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這個生命的主宰: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荊。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

莊子南華

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

活著在等死

這個生命的主宰: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荊。

莊子說悟到了或沒有悟到,同生命的本源沒有關係,迷悟既然不二,我何必悟道呢?迷了也一樣嘛,我找這個真宰二什麼?如果我們聽了很安慰,那就上了莊子的當了。

莊子接著告訴你,要是找不到的話,「一受其成形,」一入胎受一精一以後變成這個形體,生出來就有生命了。

你以為自己活著啊?生命存在,莊子一句話:「不亡以待荊」出生的第一天,覺得自己是活著,實際上活著幹什麼?在等死。

活了一百歲是等了一百年才死,活到八十歲嘛,從第一天生出來的時候,就等了八十年才死。

對於生命存在,按莊子的說法是:「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荊」換成佛學唯識學的說法,叫「流注生、流注死」。

它像一股水流,不斷的連接起來。

在佛法唯識學中,這個名詞講得很好聽,不像莊子說得那麼露骨。

如果我們把「不亡以待頸這一句話看通了,有時會覺得特別傷感。

不過不能璃莊子的,聽了我們會很灰心。

活著在等死,這是莊子的話,對不對不知道,我們再等一等好了!接下來莊子又講另一個現象:

與物相刃相一靡一,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生命活著同外界萬物的一切,彼此像刀一樣互相在爭鬥,互相在克制,也互相在欺騙。

「相刃相一靡一」這個道理,按中國文化的陰陽家所說,就是生剋的變化,互相相生,又互相相剋。

也相當於道家講的:「天地是萬物之盜,人是天地之盜」。

所謂「盜」,修道的人就是小偷,什麼打坐煉丹,打太極拳等等,都是把天地之一精一華偷到自己這裡來。

但是要注意,我們的父母加上我,三個人聯合起來偷了天地的一精一神,然後有了我這個生命。

這個活著的身一體像馬一樣,一天天向前,向盡頭很快地走。

你想把生命停留在現有狀況,永遠做不到的。

這看來是多可悲啊!這一段話看起來很消極,不過不要聽莊子的,也並沒有那麼慘。

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蕭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

人生一輩子都忙忙碌碌做什麼呢?莊子這裡乾脆把內幕都拉開了,一句話:「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

「役役」,做自己身一體的奴隸,做物質的奴隸。

我們一日三餐下廚房,蒸上牛排阿麵包阿飯阿麵條啊,一天到晚勤勞苦得要命,就是為了這個身一體,把它哄飽了以後,等一下又餓了,又要來了,所以是為身一體作奴隸。

人活著先是為身一體作奴隸,然後為別人作奴隸,為兒女啊,為親戚啊,為升職啊,「終身役投」,終身都在服役。

結果在哪裡呢?「而不見其成功」,最後是一無所成地跑掉了。

《易經》的坤卦也有一句話,「無成有終」,一生看不到成果。

伹是有沒有結果呢?有結果,兒女講起當年爸爸一媽一媽一怎麼樣,總算有這麼一個結果,已經是很好的一面了。

「蕭然」是形容詞,就是這樣子;「疲役」,為生命所奴役,一輩子都在疲勞到極點的狀態。

我們真正的歸宿在哪裡?找不到。

「可不哀邪!」上面來一句「可不悲邪!」這兒又來一句「可不哀邪!」我們聽聽,簡直聲淚俱下了。

生命的價值被《莊子》這一段批駁得一塌糊塗,這個還不算數:

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

假定你修道,真做到了長生不死,有什麼用處呢?就算活一萬年,也不過多等了一萬年才死。

所以這個形體的生命,畢竟非究竟,不是真道。

為什麼說活到長命百歲,乃至長命萬歲,沒有用呢?莊子說如果你活了一百歲呀,一百歲的老頭子和年輕人的一精一神完全兩樣,其實我們明天同今天的一精一神都會不同,所以昨天晚上,我們幾個老朋友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就講:「老了就不去作事情了,想做,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耐煩。

這個「不耐煩」就是體能不夠。

年輕人對越麻煩的事情越有興趣,「格老子,非碰它一下不可!」老了碰不動了,就不行了,這是「形化」,形體的變化。

「其心與之然,」「心」已經隨著身一體外形變化,體能的消耗。

也演變去了。

我們現在看花、喝酒,去跳舞、去聽歌,絕不是十幾歲時聽歌的感覺,「可不謂之大哀乎?」

活長了又有何用呢?長生不死做個神仙又值幾一毛一錢呢?這是真正的大悲哀。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