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我們拿歷史古人來比,只有唐朝郭子儀一個人做到了。研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

莊子南華

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

千古名將郭子儀

我們拿歷史古人來比,只有唐朝郭子儀一個人做到了。

研究郭子儀一生的歷史啊,那的確漂亮極了,對人事的處理高明極了,恐怕在《二十五史》裡頭找不出第二個人。

我們歷史上講究一個出將、入相,郭子儀幾次當大元帥,後來唐德宗稱他尚父,這個尚父,只有周朝周武王稱過姜太公,這稱呼在古代是很尊重的,當然不是現代所說乾爹的意思,但非常非常尊重,是對尊長一輩的人,才能稱呼的。

由唐明皇開始,兒子唐肅宗,孫子唐代宗,乃至曾孫唐德宗,四朝都是郭子儀一手保駕的。

有一次在唐代宗的時候,又同唐明皇一樣天下大亂,新疆的回教聯合西藏的回教造反,快要打到首都長安了,

皇帝又下命令叫郭子儀出來。

當時他一支部隊都沒有,跟在身邊的只有老部下數十個騎士,一接到詔命,他只好臨時湊合出發,勉勉強強把沒有經過訓練的後備兵,反正連退伍老弱都加以整編,也只湊了伍千人,去抗拒敵人十萬雄兵。

他到了前方跟隨軍的兒子講,這仗不能打,我一個人去敵營,或許還有點辦法。

等他騎上馬要走時,兒子一把拉往馬說,爸爸你絕不能一個人去埃郭子儀把馬鞭一拿,朝兒子拉往馬的手「啪」地一一抽一,去!就是說你滾開,我非一個人去不可。

他告訴兒子,五千人打十萬雄兵,打也是打敗,不打又不行,我去死也只死一個人,如果一打,大家統統都沒有了。

郭子儀一個人到了前線,向敵人說,郭令公來了。

敵人看見這麼一個老頭子,就問郭令公在哪裡?郭子儀就把軍帽一拿,又把身上的衣服解一開,手上的武器丟下來,敵人一看,果然是令公。

然後兒子不放心,帶幾百人的部隊跟過來。

郭令公回頭把手一揮,你們滾回去。

就一個人進敵營去了。

進去以後,兩個大元帥一拉手,又喝酒又什麼的,幾句話一講,還打什麼?就不打了。

不止一次,多少次危急的時候,靠他化解了。

當然,皇帝等天下沒事了,又叫他回家。

你要知道,朝中的文臣武將,都是郭子儀的部下,可是皇帝懷疑他,要罷免他時,他就馬上移交清楚,規規矩矩回家,臉色都不會改一下的。

等國家有難,一接到命令,不顧一切,馬上行動。

所以屢黜屢起,國家不能不有他。

所以我常常告訴學軍事的,學政治的同學們,應該以郭子儀為榜樣,他的一個很大的長處:肚量大。

乃至在皇帝面前最紅的有權位的太監魚朝恩,用各種花樣專門來整他,他都沒有記恨,都包容了,最後魚朝恩沒有辦法,派人暗地挖了他父親的墳墓,他明知道是魚朝恩搞的,也不動聲色。

這個就很難了,這是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

結果皇帝為了這件事,特別弔唁慰問,郭子儀卻哭著說,我帶兵幾十年,士兵們在外面破壞別人墳墓的事情,我無法完全照顧得到,現在我父親的墳墓被人挖了,那是果報,誰挖了,就不要問了。

你看,有這樣的肚量,量大福大。

史載郭子儀年八十五歲而終。

他所提拔的部下幕府中,有六十多人,後來皆為將相。

他有八個兒子,七個女婿,幾十個孫子。

家裡的人口有三千,孫子叫爺爺好,他也不認得是哪一個孫子,反正小孩子來問好,他都點頭而已。

王府怎麼進來怎麼出去,他都搞不清楚。

他生前享有令名,死後成為歷史上富貴壽考四字俱全的絕少數名臣之一。

所以歷史對郭子儀的評議:「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他的功勞比皇帝偉大得多了,而上面沒有懷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郭子儀出將入相幾十年,唐朝當時的高級幹部都是他的學生,而他自己沒有驕傲,這兩點一般人做不到;第三點更難,「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

他私人生活很奢侈,但上至政一府,下至民間,沒有一個人批評他不對,第三點多數人不能做到,而郭子儀做到了,古今往來第一人。

凡事若大若小,寡不道以歡成。

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

若成若不成而後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莊子並非講出世思想,這些都是告訴我們作人處事的道理。

這一段話,是葉公子高回憶孔子平常教他的。

他說老師啊,你平常是這樣教育我們要「見危受命」,自己的國家在艱難危險的時候,國家需要你,你就要去擔當重任。

葉公子高現在「見危受命」,但是他私人也很難過。

吾食也執粗而不臧,爨無慾清之人。

他說我平常生活很簡樸,吃的飲食很簡單,「執粗」,等於說有一點素菜,吃兩個饅頭就夠了,而不要求吃好。

下一句話,問題來了。

古人的解釋,「爨」字是廚房裡燒火。

「無慾清」,不想清涼。

燒火燒起來不想清涼,這是什麼意思?古人解釋這句話,說莊子文章的意思就是:我只想生活清淡,並不想火燒得那麼熱,連人家來「燒冷灶」都不需要的,乃至一天沒有人來看我,我都很高興,只想清靜,不求名,不求利。

古人這樣解釋,我不同意。

莊子是講「吾食也執粗而不臧,」我的生活很簡樸,粗茶淡飯就夠了。

「爨無慾清之人。」

我雖然做官,廚房做飯,都是我跟太太自己來,也不想找一個幫忙清潔的人。

就這麼簡單一句話,給他們東解釋西解釋,越弄越不懂了。

「爨」,做飯的。

「無慾清之人」,不要求人家來清潔,一切都是自己幹。

現在很多公務員的生活,你自己非幹不可,請人請不起埃

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兩也。

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語我來!

葉公子高說:我並不執著於功名富貴,皇上讓我擔任這個艱難的外交官,這個地位是太高了,可是這個任務多危險呀。

我早晨接到這個命令,急得我肝火發了,眼睛也紅了,血壓也高了,沒有辦法,只好到冰淇淋店買一塊冰片來吃一吃,「飲冰」,因為心裡急得發燒啊,要吃一點冰水清涼清涼。

我們要知道,梁啟超寫了一本書,取名叫《飲冰室文集》,就是這樣來的。

我還沒到齊國去擔任這個任務,自己先生病了,萬一任務沒有達到,則「必有人道之患」。

我這叫做進退兩難。

我雖然是臣子部下,可是我挑不起這個擔子,體能吃不消,情緒吃不消,任務太重了,老師有什麼樣的教導呢?葉公子高向老師求助。

等於你們辦事一樣,有一點事情就回來找老師,哎呀,我倒是常常想吃冰淇淋,煩死了,一點小事也要問。

人家葉公子高是拿這樣的大事來問孔子。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