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叟曝言》第四十九回想中緣文素臣再朝 天子情中景謝紅豆二謁金門:』正此詩之謂也。」素臣笑道:「狂者以不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野叟曝言》第四十九回想中緣文素臣再朝 天子情中景謝紅豆二謁金門

野叟曝言

第四十九回想中緣文素臣再朝 天子情中景謝紅豆二謁金門

太玄看了壁上之詩,笑道:「飛者吾知其為鳥,走者吾知其為獸;至於龍,則乘雲氣,薄玄冥,夭矯變化,茫洋無間,熟從而知之?莊子云:『瞽者無與於文章之觀,聾者無與於鐘鼓之音。

』正此詩之謂也。」

素臣笑道:「狂者以不狂為狂,醉者以不醉為醉;老丈味於順正之義,安知此詩之旨哉?」

太玄正色道:「吾道包乎天地,囿乎群生,爾師孔子,尚驚歎為猶龍【太玄開口,即說龍,正靠猶龍一典為巴鼻】,適周而師事。

先生何人,得加非議?」

素臣正色道【兩人俱以笑發端,俱以正色持之】:「莊周誕謾,《家語》荒蕪;漆園自序,本托陳人為寓言;王肅傳訛,復經廣謀之竄削;其事不經,其言可笑;故箕子、顏淵,俱入《易贊》;史魚、蘧瑗,鹹載《論語》;《左傳》流涕於子產,《檀弓》嘉歎於季札;豈猶龍之師,而不一及乎?棄聖賢當世之書,而信後人詖一婬一之說,古今同病;宜老丈之耳食,而不計識者之齒冷也!」太玄道:「先天之學,希夷授於康節;太極之妙,希夷授於濂溪;兩圖不儒門拱壁,皆出自道家;此近世之事,信而可征也,豈亦阿會乎?」

素臣道:「希夷本五代遺賢,隱居避亂,靜以養身,動以知變;朱之謂其未能如聖人之無可無不可,蓋以逸民目之。

觀其對真宗之言,崇實黜虛,且自謂不知有神仙黃白之事;則非方外士明矣,安得指為道家?即以圖論:康節之皇極經世,較李之才之著述,固大不同矣。

《太極圖》,為周子所作,則更有墓誌可考。

兩圖授受源流,朱子皆以為附會;即果如世俗訛傳,亦與孔子之學禮於老聃,學琴於師襄等耳!天子失官,守在四夷,抑並不足辯也!」太玄大笑道:「希夷乃吾教中地行之仙,怎說是隱居賢士?且請問先生,白日飛昇之事,有乎,無乎?煉形一屍一解之事,有乎,無乎?延年不老之事,有乎,無乎?書符注之事,有乎,無乎,燒丹采戰之事,有乎,無乎?少所見者多所怪,吾道之旋轉乾坤,挽回氣化,固非俗儒之所知也!」

素臣道:「老莊之學,與聖賢背馳者,只緣誤認道德二字,不求於仁義之中,而索之杳冥之地,此所以終於昏默,而無誠明之實境也!然白日飛昇,煉形一屍一解等事,則猶其所羞言;後世歧邪之術,從而附之,說日以誕而趨日以下,老莊聞之,亦必笑為妄議,訾為邪說也!夫白日飛昇之說,於黃帝;孔子刪書,斷自唐、虞,堯、舜以前無傳焉;其傳者,齊東野人之語耳!至後世所云,吹緱嶺之笙,則子晉之幼慧而早夭,可征也;乘簫史之鳳,則穆公之愛女而厚葬,可考也;淮南之雞犬皆仙,則劉安之結客而賈夷滅之禍,可驗也;凡言升飛者,靡不類此,其必無也明矣!至若煉形一屍一解之事,則間或有之;得地之一陽一氣者,其一屍一蛻;得地之一陰一氣者,其一屍一凝;得地之死氣者,其一屍一僵;得地之剽氣者,其一屍一厲。

蟬羽之蛻也,其一屍一解耶?松魄之結也,其煉形耶?是即僵一屍一旱魃之屬,特其受氣有不同耳!明,更若延年不老,則運氣調息,絕欲屏嗜之功,理有可通,數逢其適,長年者有之;然必散節氣,必敝者形,卒無不同歸於盡者!其餘書符注籙,則始於五斗米教,當時群識其奸,後世乃傳其說;此固術士所為,強附於老莊之徒,而實老莊之所不齒也!其法或驗或不驗,如『祝由』之治病,邪術之禁刑,奇幻詭,變無常態,而伎有必窮。

至燒丹采戰之事,則道家且斥為邪教矣,又安足掛吾儒齒頰乎?老莊為道教之祖,其男女飲食,未與人殊;至後世乃有出家之事,殄其宗祀,滅其子孫,而求一身之壽,悲矣!無論變化之道,斷無息而不消之理;即幸獲長年,而割子孫千萬之蕃衍,以延一身數百歲孑立之光一陰一,亦得不償失耳!將以我為鼠肝乎?以我為蟲臂乎?大冶鑄而輒思一躍,是其智更出莊周下矣!豈不哀哉!」太玄憮然道:「短於視者,見近而不見遠;迷於心者,信事而不信理。

即此地之祠呂翁,可明仙家妙用;昔日之盧生,即今日之先生也;真一人當日苦口化道,而盧生沉一淪 苦海,苦罔聞知,直至黃粱夢醒,方跳出火坑,從真一人學道,至今位列仙班。

先生之迷,正在夢中耳,然至夢醒,悔將無及!豈必得呂翁仙枕,俟黃粱飯熟,乃得醒耶?素臣大笑道:「盧生之事,乃小說家捏造,供人一噱者;如嫦娥竊藥,織女渡河,荒誕不經,世共傳說耳。

邪夫妖女,心有所慕,而不能遂其欲,或遂其欲而不得暢其情;往往托於神仙,以寓其事,如劉、阮之於天台二女,裴航之於雲英,張碩之於杜蘭香,羊權之於萼綠華,不一而足;陳思以甄後為洛妃,特其較著者耳。

青天白日,老丈何作此夢囈耶?」

太玄沉吟道:「先生之病,已入膏肓,非口舌所能解!呂翁、盧生,仙蹤不遠;某當挾以俱來,看先生那時畢竟是夢?是醒?」

因拉著成之出去。

素臣暗笑道:「遁辭知其所窮,此翁不復來矣!」因回至房中,假寤而待,待了一會,不覺睏倦起來,遂朦朧睡去。

正是:

不將蓬島迷真性,且向華胥覓黑甜。

素臣睡中,忽聽叩門聲急,忙開出去,只見幾個差役,押著奚囊在外。

素臣驚問道:「你原來仍在此處,這差人又押著你做甚?」

差役道:「文爺不認得小人麼?東宮爺奏了朝廷,欽召文爺,累小人們訪得好苦!車子現在外面,快請上車!」素臣細看,方認得是前番護送的兩個衛士。

當被簇擁出來,果然有一輛車兒,素臣上車,車伕連加幾鞭,如飛而行,懊悔沒與成之作別。

不幾日,到了京中,長卿、日月等俱來接風。

懷恩聞信亦至,素臣叩問欽召之故。

懷恩道:「東宮爺朝夕保薦,又虧那女神童在宮極口稱頌,皇爺回心轉意,復還了趙老先的原官,欽召先生,就要大用哩!素臣不勝感激。

次日朝見,天顏大悅,降旨補授監察御史。

素臣謝恩出來,又赴東宮叩謝,慶賀者紛紛而至。

當日到過衙門,回來思量:我以樗櫟庸才,蒙皇上天恩,赦其狂愚,授以言職,當思盡忠報國;現在切膚之災,莫如國師繼曉,法王札實堅參,司禮監靳直,若因驚弓之故,畏葸不言,如臣職何?因在燈下修本,明日五更實封進呈。

午後,倒下旨意:將札實堅參,革去法王,發回本國;繼曉革去國師,還俗為民;靳直謫看孝陵;靳仁及一黨一 桐、馮時,俱削職編戍;趙芮、連世,各奪三官;以素臣敢言,升授僉都御史。

素臣拜受詔旨,忙忙的入朝謝恩,到任公座,諸事已畢,修書一封,打發奚囊回家,迎接水夫人及家眷進京。

因囑咐道:「如不在吳一江一 ,可速往一江一 西豐城未老爺家中迎接,並素娥姐接來,不得有誤!」奚囊領命,同著兩個新收的長隨,連夜出京去了。

素臣躊躇國事,必須薦賢共理,復草本,將何如、成之、梁公、首公、敬亭、心真、雙人等,一齊列名保舉。

又一本,專薦觀水。

並劾安吉妒賢嫉能,宜予罷退。

此時天子信任素臣,勵一精一圖治,御筆批准,把安吉削職閒住;起復觀水,升授國子監祭酒;以元首公為國子博士,景敬亭為國子助教,何如、成之、梁公、雙人,俱待詔翰林。

素臣又思:靳直一黨一 羽,佈滿天下,若不剿除,終為後患!因又上一本,參劾景王;薦林士豪、匡無外、景日京、劉虎臣為四路招討使;並請赦東阿賊首奚奇、葉豪,盤山賊首尹雄,各率所部,分派招討麾下,帶罪立功。

奉旨:俱照所請,著所在官司,催迫上道,赴留都謝恩任事。

即敕南京兵部衙門,每路撥京軍一萬,聽其調遣。

又恐本兵不諳機宜,將素臣升授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以便指授方略。

將景王降為奉恩將軍;長史吳鳳元革職回籍。

此時素臣正在得君,真個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旬月之內,把在京在外貪一官污吏,參劾殆盡;老成耆宿,山林隱逸之士,均徵聘入朝。

一時朝野風氣翕然,真覺太平有象,景運聿新!正是: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欲善而民善,一變可至道。

素臣朝罷無事,每常想起:朝政現在肅清,經筵日講,已薦正齋、長卿充任,又有何如、成之等輪班入直,必能啟沃君心,裨益聖聽;國子為育賢之地,既有五叔司其成,復有首公、敬亭助其教,人才自日盛一日;有長卿為詹事,與懷恩內外一交一 贊,東宮聖學日進;有林士豪等為四路招討,靳賊一黨一 羽自平;只差一件,是《原道》一篇文字,尚未發揮。

奚囊到家,接了家眷進京,與古心朝夕承歡,可娛萱蔗境;田氏、素娥,一妻一妾,必能和協,可修琴瑟之好;只差一件,是璇姑生死未卜,日夜未免縈心。

如此躊躇,已非一日。

一日,朝罷回家,見府門前轎馬喧闐,人夫絡繹,長班跪稟,家眷已到。

素臣大喜,忙下轎趨入內廳,遠遠望見水夫人坐在上面,古心夫妻,田氏、素娥,領著文虛夫婦,紫函、冰絃、秋香諸婢,環侍於旁,心頭如小鹿兒廝撞一般,突突的跳個不往。

趕上幾步,跪在地下,抱住水夫人兩膝,喜得鼻涕眼淚,一齊都滾出來,叩頭不已。

水夫人扯起,以手摸素臣之面。

道:「我兒,莫非是夢裡相逢嗎?」

素臣道:「母親,不是夢,孩兒回想從前之事,真如做夢一般,至今日方才夢醒了也!」素臣起,拜見古心夫婦,與田氏對拜過;素娥紅著臉兒,低低叫一聲老爺,拜將下去,素臣含笑而受;兩侄拜見後,只見一個奶一娘一抱著一個眉清目秀的孩子,跪將下去。

水夫人道:「這是你的背生兒子。」

素臣喜道:「果然生了兒子嗎?」

俟奶一娘一拜畢,接過來,抱在懷中,摩其頭面。

水夫人道:「你身上穿著朝服,不要污了。」

素臣慌忙遞與奶一娘一。

家人婢女正待上前叩見,外面報將進來,有東路招討劉爺差家將投揭,送小夫人在外。

素臣驚喜:「莫非是璇姑?」

接揭看清,正是劉虎臣稟說在洋尋著妹子,送進京來。

忙稟知太夫人,太夫人吩咐抬轎進來,叫素娥接進,拜見太夫人,各人見禮過,排起家宴,閤家歡飲。

素臣是夜宿在太夫人房中,備訴從前之事,講至三鼓,尚未及半,侯水夫人落聦,方沉沉睡去。

過了幾日,太夫人吩咐回房安寢。

是夜,夫妻二人,也差不多講了三更天的話。

一日,太夫人擇了吉期,與璇姑及素娥完姻,滿朝文武俱來賀喜。

素臣是日入朝,皇上正得捷音,四路招討已將靳賊一黨一 羽蕩平,百官奏賀。

散朝,有旨獨宣素臣及謝紅豆於中極殿賜宴,敕閣臣入陪。

素臣趨進殿門,只見幾個女官,簇擁著一個小小女娃,從西殿門冉冉而入,齊上金階,雙雙俯伏。

皇帝宣至榻前,東西排列錦墩,賜坐賜茶,一溫一 言慰勞道:「薦賢者受上賞,今日海宇寧謐,皆卿文白薦賢之功;而薦文白之賢者,又卿紅豆之功。」

一面著閣臣擬旨褒封;一面令內侍取花紅表裡,金玉明珠賞賚。

素臣細看紅豆,越看越熟,卻再想不起,曾於何處廝會?紅豆亦注視素臣,有似曾相識之意。

不一時,撞起金鐘,敲起玉磬,香煙繚繞,笙管齊鳴,內侍排上宴來,素臣、紅豆,起身山呼、把盞,君臣歡飲。

閣臣朗宣旨道:

縣君朱紅豆,兵部左侍郎文白,薦賢為國,有功社稷,各賜白

璧一雙,黃金千兩,明珠二顆,綵緞子表裡,朱紅豆冊授郡主,文

白升授兵部尚書,充經筵日講官,應得封蔭,照例給予。

其四路招

討林士豪等及從征將士,俱一交一 部從優議敘。

欽此。

素臣、紅豆九叩謝恩。

宴畢,皇帝命內侍捧過玉杯,滿酌葡萄,御手親賜兩人三杯御酒。

各簪金花,披著大紅金彩,撤御前金蓮燭,導送歸第。

素臣回家,把所賜珠玉陳設,率田夫人望闕拜受,款待內侍,送出門去。

梁公、成之等一班親友,及朝臣中相知之人,俱紛紛而至,來送素臣花燭。

是日,大吹大擂,款宴親朋。

內廳請出太夫人、素臣率同璇姑、素娥叩拜後,與田夫人上立受禮,閤家見禮已畢,送出諸親朋。

素臣向太夫人房中視寢過了,到田夫人房中,解帶寬衣,便欲就寢。

田夫人笑道:「新郎不入洞房,毋乃矯情耶?」

素臣正色道:「此乃正禮,卿無相笑也!」田夫人道:「聖人制禮,不遠人情;為治者當使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相公今日,當自近者始矣。」

吩咐丫鬟掌燈,親送至璇姑房中,說過明晚,妾身再送相公至二妹房中去也。

說罷,喜孜孜扣上房門而去。

素臣自此以後入朝,則參贊軍機,砥礪聖學;出朝則下氣怡色,孝養高堂;兄弟式好,妻孥和協,享盡天倫樂事。

轉盼數年,連舉四子。

甌卜入相,獨掌朝綱。

古心登第,已入翰林。

東方旭已升洗馬。

鸞吹事太夫人如母,視田氏如嫂,與璇姑、素娥,如同胞姊妹一般相好,時常相聚。

觀水、何如及言志諸人,俱登顯要。

洪長卿轉了賓客。

趙日月、廉介存、袁正齋輩,俱至九卿。

任信也行取進京,做了監察御史。

素臣不忘前約,將湘靈小姐之詩,選了百十餘首,加點成集,親作序文,梓行於世。

士豪、無外、日京、虎臣,俱升總兵。

奚奇等分隸四鎮。

防守要地,執掌兵權。

連紅須、鐵丐,及豐城一江一 中所見使拳之人,俱先後提撥,做到副參游守之職。

文有安邦,武能定國,烽煙俱息,天下太平。

素臣一生心事,強半已遂,只有汰除僧道一事,尚未舉行。

這日,獨坐書房,再四躊躇,機不可失,事在必行。

因在燈下,修成本章,至五更入朝面奏。

皇帝狐疑不決,素臣宛轉開導,娓娓千言,剴切詳明,聖意始動,發一交一 廷臣公議。

內閣九卿,大半俱以三教並行,由來已久,未敢遽議汰除。

素臣侃侃而爭,凡七上章疏,待命閣子,鬚髮俱白,方得挽回聖意,如奏准行,頒下詔旨,先行曉諭。

素臣朝夕在閣中,與同志諸人商酌汰除條款、善後事宜。

不料,這詔頒至一江一 西龍一虎山,真一人張元孟馳驛進京,伏闕上疏,特糾素臣為迂儒誤國。

天子為其所惑,召元孟進朝,與素臣當殿折辯。

素臣據理直爭,元孟辭屈,俯伏於地,痛哭流涕道:「文白強辭奪理,臣以口拙,不能與爭;但文白言神仙俱屬子虛烏有,則實為欺罔聖聽!今臣請於御前游神金闕,告請老祖天師,於雲端顯示法象;如不蒙顯示,甘就斧鉞!倘臣言不謬,亦祈皇上赫然震怒,治文白欺君罔上之罪!」天子失驚道:「卿果能使卿祖現象耶?」

元孟垂淚道:「臣祖在天之靈,臣原不敢妄請垂示;但此時聖旨煌煌,幽明共凜,道教之存亡,實繫於此;不特臣祖怒白狂言,不惜示象,即列祖諸仙,恐亦不嫌褻瀆也!」皇帝道:「卿如能致列祖諸仙,共現法象,則文白妄言之罪,自無可辯;但恐卿不能耳!」元孟得旨,即在金階之上,步罡踏斗;須臾,拜伏於地,游神而去。

有一個時辰光景,才醒轉來,奏道:「臣祖已轉奏老君,會八洞神仙,普天神將,俱現雲端;請聖上龍目一觀,便知虛實!」皇帝大驚,急下御座,步至金階,鵠立未久,但見:

祥雲馥郁,瑞靄蔥籠;白鶴青鸞,對舞紅雲而下;蒼虯紫鳳,雙騰碧

落之間。

老子乘牛,兩道白眉長覆嘴;天師跨虎,一堆赤髮短披肩。

漢鍾

離引領八洞神仙,飄飄欲墮;王天君部署五方揭諦,奕奕如生。

西池阿母

駕班龍,迷一離 雲雨;南極老人騎白鹿,抖擻梅花。

雷公與電母施威,響震

山河光射斗;海鬼捧龍王朝聖,波搖霄漢勢浮天。

皇帝嚇得汗流浹背,俯伏於地。

滿朝臣子及女官、內監、禁軍、門校、俱爬在地下,磕頭如搗。

素臣不勝氣忿,目直視,鬚髮倒豎。

元孟奏道:「皇上崇道敬神,文白誕慢無狀,君拜於前,臣立於後,亦大不敬也!乞下吏議,以肅朝綱!」皇帝叩拜時,諸仙神像漸漸升舉,彷彿天門開處,仙童仙女,各執朱麾玉幢,接進去了。

皇帝進殿,親宣御旨,收回成命,不復汰除僧道。

於文華殿建醮九日,即令張元孟主壇,答謝天地。

文白非聖無法,欺君不道,本應正法;姑念宣力有年,著令跪壇九日,皈依道教,免死為民。

元孟急奏:「皇上若赦文白,恐干列祖諸仙之怒,於聖躬國運。

俱有未便!」素臣奏辯:「張元孟以幻術欺罔聖明,罪在不赦,皇上勿似所愚!臣寧死誓不跪壇,以辱儒行,不敢奉詔!」皇帝大怒道:「有何幻術,可以欺朕?現在列祖諸仙,森列羅布,爾猶作此狂言,真所謂獲罪於天,不可禱矣!」於是重複宣旨,將素臣押出午門,立時處斬。

當下素臣兩叔觀水、何如,好友洪長卿、趙日月,糾集了梁公、成之、敬亭、心真、雙人,及廉介存、袁正齋、任信、東方旭一班在朝京職,連名上疏保救。

愈觸聖怒,目為朋一黨一 ,降旨一概削職,即日驅逐出京。

田夫人率領璇姑、素娥,花綁銜刀,赴午門上書,情願代死。

有旨,俱流戍廣南。

古心擊登聞鼓上陳,立時拿一交一 刑部。

文虛、奚囊,趕入懷恩外宅,痛哭求救。

懷恩轉求太子,飛馬入宮。

恰值女神童謝紅豆正在御前陳救,太子忙跪下去,一同伸辯。

皇帝大發雷霆,將東宮廢為庶人,安置別宮;紅豆革去國姓,與田夫人等一併流戍廣南。

素臣至此,一無生路,引領西市,靜候典刑。

監斬官趙芮如飛而來,素臣往北謝恩,復望南拜別太夫人,天性所發,不覺潸然淚下。

劊子手跪在地下,連磕數頭,說一聲:「小的們伏侍太師爺,歸神去也!」正待開刀,卻被五城居民,扶老攜幼,匍匐而至者,數十萬人,國子生徒,京營軍士,俱來哭祭,把劊子手隔在兩旁。

太夫人坐一乘小轎,前來訣別;素臣跪在膝前,痛哭失聲。

太夫人正色道:「吾兒何作此狀?豈所學未固,猶貪生畏死耶?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正吾兒今日之謂也!有子如此,吾願足矣!汝含笑入地,勿以我為念!」素臣涕泣受命。

當駕官奉旨催促,太夫人含淚上轎。

趙芮喝令趕開眾人,只見兩匹劣馬,潑風也似的趕來,大叫:「監斬官刀下留人!」趙芮看時,卻是總督京營戎政匡無外,營中都督景日京二人,跳下馬來,向趙芮拱手道:「弟等正在教場操演,聞信趕來,望老先生緩刑片刻,容弟等入朝保救。」

趙芮冷笑道:「東宮尚且被廢,何況公等!」喝令劊子手:「快與我斬訖報來!」日京大吼一聲,把趙芮劈胸扭住道:「你這奸臣,敢如此作威作福,且吃我一拳!」掄起鐵椎般的拳頭劈面打去。

無外飛起一腿,早把劊子手中拿的一柄鬼頭刀踢落於地。

當駕官大怒道:「你們都是大臣,不知法度,輒敢劫奪法場,當得何罪!」喝令護衛官軍,一哄上前,把二人拿住,候旨發落。

趙芮掙扎起來,放炮行刑。

只聽得轟天一聲炮響,劊子手一刀向素臣頸中剁過,如冷水向心窩中直淋下來,那頭便滾落,頸中一股熱氣,望上直衝,骨都都的冒出鮮血,心裡便如幾萬支箭,攢射將來,辣痛非常!正是:

心從長樂宮中死,魂向華胥國裡來。

總評:

此回辟老子粗枝大葉,不及後五十七回入細;所謂中人以下,不可語上也。

然即此鑿鑿,已令談玄者無所置喙。

此回文法,妙絕古今。

總論已詳,讀者細意揣摹,其妙自見,茲不復論;論其打疊之輕便,亦文中之豪也。

四十六回所演之事,所見之人,欲於此一回中收拾淨盡,豈不費手?作者偏有力量鉤連,打疊至再至三,絕技驚人,真百歲翁所未賭!

如進京後連上四本,所劾所薦,將四十六回以前人事打疊一遍;朝罷無事,每常想起,復虛虛打疊一遍;迨家眷已到,璇姑適來,與紅豆同插金花,撤燭送歸。

則四十六回之人事無不收拾,特少原道一萬文字矣;七上章疏,可准行於是,無一欠缺,打疊盡情;復因押出午門,歷敘保救,請代申辯,打奪諸人,復將四十六回中人物盡數打疊一遍;並及哭祭之軍民生徒,則並四十六回不著一名一姓亦無不打疊。

放之則一百五十二回,而其勢方隆隆未已;斂之則止此一回,而盤旋往復至再至三。

其機且滾滾不窮。

其殆文中之鬼神歟?或問:湘靈已入金屋,紅豆後亦同牢,何以獨置此兩人於眷屬之外?余曰:此非格透狐道者不能。

狐道有他,心通一術。

凡世道人心中所無不能通。

如心所本無,即通不去。

太玄之幻法,即此術也。

素臣與紅豆,雖曾似相識,而方寸中無一毫姻眷之想;湘靈亦於贈詩時,即正色而談以卻其意,但求全集以討剞劂,亦無一毫婚姻之想也。

故太玄之術,只通於素臣,心之到而不能通其心之所不到。

至雲湘靈已入金屋,則素臣固無由而知;不知則不到;故太玄亦無由而通之。

水夫人摸天臣之面,道:「我兒,莫非夢裡相逢嗎?」

素臣云:「母親,不是夢,孩兒回想從前之事,真如做夢一般,至今日方才夢醒了也!」此段神理,總屬化機,覺莊子蕉鹿之夢猶落痕跡。

元孟召神一段,出人意外。

此書為辟邪而作,乃反張其焰乎?至行刑時,便頭滾落,熱氣上衝,冒出鮮血等語,尤令人目瞪口呆,氣盡神索而顛倒瞀亂,杳不知其所謂也。

真化工之筆!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野叟曝言
第一回 三首詩寫書門大意 十觥酒賀聖教功臣第二回 看花色眼急雨淋瓠子之頭 揮麈雄談冷水澆葫蘆之背第三回 只手扼游龍暗破賊墳風水 尋聲起涸鮒驚回弱女餘生第四回 異姓結同懷古廟烘衣情話絮 邪謀蠱貞女禪堂擲炬禿奴驚第五回 燈花發火荼毗兩個淫僧 虎足從風結識一條好漢第六回 未鸞吹和衣報德 劉璇姑降志酬恩第七回 繡被尋春猛放登徒色膽 危崖勒馬驚殘倩女香魂第八回 非雨非雲絕勝巫山好夢 畫天畫地恍圖周髀遺經第九回 好友忽逢共酌十觥言志 狂風猝起終成兩地相思第十回 法雨有緣遇真儒回頭是岸 了因無命逢介士撒手歸空第十一回 喚醒了緣因生起死 驚聽測字有死無生第十二回 劉虎臣說大話惹出盜來 文素臣費小心放將盜去第十三回 為尋姬欣逢豪傑 因失帕遲誤婚姻第十四回 雙折六歸貧士翻憐財主算 低眉合眼頭陀暗覷婦人胎第十五回 看法王偽檄文素臣改姓更名 臨帝子長洲白又李揮毫破浪第十六回 又李傷寒遺鐵彈 素娥取冷臥銅屏第十七回 淫藥迷心貞媛爬羅雲雨 天泉破腹通儒箋釋岐黃第十八回 束矢狂生翻為座上客 操戈逆弟磕破柩前頭第十九回 怪醫方燈下撕衣驚痘出 奇解數竿頭拍手唱歌來第二十回 痛哭為知音一死一生交情乃見 傷心求結骨不生不死慘語第二十一回 美女和新詩暗吐情絲一縷 良朋驚錯信瞎跑野路三千第二十二回 倒擂台救出一雙姊妹 解邪咒團成兩對夫妻第二十三回 為朋友熱腸堤上忙追比翼鳥 聽兒童拍手山中急采並頭第二十四回 真劍術一女子上樹撩天 假卜封眾英雄死心塌地第二十五回 解翠蓮三回闖破載花船 白又李一手挽牢沉水索第二十六回 丫鬟憐月貌漏洩機關 公子覷花容安排坑塹第二十七回 單二姨暗調鉛汞 李四嫂明做黃婆第二十八回 一股麻繩廊下牽來偷寨賊 兩丸丹藥燈前掃卻妒花風第二十九回 見事危貞娃戳頸 聞聲迫淫婦投繯第三十回 連公子丹房求秘策 李嫂兒病榻說風情第三十一回 小姑嫂看淫書津津講學 老夫妻吃熱藥狠狠團春第三十二回 疑心成暗疾結將妹妹救親夫 幻術攝生魂請出娘娘招怨第三十三回 靳千戶雙賺鵲橋仙 劉大娘三犯江兒水第三十四回 文素臣初謁金門 謝紅豆一朝天子第三十五回 盡臣職文徵君遷謫遼東 重朋情洪太常奔馳吳下第三十六回 柯知縣平白地放出殺人心 余大人半青天伸下拿雲手第三十七回 憐獨活愁分掌上珠 療相思喜得心頭草第三十八回 讀奇書孫康憐雪影 試英物宣武出啼聲第三十九回 賺花箋雙詞寫怨 調酒令四美弄情第四十回 賢母豈忘情發皆中節 淑媛能悟道色總根心第四十一回 任小姐單填絕命詞 水夫人雙種連城玉第四十二回 田氏改裝雙珠入掌 洪文落職千里傳書第四十三回 俠客贈龍泉群凶授首 奄人折虎翼一性歸空第四十四回 仿八陣圖黃昏遁甲 破兩門法白晝鏖兵第四十五回 虎口行奸贗虎惡於真虎 僧寮放火生僧燒作熟僧第四十六回 古廟逢凶蜂螫屠龍之手 盤山遇俠獅降猛虎之威第四十七回 假談星命裡尋奴 真賣卜詩中遇友第四十八回 真才子壓倒假名公 假新娘賺殺真嬌客第四十九回想中緣文素臣再朝 天子情中景謝紅豆二謁金門第五十回 照妖鏡團玉鏡台 割股心邂逅冰心女第五十一回 未容兒真心盡孝 黃鐵娘假口全貞第五十二回 阻活佛升天破地藏觀音出世 剁海龍入水擲鐵錨金傾第五十三回 污泥透出白蓮花千秋表節 殺陣種將連理樹一捆成功第五十四回 首妾入東宮口中得喜 西江尋老母耳內成驚第五十五回 空流淚素臣腸斷花箋 真上痰任信心迷黑獄第五十六回 大話招殃丑生員扮出跪池陳 老羞成怒風太監學做刺股第五十七回 全局忽翻狠鞭苦了一條光棍 現鍾不撞空花燭難為兩個第五十八回 為好成空三處衾皆冷落 從天而降一門妻妾小團圓第五十九回 辟莊老文素臣深談性命 戒晏安水夫人獨凜冰淵第六十回 三女明婚鸞諧鳳合 一人暗卜夫貴妻榮第六十一回 六口曲團有兆 二木林點逗無心第六十二回 主辟老黃石點頭 婢闢佛藍田擊節第六十三回 老虎欺心獻毛鱉 小兒饒舌得銀蛇第六十四回 浴日山設卦禳風 不貪泉藏銀賑粥第六十五回 誅夜叉六熊戴德 救作忠六義同仇第六十六回 神算定假倭功歸把總 正氣除邪會名托城隍第六十七回 碎石台冤魂出世 看雪屏偉物招殃第六十八回 十六妾奉先生烏龜臉面 三百鞭貞婦強盜心肝第六十九回 男道學遍看花蕊 女狀元獨佔鰲頭第七十回 白晝壓妖狐忽呈玉面 深宵論活寶盡洗塵心第七十一回 看壁詞癡人入化 談天性俠女驚心第七十二回 以血驗氣大闡陰陽之化 因熊及虎廣推禽獸之恩第七十三回 論一氣雲開日朗 呈百戲石破天驚第七十四回 所求乎朋友相看儼然 重之以婚姻一言既出第七十五回 盤錦囊忽見廬山面目 定樂府拓開平日心胸第七十六回 醉中合巹潦草婚姻 夢裡斷繩逼真緣法第七十七回 有肉無骨剖明千古奇冤 移妾作女解脫寸心堅結第七十八回 主代帝殂代崩暗尊昭烈 前比尹後比旦明頌武侯第七十九回 為驅邪眾女袒胸求赤字 因報德孤舟渡海覓紅須第八十回 婚事初籌素臣早籌兵事 大蛇未弄鐵丐先弄小蛇第八十一回 文曲布天羅血流四境 紅鸞殺華蓋月照雙郎第八十二回 斷鐵雙關密計 開銅鎖方便陰功第八十三回 憐才拔亞魯賜婚者二十人 定計滅屠龍成功在五六日第八十四回 香烈扶危夢得兩顆珠子 瑛瑤成配天生一對玉人第八十五回 宵光顯玉體知造物之化工 神便浸金鈴得除奸之秘鑰第八十六回 負腹無謀空擬罡風攪海 拍肩有讖果然明鏡中天第八十七回 五日抱兩王子醫法通神 一旬產四男兒麟祥曠世第八十八回 醫怪病青面消磨 受奇榮白衣發達第八十九回 國師束身雙闕佛法無靈 指揮傳首九邊皇威有赫第九十回 兩柄銅錘舞出山林嬌鳳 一顆珠子穿來苗峒毒蛇第九十一回 苗婆聞水安息回生老命 妖道見夜光珠錯認元神第九十二回 扮醫生有心除毒 救病漢無意逢親第九十三回 療奇瘋藥婆認叔 顯絕力鎖住疑神第九十四回 治香以臭別開土老之奇語 婚配宜歌新詠關雎之好逑第九十五回 沈瞻贖子孔方兄能全骨肉 陳淵夢妻正氣女便是神靈第九十六回 天闕山神猿饒舌 孔雀峒石女發身第九十七回 一掌破天荒死戶翻成生戶 兩眉鑽進穴毒蛇變作癡蛇第九十八回 神虎神猿種出太平珠玉 奇芝奇鹿銜來百歲春秋第九十九回 屈知縣以直報怨 楚郡主因公濟私第一百回 奸徒出首害忠臣 義士同心結死友第一百零一回 上林堡小設計 臨桂縣大交兵第一百零二回 四伏降六龍素臣神算 三胞生六宿石女奇胎第一百零三回 兩日毀十門龍燔於峒 一夜破兩城浚泣於塗第一百零四回 假班師分兵入峽 真救駕匹馬歸朝第一百零五回 鸞音為臣子監軍新時官制 雲妃代尼僧摩頂舊日恩情第一百零六回 玉洞生春小郎試藥 天羅窣暗太子驚心第一百零七回 水火無情久出炎涼之界 蛆蟲可厭不污清白之躬第一百零八回 文白大名驅惡鬼 七妃小戲惹冤魂第一百零九回 怨鬼捉姦逆藩伏法 青宮驗痣假子歸真第一百十回 真報仇指頭嚙血 假作惡鼻孔鋪紅第一百十一回 三萬雄兵不敵耰鋤荊棘 五千長線可推角股勾弦第一百十二回 五日長號生者幾幾欲死 六人同夢死者奕奕如生第一百十三回 忽顯靈文素臣真符假夢 怕上天熊飛娘死抱生人第一百十四回 滄海玉堂雙珠歸母 白衣閣老只手擎天第一百十五回  擒yan賊聖駕還朝  賜宮奴相臣歸第第一百十六回  錯裡錯安貴妃五更拚命  疑上疑文丞相一旦驕人第一百十七回 拷貴妃乾清三擋 擒居次韃靼雙降第一百十八回  陌路種成荊樹喜連今日之枝  深宮賜出夭桃誰識當第一百十九回 滅浙平倭歸一統 論功行賞失雙勞第一百二十回  執傘蓋鐵面甘心  宴府第金蟬脫殼第一百二十一回  五子說策請五湖  六女按名歸六院第一百二十二回  姊妹重逢驚智囊之遠慮  主奴敘舊感鎮國之深恩第一百二十三回  兩抄落卷小狀元再佔鰲頭  一語驚天大駙馬獨蟠第一百二十四回  癡丫鬟辭婚投水  聖天子減膳求言第一百二十五回 素臣無外兩釋疑城 紅豆天淵雙生貴子第一百二十六回 五星聚井五星聚奎 三索得男三索得女第一百二十七回 未鸞吹辭夫就婿 文按院借賊驚人第一百二十八回 九歲孩童呈絕技 八齡女子害相思第一百二十九回 安富陳榮謀按院 善財龍女戲觀音第一百三十回 獨桌待孫行激勸 一心憂旱起迍邅第一百三十一回 八片香肱脾神大醒 三尺瑞雪心結齊開第一百三十二回 素父忽逃羅剎國 麟兒獨上狀元台第一百三十三回 奚天使死成歡喜佛 木倭奴生作淨光王第一百三十四回 泰運將開囊括扶桑日本 疑胎乍脫血凝鐵丐銀兒第一百三十五回 七年病退三年艾 一世盲開萬世明第一百三十六回 舌戰中朝除二氏 風聞西域動諸番第一百三十七回 古佛今佛兩窟俱空 君囿臣囿四靈威集第一百三十八回 九子奪魁會元復歸門婿 百丁介壽男女尚軼外孫第一百三十九回 四靈護賢母榮歸 百詩頌聖君盛治第一百四十回 哭覃吉素臣發病 看余詩末子封侯第一百四十一回 素父思親成疾教子孫絕欲三年 聖君盡孝垂危聞冰淵第一百四十三回 百世推恩侯伯子男遞衍 干秋異數君臣後妾同筵第一百四十四回 二老來歸君臣同樂 雙翎未展母后俱驚第一百四十五回 毗羅袈裟見者驚為怪物 荷包珠帕拾即獻入官司第一百四十六回 戲文一百出將生平事逐件重題 男女五十雙把座中人第一百四十七回 五百道賜符三男同降 七十國獻壽六寶齊歸第一百四十八回 番公主入門生子 文翰林跨海尋妻第一百四十九回 九萬里外塑生詞 百壽堂前開總宴第一百五十回 三居次愛戲拜翁姑 兩孿生劈面驚新婦第一百五十一回 兩間房素臣辟鬼 百壽令文甲驚人第一百五十二回 毀先賢豪客揮拳 開後局小兒言志第一百五十三回 處士妹配合處士孫 神女風圓成神女夢第一百五十四回 洩真機六世同夢 絕邪念萬載常清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