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入門》2.6 二十四史:在迴旋中上升:有人統計,如果一個人每一天讀3萬字,讀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國學入門》2.6 二十四史:在迴旋中上升

國學入門

2.6 二十四史:在迴旋中上升

【二十四史其書】

有人統計,如果一個人每一天讀3萬字,讀完《四庫全書》大概要216年半的,更不用說讀《史記》以後的所有書籍了。

讀書是為了明理達用,並不是每一本書都要細讀,而是要有選擇地讀書。

就拿正史中的二十四史來說,也不是每一本都要仔細琢磨的。

二十四史是我們常說的「正史」,清代乾隆皇帝欽定了「二十四史」,包括漢·司馬遷《史記》、漢·班固《漢書》、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晉·陳壽《三國誌》、唐·房玄齡等《晉書》、南朝梁·沈約《宋書》、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唐·姚思廉《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北齊·魏收《魏書》、唐·李百藥《北齊書》、唐·令狐德棻等《周書》、唐·魏征等《隋書》、唐·李延壽《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後晉·劉昫等《舊唐書》、宋·歐一陽一修、宋祁《新唐書》、宋·薛居正等《舊五代史》、宋·歐一陽一修《新五代史》、元·脫脫等《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明·宋濂等《元史》、清·張廷玉等《明史》。

二十四史記敘的時間,從《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包括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跡。

3

【二十四史名句】

學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解讀:學習,不擔心能力上不行,而擔心沒有遠大的志向,出自《晉書》。

志向是我們對自己的期許,只要能夠為這個社會創造美好,任何志向都是了不起的,但是如果一個人的心中沒有志向,只是盲目地服從別人的安排,得過且過,這樣的人生是沒有希望和歡樂的。

行生於己,名生於人。

解讀:怎麼做取決於自己,得到怎樣的名聲則取決於別人,出自《北史》。

「行生於己」,所以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去做好一件事情或者做壞一件事情;「名生於人」,別人說什麼是無法強求的,我們也可以不去理會。

先謀後事者逸,先事後謀者失。

解讀:先謀劃好再行動的人會很從容,先行動後才想起計劃的人多會失敗,出自《舊唐書》。

好的計劃是成功的一半。

孫子每次去打仗的時候,都會先算一算自己的軍隊有多少勝算,是不是天時地利人和,是不是準備充分,等等。

當他覺得有把握的時候,才會開戰。

這就叫做「先謀後事」。

廉者憎貪,信者疾偽。

解讀:清廉的人憎恨貪婪,誠實的人厭惡虛偽,出自《新唐書》。

一個人只有有自己的原則,才能是非分明。

如果自己做不到誠信,也就無法真正批評虛偽的人。

人誰無過,當容其改。

解讀:誰都有犯錯誤的時候,要給別人改錯的機會,出自《新唐書》。

如果自己犯了錯誤,內心期盼別人的諒解,別人犯錯誤的時候,也和我們是一樣的。

寬容地對待他人,別人也就能寬容地對待你。

不自滿者受益,不知足者博聞。

解讀:不驕傲自滿的人會得益,不自以為是的人能博聞,出自《隋書》。

學海無涯,任何時候要懂得謙遜,哪怕自己對一個領域已經有所瞭解,也要明白自己瞭解的只是皮一毛一而已。

天下之務,當與天下共之,豈一人之智所能獨了。

解讀:天下的事情,應該與天下人共同商量,哪裡是一個人的智慧就能解決的,出自《梁書》。

我們常常以「為你好」這樣的借口而傷害別人或者被人傷害,所以在合作的時候,要多聽別人的意見,一團一隊、家庭、國家才能和諧安寧。

人生不得行胸懷,雖壽百歲猶為無也。

解讀:一個人一生中沒有明瞭胸襟博大的含義,他就算活了一百歲也等於短命,出自《南史》。

人能相互體諒、相互幫助,人生才有價值,如果心中只有自己,不知道寬容、接納,這樣的人生孤獨而乏味。

國之寶器,其在得閒。

解讀: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莫過於賢明的君臣了,出自《北史》。

一個賢明的人領一導一人民,人民就會得福,因此中國歷史,都是歌頌賢者。

成為一個賢明的人,歷史就會記住他。

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

解讀:雖獨行獨寢,也不做虧心之事,出自《宋史》。

一個人要表裡如一,就應該不論在人前人後,都遵守自己的原則。

「身正不怕影子斜」,這樣的人才是坦蕩蕩的君子。

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學,一可惜;此日閒過,二可惜;此身一敗,三可惜。

解讀:君子有三件事情是非常可惜的:一是一生不學習,二是一浪一費時光,三是以失敗的結局結束人生,出自《明史》。

只有勤學、惜時,人生才不會遇到「一敗」的結局,這是陳陳相因的。

【二十四史故事】

一毛一澤一東讀二十四史

一毛一澤一東很喜歡讀書,他就曾經研讀過「二十四史」。

並且將「二十四史」的重要部分,反覆讀了三遍以上,有的書都翻爛了。

有一次別人請教他是怎樣讀歷史的,一毛一澤一東回答道:「讀中國史,應當特別留心興亡之際,因為這個時候容易看出在太平時代看不出來的問題。

比如說,讀西洋史應特別留心法國大革命。」

「留心興亡之際」是一毛一澤一東讀「二十四史」的基本方法和側重點。

對「二十四史」中的很多人物,一毛一澤一東都在一邊寫下了自己的評價。

通過這些人物,他總結歷史上的治國經驗和朝代的敗亡教訓,以作為管理國家的參考,並藉以教育隊伍。

分類:蒙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國學入門
序言1.1 《三字經》:人之初的修身課1.2 《百家姓》:炎黃子孫的總家譜1.3 《千字文》:宇宙洪荒,不過是千字文章1.4 《周易》:看破表象才能接近真理1.5 《尚書》:美德照耀歷史長空1.6 《詩經》:詩化的歷史,淳樸的浪漫1.7 三禮:用儀式來表達情緒1.8 《春秋》筆法,一字褒貶1.9 《論語》:遇見溫柔敦厚的孔子1.10 《孟子》:心正,身正,行正1.11 《孝經》:孝順的孩子有出息1.12 《爾雅》:古代的百科全書2.1 歷史,一部大寫的「人」字書2.2 司馬遷:正直人寫正直事2.3 班固:一絲不苟還不夠2.4 前四史:華麗的史書序曲2.5 兩本《五代史》:用心深淺見高下2.6 二十四史:在迴旋中上升2.7 《洛陽伽藍記》:書林中的高塔2.8 《貞觀政要》:以人為鏡明得失2.9 《資治通鑒》:把古人的經驗用在今天2.10 三通:政治並不是抽像的事3.1 好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3.2 老子:中國的「哲學之父」3.3 莊子:生命有限,精神永恆3.4 墨家:愛人類 愛和平 愛賢者3.5 荀子:終身學習的老師3.6 法家:用法律來保護正義3.7 名家:邏輯世界的舞蹈者3.8 陰陽家:傳達自然的聲音3.9 縱橫家:推銷自己的謀略3.10 兵家:智慧是最好的武器4.1 神農嘗百草,文明從此始4.2 農業的進步:痛並快樂地前行4.3 《黃帝內經》:從內在找原因4.4 《周髀算經》:數學亦是哲學4.5 《水經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4.6 《天工開物》:人生也需要協調4.7 《營造法式》:綽約的宋代建築風華4.8 《齊民要術》:平凡生活中的大智慧4.9 《本草綱目》:敢與前人論真假5.1 集:出生早,成名晚5.2 《楚辭》:方言中的韻味5.3 《淮南子》:劉安已去,空餘《淮南》5.4 《文選》:艷而不妖的莊重之花5.5 《詩品》:品出詩真味5.6 《人間詞話》:燈火闌珊處的境界5.7 《說苑》:古老的小品文5.8 《抱朴子》:不死的唯有精神5.9 《菜根譚》:嚼得菜根,百事可為5.10 《小窗幽記》:小窗之下話人生5.11 《圍爐夜話》:爐火旁邊悟真情6.1 真實無須雕飾6.2 生活是最好的詩歌6.3 唐詩的風骨6.4 宋詞的雅趣6.5 元曲的暢達6.6 明清小說的靈動6.7 韓柳文章,回到淳樸的文風中6.8 白居易,名聲在外的唐代詩人6.9 臨川四夢,人生悲歡盡在夢中6.10 《山海經》,讓想像的力量無窮6.11 《世說新語》:還你一個生動的古人7.1 書法:文字的形體,書畫的線條7.2 國畫:留一份空白給想像7.3 國樂:古樂奏給有心人7.4 京劇:表裡如一7.5 昆曲:唱不厭精7.6 評劇:談笑生活7.7 皮影戲:黑白光影的遊戲7.8 木偶戲:掌握每一個關節7.9 黃梅戲:方言唱腔7.10 評彈:彈唱悲歡離合7.11 川劇:喜形於色7.12 秦腔:高原天籟7.13 豫劇:假聲真情7.14 越劇:吟誦詩詞8.1 印度的和尚會唸經8.3 《六祖壇經》:本土的佛經書8.4 唐三藏:取回真經留人間8.5 鑒真:中日文化的紐帶8.6 土生土長的道教8.7 五術是巫術,還是道術8.8 道教,人與自然的關係史8.9 張三豐:說不清的邋遢真人9.1 建築,無聲的語言9.2 紫禁城,不怒自威的氣派9.3 四合院,團團圓圓才是家9.4 蘇州園林:處處有景,面面生詩9.5 煙:自然之象,神在八荒9.6 酒:靈感的泉眼9.7 茶:撫慰精神的良藥9.8 八大菜系:酸甜苦辣鹹的五味人生9.9 太極拳:柔如水,韌如絲9.10 八卦掌:人生的腳步不斷變化9.11 氣功:動靜相宜 輕重自如9.12 麻將:中國人的社交方式9.13 棋:智力與耐力的較量10.1 五禮:天人和諧的誠心10.2 成年禮:成年就意味著責任10.3 婚禮:有祝福才有幸福10.4 士相見禮:在重複中表達誠意10.5 鄉飲酒禮:年高德劭者的榮譽10.6 射禮:發展體育保家衛國10.7 喪服:把悲哀穿在身上10.8 十義:道義不分年代10.9 書信:看不見的禮儀11.1 秦始皇:劍掃六和,一統天下11.2 董仲舒:待價而沽的「推銷家」11.3 魏孝文帝:學習是最好的姿態11.4 李世民:越虛心越得人心11.5 蘇東坡:歷盡劫波仍風流11.6 王安石:毫無私心的「拗相公」11.7 朱熹:胸懷坦蕩,正大光明11.8 王陽明:智者也會讀心術11.9 李贄:保持一顆純真的童心11.10 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11.11 曾國藩:歷代文人的處世楷模11.12 梁啟超:男兒志兮天下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