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接著上面兩段一正一反的理論之後,蘧伯玉又講:汝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

莊子南華

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

養虎的學問

接著上面兩段一正一反的理論之後,蘧伯玉又講:

汝不知夫養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也。

時其饑飽,達其怒心。

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

你有沒有看過,養老虎的人給老虎餵食,譬如說餵牛肉,寧可煮熟一點,而不敢割一塊生牛肉丟進去,或直接把一隻活物丟進去,否則老虎必須把活物咬死了吃,這樣它就善成了殺生的習慣,而且養成了鬥爭的習氣。

同時,「不敢以全物與之」,寧可把食物割開來剁碎,送到它嘴邊就能吃下去。

喂老虎一樣東西,你看它用爪子按著又啃又咬,有時咬不下來就發脾氣了。

個一性一壞的人哪,就和這老虎差不多。

所以養老虎很麻煩,要對它很瞭解,什麼時間肚子飽,什麼時間肚子餓,它怎麼樣就要發脾氣,怎麼樣才不發脾氣,這些都要搞清楚。

老虎是畜生,動物脾氣都很壞,嗔恨心大,所以就變動物了。

老虎與人不同類,但老虎對養它的人呀,蠻好,蠻乖。

為什麼?因為給它吃的嘛,養虎人順著它的一性一情來養。

有時候老虎發了脾氣,把養它的人吃了,那是因為養虎人撞到了虎的一毛一病,老虎的一毛一病發了,不管你養不善我,照樣吃你。

此所謂禽一獸。

這一段拿給心理翠家去發揮,可以研究出許多名堂。

「虎之與人異類」,其實莊子講得很客氣,虎和人不同類,並不是說人比老虎好。

人有獸一性一,獸也有人一性一。

上次在宗教展示中心,有個同學問我,為什麼密宗塑的塑像,多半不是人的樣子,有些塑成一人的身一體,連著野獸的腦袋,還有爪子什麼的?像顯宗塑的佛像,三十二相八十莊嚴,多麼漂亮,這是什麼道理?找告訴他,很簡單嘛,人一性一之中有獸一性一,獸一性一之中有人一性一,究竟人一性一是善良,還是獸一性一是善良?這是個話頭,你參參看呢?不可知。

你不要以為我們人這個樣子,才叫長得漂亮,讓另外世界的那些眾生看,我們人這個樣子很難看。

別的生物長幾十只腳,我們人只長兩隻腳,這個樣子多不好看呢!別的生物腦袋後面長有眼睛,也不怕車禍,我們人長的眼睛,看前面還蠻靈光,後面就不行了,所以人這種動物笨得要死,只能看一面,不能夠看到全面。

所以啊,密宗的佛像,有道理在裡面的,是個大話頭。

那個同學聽了,有點恍然鑽出來大悟的樣子,是不是大悟了,連我自己也搞不清楚。

夫一愛一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

適有蚊虻僕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

你看養馬的,喜歡馬的人,馬的尾巴一翹,曉得它要屙大便了,就很快地用竹籃筐接住馬糞。

馬糞還是藥呢,也可以作燃料,同時也怕把路弄髒了,所以要用籃筐接祝馬撤尿的時候呢?把海邊大的貝殼取過來接它的尿,馬尿也是藥,也有好處。

當然這是古代,現在都不用這些工具了。

人一愛一馬呀,又要給它洗澡,又要給它剪髮,又要給它喝酒,又要給它吃豆,一愛一馬那一愛一得不得了,比一愛一人一愛一得多了。

馬我們那樣一愛一它,它對人也好,看到人來,把頭貼到人身上擦兩下,人就是容易被騙的,馬這樣親你兩下,你就說:這馬好可一愛一呀!它好一愛一我呀!結果

有個蚊虻來吃馬的血,你拿蒼蠅拍子「啪」一下,打到馬身上去。

打馬的時候不對,這下馬屁拍在馬腿上,那馬把馬韁咬斷了,把頭一擺,馬蹄子朝你胸口一踢,你就受內傷了,雲南白藥都吃不好的。

這個道理就是:

意有所至而一愛一有所亡。

可不慎邪?」

這兩句話也是作人的道理。

任何一個人,都有自一由的意志,生物也是一樣,馬也好老虎也好都是這樣,「意有所至」,它那個一毛一病來了,一發作了,人跟馬跟老虎沒有什麼兩樣,他一愛一好就是那一點,專注在那一點的時候,什麼也轉他不了,這就要研究唯識中第八識阿賴耶識中習氣的根。

一個人入迷的時候,你要勸他「回頭是岸」,苦海茫茫,回頭岸在何處啊?你什麼般若呀,真如呀,都沒有用。

所以,明知道你一愛一他,有時候他出於自己的利益需要,就忘記你一愛一不一愛一他了。

因此夫婦之間,父子之間,兄弟朋友之間,人與人之間很難相處,總之是「意有所至而一愛一有所亡」啊!

我們再看歷史上的大一奸一臣,譬如宋朝的秦檜,明朝的嚴嵩,乃至清朝的和珅這一些人,他們為什麼一當權就是幾十年?因為他們就懂得「意有所至而一愛一有所亡」這個竅妙,皇帝硬是離不開他們。

歷史上大一奸一臣殺了大忠臣,你以為真是被一奸一臣殺了的呀?根本就是皇帝要殺。

如歷史上說秦檜殺了岳飛,哪裡是秦檜殺的,宋高宗本來就討厭岳飛,秦檜只是迎一合宋高宗的意思,代高宗承罪而已。

大家都知道岳飛的口號:「直搗黃龍,迎回二聖。」

這是岳飛不懂宋高宗的心理,以為直搗黃龍就可以了。

迎回二聖以後,宋高宗怎麼辦?二聖一個是他父親,一個是他哥哥,二聖回來,宋高宗還當不當皇帝?第二點,當時宋高宗還沒有立太子,而岳飛偏要涉及內政,天天催宋高宗立太子,這在高宗的想法,認為你岳飛希望我快死嗎?而且這是我趙家的家務事,你在外面好好打你的仗就行了。

可是岳飛偏要回來管造件事。

秦檜就知道宋高宗這個心理,宋高宗「意有所至」,秦檜一下子就懂了,皇帝的意思要這樣辦,我給皇帝辦了,皇帝是越來越舒服,嗨,他真懂事。

所以一奸一臣也是很不容易當的。

當然我們不要學一奸一臣,一奸一臣太懂人家的心理了。

所以做一奸一臣也好,做忠臣也好,歷史上有句名言,叫「揣摩上意」。

上面領一導一人的意思,你搞不清楚不行,要好好地研究,好好地揣摩。

不要說揣摩上面的人的意思,像有的學生沒有把我的意思搞懂,有時候正忙著,你來給我講話,又不好意思罵你,就「好好好」應付兩聲,那個「好好好」,是不大間意呀,你一聽老師答應了「好」,就以為老師都同意了,那我的火就上來了,我的老虎脾氣也發了。

所以揣摩上意之難呀!不要說揣摩上意,兩夫妻,兩個好朋友,你真懂得他的意思很不容易,此所謂知己之難。

我們懂了這個道理,就可以作人了,可以處世了,也可以做大事業了。

所以有些朋友埋怨,自己的才具是了不起的英雄,就是運氣不好,這些長官不認識我。

不是長官不認識你,對不起,是你不認識長官,你不懂得長官「意有所至而一愛一有所亡」埃

「可不慎邪!」你要謹慎埃這兩句是重點,最難的,這是莊子在《人間世》傳人道上的密宗。

三個故事講完了。

《莊子》的妙就在於,他東一下西一下,一段一段的故事擺在那裡,都不給你作結論,要你自己去作結論。

如果他做了結論,那就沒有價值了。

就像一個水晶球擺在那裡一樣,從四面八方去看,角度不同,理解就不同。

禪宗後來都是學的這一套。

這中間要注意,我現在只能講到這裡,你們仔細去讀,仔細去參詳,這三段故事,每一段都並不獨立,從顏回開始,三段故事都連帶下來,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轉接不同,但是,每一段又是單獨的一個故事,這就是《莊子》的千古妙文。

現在年青人寫白話文,最時興的都是這個方法,一段一段的,可惜呀,不是《莊子》的文章,是「孫子文章」。

上不及老子,下不及孫子,真是兒子,中國諸子百家的兒子。

我們的諸子百家,上有老子,中有兒子,下有孫子,哈!三代都有。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