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入門
2.2 司馬遷:正直人寫正直事
【史記其書】
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但是在這五千多年中,有很長一段時間雖然有歷史記載,但是要麼時間不明確,要麼事情不完整,要麼作者不詳。
從司馬遷著《史記》開始,中國的歷史書就進入了一個規範的時代,人們寫歷史就有了一個標準。
《史記》是正史「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從黃帝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元狩元年之間的三千年左右的歷史,魯迅稱這本書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一騷一》」。
從體例上來說,《史記》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不僅內容上條理明晰,司馬遷的文筆也酣暢淋一漓,在眾多史書中別具文才。
《史記》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誌》合稱「前四史」。
「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史記》原名是《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公」指的就是寫歷史書的人。
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司馬遷的《太史公書》的專稱。
【史記名句】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解讀:貴族王公大臣們是生來就該享富貴的嗎?歷史上有很多英雄,並非是王侯將相之子。
「英雄不問出處」,重要的是,是否和陳勝一樣,敢於成為一個平民英雄。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
解讀: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從歷史中去總結前人的經驗,防止我們再走上戰爭、貧窮、動亂的老路,歷史才變得有價值。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解讀:倉庫充實,人民就懂得禮節;衣食豐裕,人民就知道光榮和恥辱。
如果不是這樣,國家連基本問題都沒有解決就去考慮其他,就是喪失禮儀,人民為了追求利益而沒有羞恥之心了。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解讀:泰山不拒絕土壤,所以能高大;河流不嫌棄細小的溪流,所以能深遠;為國之君,不推卻百姓,就能表明他的美德。
的確,只有敢於接納他人,才能讓自己的力量更加強大。
不論是一個國家還是個人,都難得有這樣的胸懷。
好學深思,心知其意。
解讀:好學、深入地思考,才能漸漸領會其中的含義。
讀書的時候,不僅要用眼,更要用心。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解讀:有一個叫做顏回的人非常好學,他從不遷怒於別人,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兩次。
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因為他能吃苦,並且聰明好學。
一個人並不需要超群的智力,只要有出眾的品德,就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
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解讀:不順耳的話如同良藥,甜言蜜語如同病菌。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要有一雙能聽苦言的耳朵,才能進步。
淵深而魚聚之,山深而獸往之。
解讀:深水之中有大魚,深山之中有猛獸。
所以一個國家想要吸引人才,也要虛懷若谷,寬大為懷。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解讀:一千個人對你唯唯諾諾,不如有一個人敢於和你直面爭論。
與其結交那些阿諛奉承的朋友,不如結交那些敢於直言的朋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解讀:桃樹和李樹雖不會講話,但它們的花香能吸引成群的人來觀賞。
有時候千言萬語不如一個小小的行動。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解讀:做事情不當機立斷的話,反而會受到連累。
所以在關鍵的時候,要有決絕的勇氣和魄力。
【史記故事】
勇於直言的司馬遷
公元前99年夏天,漢武帝派一寵一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
李陵帶領步卒5000人出居廷,孤軍深入浚稽山,與匈奴單于相遇。
匈奴以8萬騎兵圍攻李陵。
經過八晝夜的奮戰,李陵斬殺了10000多匈奴兵,但終因孤軍奮戰,彈盡糧絕而被俘。
消息傳到長安以後,漢武帝本希望李陵能戰死沙場,卻聽說他投降了,憤怒萬分。
滿朝文武官員「見機行一事」,幾天前還紛紛稱讚李陵的英勇,現在卻迎一合漢武帝,指責李陵的罪過。
當漢武帝詢問司馬遷的看法時,司馬遷一方面安慰武帝,另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見風使舵、不辨是非的大臣,盡力為李陵辯護。
他認為李陵平時對母親孝順,對朋友講信義,對人謙虛禮讓,對士兵有恩信,常常奮不顧身地急國家之所急,有國士的風範。
司馬遷對漢武帝說:「李陵只率領5000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傷了10000多匈奴兵,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
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而他殺傷敵軍之多,也足以顯赫於天下了。
他之所以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回來報答漢室。」
司馬遷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認為是將軍李廣利沒有盡到責任,他的直言觸怒了漢武帝。
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諷刺勞師遠征、戰敗而歸的李廣利,於是將司馬遷打入了大牢。
雖然歷經磨難,可是司馬遷一直堅定他「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信念,終於寫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生活的不幸使作者滿懷悲憤,他將這種濃郁的感情融入《史記》的創作中,因而其筆下的人物刻畫和論贊中都飽含一著太史公詩人般的激一情。
如《屈原列傳》是屈原偉大人格的讚歌,《項羽本紀》是一首充滿悲壯歎惋之情的英雄史詩,《伯夷列傳》是一首噴一發出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詩。
分類: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