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顏闔將傅衛靈公大子,而問於蘧伯玉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

莊子南華

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

太子傅難當

顏闔將傅衛靈公大子,而問於蘧伯玉曰:「有人於此,其德天殺。

與之為無方則危吾國,與之為有方則危吾身。

其知適足以知人之過,而不知其所以過。

若然者,吾奈之何?」

蘧伯玉曰:「善哉問乎!戒之,慎之,正女身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雖然,之二者有患。

就不欲入,和不欲出。

形就而入,且為顛為滅,為崩為蹶;心和而出,且為聲為名,為妖為孽。

彼且為嬰兒,亦與之為嬰兒;彼且為無町畦,亦與之為無町畦;彼且為無崖,亦與之為無崖;達之,入於無疵。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戒之,慎之,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幾矣!

汝不知夫養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也。

時其饑飽,達其怒心。

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

夫一愛一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

適有蚊虻僕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

意有所至而一愛一有所亡。

可不慎邪?」

顏闔將傅衛靈公大子,而問於蘧伯玉曰:

「顏闔」是個人名,這位先生奉命要做衛靈公太子的老師。

衛靈公的太子在歷史上,是一個並不高明的人物,也是很暴戾的人。

古代帝王的時代,做為太子的老師,那就是輔助一個新的皇帝出來,責任很大。

比如到清朝末年,距今七八十年前的清末,當時還有些官名,如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等。

當然那些太保不是現在的太保,那是很大的太保。

當官做到了太子太保,太子少保,就到了極點,講功名位置,有時候比宰相還大。

所以顏闔擔任了這個任務,心裡很害怕,就去請教孔子的一位好朋友,衛國人「蘧伯玉」。

孔子有幾位好朋友,一個是齊國的矮子宰相晏嬰,一個是衛國的賢人蘧伯玉。

當時衛國很亂,而春秋的時候,衛國不至於亡國,在國際上還站得住,就因為衛國有蘧伯玉等好幾個賢人在輔佐。

「有人於此,其德天殺。

與之為無方,則危吾國,與之為有方,則危吾身。

顏闔講,有一個人,就是講衛國的太子,個一性一凶殘粗一暴,動輒發脾氣要殺人。

他天然是要當皇帝的,誰叫他是太子呢?如果我只做掛名的太子老師,開開會,看看報,一抽一抽一煙,聊聊天,萬事不管,你好我好大家好,這麼一來,使他「無方」,不向正路上走,將來國家危險,會亡在他手裡。

如果我用正規的教育,有方法有方向地去要求他改進他,他將來恨我,我本身危險,要被殺掉。

在中國歷史上,很多大臣名人教育太子,最後都是危險的。

這一段故事所講的道理,古今都是一樣。

現在的民一主時代,幾乎我們每一個做人傢伙計的,做人家幹部的,差不多都遭遇過這種心理,你有好一點的意見貢獻給老闆,同老闆意見相反,他又不高興,還會討厭你,但是這個意見不提出來,光拿薪水,良心上又過不去。

所以作人做事很難辦。

其知適足以知人之過,而不知其所以過。

若然者,吾奈之何?」

這位太子很聰明,聰明到「足以知人之過」,他看別人的缺點一毛一病看得很清楚,但他永遠沒有辦法看清自己的缺點一毛一病這幾句話,我們看了很簡單,《二十五史》上,這樣的皇帝領袖,這樣的皇后皇太后,多得要命。

同時這是社會上一般做小領袖的人的通病,差不多也可以說是每個人的通病,顏闔問蘧伯玉,現在遭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碰到這樣一個老闆,我怎麼辦?

蘧伯玉曰:「善哉問乎!戒之,慎之,正女身哉!

「善哉問乎!」我們要知道,後來佛經翻譯的「善哉,善哉」,都是套用《莊子》上來的。

蘧伯玉是衛國的老臣。

很清楚這個太子,他說顏闔你問得好,這個任務太難了,你必須要「戒之,慎之」。

兩個字,一個「戒」字,一個「慎」字,「之」是拉長語氣的,是虛字。

就是說,你隨時要警戒自己,隨時要講話處事謹慎。

這一篇是《人間世》哦,處處要言行「戒之,慎之」,這是很簡單的人生處事,但是我們一輩子做人做事,就是這兩個字做不到。

「正女身哉!」你自己要站得正,就是普通說的思想要純正,要做一個正人君子。

怎麼是「正」呢?難道哪個人還是歪著做人啊,誰都是很正的,而且誰也不會承認自己歪的。

尤其在顏闔所處的這麼一個複雜的政治環境裡,要做一個正人君子,還要把事情做好,非常難。

馮道的故事

看了《莊子》這一段,我們想起有一個人,永遠在歷史上留下了罵名,就是五代之間的馮道。

我很替他不平,如果有姓馮的朋友在這裡,應該替他申申冤。

馮道一生經過唐末五代八十餘年政治,五代五次亡國,他每一次都是站在最高位置,最後還封王。

每一個朝代變動,都非請他出來輔政不可,他成了不倒翁。

後來宋朝的歐陽修寫歷史,把他罵得一塌湖塗,說他是中國讀書人裡最不要臉的東西,叫無恥之極。

他曾事四姓、相六帝,所謂「有一奶一便是一娘一」,沒有氣節。

因為中國讀書人一愛一講氣節,而且中國讀書人的氣節,最後最高明是白養了一個頭,這個頭最後一定要割下來。

如果這個頭還連在脖子上,不行。

這是中國文化很特殊的地方,專門教人耍頭的,對與不對,這是人生哲學的問題。

結果馮道後來活到很大年紀,自稱為「常樂老人」。

我們年青時受老前輩的影響,都知道馮道把中國讀書人的氣節喪盡了。

後來,人生的境界經過了,尤其在我們這一代活了七八十年,所看的太多了,我想起來,現在找一個馮道很不容易,再一讀歷史,發現馮道真了不得。

如果說太平時代,這個人能在政治風一浪一中屹立不搖,倒還不足為奇。

但是,在那麼一個大變亂的八十餘年中,他能始終不倒,這確實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那個時候,一個政治的變動中間,豈只領袖被殺。

旁邊左右大臣都要殺掉,可是這個刀鋒決不會到馮道旁邊來,每一個政權更替,每一次大動亂,還非請他出來不可,當然得有他本身的條件,第一點,他本身的行為沒有缺點,至少做到不貪一污,使人家無法攻擊他;而且其它的品格行為方面,也一定爐火純青,以致無懈可擊。

歷史上,社會上,不管是上至皇帝,下至挑夫,凡是被人攻擊的,歸納起來,不外兩件事情:一個是男一女之間;一個是錢財。

這兩件事很難有對證的事,譬如說他貪一污,你看到了?看到不叫做貪一污。

但是馮道大概這兩種一毛一病都沒有,沒有缺點抓在任何人手裡。

他本身非常正,冰清玉潔,沒有嗜好,真的是學佛的。

乃至他的兒子買了一條活魚,他一看到,把兒子叫過來,就把活魚放生了。

你們要研究研究五代的馮道,在亂世中間撥亂反正要做到這樣一個人,太難太難。

他一生著作很少流傳,只有幾首詩,像其中的兩句,「但教方寸無諸惡,虎狼叢中也立身。」

他說自己只要心地好,站得正,思想行為光明磊落,那麼「狼虎叢中也立身」,就是在一群豺狼虎豹裡頭,也可以屹然而立,不怕被野獸吃掉。

從他的著作上看,他並沒有把五代時的那些皇帝當皇帝,他對那些皇帝們視如虎狼。

看到這裡,我覺得馮道真是了不起,大家要他盡忠,中國的知識分子讀書人,最高就是盡忠道,五代這一段八十餘年的歷史,這個上來當皇帝,那個上來當皇帝,搞了幾年十幾年又下去了,都是野蠻民族外國人來當中國的老闆,他為誰去盡忠啊!所以他說「虎狼叢中也立身」,他自己認為站在狼虎叢中,這是真的下地獄的一精一神。

在五代這八十餘年大亂中,他對於保存中國文化、保留國家的元氣,都有不可磨滅的功績。

為了顧全大局,背上了千秋的罪名。

所以後來蘇東坡同王安石都讚歎他,蘇東坡講馮道:「菩薩,再來人也。」

王安石講馮道,「佛位中人」。

說他是活佛。

都是宋朝的三個人,歐陽修那麼罵他,蘇東坡王安石讚歎他,在這點上,我投了蘇東坡和王安石的票,不但投了這一票,而且我在講《論語別裁》時為他伸冤,把這個歷史案子徹底翻了。

因此我發現,人有許多隱情,蓋棺不能論定,歷史上很多人的冤枉帶到棺材裡頭的。

像馮道,我總算替他翻案了,辯護了。

我一輩子做了三次辯護人:一次替馮道;一次替孔子,就是講《論語別裁》;還有一次替關公,在關公的傳記上寫了一篇文章。

還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

馮道當宰相時,有一位青年才子,在他手裡考取,考取了來見老師,馮道衣冠穿得很整齊地出來見這位學生。

馮道坐在那裡,把腿那麼翹一起,大概地問了一下,結果之間沒有什麼話談了,因為馮道話也很少。

這位學生就沒有話談找話談,他因為剛才低頭跪下來行禮,看到老師腳上穿的鞋子同白己剛剛買的新鞋子一樣,就問:「老師啊,你這雙皮鞋,」手一指腳上,「多少錢買來的?」

馮道說:「五百。」

「糟糕,我上當了!我的買成一千啦。

現在商人好沒有信用,好可惡。」

馮道把腿一換,另一隻腿又抬上來,說:「這一隻也五百。」

你看這個教育之妙,這位青年才子,懷抱救國之志,你認為自己有本領有學問,一性一情那麼急躁,脾氣那麼壞,沒有定力,沒有耐心,你何以處世啊!就這雙鞋子上,馮道就很輕微地教育了他。

當然還對這位青年說:「天下事,不要那麼急,問話也清楚,做事也弄清楚。」

這麼一說,光是五百還不夠,就變成二百五了,就糟糕了。

所以我們現在看這一段話,從歷史上找出一個人物,就是馮道,那真是得了莊子的秘訣。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