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 出格的高人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上面提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

莊子南華

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

出格的高人

而宋榮子猶然笑之。

上面提到了「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君」,「而征一國者」這四等人材,而且都是領袖人材。

什麼叫領袖?出人頭地,比人家高明一點。

你看有的人做小老闆蠻好,像我有個同鄉的朋友,開館子發了大財,慢慢他要開大公司,結果不到三年就一蹋糊塗,什麼都沒有了。

還有一個人,一愛一國獎券中了二十萬,我說你要小心啊!可是他一下要做大生意,還不到八個月,二十萬光了,最後還要去坐牢,所以他的命就是二十萬。

因此這四等人,他們的範圍就是如此,這些人「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自視甚高,可是碰到另外一個高人,這個人叫「宋榮子」。

這一類的高人,古代稱為出格的高人,超出了人格範圍以內,因為他沒有個格,沒有範圍可以範圍他。

「猶然笑之,」就笑這四種人,看不起他們。

莊子在下面就提倡了一個隱士思想,他不是有意在提倡。

中國文化的道家思想推崇一種特殊的人,這在中國文化中非常特殊,影響了我們的歷史。

在撥亂反正的時代,國家民族到了最艱難困苦的時候;這一類隱士,在幕後都起了大作用。

《論語》上也提到,孔子碰到幾個隱士,如楚狂接輿等,每個都把孔子罵得暈頭轉向,最後孔子只有讚歎一番:「鳥獸不可以同群」!實際上孔子的思想,對隱士非常崇敬。

什麼叫「鳥獸不可以同群」?鳥類是高飛的;它要高飛就高飛去吧;野獸是生活在山林裡的,自然就在山林過他們的生活。

這些高人,該飛的飛了,該住山的跑了。

而我們呢?既不能高飛,也不想入林,還是規規矩矩在人世間做個人吧!這是孔子捧隱士的話。

而後世儒家就引用這句話,解釋為孔子在罵那些隱士是禽一獸,這是完全把書讀錯了。

孔子只講「鳥獸不可以同群」,他沒講這些隱士是禽一獸啊!這是後世儒家亂加的,這就叫讀書不老實。

下面標榜了一個人格,普通人可以通過修養變成什麼樣的人呢?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竟。

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

這裡提出了第五種人格。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全世界的人都恭維他:你了不起!喊萬歲,跪下來捧他,他理都不理。

他既不想了不起,也不想起不了。

「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全世界的人罵他、反對他,他決不改變自己的方向。

達到這一種人格很難了,在古今中外歷史上都很難找到這樣的人。

孔子在《易經·文言》裡對「潛龍勿用」的解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就是要有特立獨行的修養,不受任何時代、環境所影響。

可見儒家和道家思想是同一個道理。

只是莊子的文章筆法華麗飄逸,汪洋惝恍,顯得更美一點,孔子只說了一句,溫柔敦厚,方正樸實。

這就是齊魯孔孟文章輿老莊南方楚國文章不一樣的地方。

「定乎內外之分,」「分」是份量。

什麼是我?什麼是他?什麼是物?什麼是心?他對自己做人的道理看得很清楚。

「辯乎榮辱之竟。」

他對於人世間什麼叫做真正的光榮,什麼叫做真正的恥辱,看得很清楚。

自己遭到了恥辱,絕不因為現實社會的影響而有所改變。

生活中錢多了當然很光榮,倒霉了誰都看不起,他一概不管,因為這個現象與他本身獨立的人格不相干,所以他能辨別得很清楚。

「斯已矣。」

這些人了不起埃儒家標榜的聖人、賢人、君子就做到了這種程度,莊子也非常佩服。

「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

這句話妙了,可以作兩種解釋:一方面,歷史上的高人隱士不是屢時有的,不容易看得到,可能幾百年才出一個;第二種解釋,這些高人隱士對於這個世界還有一些地方不同意。

「數數」,沒有常常認為都同意了。

就像現代西方的民一主政治思想裡的,既不贊成也不反對,可以保留這一票不投。

說到隱士思想,在這裡我們插一段題外話。

掛在這兒的這幅對聯,是道家的陳摶寫的。

陳摶道號希夷,他早已被道家推為神仙的祖師。

一般民間通稱,都叫他陳摶老祖。

他生當唐末五代的末世,一生高臥在華山修道。

五代末期有個皇帝,歷史上稱為周主,很了不起很一精一明,當時周主幾乎統一了中國,可惜三十九歲就死掉了。

周主曾經找陳摶幫忙,陳摶婉言推辭了。

陳摶有一首名詩:「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綬縱榮爭及睡,朱門雖豪不如貧。

愁看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

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

從這首七言律詩中,很明顯地表露陳摶當年的感慨和觀感。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陳摶生當亂離的時代,在他少年或壯年時期,何嘗無用世之心。

只是看得透徹,觀察周到,終於高隱華山,以待其時,以待其人而已。

「紫綬縱榮爭及睡,」周主請他當宰相當軍師都不幹。

「紫綬」,古代做大官,穿紫袍,系玉帶,我們看戲就知道,戲中的大官出來,在腰裡掛那個帶子,好像有水桶那麼大,這並不是為了把衣服捆緊,而是拿來做官階的裝飾。

「朱門雖豪不如貧。」

富貴人家的房子門口,都是用最好的紅油漆粉刷的。

可是陳摶認為世界上最享福的是窮,一無牽掛。

接著是他當時看到的情況:「愁看劍戟扶危主,」因為陳摶生在唐末到五代的亂世之中,幾十年間,這一個稱王,那一個稱帝,都是亂七八糟,一無是處。

但也都是曇花一現,每個都忙忙亂亂,擾亂蒼生幾年或十多年就完了,都不能成為器局,所以才有「愁看劍戟扶危主」的看法。

同時又感慨一般生存在亂世中的社會人士,不知憂患,不知死活,只管醉生夢死,歌舞昇平,過著假象的太平生活,那是非常可悲的一代。

因此便有「悶聽笙歌聒醉人」的歎息。

因此,他必須有自處之道,「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

高臥華山去了。

這是隱士思想的代表作。

我們小的時候都曉得:「彭祖年高八百歲,陳摶—睡一千年。」

他老人家睡醒了一問:「我那個老朋友彭祖呢?」

「已經死掉了。」

「短命鬼,才活了八百歲就死了。」

你們看,這幅字就是他寫的,很有神仙味道。

實際上陳摶是介乎道家和儒家之間的人物。

宋朝的大儒邵康節,從他那裡接受了《易經》的學問。

他高臥華山,等到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了當起皇帝來了,他正好下山,騎驢代步,一聽到這個消息哈哈大笑,笑得從驢背上跌到地下來,人家問他怎麼搞的?他說從此天下太平了。

他是萬事都有未卜先知之明的。

這一類人物,就是「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

你懂了這種歷史,就會對「未數數然也」一句,有臭豆腐一樣特別的味道了。

雖然,猶有未樹也。

即使這樣,他還沒有建樹,還沒有得道呢。

這—段;莊子提出來的是「人化」。

也就是人的真「比量」的境界。

但這還屬於俗諦,還不屬於真諦。

御風而行的列子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

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第六種人了不起了。

莊子的老師「列子」,「御風而行」,他是會飛的,到達了地仙之份。

列子在空中飛了多久呢?他挺涼快挺舒服地飛了半個月,就又飛回來了。

人修到地仙這一步也很好啊,活得蠻有趣味的。

「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

你們一般人天天吃素,天天拜佛求佛保佑,求菩薩賜福,你能求得到這個境界嗎?你不信,去拜一萬年佛,看看能不能拜飛起來。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一般人認為這很了不起,「但是莊子並沒有認為他有什麼了不起,飛起來不過是不需要走路而已嘛,還是相對,還要依靠一個東西:風,沒有風你飛個什麼啊?同鳥沒有空氣就飛不了一樣。

這僅僅是佛法中的一種小乘境界。

修得神通具足,會飛了,沒有什麼了不起,要是被莊子看見了,會馬上把你拉下來。

像我們打坐,只有個空的境界,就是相對,就束縛在裡頭了。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