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叟曝言》第三十四回 文素臣初謁金門 謝紅豆一朝天子:老鴇合龜子連忙吹滅燈籠,悄悄的關門進去。這石氏流去有半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野叟曝言》第三十四回 文素臣初謁金門 謝紅豆一朝天子

野叟曝言

第三十四回 文素臣初謁金門 謝紅豆一朝天子

船艙裡人見石氏落水,口中大喊「救人」,船上水手亂奔著,與大船上廝打,白不聽見。

老鴇合龜子連忙吹滅燈籠,悄悄的關門進去。

這石氏流去有半里路,被一根樁格住肩膀,一家水牆門首,打著燈籠火把,簇著些人,齊發一聲喊道:「好了,在這裡了!」一個人就伸手下去把裙幅扯住,一個人便攔腰撈住了衣服,拖上馬頭。

石氏落水未久,拉著那人一隻臂膊,便坐將起來,睜眼一看,見有三四個女人,卻都不認得。

內中一人搶過一根火把,把石氏一照,道:「我說那衣服顏色不對,那裡是我家姐姐呢?」

眾女人正待照看,只聽裡面有人喊道:「姐姐有了,你們進來罷!」眾女人轉身就跑,撈起的這女子卻不進去,問石氏何人,因何投水?石氏答以並非投水,把備細向他說明。

這女子道:「原來是劉姐,可敬可伶!那裡是文相公的船?你同我進去,見了媽媽就明白了。」

石氏暗想:「怎這女子知我姓名?他說是媽媽,想也門戶中人了。

怎又說不是文相公的船,且進去問一個明白。」

因把頭髮合衣邊上略絞掉些水兒。

這女子拾起地上火把,攙扶石氏進水牆門來。

石氏道:「蒙姐姐撈救,感恩不淺。

請問姐姐姓名,以圖報答。」

這女子道:「一奴一家姓賀,名喚錦雲,誤落煙花,己經五載。」

說罷流下淚來。

石氏在火光中細看,只見:

淡白梨花,比紅杏碧桃多些幽雅;輕盈楊柳,傍曉風殘月越是嬌柔。

也學內家妝梳,看去全無脂粉氣;不似平庸蘭房,聞來饒有芰荷香。

只幾點微麻,略減千金身價;卻兩窩深靨,平添一段風一流 。

蹙蹙眉梢,鎖不盡若干心事;盈盈眼角,流不完幾許啼痕。

多半因失節青一樓 ,怨著那紅顏薄命。

石氏暗思:此女全不是煙花身份,將來定有出頭。

直走進堂屋,只見許多女人簇著一個少年美一女 ,在那裡勸說。

這女子上前說知,那美貌女子忙走下來,扯著石氏兩手,說道:「姐姐,叫妹子想殺了也!」石氏茫然答道:「一奴一與姐姐素無一面,怎敢勞姐姐垂念?」

一個白髮女人接說道:「劉姐,這是我親生女兒,他也與你一樣貞節,一般苦命。

平日聞你受苦,屢次要來看你,都是我阻住了,因是各家門戶,怕趙嬸子見怪。

你今日定為那西商一逼一迫,情急投河的了,我女兒早已料著。

如今且宿在我家,同我女兒進房去脫換衣服,我叫人取壺熱酒來,替你沖掉些寒氣,且到明日,再作計較。」

復向那美貌女子勸說一遍。

那女子含淚應承,挽著石氏到他房裡,拿出衣衫裙褲,給石氏通身脫換,連鞋腳一齊換過,又替石氏把頭髮擰舊,將木梳通好,挽起髻來。

石氏問他備細,才知道他姓許,名鶼鶼,揚州知府奉靳司禮之命,挑選他去蠱惑東宮,早晚就要進京,因與吳一江一 水梁公有終身之訂,不肯負約,所以屢次尋死,夜裡悄悄起身,到一間破屋裡上吊。

家中認是投河,故此許多姊妹跑出馬頭尋找,恰好湊著石氏囗來,剛剛救起。

石氏復問西商之事,歉歉道:「原來姐姐還在不知,這西商是五月裡邊來的,挾有萬金資本,要在揚州討幾個絕色女子,不惜重價,便哄傳了揚州一府,凡是養瘦馬的都領他去相看,他總不中意,才看到我們門戶人家。

先要來討妹子,妹子因與水郎訂約,回絕了他。

後來曉得屬意於姐姐,出了五百金,討回作妾,擇定六月十一日吉期,在船中結親。

妹子知姐姐貞節,料有不測之事。

豈知姐姐轉不為此,卻是為著何事?」

石氏聽罷,如夢方覺,兀是驚出一身冷汗,暗想:「一入船中,必然行強,倘被姦污,死已晚矣。

我深恨那隻大船,豈知竟是我絕大的救星,真是怪事!」因把要投奔素臣及鴇兒設計之事述了一遍。

鶼鶼大喜道:「原來令姑是文相公尊親,文相公與水郎是至一交一 ,妹子與姐姐又是一重親故了。」

石氏道:「文相公也曾說與水相公是好友,原來就是姐姐訂約的水梁公相公,將來一奴一家姑娘與姐姐倘得邀天之倖,完璧歸趙,則親故往來,一奴一家亦常得相會,永傍妝台,時聆玉麈矣。」

因執著鶼鶼手兒,定睛細看,但見:

臉泛桃花,似新剝瓜仁,浸釀著穰中鮮水;眉分柳葉,如初開山影,虛含著峰頂靈光。

目秀而清,識英雄肯輸紅拂?腰纖似約,宜偎抱那數小蠻?瘦生生弱不勝衣,只恐風吹欲墮;碧油油發長委地,真令我見猶憐。

鶼鶼也握著石氏手兒,注目而視,但見:

目秀而威,未許浪垂青眼;眉清而朗,那須頻點青螺。

身如萏菡支風,別有風一流 ,不解妝梳臨水殿;面似笑蓉映水,絕無水性,肯隨脂粉落風塵?舊恨新愁,重疊疊盡多幽怨;亂頭粗服,悄羅羅越顯精神。

兩人四臂一交一 持,四目相視,你憐我愛,各不勝情。

丫鬟捧著果盒,送上酒來,大家才放手坐下。

鶼鶼陪著石氏,一面吃酒,一面說道:「妹子為靳太監勢一逼一,明日便要起身。

本擬一死以謝水郎,方才母親苦苦勸說,恐有連累。

如今想來,只得且到京中,若選不中尚可發還,即使選中,亦當以苦情上達,倘得憐憫放回,固可重續前緣,如或不能,亦即以死自持,擠得怒觸東宮,凌遲碎剮,所不辭也。

請問姐姐,如今計將焉往?」

石氏垂淚道:「一奴一家此時進退無門,竟不知所往,望姐姐有以教之。」

鶼鶼道:「水郎前日曾說,文相公去歲到杭,尋人不遇,回家即往一江一 西,至今無信。

姐姐若到吳一江一 ,亦不甚妥。

我有一結義姊妹衛飛霞,嫁與天津尹公子,家道富足,為人豪俠。

我慕姐姐貞操,久思親炙,今蒙光降,不忍遽高,可否屈姐姐伴送下船,少作盤桓,以慰渴懷。

船到天津,即送姐姐至尹家,托其尋訪劉姐夫並令姑消息。

他夫妻俱是異人,斷能不負所托。

不識姐姐意下如何?」

石氏暗想:「文相公既不在家,我更投奔何人?趙家固是火坑,此處亦非善地,且一有洩漏,便重投羅網,悔無及矣。

蒙此女一片深情,且有同心守節,同病相憐,伴送一程,亦足少酬其意。

我拚著一死,何地不可往乎?」

因說道:「既承姐姐盛意,當與姐姐結為姊妹,將來生死患難,此志不渝。

一面伴送下船,到天津分手便了。」

鶼鶼大喜道:「妹因平日渴想,見面時即有結拜之意,恐姐姐以平康見棄,未敢吐露衷曲,今蒙慨許,實愜鄙懷。

自然姐姐年長,就此拜為親姊了。」

石氏也跪下去道:「如此叨僭賢妹的了。」

兩人對拜四拜,起來入座重飲,愈加親密,直談至四鼓方睡。

次日早起,石氏要拜見許一媽一,鶼鶼說知結拜伴送之事,許一媽一大喜道:「我正愁你長途寂寞,得劉姐同去,是極好的了。」

因受了石氏兩禮。

隔日,府中人役跟著一個內監來催促起身,許一媽一假說有一侄女要附船往天津去,內監滿口應承道:「你女兒若蒙東宮爺收用,咱們正靠著他洪福哩!這些小事無有不從!」鶼鶼先打發石氏上船,然後拜別許一媽一及眾姊妹,大哭一場,上轎而去。

出了牆門便注目四顧,尋看梁公。

梁公因官府差人防守,無門可入,探知這日起身,正在左近窺探。

鶼鶼一眼瞧見,便將簾子微掀,注視梁公,淚流滿面。

梁公悲痛非常,隱隱跟至關口,候鶼鶼下船,卻因護送人多,不能近前,只遠遠望見一個身影,記明瞭第五號船,上繡鳳白旗的暗號,成日在岸上跟著。

鶼鶼亦日在紗窗中偷覷,卻是不能通一個信兒。

梁公沒法,才趕至濟寧,去求介存,以致得遇素臣,連著石氏,都救出來的。

石氏於成化四年七月十五日,在文教官署中,把成化三年五月初八日,劉大郎出門以後這些事情,約略述與素臣聽了。

素臣跌腳垂淚道:「璇姐此去,性命不可保矣!大嫂且與鶼一娘一安心歇息幾日,待我再作計較。」

石氏亦問大郎備細,素臣述了一遍,方知丈夫久不回家及往乍浦之故,含淚進去。

觀水謁聖已過,一進齋中,便向素臣說道:「才為吾侄得一喜信,非吾侄一人之喜,乃四海蒼生之慶也。

朝廷因去歲七月下雪,今歲六月降霜,下詔求直言極諫之士,京官自五品以上,外官自三品以下,各保一人,引見時面陳時政,稱旨者即授監察御史。

你的名字已經趙日月保舉,奉旨著南直隸學道徵送入京。

我知你留心經術,忠直敢言,倘得上格君心,豈非兆民之福?你現在此地,不必回家,徒費跋涉。

我替你申一角文書到順天府丞衙門,一面送部,一面知會南直學道便了。」

素臣道:「目今宦寺當權,求言何益?承趙兄推誠謬薦,正恐無益於國,有害於身,並累及舉主耳。

侄以為當作速歸家,具呈學道,力辭為妥!」觀水大笑道:「你平日所學何在?此正所謂『寧吾言而君不用,無君用而吾不言』也。

若計一身之利害,則患得患失之鄙夫耳,豈我平日期望之心哉!」素臣垂淚道:「叔父之言乃不磨之論,但侄一身何足惜,恐累及垂白老親耳!」觀水正色道:「嫂嫂是女中聖賢,豈以俗情之榮辱為憂喜?汝能為范滂,汝母獨不能為范滂母邪?假俗子之虛詞而沒賢母一之 素志,非迂即佞耳。

君命召,不俟駕而行。

我便去整備文書,數日內即當起身,不可遲誤。」

素臣涕泣謝罪,只得從命。

扣水擇了十八日備酒為素臣餞行,說道:「嫂嫂處我也有書,早晚同你家信寄去。

另外寫一字寄與梁公,令其接取鶼鶼回去。

劉家娘子,且待吾侄引見得旨後,再為打算。

你不必牽掛,只一心直言悟主,休得依違兩可,令天下笑;處士虛聲,致負趙君之舉也。」

素臣唯唯受教。

不數日,到了都中,就下在洪長卿寓所。

兩人相見,真如久旱逢霖,神情飛舞,先執手問慰一番,然後行禮敘坐。

吃過茶後,一面擺飯,一面敘話,長卿道:「自吾兄別後,弟忽忽如有所失,每得一疑,無人能解,必思吾兄;每得一悟,無人能證,必思吾兄。

弟是以書為命的人,怎當自一交一 吾兄,而兄忽去以後,竟至不敢讀書起來。

真是度日如年,到五月中,竟自懨懨成病,直至六月下旬方愈,雖未纏一綿 床 席,實則心神俱憊也。

前日趙兄保薦,弟知兄忠,喜兄必來;弟知兄智,又慮兄不來,孰意吾兄竟來,而來且甚速,此弟之大幸,亦國家之大幸也,少刻當為兄滿飲三爵。」

素臣道:「兄之思弟,正如弟之思兄。

然弟自出京後,日事奔馳,未免分心,不至因思成病,六月初間,在一江一 西豐城縣任公署中,忽聞兄病垂危,弟魂魄俱喪,連夜趕人京來。

在德州遇著雙人,方知吾兄托病之由,任公家人訛傳之故,大喜而歸。

此番因事至保定家叔齋中,知為日兄所薦。

弟因宦寺當權,直言無益,即欲力辭,被家叔正言責備,此所以來而且來之速也。」

長卿大笑道:「原來白又李即系吾兄。

任公於六月內曾差人進京,又寫一字致我,托我力勸你到豐城,他有甚事要和你相商,說得懇切之至。

弟寫書去回復了他,說侄與白生並無一面,亦未悉其名姓。

那知就是吾兄,真咄咄怪事也。」

素臣沉吟道:「弟在豐城,曾為醫其兩女,或其女有甚反覆,欲弟往治,亦未可知。

至弟更名之故,其話甚長,晚間抵足,與兄細說。

弟此時本不該去見日兄,恐涉嫌疑,一者吾輩相與,豈拘俗情?一者知己久違,急思握手,吾兄以為可否?」

長卿道:「嫌疑之說,前日弟已與日兄議過,連舉主也抹掉的了。

我們吃完飯就去看他。」

素臣道:「還有袁兄哩。」

長卿道:「正齋欽點貴州主試,前日已出京去了。」

二人飯後同去見了日月,素臣先致渴想之私,次謝保舉之事,日月道:「吾兄惠然肯來,弟當致謝,乃反作此世情邪?前日長卿還慮吾兄不來,今來而且速,弟感紉多矣。」

素臣將觀水之言述知,日月道:「此正論也。

弟亦知宦寺當權,然庶幾君心之悟。

吾兄經術湛深,議論一精一卓,不比言官摭拾,以支離閃爍之詞,為苟且塞責之計者,必能開悟主心,膏澤天下。

弟與長卿拭目俟之耳!」素臣謙謝未遑。

日月因問素臣出京以後之事,素臣亦略問些京中時政,大家感慨了一番。

日月吩咐備席,長卿道:「嫌疑雖不必避,留宴究非所宜。

現在弟作東,與兄何異?」

日月點頭道:「是。」

就同到長卿家中暢飲劇談,至半夜方散。

天明起來,長卿向素臣取出文書,叫人到順天府去投遞,自與素臣在書房中促膝談心。

素臣把靳仁在外延納僧道,蓄養亡命,造立偽札,謀為不軌,並自己見檄更名之事,述了一遍。

長卿大驚失色道:「這Yan孽乃敢如此一胡一 為,京中只知道景王招亡納叛,頗有邪謀,卻不知有靳仁之事,怪道靳直這廝近來傾心朝士,並欲採取名望,原來是王莽謙恭故智。

皇上本自聰明,卻溺於釋教,任用國師,干預朝政,近更尊一寵一 番僧札巴堅參,專心房術,一任宦寺專權。

前月內,有一言官一陽一嗚,上疏微揭司禮之短,立時拿至錦衣拷掠備至,以後竟無一人敢言了。

朝紳半與一交一 結,要路皆其腹心。

弟既寂處閒曹,吾兄又未得寸柄,興言時事,可為寒心!」素臣扼腕太息道:「弟於引見時,當直陳時事,以死爭之。」

長卿道:「死爭固是,但亦須婉曲,以期有濟。

翹君之過而以為名,亦儒者所不為也。」

素臣道:「婉曲進言,期於吾言之用耳。

至婉曲而其言終不得伸,則侃侃廷淨,自不可已。

況弟所應者,直言極諫之科,若徒事婉諷,豈奉詔之意哉!」長卿點頭稱善。

爵了幾日,吏部題奏上去,候下旨來,著該部帶領引見。

素臣到部中一習一 儀,同引見者先有三人,一名一黨一 桐,是北直隸靜海縣監生,系吏部尚書趙芮保舉;第二名馮時,是湖廣省羅田縣舉人,系兵部尚書連世保舉;第三名便是文白。

那司官見了一黨一 、馮二人,滿面笑容,寒一溫一 不已;見了素臣,便大落落地臉上刮得黃霜下來。

素臣回來與長卿、日月說知,二人撫掌大笑。

到了八月十六日,天子坐了大朝,各官朝見奏事已畢,然後各部司官帶領引見人員共是五班,素臣等在第三班上。

大家垂足屏息而待。

只見第一班是兵部職方司帶領幾員邊將引見,要發往廣西御苗。

引見下來,第二班上去,是禮部主客司帶領楚王所薦的女神童。

素臣偷眼看時,是一個六七歲的女娃,遠遠來就覺舉止雍容,丰姿秀朗,到得近身,是一個絕世佳人,容光飛舞,令人目光閃爍,不可注視。

素臣定睛一看,卻似舊曾相識之人。

那女娃也是一眼看著素臣,有許多驚異眷戀神氣,默默相感之狀。

素臣心頭脈脈跳動,眼送女娃上殿拜跪御前,奏對多時。

天子龍顏歡暢,叫一個內侍扶掖起來,領入宮中去了。

這吏部文選司員便把素臣等三人帶上殿來,雁翅排跪,內侍取司官手中牙牌,呈上御座,先傳一黨一 桐上去。

一黨一 桐奏道:「為治以德,當希虞帝之垂裳;自用則勞,宜法殷中之恭默。

家宰兼制六卿,權之所以歸於一;三公不親庶務,治之所以進於醇,況穆穆天子,而可惟日不足,以綜核為事乎!竊見司禮臣監靳直,經術湛深,勳猷茂著,公忠體國,廉介持身,臣愚以為宮中府中,事無鉅細,悉以任之,必能內輔聖德,成高拱於法宮,外息民勞,布大化於環海。

而陛下優遊宮閫,調攝心神,下可以致長生久視之方,上可以成九轉大還之道。

臣言是否可采,伏乞睿照施行。」

素臣聽畢,一腔怒氣從丹田內冒出泥丸宮來,直欲把這頂儒巾衝入九霄雲裡,無奈君父之前也只好敢怒而不言。

一黨一 桐下去,輪著馮時上來,奏對道:「治獨隆於上古,而三皇俱有出世之師;政專任於大臣,而《九經》尤重尊賢之目。

故赤松錫雨於炎帝,乃成粒食之功;黃帝問道於廣成,遂致垂裳之化。

今之國師,昔之廣成、赤松也;臣以為當明著其教,俾諸臣服之以為政,群儒坊之以為言;士非兼通《內典》,不得列於癢;臣非深明《大乘》,不得通於籍。

如此則奸詐之風絕,貪一污之念除;宰官皆發菩提心,多士悉念觀音力,於以壽一人於無量,登四海於極樂,不難矣!」

素臣此時氣破胸膛,恨穿骨髓,眉囗雙鬢,目抉兩眥,若不在朝廷之上,凡欲手刃逆一奴一。

等得馮時下去,傳到素臣,那裡還按捺得下,宛轉得來?不覺正色動容,侃侃而對曰:「《九經》重尊賢之目,首在去讒;三月成攝相之功,必先誅佞。

蓋朽索六馬,就天行以自強;一日萬幾,常懼太阿之旁落。

百家非孔子之說,不得列於學宮,二氏為異端之尤,豈容溷夫治道?今一黨一 桐、馮時,以狐兔之質發豺狼之一聲 ,一欲以天子之權,下授奸人之手,其意何居?一欲以髡一奴一之教,上亂聖人之經,其謀可駭!謹按二豎之罪,宜正兩觀之刑。

亂政者既伏其辜,政乃可得而言也。

今日之政,莫大於黜異端,莫先於除權寺。

異端不黜,則正教不興;權寺不除,則賢人不進。

正教不興、賢人不進,而欲天下平治,不可得也。

黜異端,則國師繼曉為戎首;除權寺,則司禮靳直為罪魁。

繼曉造作方術,蠱惑君心,佔奪田園,侵漁民命,合依左道之律,繯首何辭;靳直納叛招亡,屯留洋海,贗符偽札,佈滿江湖,應照大逆之條,凌遲不枉。

去歲七月下雪,今年六月飛霜,雪之與霜均為殺氣,懼屬一陰一類,厥色維白,見既合兵象,亦主西方。

繼曉皈奉西竺,其教主殺;靳直Yan徐一陰一類,現欲弄兵。

垂象昭然,顯而可見。

伏乞皇上,大奮乾斷,立誅二凶,然後解散余一黨一 ,招來賢士,昌明正學,敷宣至化,則一陰一陽一囗戾之氣可除,唐虞郅隆之治可致矣。

臣草茅下士,恭奉明詔,昧死上言,不勝惶悚激切之至。」

素臣奏對之時,形如伏虎,氣如飛虹,聲如洪鐘,目如閃電,嚇得兩班文武目瞪口呆,一黨一 、馮二人渾身抖戰,靳直站在御前冷汗直淋,面無人色。

趙日月、洪長卿與朝臣中幾個憂國憂民的,都肅然起敬,爽然若失,恧然身愧。

天子卻不禁勃然大怒,問閣臣道:「這腐儒非聖無法,狂妄極矣!速擬旨進呈,重治其罪!」說罷拂衣退朝,把四五兩班都壓在次日,不及引見矣。

閣臣安吉大喜,也不待同官參酌,即時擬道:

生員文白,肆行奏對,非毀聖教,誣謗大臣,狂妄已極。

著錦衣衛使尚成仁押赴市曹,即行處斬。

兵部郎中趙旦所保非人,著革職,安置遼東。

旨意擬完送進。

尚成仁已奉安吉鈞帖,率領軍衛押帶素臣下殿。

洪、趙二人向閣中探知,趕至午門,向素臣大哭道:「不意吾見竟擬極刑,使弟輩寸心如割。」

素臣笑道:「弟應詔時已知有此,只請問二兄,旨上曾否涉及家母?」

二人連連搖首道:「擬旨並未連及家屬,但吾兄雖視死如歸,天下事將不可知矣,能毋痛乎!」素臣道:「此尚是閣中所擬,聖怒不測,更有株連,亦未可知。

倘止罪及一身,則弟雖寸剮,亦感聖恩於地下矣。

吾母即二兄之母,伏乞垂念。」

說罷跪將下去,二人連忙扯住,長卿道:「日兄已擬為民,將發遼東安置,這事專責在弟了。

弟送吾兄歸神後,即日棄官挈家,扶送兄柩回南,卜一椽於吾兄宅旁,與令兄古心同事老母,同恤孤嫠也。」

素臣吃驚道:「原來日兄已得嚴旨,使弟何以為情?長卿兄如此待弟,弟將何以為報?曾子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弟無以謝二兄,請以將死之言為贈二兄,他日倘復立朝,不可以弟為前車之鑒,當以弟為前事之師,非宛轉進言,即涕泣入告,總以冀君心之一悟而已。

若惟知不可為,國家安賴有此等臣子耶?袁兄試畢入都,亦望以此囑之也。」

洪、趙二人拊膺大慟道:「吾兄死不忘君,吾二人雖生猶死也。

遺言謹銘於心,必思所以報命也。」

這一場痛哭,把朝臣中有些忠義之士簇擁在午門,半邊圍著素臣,爭看他面目的,無不垂淚,內有一人竟哭暈在地,連那指揮尚成仁同幾十名校尉也自流淚不已。

正是:

為人但有忠良氣,當世應無鐵石心。

長卿哭了一會,不見旨意下來,復赴宮門首去打聽。

日月被本部各司官擁到朝房內去,哭暈的,有家人扛扶他處,圍看者亦漸漸散開。

素臣獨立午門,暗忖皇情,其怒已極,此時旨尚不下,必因閣臣失擬,未及家屬之故,倘或干連老母,如何是好?一時,心頭霍霍不定,就如小鹿亂撞一般。

正在憂慮,只見長卿滿面歡容,飛奔而來道:「吾兄恭喜,不特家屬脫然無累,吾兄可免極刑,只怕還有好音,出於意外!此時喜乃欲狂矣!」正是:

自昔蔦蘿施松柏,從來龍一虎動風雲。

總評:

石氏落水,艙裡大喊救人,宜也;水手自奔打架,亦可也;老鴇、龜子滅燈而進,何也?如慮素臣以人命控,獨不能轉控素臣乎?五拾兩頭棄而不顧,有是情理乎?讀者切勿急看下文,當掩卷細思之。

石氏述完情節,讀者急欲知鶼鶼如何回南?如何與粱公水郎廝會,乃即截然而斷,另寫素臣入京引見之事。

初閱之殊覺未快,既而恍然:曰素臣之救鶼鶼、救石氏也,其救石氏補璇姑也,不特補璇姑,連素臣之入京也。

然則鶼鶼、石氏,特作者遣送素臣之符檄耳,更何論梁公大郎邪?其截然而斷也固宜。

扣水一番議論,以高出素臣一頭地,而不知觀水尚在局外,非局內之素臣可比。

素臣上有老母,使無觀水侃侃責備而欣然應詔。

其去絕裙之一溫一 嶠幾何?

一黨一 、馮系兩尚書所舉,故滿面笑容,寒暄不已。

素臣系郎中所舉,故「大落落地臉上削得下黃霜」。

此事極銳卻寫盡世情,非洪、趙二公,孰能撫掌而大笑之也。

素臣與女娃脈脈相視一段,情理最為微妙,非因果緣分之說也。

凡有天倫,皆有默相感召之故。

父子如龍兒、兄弟如遺珠、朋友如長卿,書中屢加指示,參互考之,自會其意,非可以口舌譬喻而得者。

有一黨一 、馮二人,邪說不可無。

素臣一番正論,撐住其問。

死有重於泰山,安得畏首畏尾、顧念家屬之連累乎?至極諫以後,猶不念及老母則非人情矣、無天性矣。

獨立午門,心頭鹿撞,方是忠孝兩全。

聞擬極刑則笑、聞罪舉主則驚、恐涉老母則憂,發乎情止乎禮義,此謂中書之和。

贈洪、趙將死之言,尤見素臣學問。

豈非絕無怨懟?仍冀君心之一悟也。

觀此則知子胥鞭墓實為千古罪人。

哭暈午門者何人?連續百餘回杳無下落,悶氣殺人。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野叟曝言
第一回 三首詩寫書門大意 十觥酒賀聖教功臣第二回 看花色眼急雨淋瓠子之頭 揮麈雄談冷水澆葫蘆之背第三回 只手扼游龍暗破賊墳風水 尋聲起涸鮒驚回弱女餘生第四回 異姓結同懷古廟烘衣情話絮 邪謀蠱貞女禪堂擲炬禿奴驚第五回 燈花發火荼毗兩個淫僧 虎足從風結識一條好漢第六回 未鸞吹和衣報德 劉璇姑降志酬恩第七回 繡被尋春猛放登徒色膽 危崖勒馬驚殘倩女香魂第八回 非雨非雲絕勝巫山好夢 畫天畫地恍圖周髀遺經第九回 好友忽逢共酌十觥言志 狂風猝起終成兩地相思第十回 法雨有緣遇真儒回頭是岸 了因無命逢介士撒手歸空第十一回 喚醒了緣因生起死 驚聽測字有死無生第十二回 劉虎臣說大話惹出盜來 文素臣費小心放將盜去第十三回 為尋姬欣逢豪傑 因失帕遲誤婚姻第十四回 雙折六歸貧士翻憐財主算 低眉合眼頭陀暗覷婦人胎第十五回 看法王偽檄文素臣改姓更名 臨帝子長洲白又李揮毫破浪第十六回 又李傷寒遺鐵彈 素娥取冷臥銅屏第十七回 淫藥迷心貞媛爬羅雲雨 天泉破腹通儒箋釋岐黃第十八回 束矢狂生翻為座上客 操戈逆弟磕破柩前頭第十九回 怪醫方燈下撕衣驚痘出 奇解數竿頭拍手唱歌來第二十回 痛哭為知音一死一生交情乃見 傷心求結骨不生不死慘語第二十一回 美女和新詩暗吐情絲一縷 良朋驚錯信瞎跑野路三千第二十二回 倒擂台救出一雙姊妹 解邪咒團成兩對夫妻第二十三回 為朋友熱腸堤上忙追比翼鳥 聽兒童拍手山中急采並頭第二十四回 真劍術一女子上樹撩天 假卜封眾英雄死心塌地第二十五回 解翠蓮三回闖破載花船 白又李一手挽牢沉水索第二十六回 丫鬟憐月貌漏洩機關 公子覷花容安排坑塹第二十七回 單二姨暗調鉛汞 李四嫂明做黃婆第二十八回 一股麻繩廊下牽來偷寨賊 兩丸丹藥燈前掃卻妒花風第二十九回 見事危貞娃戳頸 聞聲迫淫婦投繯第三十回 連公子丹房求秘策 李嫂兒病榻說風情第三十一回 小姑嫂看淫書津津講學 老夫妻吃熱藥狠狠團春第三十二回 疑心成暗疾結將妹妹救親夫 幻術攝生魂請出娘娘招怨第三十三回 靳千戶雙賺鵲橋仙 劉大娘三犯江兒水第三十四回 文素臣初謁金門 謝紅豆一朝天子第三十五回 盡臣職文徵君遷謫遼東 重朋情洪太常奔馳吳下第三十六回 柯知縣平白地放出殺人心 余大人半青天伸下拿雲手第三十七回 憐獨活愁分掌上珠 療相思喜得心頭草第三十八回 讀奇書孫康憐雪影 試英物宣武出啼聲第三十九回 賺花箋雙詞寫怨 調酒令四美弄情第四十回 賢母豈忘情發皆中節 淑媛能悟道色總根心第四十一回 任小姐單填絕命詞 水夫人雙種連城玉第四十二回 田氏改裝雙珠入掌 洪文落職千里傳書第四十三回 俠客贈龍泉群凶授首 奄人折虎翼一性歸空第四十四回 仿八陣圖黃昏遁甲 破兩門法白晝鏖兵第四十五回 虎口行奸贗虎惡於真虎 僧寮放火生僧燒作熟僧第四十六回 古廟逢凶蜂螫屠龍之手 盤山遇俠獅降猛虎之威第四十七回 假談星命裡尋奴 真賣卜詩中遇友第四十八回 真才子壓倒假名公 假新娘賺殺真嬌客第四十九回想中緣文素臣再朝 天子情中景謝紅豆二謁金門第五十回 照妖鏡團玉鏡台 割股心邂逅冰心女第五十一回 未容兒真心盡孝 黃鐵娘假口全貞第五十二回 阻活佛升天破地藏觀音出世 剁海龍入水擲鐵錨金傾第五十三回 污泥透出白蓮花千秋表節 殺陣種將連理樹一捆成功第五十四回 首妾入東宮口中得喜 西江尋老母耳內成驚第五十五回 空流淚素臣腸斷花箋 真上痰任信心迷黑獄第五十六回 大話招殃丑生員扮出跪池陳 老羞成怒風太監學做刺股第五十七回 全局忽翻狠鞭苦了一條光棍 現鍾不撞空花燭難為兩個第五十八回 為好成空三處衾皆冷落 從天而降一門妻妾小團圓第五十九回 辟莊老文素臣深談性命 戒晏安水夫人獨凜冰淵第六十回 三女明婚鸞諧鳳合 一人暗卜夫貴妻榮第六十一回 六口曲團有兆 二木林點逗無心第六十二回 主辟老黃石點頭 婢闢佛藍田擊節第六十三回 老虎欺心獻毛鱉 小兒饒舌得銀蛇第六十四回 浴日山設卦禳風 不貪泉藏銀賑粥第六十五回 誅夜叉六熊戴德 救作忠六義同仇第六十六回 神算定假倭功歸把總 正氣除邪會名托城隍第六十七回 碎石台冤魂出世 看雪屏偉物招殃第六十八回 十六妾奉先生烏龜臉面 三百鞭貞婦強盜心肝第六十九回 男道學遍看花蕊 女狀元獨佔鰲頭第七十回 白晝壓妖狐忽呈玉面 深宵論活寶盡洗塵心第七十一回 看壁詞癡人入化 談天性俠女驚心第七十二回 以血驗氣大闡陰陽之化 因熊及虎廣推禽獸之恩第七十三回 論一氣雲開日朗 呈百戲石破天驚第七十四回 所求乎朋友相看儼然 重之以婚姻一言既出第七十五回 盤錦囊忽見廬山面目 定樂府拓開平日心胸第七十六回 醉中合巹潦草婚姻 夢裡斷繩逼真緣法第七十七回 有肉無骨剖明千古奇冤 移妾作女解脫寸心堅結第七十八回 主代帝殂代崩暗尊昭烈 前比尹後比旦明頌武侯第七十九回 為驅邪眾女袒胸求赤字 因報德孤舟渡海覓紅須第八十回 婚事初籌素臣早籌兵事 大蛇未弄鐵丐先弄小蛇第八十一回 文曲布天羅血流四境 紅鸞殺華蓋月照雙郎第八十二回 斷鐵雙關密計 開銅鎖方便陰功第八十三回 憐才拔亞魯賜婚者二十人 定計滅屠龍成功在五六日第八十四回 香烈扶危夢得兩顆珠子 瑛瑤成配天生一對玉人第八十五回 宵光顯玉體知造物之化工 神便浸金鈴得除奸之秘鑰第八十六回 負腹無謀空擬罡風攪海 拍肩有讖果然明鏡中天第八十七回 五日抱兩王子醫法通神 一旬產四男兒麟祥曠世第八十八回 醫怪病青面消磨 受奇榮白衣發達第八十九回 國師束身雙闕佛法無靈 指揮傳首九邊皇威有赫第九十回 兩柄銅錘舞出山林嬌鳳 一顆珠子穿來苗峒毒蛇第九十一回 苗婆聞水安息回生老命 妖道見夜光珠錯認元神第九十二回 扮醫生有心除毒 救病漢無意逢親第九十三回 療奇瘋藥婆認叔 顯絕力鎖住疑神第九十四回 治香以臭別開土老之奇語 婚配宜歌新詠關雎之好逑第九十五回 沈瞻贖子孔方兄能全骨肉 陳淵夢妻正氣女便是神靈第九十六回 天闕山神猿饒舌 孔雀峒石女發身第九十七回 一掌破天荒死戶翻成生戶 兩眉鑽進穴毒蛇變作癡蛇第九十八回 神虎神猿種出太平珠玉 奇芝奇鹿銜來百歲春秋第九十九回 屈知縣以直報怨 楚郡主因公濟私第一百回 奸徒出首害忠臣 義士同心結死友第一百零一回 上林堡小設計 臨桂縣大交兵第一百零二回 四伏降六龍素臣神算 三胞生六宿石女奇胎第一百零三回 兩日毀十門龍燔於峒 一夜破兩城浚泣於塗第一百零四回 假班師分兵入峽 真救駕匹馬歸朝第一百零五回 鸞音為臣子監軍新時官制 雲妃代尼僧摩頂舊日恩情第一百零六回 玉洞生春小郎試藥 天羅窣暗太子驚心第一百零七回 水火無情久出炎涼之界 蛆蟲可厭不污清白之躬第一百零八回 文白大名驅惡鬼 七妃小戲惹冤魂第一百零九回 怨鬼捉姦逆藩伏法 青宮驗痣假子歸真第一百十回 真報仇指頭嚙血 假作惡鼻孔鋪紅第一百十一回 三萬雄兵不敵耰鋤荊棘 五千長線可推角股勾弦第一百十二回 五日長號生者幾幾欲死 六人同夢死者奕奕如生第一百十三回 忽顯靈文素臣真符假夢 怕上天熊飛娘死抱生人第一百十四回 滄海玉堂雙珠歸母 白衣閣老只手擎天第一百十五回  擒yan賊聖駕還朝  賜宮奴相臣歸第第一百十六回  錯裡錯安貴妃五更拚命  疑上疑文丞相一旦驕人第一百十七回 拷貴妃乾清三擋 擒居次韃靼雙降第一百十八回  陌路種成荊樹喜連今日之枝  深宮賜出夭桃誰識當第一百十九回 滅浙平倭歸一統 論功行賞失雙勞第一百二十回  執傘蓋鐵面甘心  宴府第金蟬脫殼第一百二十一回  五子說策請五湖  六女按名歸六院第一百二十二回  姊妹重逢驚智囊之遠慮  主奴敘舊感鎮國之深恩第一百二十三回  兩抄落卷小狀元再佔鰲頭  一語驚天大駙馬獨蟠第一百二十四回  癡丫鬟辭婚投水  聖天子減膳求言第一百二十五回 素臣無外兩釋疑城 紅豆天淵雙生貴子第一百二十六回 五星聚井五星聚奎 三索得男三索得女第一百二十七回 未鸞吹辭夫就婿 文按院借賊驚人第一百二十八回 九歲孩童呈絕技 八齡女子害相思第一百二十九回 安富陳榮謀按院 善財龍女戲觀音第一百三十回 獨桌待孫行激勸 一心憂旱起迍邅第一百三十一回 八片香肱脾神大醒 三尺瑞雪心結齊開第一百三十二回 素父忽逃羅剎國 麟兒獨上狀元台第一百三十三回 奚天使死成歡喜佛 木倭奴生作淨光王第一百三十四回 泰運將開囊括扶桑日本 疑胎乍脫血凝鐵丐銀兒第一百三十五回 七年病退三年艾 一世盲開萬世明第一百三十六回 舌戰中朝除二氏 風聞西域動諸番第一百三十七回 古佛今佛兩窟俱空 君囿臣囿四靈威集第一百三十八回 九子奪魁會元復歸門婿 百丁介壽男女尚軼外孫第一百三十九回 四靈護賢母榮歸 百詩頌聖君盛治第一百四十回 哭覃吉素臣發病 看余詩末子封侯第一百四十一回 素父思親成疾教子孫絕欲三年 聖君盡孝垂危聞冰淵第一百四十三回 百世推恩侯伯子男遞衍 干秋異數君臣後妾同筵第一百四十四回 二老來歸君臣同樂 雙翎未展母后俱驚第一百四十五回 毗羅袈裟見者驚為怪物 荷包珠帕拾即獻入官司第一百四十六回 戲文一百出將生平事逐件重題 男女五十雙把座中人第一百四十七回 五百道賜符三男同降 七十國獻壽六寶齊歸第一百四十八回 番公主入門生子 文翰林跨海尋妻第一百四十九回 九萬里外塑生詞 百壽堂前開總宴第一百五十回 三居次愛戲拜翁姑 兩孿生劈面驚新婦第一百五十一回 兩間房素臣辟鬼 百壽令文甲驚人第一百五十二回 毀先賢豪客揮拳 開後局小兒言志第一百五十三回 處士妹配合處士孫 神女風圓成神女夢第一百五十四回 洩真機六世同夢 絕邪念萬載常清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