因為上個月的一天,我看到一個小孩子路上跌倒了,我沒有伸手去扶,因為他是我鄰居的孩子,我和鄰居正在吵架,自然不喜歡他家的孩子,這不也是我本能的反應嗎?」
王一陽一明說:「其實你是知道要去扶一把的啊,至少你往孩子的方向看了一眼,但是你這個時候做了一個判斷,正是這個判斷把你的良知阻斷了。
這種尋找借口的行為,就是由私意而生的小智。
這種小智,是蒙蔽你真正智慧的灰塵。」
人人都有良知,良知叫人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是可恥的。
分類: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