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孔子的學生,第一了不起的是顏回,莊子就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

莊子南華

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

顏回想作王者師

孔子的學生,第一了不起的是顏回,莊子就借用孔子與顏回的對話來講這個故事。

顏回有一天向孔子請假,他說我想不當學生了,要離開這裡出國去。

孔子問顏回要到哪裡去?顏回說準備到衛國去。

孔子和衛國交情很好,就問顏回:你到衛國去幹什麼呢?顏回講了個道理:我聽人家說,衛國的皇帝衛靈公,「其年壯,」他四五十歲,正當壯年之時。

一個人到中年,月有可為,這是壯年的可貴。

「其行獨」,但是,聽說衛靈公的行為做法,非常獨一裁,自以為是。

「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

他對於國家,治理得很隨便,因為他太聰明,又壯年,想到怎麼辦,就怎麼辦,而自己不反省自己的過錯。

這裡是說衛靈公,其實我們做人做事都是這樣,只需要把國字改了就行了。

有時時我們在家裡,「輕用其家,而不見其過」。

開公司,做事業,或做生意,「輕用其商,而不見其過」。

不論大小都是一樣,不考慮,想到怎麼做就怎麼做了,自己沒有反省自己的過錯。

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

由於衛靈公正當壯年,壯年的人呀,有勇氣,有衝勁,而智能若不夠,經驗不夠,因此「輕用其國」。

作為一個國家的領一導一人,封建獨一裁,憑著自己的意志決定一切,毫不考慮自己的錯與不錯,結果老百姓受罪、受難,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衛靈君這樣一搞下來,像火燒一樣,把海洋的水也燒得干,這個國家太危險,「民其無如矣。」

回嘗聞之夫子曰:「治國去之,亂國就之。

醫門多疾。」

願以所聞思其則,庶幾其國有瘳乎!

顏回對孔子講:老師呀,你平常教育我們:「治國去之,」好的國家就不要去了。

為什麼?好的國家,去了光吃現成飯,當個公務人員,拿高薪水,沒有意思。

「亂國就之。」

大亂的國家要去,去治世做人。

顏回說,這是你教育我們的呀,現在衛國很亂,一毛一病太多了,衛國的老百姓很可憐,我去了要救他們的國家,把它的病治好。

「醫門多疾。」

病人在哪裡看得到?你去好的醫院好的醫生門口,就看得到很多。

所以顏回說,我想把從老師這裡學到的道理,拿去大面積地宏揚。

拿佛教的說法,我去度眾生;拿儒家來講,我到那裡去救世救民。

注意啊,顏回的思想,就代表了青年人的思想,我也是青年人過來的呀,我們青年人的思想,只要我一站出來,哇!天下事一定有辦法。

哪一點看不慣,哪一點不對,可惜了,我沒站出來,只要我一站出來,早就有辦法了。

我們在座的青年男一女呀,都有這個想法。

這一段我們特別要注意,每一個知識分子,都有為國家、為天下的熱情,尤其青年人的熱情是很歷害的。

陸放翁有一首名詩: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與伯仲間。

這首詩現在的中學課本有沒有,我沒大留意到,過去我們在七八歲小學生的時候就念了,現在好像是中學、高中在念,將來恐怕要到研究所才念了。

人在青年的心理都是這樣,對人世間的艱難困苦一點都不瞭解,所以那個氣宇呀,好像天下國家的事,只要我一出來,就有辦法,是「北望氣如山」啊,年青人的心理差不多每個時代都一樣。

陸放翁所處的那個時候,南宋正和金朝作戰,國家處於戰爭時期,他於是有復國的思想,所以當海軍,「樓船夜雪瓜州渡,」古代的「樓船」就是所謂的每軍了。

又想學陸軍作戰,「鐵馬秋風大散關」,「大散關」在中國靠近西北的高原。

後面四句則說到年紀大了,頭髮白了,一無所成的感慨。

陸放翁的這種報效祖國的心情,是一個亂世時代的兒女,尤其是受過教育的有志氣、有抱負的青年,都有這種氣概。

古今一例,可以說古今中外一例。

那麼,這一段描寫的顏回也是抱這種氣概,這種心理,看到天下不安定,很想出來作為一番。

莊子站在道家的立場,借用孔子的嘴巴就訓話了,孔子教育顏回的這一段話,就是教訓天下所有的人。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