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叟曝言
第三十三回 靳千戶雙賺鵲橋仙 劉大娘三犯江兒水
那女子解下頸中鸞帶便向聶元頸中套來,靳仁也是抖倒在地。
虧得魏道膽子還大,猛喝一聲,仗手中寶劍,劈頭劈面砍去,那女鬼才捨了聶元,一陣旋風旋至窗外去了。
魏道定一定心,扶起靳仁,喊醒聶元,急急的退了神將,化了紙錢,散卻壇場,幫扶別處坐臥。
大家定了一回,吃了些湯水,回過氣來。
魏道自言自語,猜疑不定,說道:「貧道自學這術,百召百靈,怎今日竟召不動這璇姑,反弄出許多異事?奇怪極了!」靳仁道:「璇姑生魂不召,反召出吊死鬼來。
聶兄平日極會說硬話的,兼有五雷天心正法,怎比小弟更自害怕?」
聶元道:「公子不認他還不打緊,小道認得他的,怎不害怕?」
說到那裡,便把臉脹紅了。
靳仁道:「聶兄認得他是何人?」
聶元道:「此連君之妾,鳳姨也。
曾至丹房拜禮呂祖,以此認識。」
靳仁沉吟道:「吾師奉教行法,符師敢於抗違,此是何故?」
少一陽一道:「此教因攝女魂,故所差符使皆屬女魂,倩女離魂,王夫人魂,現故為教中符使。
貴而楊太真、張麗華,賤而薛濤、長安女兒輩,凡以魂會過生人者亦皆得為符使。
這些女子,一味嬌癡,不比神將恪守功令。
那掌教夫人又是極憐惜這班女魂的,貧道既奉他教,也只得從寬發放,以致驕蹇難御了。
但這璇姑以帝妃勢力尚不能攝致其魂,恐難唾手得之耳。」
靳仁變色道:「我們將來還要驚天動地做出一番事業,若一介貧娃尚不能致,豈不使英雄解體?吾師不必過慮,我當探囊取之。」
少一陽一忙改口道:「以公子之神武,難以常情而論,貧道失言極矣!」當夜不歡而散。
次日靳仁傳齊心腹,令其各出奇計。
有說該令海島中兵將去劫搶的,有說該用法華庵尼姑去誘騙的,有說叫紅巾力士去舁負的,有說該請大法王或大真一人去幻化的;只有靳仁第一親信之人,名喚單謀,卻拱手靜聽,默無一言。
靳仁喝退眾人,獨留單謀,問道:「眾人紛紛獻策,吾兄足智多謀,何獨默然?必有奇計,望即賜教!」單謀道:「眾人之論,非勞師動眾,即曠日持久。
至此等小事,而上瀆法王真一人,真割雞而用牛刀也。
依著門下管見。
只消費一張紙兒。
在兩日以內,包管送進府中,聽憑發落。」
靳仁大喜請教,單謀附耳說了幾句。
靳仁拊掌稱善道:「比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也。」
連忙分付家人行事去了。
這裡靳仁自與聶元抓空搗鬼,攝召璇姑,那邊璇姑卻與石氏心安睡穩,惡夢也不曾做一個。
直到這日午飯以後,忽聽門外人聲鼎沸,宅內鑼聲震天,不知何事,只見一個丫鬟提著一壺茶撩在桌上說道:「不好了,後面柴房裡失了火了!」這丫鬟話沒說完,飛跑而去。
璇姑推窗看時,果見後面遠處火光直舉,與石氏相顧失色。
聽著大巷裡住房女人都亂跑進去看火,張一媽一道:「我老兒身子不好,也趕進去則甚?又拿不動火鉤,發不動火銃。
離著遠哩,料想還燒不到這裡來。」
璇姑道:「就燒不到這裡,也怕裡面人受累。
阿呀,這火勢一發大了!」正在著急,猛然擁進五個差人,手裡提著鐵練,揚一揚牌票,便把石氏、璇姑劈頭套鎖,口稱:「奉錢塘縣捕批,拿捉盜犯劉大家屬。」
拖著就走。
石氏與璇姑如青天忽降霹靂,極得大聲叫屈。
張一媽一走過來,也在那邊屋裡叫喊。
那差人吆喝道:「劉大做了一江一 洋大盜,現夾在縣裡,老爺坐在堂上,立等家屬去收監。
你這老婆子想是窩家,停會就來拿你哩!」一頭說一頭把石氏、璇姑拖出牆門,推入兩乘轎內,吩咐抬到錢塘縣去。
那轎夫答應一聲,抬上肩,如飛而走。
璇姑在轎中,一會驚魂略定,暗想:哥哥豈為盜之人,必系仇家陷害。
我到官去,當以死爭,不可徒然慌急,致官府反道情虛。
又想道:連府牆門,就要拿人也該通知公子,怎絕無人阻攔?哦,是了,後邊失火,大巷裡人尚且都去看救,門上人自必走空,所以容他直入。
忽又轉過念頭來道:怎失火、拿人,如此湊巧?莫非是奸人設謀?正想不了,抬起頭來,只見已到荒野之地,失驚道:「錢塘縣衙門自在城裡,怎抬到這等地方來?其為奸人設計搶劫無疑,惟有一死而已的了!」
不一會抬到河邊,只見一隻船上許多水手七手八腳在那裡打撈,一乘空轎歇在岸上,那兩個轎夫道:「不要放出轎來,一個已是跳了河了。」
璇姑安心就死,明知石氏投水,卻不甚苦,正待解帶自縊,早有兩個粗蠢僕婦,向轎中一人拉著一條臂膊,扶扯上船。
璇姑也要投河,卻被兩婦夾住,如銅牆鐵壁一般,休想掙動分毫,只得任他推入船艙,心裡方才酸痛。
石氏上船時,也有僕婦來攙扶,卻未防備被石氏走上船頭,便聳身往河中一跳,船上人拉救不及。
水流勢急,一直汆出一江一 口,被浪一湧,便直湧入一江一 岸蘆葦之中。
石氏一手拉住了幾根蘆葦,死力往岸邊爬去,爬了數十步,站得住腳,吐出些清水。
喘息了一會,天已漸黑,忽然想起:我丈夫雖不為盜,出門半載,音信杳然,死生未卜。
我一個孤身女子,在此荒郊,何所投奔?縱然逃出性命,遇著了不良 之人,強行奸辱,豈不污了名節?到那時尋死便是遲了。
因立起身來就往一江一 中走去,卻又想起夫妻恩愛、姑嫂情分,難捨難分起來。
嗚嗚咽咽,哭有兩個更次,哭住了,細細打算,除死之外,更無別法,正想復掙起來,猛被一陣冷風,把渾身浸透的濕氣直一逼一進去,心坎中忽地一冰,竟冰死了去。
死去多時,又被一陣風提將轉來,此時奇冷愈不可當,渾身一抖,抖得四肢百骸寸寸節節都有聲響,滿口牙齒捉對兒廝打,更是打不上來,牽得上下牙齦一片的強痛。
石氏大哭一聲,發狠的掙將起來,望著一江一 中沒命的亂跌下去,浪頭一裹,仍裹入一江一 去了。
石氏在一江一 裹來裹去,不知裹有多少路兒,忽被一個急浪平空顛起,直冒到一隻船頭邊來。
那船上水手正拿著挽篙料理來船,瞥見一江一 中冒起甚物,隨手將篙一挽,卻挽住了石氏腰間帶子,拖出水面,見是女一屍一,啐了一口唾沫,就要灑放下去,頭艙一個客人看得仔細,連忙喝住道:「救人一命!這女人莫非可救?你且拉上船來看個明白,我自賞你。」
那水手便用力一提,提上船頭,見是一個美貌女子,面色如生,未經白脹,說道:「像是初下水的,不知可救得活。」
那客人看著四艙內道姑說道:「你們出家人慈悲為本,出來救這女人一救。」
道姑瞪著眼兒,聽那客人說到「如救得活,我出香金一兩;救不活,也出三錢」,便一齊跑了出來。
那客人教他把石氏身軀覆轉,雙手從腰脅間提起,把頭倒撞下去,一會子就吐出許多清水。
三個道姑雖是幫著用力,已提不動。
那客人連忙掇出一張小凳,教把石氏俯眠在上。
卡了一會,又吐出好些清水,石氏便回過氣來,叫一聲:「淹死我也!」那客人一大喜道:「好了,活了!女師父們,快扶進去,替他解脫一衣 裙,就著你們的鋪蓋偎裹著他,便不妨事了。」
道姑歡喜答應,扛扶進去。
那客人隨身一個童兒拿出些醬姜、佛手,遞與道姑,又向水手說:「方纔我打的燒酒快倒一杯給這女人吃。」
一面在稍馬中,取出五百文錢賞了水手,一面打開銀包稱了一兩銀子送與道姑,另外又拈半截銀子給道姑作盤纏,令其領回,問明根腳,一交一 付親人,再三叮囑。
那道姑、水手感謝自不消說,合船人也都歌功頌德,讚歎不絕。
石氏裹在被中;略有暖氣,又被燒酒一衝,頓覺週身活絡起來。
道姑又把醬姜、佛手接連遞給石氏嚼嚥下去,肚中一陣響動,氣血更是和活,剛得睜開眼來,船已到岸。
眾客手忙腳亂,紛紛上岸,獨剩下石氏合三個道姑,船家道:「通幽師父,這大一娘一沒衣服替換,快些叫乘轎子,原裹著這被兒去罷。」
道姑道:「我們盤纏用多了,那有轎錢替他打發?」
那打撈的水手瞪著眼道:「那相公的一兩頭呢?另外那半截敢有二兩多銀子,夠這大一娘一吃半年哩!親人來訪,還有謝儀,這七八文轎錢就不肯出?真個出家人慈悲為本,那位相公說的不錯!」那道姑脹紅了臉,無言可答,只得叫了一乘轎子。
石氏方知船中有人出銀撈救。
到了庵門首,道姑連忙進去拿出一件衲襖,一條布裙。
石氏在轎中穿好,挽一挽頭髮,走出轎來,見門額上大書「滴露宮」三字,進到大殿,卻是供著觀音、真武、三官神像。
石氏不及禮拜,隨著道姑轉過側首一層,來到廚下,走進一個小道姑,遞過鑰匙,同進房去。
道姑讓石氏坐下,自去神前點香禮拜。
石氏看那房時,收拾得甚是一精一雅,床 鋪亦且潔淨,香爐茶具,簫笛牙牌等類,擺設完全,仕女花鳥,山水真草等字,糊掛齊整,暗想:這等鋪排,豈是苦行焚修之人?輪轉一會,就是跟隨在船的老姑,掇進飯來,那兩個道姑便來陪待。
石氏一面拜謝他救命之恩,一面問他法號。
那年長些答道:「貧道今年三十二歲,法名通幽。
這是師弟,今年二十三歲,法名通微。
請問護法姓氏,尊居何處,因何事投一江一 ?」
石氏不敢實說,含糊道:「一奴一家姓朱,住在一江一 西,是同夫在船失足落水的。」
道姑也不再問,吃完了飯,叫老道姑爬了一爐火灰給石氏烘烤鞋腳。
石氏摸那褲時,已經烘乾了,因把灰裙撩好,一面烤烘鞋腳,一面問那通幽道:「船中有一位相公出銀相救,姑姑可知他姓名住處?」
通幽道:「那位相公姓匡,是吳一江一 人,在一江一 西遊了滕子閣回來的。」
石氏跌足失聲道:「這卻當面錯過了。」
通幽道:「你莫非認得他?怎這相公又不認得你?」
石氏道:「倒是不認得他,他的好友姓文的卻與我是親戚,正要去投奔他,豈非當面錯過了。」
那通幽頓了一頓,說道:「那匡相公還要遊湖,正要擔擱哩!」把嘴向通微一呶道:「他不是與那老客人說的,要寓在啥仔地方,一時怎記不起來?通微道:」他說要寓在淨慈寺,你又忘記了。
「通幽拍手歡喜道:」不差,是淨慈寺。
「石氏也喜道:」姑姑可有甚熟人去尋一尋,一奴一家有事央及這匡相公哩。
「通幽道:」尋是不難,只怕尋了來,你又說得不頂真,他不認起來,卻教我討這老大沒趣。
你可知那匡相公有多少年紀,何等身材,有一胡一 子沒一胡一 子,是光臉是麻子呢?「石氏道:」這也是要慮的。
莫非不是這匡相公?那匡相公年紀、身材、面貌,一奴一家都不知道。
是那姓文的曾說是他的好友,為人仗義疏財,最愛尋山問水。
一奴一家因姑姑說道匡相公去游滕王閣,又出銀救我,故疑心是他。
如今只要去問,若是文素臣相公的好友,就同了他來;若不是也就罷了。
「通幽歡喜道:」這便是了,我替你央起人來看,卻不要性急,他左右要在湖上擔擱哩!「是夜,通幽與石氏同宿。
石氏聞著那床 上一種香氣,又見通幽、通微都有幾分姿色,且體態妖嬈,風情流動,心裡懷著鬼胎,巴不得匡生到來,打算跳出火坑。
直等了兩三日,才有人去尋,又說是正值匡生出遊未遇。
日間常有閒人窺探,深更時聞男人笑語,石氏晝夜提防,非常焦急。
等了兩日,一發說是往靈隱、天竺一帶去了。
直至十日以後,通微方才領了一個人進來,生得白白淨淨,穿著一身華麗衣服,向石氏深深一揖,定睛細看。
石氏脹紅了臉,回了一禮,問通微道:「這就是在船上出銀撈救一奴一家的吳一江一 匡相公嗎?」
通微道:「怎麼不是?貧道承他厚賜,還感謝不盡哩。」
那人道:「小生本性揮金如土,這些小事何足掛齒?」
石氏慌忙拜謝。
那人回禮,起來盤問道:「據這女師父說,小娘子與文敝友是親戚,小生因未與小娘子謀面,卻未能輕信,請問敝友叫甚名字,多少年紀,住在吳一江一 什麼地方,與小娘子是何親戚,什麼稱呼?說得對針,小娘子或有緩急,都在小生身上!」石氏道:「文相公的名字一時忘記,住在吳一江一 城裡也不知是甚地名,今年二十四歲,一奴一家的姑娘許他為妾,所以說是親戚。」
那人沉吟著,自言自語道:「如此說來,是我好友文素臣之親了,只是他的名字、住處,怎都不知道。
素臣兄是幾時在一江一 西討妾,這小娘子也不像一江一 西聲口。」
因問石氏道:「且請問小娘子,我敝友家中還有何人,他如今現在何處,所娶之妾實系何名、何姓,住居何處?說得的確,小生方敢招認。」
石氏道:「一奴一家丈夫實系姓劉,妾小名喚璇姑,原先住魁湖邊。
文相公原是在湖上定親的。
文相公家中現有老母、正妻。
一奴一家豈肯冒認的呢!」那人哈哈大笑道:「這便是了。
那女師父說是一江一 西人,我就疑心起來了。
這文素臣是我至一交一 ,小娘子如今還是要小生送到湖邊上去,還是竟到吳一江一 文敝友家中去?」
石氏沉吟道:「一奴一家如今已不住在湖上,這是不消說了;但說送一奴一家到吳一江一 ,也有不便。
只求索寄一信,約文相公到這庵中,便感激不盡。」
那人道:「小娘子原來不能相信,小生也還要在湖上游賞,我寫一信,打發一個老家人。
再在這裡雇一個養一娘一,伏侍小娘子到吳一江一 ,這就可以放心了。」
石氏巴不得脫離此庵,又見這生佈置盡善,感激異常,倒身下拜道:「如此足感相公盛德,一奴一家頂祝不盡。」
那人還禮起來叫道:「你進來見過這位大一娘一,明日就領著養一娘一到這裡來罷。」
石氏抬頭,見門縫邊答應一聲,走進一個老家人來,看了石氏一眼,便自低頭,並足而立。
那人立起身來囑咐石氏道:「盤纏行李都替你辦備,你不用費心,明日飯時就著家人來,送你到吳一江一 便了。」
石氏千辭萬謝,那老人也跟著出去了。
到了次日早飯以後,那老人領著個四十餘歲的女人,說是雇的養一娘一,石氏看去,甚是伶俐。
那女人把石氏估看了一會,那老人就去叫了一乘轎來。
石氏謝了通幽、通微並老道姑,到殿上拜別神聖,歡天喜地,上轎而去。
因有男女二人跟著步行,這轎夫就不能趕路,直至日落方到關口,下了一隻吳一江一 船,連夜開去。
那老人家自在八尺內歇宿,石氏自同養一娘一在船,甚是適意。
走了兩日,石氏暗忖,關上到吳一江一 不滿三百里,丈夫常說,好風只一日夜就到,怎還不見到來?到了次日早辰,開了一扇吊闥,偷看岸上,只見一帶市集甚是熱鬧,搖至盡處,見一座營房,粉額大書「望亭」二字,這邊寫著「下至蘇州府閶門五十里」。
那邊寫著「上至無錫縣錫山驛四十里」,不覺大驚道:「怎麼要過蘇州無錫起來?」
連忙叫那老家人進來盤問,那老人道:「誰是匡相公家人?對你實說了罷,我是揚州教坊。」
指著那養一娘一道:「他就是我家的媽媽。
那一個假姓匡的,說你是囗來生沒影兒的一娘一,滴露宮道姑在水裡撈起來,原要賣下水去的,我媽媽用了八十兩銀子討你回去接客,要你到吳一江一 去做甚?」
石氏被他這幾句話嚇得目瞪口呆,暗想:若一驚慌哭喊,他們便要疑防。
反自淡淡的說道:「就要賣我下水,也該說明,怎瞞得人鐵桶?」
那烏龜歡喜道:「這都是那道姑不是。
也是你的造化,投著咱們這一分忠厚人家!」那虔婆道:「你有這姿色,到我家中學會了些歌唱,怕不名重一時?到那時來往都是些王孫公子,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你還感激那道姑不盡哩!」石氏聽了如萬箭攢心,只得假作歡顏,想要乘個空兒投河自盡,那知烏龜、鴇子是世上第一等一精一靈不過的東西,鑒貌辨色,早已猜透了九分,晝夜防閒,休想有一毫空縫。
石氏暗算:且到起船之時,也似前番一樣,乘其不備便了。
爵了幾日,已到揚州,龜子跳起身,老鴇開了艙門,扶著石氏上來。
石氏一看,見這船直歇在水牆門下,門內跑出許多粉頭,上船迎接,石氏急要轉身,左手卻被老鴇一把扯定,右邊又緊緊的幫著那個烏龜,無隙可乘,早被那些粉頭攙的攙、扶的扶,擁入牆門去了。
一進了門,那老鴇坐了中堂,眾粉頭鋪下紅氈,簇擁著石氏行禮。
石氏此時一腔冤憤只得發洩出來,大罵無休,痛哭不止。
老鴇冷笑了一聲,吩咐剝脫一衣 裙,拿過馬鞭,一上手抽有一二百鞭子,道:「先給你下馬威兒!你拿老一娘一當著甚麼人哩!」那知石氏在一江一 邊浪裡凍傷餓損,氣竭神疲,此時正待發作,又湊著這頓毒打,傷重病發,臥床 不起。
老鴇延醫診治,都說是九死一生。
直醫至歲底才有起色,令粉頭百般哄勸,石氏總不發一言。
挨到二月初間,再行拷一逼一,拷過復勸,勸過復拷,約摸拷過了十數回,下半身已是寸節寸傷,石氏安心就死,終無一言。
老鴇愁悶,終朝歎氣,一日向石氏哀告道:「我家許多女兒,就是三二十兩銀子討來的,每日也有一兩五錢的進帳;你是費了我八十兩元絲銀子的,全靠你養家活口哩。
你不知道我們門戶人家的苦處,上面要答應官府,下面要派辦差搖,衙門裡書房差役,街坊上總甲排年,合那些罡神泥鬼、掮鷹放鷂的人,那一個不要來分使幾個錢兒,就是蔑客、架兒,每年間也要陪些茶酒潤潤他的喉管。
轉眼端一陽一佳節,道士來送朱符,閒漢來插蒲榴艾葉,那一件不是銀錢?我因家中沒有出色的女兒,賺不起大主錢財,故此遠至杭州,拚著大本錢,討你回來做棵搖錢樹兒。
如今添了人口,費了本錢,五六個月來了,沒得你分毫進益,每日倒貼你藥錢、炭錢、郎中的轎錢、謝儀錢,弄得我倉中無米、灶下無柴,店帳家家掛到,嫖一客漸漸怕來,眾女兒衣服首飾堪堪當盡,再歇幾天,只好打入孤老院去了,誰來嫖你?灶君皇帝一日早晚兩堂追比,那開門七件事兒誰肯放鬆一點,你叫我怎生挨得?我這一家性命生生的都要斷送在你手裡,可不傷心死也!」老鴇說到苦處,竟認真號哭起來。
石氏方才開口說道:「我是好人家兒女,豈肯做這污辱之事。
你若要償還身價,只須送我到吳一江一 ,尋著文素臣相公,這銀子自有著落。
若恨我費掉你的銀錢,這也是前世孽帳,惟命一條,隨你處置的了!」說罷也痛哭不已。
老鴇無奈,只得再令眾粉頭環繞哭跪,百般哀勸,石氏誓死不從,又打了幾頓毒棒。
石氏甘心受苦,絕不回心,老鴇只得又緩了下去。
到了五月裡邊,忽然一個粉頭通信與石氏道:「一娘一因勸你不轉,只得打發人往吳一江一 請文素臣相公,問你有甚信物帶去,方不費口。」
石氏好不歡喜,答道:「信物是沒有,只消說是劉大郎的妻子石氏,是劉璇姑的嫡親嫂子,先前住在西湖昭慶寺後,開過糕餅店,文相公曾在我家住魁幾日,還寄一部算書來給璇姑看的。
這便是的確憑信。」
粉頭去了一會,走來說:「人是起身去了,不知那文相公可有一捧銀子哩?」
石氏忙問要多少銀子,粉頭道:「一娘一是還想要多,姊妹們勸說,才只得討得一百兩整數。」
石氏暗忖:文相公相與極多,想還易措。
等了十餘日,杳無音信,又疑惑起來,問那粉頭:「系前日所言莫非謊我,怎這許多時絕無消息?」
粉頭道:「我謊你則甚,一娘一不是在那裡心焦哩?」
石氏因留心察看老鴇顏色,真個像有心事,又常叫粉頭們說時辰,起那大安流連的小六壬課兒,卜問行人,石氏愈加信了;但怕素臣不在家中,又甚憂慮。
一日早起,見一個粉頭拿著一張紙兒向石氏一揚,說道:「姐姐,恭喜,文相公就到了。」
石氏認是素臣的回字,忙招到房中,取魁一看,卻是一張課帖,上寫著「六月初十日占行人」,中間點著卦爻,後面批著道:「白虎文書爻動,行人已在路上,巳午兩日必到。」
石氏輪算,就在明日了,問那粉頭道:「這起課的向來可准?」
粉頭道:「這是吳鐵口,百斷百靈的!」口裡說著,如飛拿到老鴇房中去了。
此時石氏一心一念望著素臣,夜裡風吹草動都疑心是吳一江一 人。
到次日,整整的盼了一日,焦悶異常,到得一更以後,閤家俱睡,石氏在床 ,兀是側耳靜聽,忽聞剝啄之一聲 ,心裡一驚,聽著龜子接應,起去開水牆門,便悄悄坐將起來。
同睡的一個粉頭失驚條怪的直豎起道:「姐姐又怎麼哩?」
石氏道:「我不怎麼,外面有人叩門,怕是吳一江一 人哩。」
那粉頭方始放心,扯著石氏一雙臂膊,也坐起諦聽。
只聽見龜子進來回頭道:「忒也刁難人,那文相公說臉上不好看,不肯上來,要你同劉姐兒到船上去照一照面,問明白了話,明日就兌銀子,也是夜裡下船。
你說叫人不要生氣,許多王孫公子成日住在我家,希罕你什麼文相公武相公?」
那虔婆道:「休得胡說,他與劉姐兒是親戚,只認他已經接客,不好明到我家,怎把嫖一客來比並他?」
石氏聽到那裡,淚如泉湧,暗忖:文相公怎也信我不過?又想道:「這是啥仔所在,卻也怪他不得。
他是明理之人,我去哭訴,他自能相諒。」
一面穿著衣裙,那老鴇已來敲門,隔壁又述了一遍,石氏接應著,連忙開門出來。
龜子提燈籠,老鴇攙扶著,從水牆門馬頭走上船來。
船中燈燭輝煌,船頭上家人連聲請石氏進艙。
老鴇打個照會,把手一放,跨下船去,船家在頂蓬上把篙子撐開,用得力猛,船勢一側,恰遇上流一隻大船直戧過來,攔腰一撞,這船便直掀過來。
石氏正待進艙,立腳不住,一一交一 跌倒,倒撞人河去了。
正是:
亡羊自向屠門入,脫兔翻從虎口生。
總評:
單謀數語,俊爽可喜,其計亦直捷省便,不負其名。
靳仁撫掌稱善,儼若行軍者然。
且與魏道變色而言,更居然以草竊自處矣。
淺率矜躁於此,可決其敗。
況璇姑以貴攝之不至,而其妻乃不攝自至乎?《左傳》紀事每於閒處,冷著一筆,即為終身蓍蔡。
書中屢用其意,於此聊以指之。
攝召如驗即攝之不至,亦應見有攝之者,於此回特下心安穩,連惡夢也不曾做一個,其破之者至矣,又何疑「青幡」、「皂幡」,「香風」、「樂音」之有聲有色乎?
柴房之火,明修棧道也;錢塘之差,暗度陳倉也。
手颺之票,所由一張紙也,單謀真屬可兒!璇姑雖屬靈巧,何能勘破機關、不落圈套乎?然事變無常,吾心有主,惟有一死而已,雖百單謀其奈璇姑何?
或問石氏非本傳吃緊人,何必特費筆墨、不惜覼見縷,儼為立傳者然。
余曰:此亦畫家襯托之法耳。
如神手畫上帝,近侍者必有天尊,隨從者必有真君真一人,護衛者必有天神天將,踏白者必有風伯雨師,朝拱者必有神龍水族。
其畫真君真一人也,已如名手所畫之天尊;則其畫天尊也,必如名手畫之上帝;然後其畫上帝也,乃迥非名手之所幾及。
若畫真君等不佳,又安望天尊之佳?畫天尊不佳,又安望上帝之不可幾及乎?璇姑,天尊類也;石氏,真君類也。
寫石氏至此,是以寫天尊者,畫真君真一人也。
不然何以為天下第一奇書也。
或曰:素臣之眷屬如石氏者多矣,安得人人而傳之。
余曰:素臣子二十四人,而特傳止六人;孫百數十人,而特傳止二人。
舉一人以側即餘者皆可知,寧必每人而傳之哉。
非水手瞅眼數語,則石氏不知有出銀救之之人。
惟知有出銀之人而後得聞匡生之名,迨匡生尋來,盤駁確實顧人相送,此時石氏只盼吳一江一 。
深感水手一言得離險地而就康莊矣,孰知其事之大謬不然乎。
文之奇變真令人捉搦不住。
石氏欲投河即投河,欲投一江一 即投一江一 ,卻更有欲投而不得投之時,不欲投而撞落之時,可謂窮極其變。
讀老鴇哀告石氏一段,方知衏衙中支撐之難,作者心孔七穿八漏,方是真能格物致知之人。
石氏自粉頭通信後,—心只盼素臣,更無別念矣。
讀者意中亦復如是。
而孰知其大謬不然乎?此奇中之奇,變外之變。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