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
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
養虎的學問
接著上面兩段一正一反的理論之後,蘧伯玉又講:
汝不知夫養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也。
時其饑飽,達其怒心。
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
你有沒有看過,養老虎的人給老虎餵食,譬如說餵牛肉,寧可煮熟一點,而不敢割一塊生牛肉丟進去,或直接把一隻活物丟進去,否則老虎必須把活物咬死了吃,這樣它就善成了殺生的習慣,而且養成了鬥爭的習氣。
同時,「不敢以全物與之」,寧可把食物割開來剁碎,送到它嘴邊就能吃下去。
喂老虎一樣東西,你看它用爪子按著又啃又咬,有時咬不下來就發脾氣了。
個一性一壞的人哪,就和這老虎差不多。
所以養老虎很麻煩,要對它很瞭解,什麼時間肚子飽,什麼時間肚子餓,它怎麼樣就要發脾氣,怎麼樣才不發脾氣,這些都要搞清楚。
老虎是畜生,動物脾氣都很壞,嗔恨心大,所以就變動物了。
老虎與人不同類,但老虎對養它的人呀,蠻好,蠻乖。
為什麼?因為給它吃的嘛,養虎人順著它的一性一情來養。
有時候老虎發了脾氣,把養它的人吃了,那是因為養虎人撞到了虎的一毛一病,老虎的一毛一病發了,不管你養不善我,照樣吃你。
此所謂禽一獸。
這一段拿給心理翠家去發揮,可以研究出許多名堂。
「虎之與人異類」,其實莊子講得很客氣,虎和人不同類,並不是說人比老虎好。
人有獸一性一,獸也有人一性一。
上次在宗教展示中心,有個同學問我,為什麼密宗塑的塑像,多半不是人的樣子,有些塑成一人的身一體,連著野獸的腦袋,還有爪子什麼的?像顯宗塑的佛像,三十二相八十莊嚴,多麼漂亮,這是什麼道理?找告訴他,很簡單嘛,人一性一之中有獸一性一,獸一性一之中有人一性一,究竟人一性一是善良,還是獸一性一是善良?這是個話頭,你參參看呢?不可知。
你不要以為我們人這個樣子,才叫長得漂亮,讓另外世界的那些眾生看,我們人這個樣子很難看。
別的生物長幾十只腳,我們人只長兩隻腳,這個樣子多不好看呢!別的生物腦袋後面長有眼睛,也不怕車禍,我們人長的眼睛,看前面還蠻靈光,後面就不行了,所以人這種動物笨得要死,只能看一面,不能夠看到全面。
所以啊,密宗的佛像,有道理在裡面的,是個大話頭。
那個同學聽了,有點恍然鑽出來大悟的樣子,是不是大悟了,連我自己也搞不清楚。
夫一愛一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
適有蚊虻僕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
你看養馬的,喜歡馬的人,馬的尾巴一翹,曉得它要屙大便了,就很快地用竹籃筐接住馬糞。
馬糞還是藥呢,也可以作燃料,同時也怕把路弄髒了,所以要用籃筐接祝馬撤尿的時候呢?把海邊大的貝殼取過來接它的尿,馬尿也是藥,也有好處。
當然這是古代,現在都不用這些工具了。
人一愛一馬呀,又要給它洗澡,又要給它剪髮,又要給它喝酒,又要給它吃豆,一愛一馬那一愛一得不得了,比一愛一人一愛一得多了。
馬我們那樣一愛一它,它對人也好,看到人來,把頭貼到人身上擦兩下,人就是容易被騙的,馬這樣親你兩下,你就說:這馬好可一愛一呀!它好一愛一我呀!結果
有個蚊虻來吃馬的血,你拿蒼蠅拍子「啪」一下,打到馬身上去。
打馬的時候不對,這下馬屁拍在馬腿上,那馬把馬韁咬斷了,把頭一擺,馬蹄子朝你胸口一踢,你就受內傷了,雲南白藥都吃不好的。
這個道理就是:
意有所至而一愛一有所亡。
可不慎邪?」
這兩句話也是作人的道理。
任何一個人,都有自一由的意志,生物也是一樣,馬也好老虎也好都是這樣,「意有所至」,它那個一毛一病來了,一發作了,人跟馬跟老虎沒有什麼兩樣,他一愛一好就是那一點,專注在那一點的時候,什麼也轉他不了,這就要研究唯識中第八識阿賴耶識中習氣的根。
一個人入迷的時候,你要勸他「回頭是岸」,苦海茫茫,回頭岸在何處啊?你什麼般若呀,真如呀,都沒有用。
所以,明知道你一愛一他,有時候他出於自己的利益需要,就忘記你一愛一不一愛一他了。
因此夫婦之間,父子之間,兄弟朋友之間,人與人之間很難相處,總之是「意有所至而一愛一有所亡」啊!
我們再看歷史上的大一奸一臣,譬如宋朝的秦檜,明朝的嚴嵩,乃至清朝的和珅這一些人,他們為什麼一當權就是幾十年?因為他們就懂得「意有所至而一愛一有所亡」這個竅妙,皇帝硬是離不開他們。
歷史上大一奸一臣殺了大忠臣,你以為真是被一奸一臣殺了的呀?根本就是皇帝要殺。
如歷史上說秦檜殺了岳飛,哪裡是秦檜殺的,宋高宗本來就討厭岳飛,秦檜只是迎一合宋高宗的意思,代高宗承罪而已。
大家都知道岳飛的口號:「直搗黃龍,迎回二聖。」
這是岳飛不懂宋高宗的心理,以為直搗黃龍就可以了。
迎回二聖以後,宋高宗怎麼辦?二聖一個是他父親,一個是他哥哥,二聖回來,宋高宗還當不當皇帝?第二點,當時宋高宗還沒有立太子,而岳飛偏要涉及內政,天天催宋高宗立太子,這在高宗的想法,認為你岳飛希望我快死嗎?而且這是我趙家的家務事,你在外面好好打你的仗就行了。
可是岳飛偏要回來管造件事。
秦檜就知道宋高宗這個心理,宋高宗「意有所至」,秦檜一下子就懂了,皇帝的意思要這樣辦,我給皇帝辦了,皇帝是越來越舒服,嗨,他真懂事。
所以一奸一臣也是很不容易當的。
當然我們不要學一奸一臣,一奸一臣太懂人家的心理了。
所以做一奸一臣也好,做忠臣也好,歷史上有句名言,叫「揣摩上意」。
上面領一導一人的意思,你搞不清楚不行,要好好地研究,好好地揣摩。
不要說揣摩上面的人的意思,像有的學生沒有把我的意思搞懂,有時候正忙著,你來給我講話,又不好意思罵你,就「好好好」應付兩聲,那個「好好好」,是不大間意呀,你一聽老師答應了「好」,就以為老師都同意了,那我的火就上來了,我的老虎脾氣也發了。
所以揣摩上意之難呀!不要說揣摩上意,兩夫妻,兩個好朋友,你真懂得他的意思很不容易,此所謂知己之難。
我們懂了這個道理,就可以作人了,可以處世了,也可以做大事業了。
所以有些朋友埋怨,自己的才具是了不起的英雄,就是運氣不好,這些長官不認識我。
不是長官不認識你,對不起,是你不認識長官,你不懂得長官「意有所至而一愛一有所亡」埃
「可不慎邪!」你要謹慎埃這兩句是重點,最難的,這是莊子在《人間世》傳人道上的密宗。
三個故事講完了。
《莊子》的妙就在於,他東一下西一下,一段一段的故事擺在那裡,都不給你作結論,要你自己去作結論。
如果他做了結論,那就沒有價值了。
就像一個水晶球擺在那裡一樣,從四面八方去看,角度不同,理解就不同。
禪宗後來都是學的這一套。
這中間要注意,我現在只能講到這裡,你們仔細去讀,仔細去參詳,這三段故事,每一段都並不獨立,從顏回開始,三段故事都連帶下來,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轉接不同,但是,每一段又是單獨的一個故事,這就是《莊子》的千古妙文。
現在年青人寫白話文,最時興的都是這個方法,一段一段的,可惜呀,不是《莊子》的文章,是「孫子文章」。
上不及老子,下不及孫子,真是兒子,中國諸子百家的兒子。
我們的諸子百家,上有老子,中有兒子,下有孫子,哈!三代都有。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