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利澤施乎萬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

莊子南華

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

道家好談兵

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利澤施乎萬世,不為一愛一人。

第一句話,就涉及到中國文化史上一個很嚴重的觀點。

莊子提出來,所謂「大宗師」,得道的人,假使他出世,要對歷史對國家天下有所貢獻,首先要懂得用兵的道理。

在中國文化史上,歷代喜歡談兵論兵,是道家的人,所以軍事謀略學的思想都出於道家,尤其後代所標榜的神仙,沒有不喜歡談兵的。

如道家的代表作《淮南子》《抱撲子》,幾乎所有道家的大著作後面都附有兵法,乃至政治權術的那一套東西。

因此歷朝的變更用兵之道,甚至政治策略的變動,跟道家都有密切的關係。

從文化史上看起來,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唯有代表儒家的孔孟之道,反倒不喜歡談兵,甚至避免談兵。

我們看到的《莊子》,他這裡就乾脆提出:「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

把別人的國家亡了,不論是侵略也好,弔民伐罪也罷,亡了別人的國家,別人還要感謝。

這很難了,歷史上幾乎沒有做到的。

在中國上古時候往往有,歷史上所標榜的,事實究竟如何不知道,後人有很多的懷疑,如「湯武革命」就是這樣。

為什麼得道的人用兵會做到如此呢?因為「利澤施乎萬世,不為一愛一人.」這些文字看起來是順的,其觀念、邏輯都是相反的。

就是說,得道的聖人用兵,雖然亡了別人的國家,而被亡國家的人民個個一愛一戴,個個擁護,因為他的用心,不是為了私慾為個人的利益,也不是為了強權佔領侵略別人,是為萬民造利益,用現在的話講,是為人民造福利。

這種福利不是現在福利的觀念,是「利澤施乎萬世」。

這一點要特別注意,尤其是青年同學要注意。

談中國文化,剛才我們批評讀書人都喜歡做官。

像我們小的時候,必須背《朱柏廬治家格言》,甚至每個國民都要讀的。

其中有一句格言:「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我們這一輩子都深受這個格言的影響。

中國過去讀書人做官,制定任何一個政治上的方略,實施任何一個政治上的舉動,都不可避免的有一個很嚴重的觀念,自己這個政策出來,是否有百年大計,不是只故眼前的。

還有一個很嚴重的觀念,在個人的方面,要使自己後世的子孫能抬起頭來。

如果做了在歷史上有污點的事情,後世的子孫永遠無法抬頭。

譬如按一般的掛念來說,是非暫且不管,一般認為岳飛是忠臣,秦檜是一奸一臣,在清朝時,一個姓秦的詩人到杭州西湖岳王廟去時,做了一句名詩:「我到杭州愧姓秦」。

這種思想觀念哪裡來的?就是中國幾千年來文化的習慣,「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

這兩種觀念在今天,在整個中華民族思想裡面,好像非常淡了。

這是我們民族的悲哀或恥辱,這是一個大問題,值得我們去檢討。

今天,我們講復興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究竟是什麼?這些都是問題。

莊子講聖人亡了別人的國家而不失人心,因為他「利澤施乎萬世」,不止百年呦!是千秋萬代都值得仰慕的。

「不為一愛一人,」並不單是叫一點口號來仁慈一愛一人,也不只是只一愛一當時的人,或某一地區的人,聖人仁慈一愛一人不為時間空間所限制。

這就是「聖人之用兵,亡國而不失人心」的一個總結論。

故樂通物,非聖人也。

有親,非仁也;天時,非賢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

若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 子、胥余、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

聖人得道以後,由出世的真一人做入世的事業,如果只限於樂於通達人情物理,這樣也不夠聖人的資格,所以聖人不止瞭解人情物理,還有更進一步的通達。

下面一條條分析「內聖外王」的成就:

仁一愛一無私

「有親,非仁也;」這同儒家講仁義道德的仁的意思並不相反,只是道家思想的仁的範圍更大。

所謂真正的仁,「有親」,還帶有一點私情,就已經夠不上仁了,因為已經帶了私心了。

大家知道,「親」與「仁」是有差別的。

中國文化動輒以孔孟儒家思想為代表,儒家講的仁,等於佛家講慈悲,基督教講博一愛一,都有相同之處,不過解釋說法各有不同。

在歷史上,宋明理學通佛家思想有一個爭論,理學家認為,佛家講慈悲並不錯,儒家的仁也講慈悲,但這是有範圍的一愛一,先是「親一親」,「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先把我的小孩照顧好以後,我又力量再去一愛一社會上的其它孩子。

把我的父母養好之後,再把我的一愛一心擴大,再去養社會上其它的老人。

但佛家講慈悲平等,一愛一一切眾生,眾生有那麼多,怎麼一愛一?所以宋明理學家認為,佛家講的慈悲陳義太高,統統是空洞的口號。

理學家們提出一個問題,加入孔子同釋迦佛站在河邊,兩個人的一媽一媽一都掉到河裡了,請問,釋迦佛是先救你的一媽一媽一,還是先就孔子的一媽一媽一?如先救你的一媽一媽一,後救孔子的一媽一媽一,這就不夠慈悲了!因為眾生平等,你一媽一媽一我一媽一媽一都是一媽一媽一啊,你不能分別阿!

我們儒家不同,孔子是毫不客氣地先救了自己的一媽一媽一,再來救你的一媽一媽一。

儒家有一個程序,所謂「親一親」,「親」我的「親」,一愛一心先對我的親人,再把我的私心擴大,擴大的私心就叫公了,「仁民」,再一愛一別人,一愛一社會,把人類都一愛一好了,「一愛一物」,然後才一愛一萬物。

「親一親,仁民,一愛一物」,這是儒家行仁道的三個程序步驟。

莊子在這時沒有批判儒家,但下了一個註解:「有親,非仁也。」

仁慈是一愛一天下,沒有私心,有所親,有所偏一愛一,已經不是仁的最高目的了。

如果是聖人一大宗師,一愛一是普遍的,就像下雨一樣,並不是雨隊青菜蘿蔔少下,或者對高麗參這些補品就多下,沒有這回事,是普一愛一的。

「天時,非賢也;」這等於是對春秋戰國時儒家的批判,對不起,我講《孟子》時,一定替孟子辯護,現在講《莊子》,我就站在莊子的立場上來講。

儒家所謂的聖賢之道,如孔子在《論語》中講到:「賢者辟世,其次闢地」,賢者之道,非其時,社會不對,不出來。

莊子就提出來,真正的聖賢沒有為己的,不論天時合與不合都要出來,這才是真者國內的聖賢之道。

但是莊子又回過來講: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