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

莊子南華

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闕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鯤魚化為大鵬鳥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中國文化中,道家講地理學由《山海經》開始。

現在美國很流行《山海經》,最近在拚命地研究它。

根據《山海經》的證明,我們的祖宗大禹治水到過美國,現在美國人在承認。

如果研究《山海經》,我們老祖宗大禹治水不但到過美國,還到過歐洲,中東,紅海,地中海一帶。

所以研究大禹治水的歷史,簡直有些不可思議。

在九年當中,大禹就把長江,黃河打開了,把洪水放到大海裡去了。

根據《山海經》記載,東南亞各國大禹都到過的,他怎麼走的?又沒有飛機,道家講他當時騎在龍背上,要到哪裡龍就飛到哪裡。

那些神話就多了。

大禹開黃河上游那個龍門,符咒一畫,天上神人就下來了,然後大禹請神人幫忙,神人就把手放在華山上,兩腳踏著黃河的對岸,頭一伸,這麼一推,龍門就打開了。

當然很快,幾分鐘就開了。

我們現在聽了蠻好玩的啊,科學神話。

仔細一想,這個裡頭有很多問題。

上古連機械都不發達,不要說打開龍門了,以全國的人力拿來挖長江、黃河的一截,幾十年也作不到,為什麼大禹九年就把洪水治下去了?所以這些資料,你們要哪裡找呢?在中國《道藏》裡,你看大禹的傳記。

《山海經》越看越神怪,裡面記載世界上的人類有個貫胸國,人生來胸部這裡有個洞,和背對穿的。

貴人都有洞,不是貴人一大概沒有洞或洞要小一點。

吃了飯要走路;兩個人拿桿子往洞裡一套就抬走了。

《山海經》中還記載有各種各樣的國家,各種各樣的人類。

現在倒不是我們中國人在研究,是外國人在研究,研究來研究去不得了,最近發表的論文證明,大禹是到過美國的。

所以有個美國同學間我:「老師,台灣買不買得到《山海經》?」

我說買得到啊,在哪裡我告訴你。

他說買得到正好,還準備要研究。

「北冥有魚,」「北冥」,這本書上「冥」字沒有三點水,別的書有三點水,尤其道家的書上都有三點水。

根據《山海經》一書,中國上古講的,「北冥」,等於現在講的地球北極。

道家的學說,在上古的時候,觀念比現代人寬,學術思想境界比現代人一大,反而後世的人,把「北冥」說成中國的渤海,範圍被縮小了。

中國的道家修道,什麼是「北冥」呢?我們身一體丹田海底之下叫做「北冥」;什麼是「南冥」呢?頭頂上。

修道煉一精一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練到了頭頂上,佛家叫化身千百億,就是講這個道理。

先把這些知識介紹給大家。

莊子說「北冥」,有一條魚,叫做「鯤」,這個「鯤」有多大呢?「不知其幾千里也。」

不曉得有幾千里大。

注意了,莊子說那條魚不曉得有幾千里大,經常看到年輕同學寫文章:莊子說那一條魚就有幾千里大。

錯了,莊子是「不知其幾千里也」,你硬是確定為只有幾千里,你已經把這一句錯定啦,所以你變成莊子的老師了。

莊子講「不知其幾千里也」,等於印度的佛經翻譯過來的八萬四千,不可知,不可見,不可量,無量無邊。

結果學佛的人打起坐來,都把它變為有量有邊,坐著就是那麼空,好像空起來就只有我那麼大,這不是有量有邊嗎?曲解了佛學。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莊子說這條魚古怪了,突然一個變化,從海裡頭飛上天,就變成鳥啦,叫做「大鵬鳥」。

這個大鵬鳥的背,也「不知其幾千里也。」

這個很怪了噢,先討論這個問題,這就是中國的科學。

年青人聽了一定笑,你們亂扯科學。

中國的科學是是中國的範圍,實際上我們曉得,講科學,我們強調自已老祖宗的文化,中國從來在世界的科學史上是領先的,當我們有科學的時候,西方文化還沒有影子哩,當然現在落後了,幾千年不肯求進步。

中國文化還有許多理論科學,你要看了會笑死人,但是真是假還不知道,不要輕易笑。

譬如,我們曉得台灣有鹿,它有些是鯊魚化成的,鯊魚到了年齡會跳上海來,在沙灘上打個滾,就跑到山裡變成鹿了。

你信不信?信不信由你,講不講由我。

有一些東西的確會變的,蒼蠅、蚊子是寄蟲變來的,飛蛾是蠹蟲變的。

這是「物化」的道理。

我們人也是變來的,一精一蟲變來的,對不對?所以根據中國道家的說法,唐代有個神仙譚峭,有一部道書叫做《化書》,專門講「物化」的道理,什麼變成什麼,什麼又變成什麼。

其實,萬事萬物都在變,人也在變,你看,每一個人思想、年齡在變,男一女到了更年期,一個老實人突然變成刁鑽古怪神經病照心理學看,人都變壞啦,病院裡頭好人變病啦,對不對?我們坐在這裡,大家都在變,過去是一媽一媽一手裡抱的小嬰兒,現在已經這麼大了,我呢,頭髮也變白啦。

都在變,你不要忘記了自己也在變。

所以莊子說深海裡頭有條魚,突然一變,變成天上會飛的大鵬鳥。

這個問題很大,提出了兩個東西,「沉潛飛動」。

沉伏下來,潛伏一在深海裡的魚,突然一變,變成了遠走高飛的大鵬鳥了。

深海裡本來有生物哦,告訴你們知識要淵博一點,你們至少要看「動物世界」。

深海裡的生物多得很,都很龐大;深海很黑,那些生物本身都帶光、帶電,頭上都有亮光。

《逍遙游》開頭告訴了我們一個人生的道理,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或修道還沒有成功的時候,或者倒霉得沒有辦法的時候,就要「沉潛」在深水裡頭,動都不要動。

修到相當的程度,一變,就昇華高飛了。

我們至少要明白,這個意義。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鯤變成了大鵬鳥,大鵬鳥怎飛啊?讓我們寫一定很簡單:它要飛就飛了。

莊子這裡寫「怒而飛」。

這個:「怒」不一定是發脾氣,它是形容詞,等於努力的努字,表示鼓足了氣,充滿了氣。

生命到了最高點,「怒」,才能起飛,否則飛不起來。

跟飛機要滑翔到最高速才起飛廣樣。

莊子說餛變成大鵬鳥後,比原來還厲害,為什麼?做魚的時候「不知其幾千里也」,變成了大鵬鳥,那個背就「不知其幾千里也」,沒有算兩個翅膀哦。

現在加了兩個翅膀,那兩個翅膀一展開啊,像天上的雲一樣,把天兩邊都蓋住了,把東半球、西半球都遮住了。

你說有多大?!如果我們寫白話文,要加三個字:「我的一媽一!」如果不加這三個字形容不出來有多大。

唐代有名詩人杜甫的詩:「語不驚人死不休」,一個人寫文章做詩啊,做出來要嚇人,就成功了。

如果做出來,大家看了連噴嚏都不打一個,這個文章就不值錢。

杜甫的詩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要說話說得驚人,就要數莊子,他一吹就那麼大。

大鵬鳥奮力一飛,翅膀張開,大概太陽都被遮住了,那我們連衣服也沒辦法曬了。

等於佛經上講阿彌陀佛說法的時候,舌頭一吐,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唉喲!不知道有多長!我看經,到這裡一合掌:阿彌陀佛你不要說法了,要是舌頭一吐出來,我們的衣服就沒辦法曬了。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這是要特別注意的關鍵。

「海運」不是做官,也不是交通部門的海運公司,它是莊子造的名詞,代表一個大觀念,宇宙間有一個動力,生命裡有一個動能,就是「大運」。

這個動力在佛家叫輪迴。

「海」是形容它的範圍大得不得了;「運」,它永遠在轉動。

這個動力一轉動,生命非變不可,所以鯤魚變成了大鵬鳥。

大鵬鳥「怒而飛」,它飛到哪裡去?由於這個動力的推動,大鵬鳥飛到「南冥」,南極去了。

這句話,大家常常輕易地讀過去,根據道家的解釋,人修道,身上的氣脈由海底發動達到頭頂,就超越昇華了。

但這一步很難,必須有個幫助,你氣脈成就了,它就會來。

「南冥者,天池也。」

「南冥」與「北冥」不同,「北冥」是地球的根,「南冥」是虛空中跟太空接起來的,叫做「天池」。

現在科學發展了,世界的科學家都聯合起來到南極探險,至於對北極的考察,也只有些影子,真正的情況還遠遠沒有搞清楚。

老實講沒有辦法,飛機只要到了北極的上空,指南針都要失靈。

因為那裡是旋的,也就是「海運」。

科幻小說講北極有個地方,飛機到了附近就不得了,要被吸進去的。

這個洞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嘴巴一吸進來,通過腸子,就從另外一邊出來了。

科學小說是這麼幻想的,中國的小說早就那麼講了。

《齊諧》者,志怪者也。

莊子說你不信啊?那我引證一段古書,以證明我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齊諧》,齊國人記載的筆記小說。

《齊諧》專門記錄古代那些神奇的事情,等於我們現在看的《山海經》。

「志」就是記載。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齊諧》書上是這樣講的:大鵬鳥要到南極去時,兩個翅膀一展開來,海水就飛上三千里高空去了。

嚇人吧,趕緊得去發颱風警報。

然後乘著風,一下衝到九萬里高空。

我們都看不見了,只能看到天空變黑,太陽給它遮完了。

「搏」,好像在跟風一浪一搏鬥;「扶搖」,古代人給大風起的名字。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