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叟曝言》第九十九回 屈知縣以直報怨 楚郡主因公濟私:但作含沙射人之意解之,不料更有峒妃姓射,呂夫人姓沙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野叟曝言》第九十九回 屈知縣以直報怨 楚郡主因公濟私

野叟曝言

第九十九回 屈知縣以直報怨 楚郡主因公濟私

向眾人道:「我在雁一奴一峒,夢見峒母囑咐幾句言語,俱應驗;只有沙射千日四字。

但作含沙射人之意解之,不料更有峒妃姓射,呂夫人姓沙之應,則我之受蠱,非旬月可愈之事矣!我在赤身,已略得把柄,本擬與四大戶定議,即為剿除。

不料得此意外之禍,即可解救,亦須待二三年後,再來定奪。」

因把前事,約略敘述。

說:「我的馬快,二位休空費跋涉!」竭力止住應龍夫妻。

次日黎明,素臣上馬獨行。

午後,已至上林,羊運接見,備問入峒之事。

素臣約略說知。

羊運大喜。

並告以受蠱覓醫緣由,羊運大驚,忙備酒接風,請岑猛陪席。

松紋來見,知道受蠱之事,各懷驚懼。

素臣安慰道:「我受蠱以後,覺著心煩,即依神猿之言,將避暑珠摩運,便覺受用,想來還有可救。

聞廣東高州府浮梁山中,有一處一女 ,能治此病。

我明日即行,馬力甚速,待應龍到來,可與他說知,斷斷不必前往。

但令金硯隨後探信,回復你們,以免懸憶。」

因向岑猛說道:「我去後,赤身彌兩處發動,必乘州縣無備,攻城略地,不能專力來與爾等弟兄為難。

可同松紋堅守土堡。

羊兄當連夜申文右一江一 道告急,馬道尊系當今名人,必有接應,切勿輕出與戰。

如不發動,即俟我來,設法剿除,切記,切記!」岑猛等俱唯唯遵命。

次日,素臣起程,岑猛等憂疑送別,松紋痛哭,伏地不起。

素臣揮淚上馬。

那馬如騰雲駕霧一般,也不由素臣做主,忽南忽北,望東而馳。

直到次日日落時候,至一山中才住足,問著樵夫,方知即系高州府化州之浮梁山。

素臣驚駭,此馬能識足所未歷之途,知人所吐之意,洵神馬也!因下馬請樵夫領至處一女 家中。

一個老者出迎攀話,方知處一女 即老者之女,姓韋名清,年已四十五歲,一精一於醫理,兼能解除蠱毒;立誓不嫁,奉養父母。

素臣述知來意,老者道:「小女看脈俱在清晨,客人遠來,請權宿一宵,明日令其出診。」

因喚莊僕牽馬入內,自已陪著素臣晚膳。

素臣兩日未食,狼餐虎嚥,一卷而光。

把老者看得呆了,說道:「客人如此食量,即受蠱毒,定是可治!」送入一間客房內住下。

明日清晨,處一女 出見,素臣看去,是個端莊聰慧之相。

當把病原說出,處一女 失驚道:「據客官說來,是不治之症,不必診脈的了。」

素臣道:「久聞大名,專治蠱毒,故不遠千里而來;何以不用診脈,即知為不治之症?」

處一女 道:「一奴一幼遇異人,只專治一蠱之法;若有雙蠱,即屬難治,況七蠱齊下乎?客官當速趕回求解,否則歸家待盡,即神仙亦不能救也!」素臣道:「神仙渺茫,亦斷無趕回求解之理,惟歸家待斃而已!」沉吟一會,復把服蠱毒後,每遇心煩,即將避暑寶珠摩運,便覺受用之處告知。

處一女 道:「如此說,或尚可醫,且診一診脈再論。」

因將素臣兩手脈息,細細診視,說道:「派息俱亂,無從察識病情,大約還是不治之症。」

素臣求方,處一女 道:「病情不識,從何開方?必不得已,可以甘草郁金代茶,每日頻服;以郁金解蠱毒,甘草能解百藥之毒故也。

然非對症之藥,奈何?」

說罷,蹙額進內。

素臣無奈,取銀一錠,送與老者,辭謝上馬。

那馬卻立而不動。

由著素臣拉扯,四足就如生根一般。

素臣不忍鞭策,因囑咐道:「死生有命,彼既不肯用藥,強之何益?前去即有不測,亦屬定數!我急欲回家,勿阻我也!」那馬嘶鳴數聲,然後動足,一步一踱,踱至午後,走不上七八十里,到一關口,被守關兵役攔住,說是欽犯,連人連馬,解到茂名縣來。

縣官正在審問一起姦情,吩咐押在一邊,候審畢帶上。

兵役稟道:「這是奉旨緝拿欽犯,應先審供收禁。」

縣官喝道:「既拿到官,怕他飛去不成?」

吩咐庫上先支五百貫賞錢,給付兵役,其餘俟解府後傳領。

欽犯著值日差役看守,候本縣審過這案,親自解府勘問。

素臣看那縣官,認得是同縣屈伯明。

暗忖:他是丙子丁丑聯捷,不知幾時選在此處?那柯渾是茂名縣人,冤家路窄;難免報復之累矣!再聽那奸婦口供,卻正是柯渾之妾,與和尚通姦,被同一居 族人拿獲,供詞牽涉柯渾妻女。

素臣暗思:天道好還,怎便巧設至此?伯明雖系正士,恐未免假公報私,直容到底,以洩前怨耳!那知伯明把旗鼓敲響,喝道:「律載指奸勿論,你只把自己與禿一奴一通姦情節供明,不得誣牽主母,致干重罪!」吩咐值刑人役,看拶子伺候。

那妾被喝,就不敢牽扯。

素臣暗暗稱讚:伯明以直報怨,出我意外!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愧可敬!素臣以口問心,反覆計較,反將自己天大禍事,丟在腦後去了!伯明審畢,將和尚枷號出去。

奸婦杖責釋回。

值日差役稟帶欽犯錄供,仍被喝了下來。

當堂令吏典清出供單,過朱加讞,疊成案卷,用印鈐封,然後喚素臣上去,天已昏黑。

差役呈上圖形,伯明不及問供,令衙役取鹼水清油擦洗,現出本來面目,將九條大索盤鎖,吩咐帶進內衙看守,明日清晨解府。

差役回稟:「此系欽犯,應收監鎖錮。」

吏書亦跪稟:「例應收禁。」

伯明向書吏耳語道:「便因是欽犯,故須鎖封內署,本縣同合署家人,徹夜看守,不便放在監中,致有意外。

須知此犯系本縣獲解,當不次超遷,若有疏虞,便身家不保;監獄雖雲嚴密,禁卒半屬無知,通情釋放,事所常有,安得不慮?本縣之故作遲留者,恐一經解府,府中即攘以為功,須連夜趕繕稟帖各上司,方無後悔耳!」吏書連連叩首,說:「老爺所見極是。」

退與差役等說知,俱服本官之高見。

伯明退堂,候至更余,密令解放鎖鏈,送酒飯與素臣飽餐過,即出拜見,約同逃避。

素臣道:「弟所犯何罪,至於圖形緝拿,兄系職官,豈可同逃,致罹重禍!」伯明道:「朝事大變,老先生尚未知道。

權禹之殺,札實巴之貶,國師、勒監訪知,皆出自老先生,恨入骨髓。

乘著安貴妃欲謀廢東宮,因起大獄,說老先生蠱惑東宮,擅廢親王,殺戮無辜,報復私仇。

聞說東宮賜老先生詩,有'朕與先生換紫袍'之句,故畫影圖形,要緝拿到京質審。

虧著周太后及女神童力救,東宮尚在未廢,現已禁絕與朝臣往來。

懷恩謫守孝陵。

皇甫毓昆革職拿問。

兵部主事劉大夏,因諫此事,廷杖謫戍。

景王已復王爵。

國師加封法王,大智慧佛。

靳直賜了蟒玉,兼管西廠。

靳仁封威寧伯爵。

漢末張儉,不過一虛名無實之徒,而一時之人,不惜破家亡身,延納恐後,況老先生為當今第一人乎?逃而獲免,國家之福,倘不獲免,使晚生得與賢者同禍,何幸如之?晚計已決,願老先生勿疑!」素臣大驚失色,取出東宮賜箋,遞與伯明看道:「既因此詩圖形緝拿,現在詩內並無朕字,正該進京質審,以明東宮心跡,吾兄怎反欲同弟逃避?至吾兄既經出仕,即應盡職;奉旨緝拿之犯,何可私放?廢君臣之義,而篤朋友之倫,既悖於理;吾兄逃後,必干連家屬,捐妻孥之命,徇烈士之名,亦薄於情;竊為吾兄不取!」伯明道:「老先生到京,即發廠衛,勒直安排著許多非刑,如鍛煉不成,必致死滅跡,雖有原詩,何能上陳御覽?勒直謀逆,只礙著老先生一人;故文書內指明易容之事,多差心腹在外緝訪。

老先生朝至京,則東宮夕廢矣;東宮夕廢,則靳直朝篡矣!晚生既為臣子,自當盡忠君父;私放老先生,正以盡臣職,非廢職也!即捐妻孥之命,亦所不恤!況晚生亡室,因那年奸僧之事,雖未受污,不勝羞忿;復因柯渾縱放奸僧,把捉拿之人反行責打,忿極自縊。

晚生立誓,終身不娶。

所生幼子,育於外家,既差家人星夜趕回,托之密友,以延先人一脈,更非捐妻孥之命以徇名耳!」素臣方知其妻孥並因柯渾致死,愈服其量。

將言仔細思量,實是有理;因道:「承世兄高誼,固足感泣。

但與兄同逃,必由城門而出;弟今日被拿,自已閤府喧傳,守城兵役,豈無盤詰?即現在署中僕從,孰無懼禍之心,你我即逃,必累及於彼,又豈能任我們出署?」

伯明道:「晚生若與老先生同逃,是避影而向日也!井尊王恕,是當今第一流人物;因晚生與老先生同鄉,推愛屋烏,相待極厚。

靳監之謀,皆由府尊而知。

府尊久與晚生約言,雲靳直訪知老先生由川入廣,倘由此地拿獲,即當釋放,以緩勒直逆謀。

令晚生入府藏匿,府署有常平倉,可通入內,府尊特令心腹僕人看倉,暗中接引。

今日兵役解縣,自必稟報府尊,大約此時已在懸望。

老先生本領,是晚生知道的,只消越城而出,何由城門盤詰!當年薛文清將被刑,王振之蒼頭泣於爨下;晚之諸僕素感老先生忠孝,知晚欲私放,無不喜躍,有願回南寄信者,有願隨晚至府署者;老先生可無慮也!」素臣道:「弟不知三原王兄現守此府,兄若得藏彼處,弟可放心!尊價俱有同心,足徵吾兄家政。

弟非文清,謬叨錯愛,實足愧耳!但有一件,我那匹黃馬,系千里神駒,將來全仗其力,必得帶他出城方好。」

伯明道:「馬現在廊,但恐不能越城奈何?」

素臣道:「此馬登山過澗,如履平地,越城非所難也!」伯明道:「既能越城,晚與老先生從馬廊出去,順帶同走便了。」

素臣大喜,即隨著伯明,來至馬房,牽了那馬,從廊內開出。

伯明指點上城路徑,自領家人,向府中潛避。

素臣上得城頭,那馬早知人意,即行躥下。

素臣隨後越出,跨上馬背,只一躍,已過城河,落荒而走。

素臣囑咐神馬,行止俱聽其便。

那馬真個或遲或速,或行或止。

走了兩三日,卻俱在荒山野道中,不由城市。

到二十九日,忽地馳入近城一個圍場中來。

素臣見將弁羅列,兵卒眾多,恐被識破,正自驚慌。

耳中忽聽一片聲嚷道:「是了,是了!好個,好個!」四面齊上,把素臣裹在中間,擁進了城,竟入一座王府之中。

許多內監扶掖素臣下馬,送至宮內密室,扣門而去。

素臣暗忖:此必楚王之府,但不知何故,甚是疑訝。

少頃,一個小內監送一道香茶,兩個宮女抱著被褥,在裡一間榻上鋪好。

須臾又一小內監送上一盤檳榔。

以後連一連二,酒飯茶果,絡繹遞送。

素臣不安,叩其緣故,既稱不知,請見主人,又不代稟。

暗忖:楚王賢明,諒無意外!但歸心如箭,豈能逗留?欲題詩謝別,破壁飛去,又不忍棄此神馬。

遷延數日,蠱毒漸發,心中忽清忽渾,腹中似痛非痛,只貪睡不貪飲食。

但記處一女 之言,討吃甘草郁金湯而已。

如此月餘,已是十一月望日,忽然心腹絞痛,忙取辟暑珠摩運,雖然少減,卻自此身熱不退,腹中時痛,口內常幹,神思昏亂,臥床 不起。

一日,內監報說:「王一爺 回府,來看文爺。」

素臣強要掙扎起來,王一爺 已進房看見,忙止住道:「先生病中,豈可勞動?寡人不敢為禮,俟貴體安和,再伸主人之敬。」

素臣以頭叩枕。

王一爺 便坐榻邊,說道:「寡人現備藩長沙,聞先生奉旨緝拿,日夕憂慮。

幸小女頗通皇極之學,曾齋沐三日,佔得一數,知先生在廣西受蠱,於某月日時將至楚郊。

因令宮監們借獵迎候,留先生下榻養病。

寡人入覲未回,小女因有男女之嫌,不便出見,故但令下人伺候,一切疏慢,尚祈見原!小女說先生受毒甚深,非旦夕可愈,然於大體無礙。

望先生寬心調攝,為國自愛!」素臣心中半明不白,腹內又在絞痛,蹙著眉頭,但稱感激遵命,垂淚而已。

楚王向內監宮女說道:「文先生病勢已盛,你等朝夕當百倍小心,不可懈忽!」吩咐畢,辭別入內。

素臣這病,自成化七年十一月十五日發起,直至成化十年七月初十日方愈,除去小建十六日,連著兩閏月,整整病了一千個日子,一千日內,輕則昏沉譫語,轉側呻吟;重則胸腹絞痛,發狂呼叫。

全虧楚王郡主輪派宮女內監,小心伏侍,寒即加衣,渴則進飲,抑搔摩按,蓋覆掖持,沉重時,大小二便,俱不避穢褻,揩拭抽墊。

謹依素臣之言,每日以甘草郁金湯代茶,方得漸漸輕可。

素臣感激,極口勞謝。

宮女及內監俱道:「我們不過五日一班,輪流承值,算什麼辛苦!只有郡主衣不解帶,目不一交一 睫,有一年多些,才是辛苦哩!」素臣聞言,涕淚俱下。

暗忖:發病時曾聞楚王述及郡主占數之事,莫非是趙芮夫人,因我曾愈其病,假此相報?以千日之德,酬一劑之功,施輕報重,怎生消受!但他系已嫁之女,如何經年常住母家?若另有其人,愈難生受!文白,文白,將何以報郡主之恩也!自此調養半月,病已全愈。

楚王於內殿大排筵宴,款待素臣。

素臣叩謝,楚王拉扯不起,亦跪地答謝道:「先生乃國家梁棟,棟折榱崩,寡人亦遭覆壓;且上關社稷,下系蒼生,偶效微勞,敢當過禮!」素臣道:「文白狂愚,豈足系國家輕重?承大王垂憐,生死而肉骨之,即啣環結草,猶未足酬萬一耳!」拜謝起來,復跪下去道:「大王之恩,固屬天高地厚!並聞郡主憂勞,逾格過分,令文白粉骨難酬,萬死莫贖!因尊卑之隔,男女之嫌,不敢請見,謹望宮百叩,以謝鴻慈!」楚王忙扯起來道:「小女亦為社稷蒼生起見,非但為先生也!」入席後,問及受蠱之故,素臣約略把入廣以後事情述知。

楚王道:「先生為國防患,不避危險,不顧性命如此,怎猶以寡人父女之微勞為念?至廣女下蠱,過期必死,先生兼受七蠱,而仍得痊癒;固由稟受不同,亦社稷蒼生之福也!」命內監取大杯斟滿道:「寡人與先生同乾此杯,為國家稱慶!」素臣酒干,因問國事。

楚王道:「國事日非,惟賴有先生耳!但先生此時未得寸柄,言之無益,徒增憂歎!今日為先生起病,當盡一日之歡,明日再與先生細談。」

因令傳忘憂、賜環兩才人出來,清歌侑酒。

須臾,一隊宮女各執樂器,簇擁兩才人上殿。

忘憂斂衽而歌道: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歌畢,手奉玉碗,滿泛鬱金香酒,送與素臣。

素臣立而接飲。

楚王道:「舊作雖佳,不如新制;先生高才,堪與謫仙並駕,請和一首,令賜環歌以侑觴。」

因命內監取魁文房四寶,鋪放素臣面前。

素臣觸起思鄉之念,援筆立成一絕道:管弦風裡美人香,玉手慇勤奉夜光;醉臥氍毹扶不起,又揮雙淚到家鄉。

楚王擊節歎賞道:「每句每字,用意俱較青蓮加倍,覺原唱淺而和句深,真可突過前人矣!但本欲先生忘憂,反動先生之憂,非主人本意;寡人受罰一杯,並敬先生一杯!此詩仍命忘憂歌唱,唱畢,令賜環進歌,也求先生和句,要取賜環之意,為先生異日功成奏凱之兆,卻不可自謙,以辜主人之望!」因各乾過一杯。

賜環唱道:馬掛征鞍將掛袍,柳梢枝上月兒高;男兒要掛封侯印,腰不常懸帶血刀。

賜環唱完送酒,素臣一飲而盡。

即展開花箋寫道:解甲彤廷換紫袍,回天功比日星高;男兒肯為封侯印,曾記臨行賜寶刀。

寫畢,送上楚王云:「非敢自誇,承大王之盛念耳!」因取出東宮賜箋,說道:「大王請看,原詩何來朕字?乃為奸豎指鹿!前在茂名,欲以此辨冤,為縣令屈明勸阻。」

因述屈明之言,道:「不知大王以為何如?」

楚王大喜道:「出之先生,言之非誇。

詩意緊對東宮賜箋,尤見念念不忘忱悃,他日功成奏凱,定於此詩矣!原箋奉還。

屈伯明之言,真屬老臣之見。

今日只宜歡飲,明日當再論也。」

因令賜環按節而歌,歌完,奉上三大碗。

覆命眾宮女奏樂,兩才人雜歌原和四詩,輪流奉酒,直飲至深更方散。

次日,楚王出陪早膳,素臣再詢朝事。

楚王太息道:「朝政日非,兵戈四起,一江一 西、山東民變未定,四川、廣西苗峒復亂,東倭入掠,北虜內侵,而各處奏報慶雲、甘露、岐麥、瑞谷無虛日;僧人進封法王、西天佛子、大國師、國師、禪師,道士封真一人、高士、正一、演法等位號者,至數千人;賞賚廩祿,庫帑一空,橫征加派,民不聊生,此真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生有撥亂反正之才,而蠖屈難伸,羊藩未撤,銅駝荊棘之痛,將與古人同淚,為之奈何?」

素臣急問一江一 西民變之事,楚王道:「聞說一江一 西昔年大災,有一在籍鄉宦,捐囊賑濟,後被奸民詰告西廠,著差緹騎往拿,百姓公憤,將緹騎打死,官兵屢敗。

現在議發一江一 南、湖廣、福建三省兵去會剿哩。」

素臣大驚道:「那鄉宦是何姓氏?作亂之地是否豐城縣地方?」

楚王道:「那鄉宦記不起他名字,是個複姓,卻正是豐城縣地方。」

素臣涕淚俱下,把藏銀代賑之事,述了一遍。

說道:「這禍實由文白而起;白有老母,寄居豐城,東方之禍,復由於白,顧不得圖形緝拿之事,只索連夜趕回一江一 西去出首的了!」楚王道:「先生出首,以飛蛾投火耳!豈能救東方僑之禍?令堂亦何由出險耶?」

素臣哭道:「文白此時方寸已亂,即不能出險,亦願見老母一面,同受禍害,無能計萬全矣!」楚王再三阻勸,素臣痛哭欲行,雖不敢如豐城署中逕自起身,卻已如熱石上螞蟻,刻不能耐光景。

楚王見素臣情急,正在著慌,恰值內監送上抄報,楚王開看,喜動眉宇。

及看完了,即命宮女斟滿大杯,送與素臣道:「此社稷蒼生之福也!墾人與先生同飲三爵。

再請看報。」

正是:

百變不窮山鬼伎,一驚即起蟄雷聲。

總評:

柯渾之妹既於島中出醜,其妾復於本邑犯奸,貪酷官吏可以知警。

妻女之奸雖未得實,而丑聲已播,湔洗不清。

伯明夫人當含笑於地下矣。

伯明以直報怨,幾於以德報怨,固屬人情所難者。

乃因素臣小人之心、君子之腹兩言,即調伯明德量高於素臣,此殊未然。

凡小人遇事局外則公,局內則私;君子遇事局外則恕,局內即嚴。

恕以待人、嚴以律己。

素臣、伯明易地皆然,未可軒輊。

觀後文文龍審自玉姦情,於屈明正同,豈素臣德量反不如文龍耶?一胡一 致堂、因尹啟莘輩,論史不知此意,冤屈古今賢傑不少。

伯明欲棄官同逃,凡誼士皆能之。

素臣侃侃責備,亦只以誼士目之也;使早聞伯明朝至夕廢、夕廢朝篡之說,少不以悖理薄情之論苛之矣。

為我而棄官,我不以為德而反責之如此,自非素臣孰能言之?漢末鉤一黨一 之禍,如伯明者多矣!如素臣者何人?且如伯明者,亦皆廢識而非盡識,則亦無一如伯明者也。

作者矯首天外,肯墮入他書巢臼、尋常搬演一折掛冠全一交一 之雜劇耶?

王恕、伯明篤於君臣,熟於時勢,其欲釋素臣,宜也。

伯明諸人,俱願隨主潛避,釋放素臣則誠可謂信及豚魚矣,又豈尋常搬演一折掛冠全一交一 之雜劇可比!

馬入圍場並不攔阻,反裹擁入王府宮中密室,扣門而去,豈非奇事?宮女鋪設被褥,復作留宿之計,更奇!叩其緣故,既稱不知;請見主人,又不代稟,則尤奇!直待楚王說出借獵迎候,留住養病,其故始明。

而其女何人,何為而忽齋沐起數,仍在黑魆之地,不可了了。

作者每作如是悶人之筆,老人讀之,頭目輒有發脹;讀他書即永脫此苦。

而又斷斷只讀此書,不讀他書,恐世人於老人此故,亦在黑魆之地,不可了了也。

兩和詩真可突過原唱,咄咄一逼一人!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野叟曝言
第一回 三首詩寫書門大意 十觥酒賀聖教功臣第二回 看花色眼急雨淋瓠子之頭 揮麈雄談冷水澆葫蘆之背第三回 只手扼游龍暗破賊墳風水 尋聲起涸鮒驚回弱女餘生第四回 異姓結同懷古廟烘衣情話絮 邪謀蠱貞女禪堂擲炬禿奴驚第五回 燈花發火荼毗兩個淫僧 虎足從風結識一條好漢第六回 未鸞吹和衣報德 劉璇姑降志酬恩第七回 繡被尋春猛放登徒色膽 危崖勒馬驚殘倩女香魂第八回 非雨非雲絕勝巫山好夢 畫天畫地恍圖周髀遺經第九回 好友忽逢共酌十觥言志 狂風猝起終成兩地相思第十回 法雨有緣遇真儒回頭是岸 了因無命逢介士撒手歸空第十一回 喚醒了緣因生起死 驚聽測字有死無生第十二回 劉虎臣說大話惹出盜來 文素臣費小心放將盜去第十三回 為尋姬欣逢豪傑 因失帕遲誤婚姻第十四回 雙折六歸貧士翻憐財主算 低眉合眼頭陀暗覷婦人胎第十五回 看法王偽檄文素臣改姓更名 臨帝子長洲白又李揮毫破浪第十六回 又李傷寒遺鐵彈 素娥取冷臥銅屏第十七回 淫藥迷心貞媛爬羅雲雨 天泉破腹通儒箋釋岐黃第十八回 束矢狂生翻為座上客 操戈逆弟磕破柩前頭第十九回 怪醫方燈下撕衣驚痘出 奇解數竿頭拍手唱歌來第二十回 痛哭為知音一死一生交情乃見 傷心求結骨不生不死慘語第二十一回 美女和新詩暗吐情絲一縷 良朋驚錯信瞎跑野路三千第二十二回 倒擂台救出一雙姊妹 解邪咒團成兩對夫妻第二十三回 為朋友熱腸堤上忙追比翼鳥 聽兒童拍手山中急采並頭第二十四回 真劍術一女子上樹撩天 假卜封眾英雄死心塌地第二十五回 解翠蓮三回闖破載花船 白又李一手挽牢沉水索第二十六回 丫鬟憐月貌漏洩機關 公子覷花容安排坑塹第二十七回 單二姨暗調鉛汞 李四嫂明做黃婆第二十八回 一股麻繩廊下牽來偷寨賊 兩丸丹藥燈前掃卻妒花風第二十九回 見事危貞娃戳頸 聞聲迫淫婦投繯第三十回 連公子丹房求秘策 李嫂兒病榻說風情第三十一回 小姑嫂看淫書津津講學 老夫妻吃熱藥狠狠團春第三十二回 疑心成暗疾結將妹妹救親夫 幻術攝生魂請出娘娘招怨第三十三回 靳千戶雙賺鵲橋仙 劉大娘三犯江兒水第三十四回 文素臣初謁金門 謝紅豆一朝天子第三十五回 盡臣職文徵君遷謫遼東 重朋情洪太常奔馳吳下第三十六回 柯知縣平白地放出殺人心 余大人半青天伸下拿雲手第三十七回 憐獨活愁分掌上珠 療相思喜得心頭草第三十八回 讀奇書孫康憐雪影 試英物宣武出啼聲第三十九回 賺花箋雙詞寫怨 調酒令四美弄情第四十回 賢母豈忘情發皆中節 淑媛能悟道色總根心第四十一回 任小姐單填絕命詞 水夫人雙種連城玉第四十二回 田氏改裝雙珠入掌 洪文落職千里傳書第四十三回 俠客贈龍泉群凶授首 奄人折虎翼一性歸空第四十四回 仿八陣圖黃昏遁甲 破兩門法白晝鏖兵第四十五回 虎口行奸贗虎惡於真虎 僧寮放火生僧燒作熟僧第四十六回 古廟逢凶蜂螫屠龍之手 盤山遇俠獅降猛虎之威第四十七回 假談星命裡尋奴 真賣卜詩中遇友第四十八回 真才子壓倒假名公 假新娘賺殺真嬌客第四十九回想中緣文素臣再朝 天子情中景謝紅豆二謁金門第五十回 照妖鏡團玉鏡台 割股心邂逅冰心女第五十一回 未容兒真心盡孝 黃鐵娘假口全貞第五十二回 阻活佛升天破地藏觀音出世 剁海龍入水擲鐵錨金傾第五十三回 污泥透出白蓮花千秋表節 殺陣種將連理樹一捆成功第五十四回 首妾入東宮口中得喜 西江尋老母耳內成驚第五十五回 空流淚素臣腸斷花箋 真上痰任信心迷黑獄第五十六回 大話招殃丑生員扮出跪池陳 老羞成怒風太監學做刺股第五十七回 全局忽翻狠鞭苦了一條光棍 現鍾不撞空花燭難為兩個第五十八回 為好成空三處衾皆冷落 從天而降一門妻妾小團圓第五十九回 辟莊老文素臣深談性命 戒晏安水夫人獨凜冰淵第六十回 三女明婚鸞諧鳳合 一人暗卜夫貴妻榮第六十一回 六口曲團有兆 二木林點逗無心第六十二回 主辟老黃石點頭 婢闢佛藍田擊節第六十三回 老虎欺心獻毛鱉 小兒饒舌得銀蛇第六十四回 浴日山設卦禳風 不貪泉藏銀賑粥第六十五回 誅夜叉六熊戴德 救作忠六義同仇第六十六回 神算定假倭功歸把總 正氣除邪會名托城隍第六十七回 碎石台冤魂出世 看雪屏偉物招殃第六十八回 十六妾奉先生烏龜臉面 三百鞭貞婦強盜心肝第六十九回 男道學遍看花蕊 女狀元獨佔鰲頭第七十回 白晝壓妖狐忽呈玉面 深宵論活寶盡洗塵心第七十一回 看壁詞癡人入化 談天性俠女驚心第七十二回 以血驗氣大闡陰陽之化 因熊及虎廣推禽獸之恩第七十三回 論一氣雲開日朗 呈百戲石破天驚第七十四回 所求乎朋友相看儼然 重之以婚姻一言既出第七十五回 盤錦囊忽見廬山面目 定樂府拓開平日心胸第七十六回 醉中合巹潦草婚姻 夢裡斷繩逼真緣法第七十七回 有肉無骨剖明千古奇冤 移妾作女解脫寸心堅結第七十八回 主代帝殂代崩暗尊昭烈 前比尹後比旦明頌武侯第七十九回 為驅邪眾女袒胸求赤字 因報德孤舟渡海覓紅須第八十回 婚事初籌素臣早籌兵事 大蛇未弄鐵丐先弄小蛇第八十一回 文曲布天羅血流四境 紅鸞殺華蓋月照雙郎第八十二回 斷鐵雙關密計 開銅鎖方便陰功第八十三回 憐才拔亞魯賜婚者二十人 定計滅屠龍成功在五六日第八十四回 香烈扶危夢得兩顆珠子 瑛瑤成配天生一對玉人第八十五回 宵光顯玉體知造物之化工 神便浸金鈴得除奸之秘鑰第八十六回 負腹無謀空擬罡風攪海 拍肩有讖果然明鏡中天第八十七回 五日抱兩王子醫法通神 一旬產四男兒麟祥曠世第八十八回 醫怪病青面消磨 受奇榮白衣發達第八十九回 國師束身雙闕佛法無靈 指揮傳首九邊皇威有赫第九十回 兩柄銅錘舞出山林嬌鳳 一顆珠子穿來苗峒毒蛇第九十一回 苗婆聞水安息回生老命 妖道見夜光珠錯認元神第九十二回 扮醫生有心除毒 救病漢無意逢親第九十三回 療奇瘋藥婆認叔 顯絕力鎖住疑神第九十四回 治香以臭別開土老之奇語 婚配宜歌新詠關雎之好逑第九十五回 沈瞻贖子孔方兄能全骨肉 陳淵夢妻正氣女便是神靈第九十六回 天闕山神猿饒舌 孔雀峒石女發身第九十七回 一掌破天荒死戶翻成生戶 兩眉鑽進穴毒蛇變作癡蛇第九十八回 神虎神猿種出太平珠玉 奇芝奇鹿銜來百歲春秋第九十九回 屈知縣以直報怨 楚郡主因公濟私第一百回 奸徒出首害忠臣 義士同心結死友第一百零一回 上林堡小設計 臨桂縣大交兵第一百零二回 四伏降六龍素臣神算 三胞生六宿石女奇胎第一百零三回 兩日毀十門龍燔於峒 一夜破兩城浚泣於塗第一百零四回 假班師分兵入峽 真救駕匹馬歸朝第一百零五回 鸞音為臣子監軍新時官制 雲妃代尼僧摩頂舊日恩情第一百零六回 玉洞生春小郎試藥 天羅窣暗太子驚心第一百零七回 水火無情久出炎涼之界 蛆蟲可厭不污清白之躬第一百零八回 文白大名驅惡鬼 七妃小戲惹冤魂第一百零九回 怨鬼捉姦逆藩伏法 青宮驗痣假子歸真第一百十回 真報仇指頭嚙血 假作惡鼻孔鋪紅第一百十一回 三萬雄兵不敵耰鋤荊棘 五千長線可推角股勾弦第一百十二回 五日長號生者幾幾欲死 六人同夢死者奕奕如生第一百十三回 忽顯靈文素臣真符假夢 怕上天熊飛娘死抱生人第一百十四回 滄海玉堂雙珠歸母 白衣閣老只手擎天第一百十五回  擒yan賊聖駕還朝  賜宮奴相臣歸第第一百十六回  錯裡錯安貴妃五更拚命  疑上疑文丞相一旦驕人第一百十七回 拷貴妃乾清三擋 擒居次韃靼雙降第一百十八回  陌路種成荊樹喜連今日之枝  深宮賜出夭桃誰識當第一百十九回 滅浙平倭歸一統 論功行賞失雙勞第一百二十回  執傘蓋鐵面甘心  宴府第金蟬脫殼第一百二十一回  五子說策請五湖  六女按名歸六院第一百二十二回  姊妹重逢驚智囊之遠慮  主奴敘舊感鎮國之深恩第一百二十三回  兩抄落卷小狀元再佔鰲頭  一語驚天大駙馬獨蟠第一百二十四回  癡丫鬟辭婚投水  聖天子減膳求言第一百二十五回 素臣無外兩釋疑城 紅豆天淵雙生貴子第一百二十六回 五星聚井五星聚奎 三索得男三索得女第一百二十七回 未鸞吹辭夫就婿 文按院借賊驚人第一百二十八回 九歲孩童呈絕技 八齡女子害相思第一百二十九回 安富陳榮謀按院 善財龍女戲觀音第一百三十回 獨桌待孫行激勸 一心憂旱起迍邅第一百三十一回 八片香肱脾神大醒 三尺瑞雪心結齊開第一百三十二回 素父忽逃羅剎國 麟兒獨上狀元台第一百三十三回 奚天使死成歡喜佛 木倭奴生作淨光王第一百三十四回 泰運將開囊括扶桑日本 疑胎乍脫血凝鐵丐銀兒第一百三十五回 七年病退三年艾 一世盲開萬世明第一百三十六回 舌戰中朝除二氏 風聞西域動諸番第一百三十七回 古佛今佛兩窟俱空 君囿臣囿四靈威集第一百三十八回 九子奪魁會元復歸門婿 百丁介壽男女尚軼外孫第一百三十九回 四靈護賢母榮歸 百詩頌聖君盛治第一百四十回 哭覃吉素臣發病 看余詩末子封侯第一百四十一回 素父思親成疾教子孫絕欲三年 聖君盡孝垂危聞冰淵第一百四十三回 百世推恩侯伯子男遞衍 干秋異數君臣後妾同筵第一百四十四回 二老來歸君臣同樂 雙翎未展母后俱驚第一百四十五回 毗羅袈裟見者驚為怪物 荷包珠帕拾即獻入官司第一百四十六回 戲文一百出將生平事逐件重題 男女五十雙把座中人第一百四十七回 五百道賜符三男同降 七十國獻壽六寶齊歸第一百四十八回 番公主入門生子 文翰林跨海尋妻第一百四十九回 九萬里外塑生詞 百壽堂前開總宴第一百五十回 三居次愛戲拜翁姑 兩孿生劈面驚新婦第一百五十一回 兩間房素臣辟鬼 百壽令文甲驚人第一百五十二回 毀先賢豪客揮拳 開後局小兒言志第一百五十三回 處士妹配合處士孫 神女風圓成神女夢第一百五十四回 洩真機六世同夢 絕邪念萬載常清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