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5.德充符:顛倒眾生:闉跂支離無脣說衛靈公,靈公說之,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5.德充符:顛倒眾生

莊子南華

05.德充符:顛倒眾生

顛倒眾生

闉跂支離無脣說衛靈公,靈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

甕甖大癭說齊桓公,桓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

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

故聖人有所游,而知為孽,約為膠,德為接,工為商。

聖人不謀,惡用知?不斫,惡用膠?無喪,惡用德?不貨,惡用商?四者,天鬻也。

天鬻者,天食也。

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

有人之形,無人之情。

有人之形,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

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謷乎大哉,獨成其天。

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

莊子曰:「然。」

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

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

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

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

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

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

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一精一,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

天選子之形,子以堅白鳴。」

闉跂支離無脣說衛靈公,靈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

甕甖大癭說齊桓公,桓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

「闉跂」和「支離」都是外號。

「闉跂」是指人長得很小很矮,兩腳踮起來腳跟不著地的,用腳趾頭走路;「支離」是身一體或者左手長右手短,或右手長左手短,反正腰不像腰,胸口不像胸口,怪裡怪氣的樣子;「無脤」,嘴巴看不見嘴唇的。

但衛靈公一見就非常喜歡他,因為見了這麼一個人喜歡。

再看見正常人,就覺得沒有一個可一愛一的。

「甕罌大癭」也是一個外號,是一個怪人,脖子甲狀腺很大,像水缸一樣,肚子非常大,但齊桓公喜歡他,看一般人好難看,怎麼有一個肩膀有個脖子?越看越難看。

我們看郭象的註解:「偏情一往,則丑者更好,而好者更醜也。」

人只要感情有了偏見,主觀就形成了。

雖然人很醜,還是覺得很好,越看越漂亮;如果對人的偏見一來,或意見不和,就算長得最漂亮,越看越討厭。

當兩人感情好時,越看對方越漂亮,你罵他侮辱他,他認為這才對我好;當感情有了偏見時,你對他好死了,他覺得你想害他。

大概男一女、夫婦、朋友之間都有這個經驗。

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

一個人有道德,從外形上不一定看得出來,在道德有所長時,欣賞他的道德學問時,就忘記了他外形好看不好看。

所以,一般人應該忘記的不忘,而不該忘記的卻忘記了,「此謂誠忘。」

一般人認為這是聰明,但莊子認為是大糊塗。

佛學對這幾句話有一個相同的觀念:「顛倒」。

一般人常常很顛倒,一件事我們認為是真理,或者認為是錯誤,不一定正確。

世界上的真理在哪裡呢?很難講。

哲學家、宗教家、科學家三家的人都在找真理,到現在都還沒有確定下來。

南北朝時鳩摩羅什法師的弟子僧肇,他的著作《肇論》,對中國哲學,中國文化影響相當大。

但僧肇活了三十一、二歲就死了,他太聰明了,文章太好了。

《肇論》的文字之美,是很超越的。

我們知道,僧肇的文章是學《莊子》的,實際上他的文章真正學的是郭象,倒是郭象的文章才是真正學的《莊子》。

歷史上有幾個大文豪,如宋朝的蘇東坡,清代的金聖歎,都是學莊子學郭象的文章。

這裡我們再看郭象的註解:「生則一愛一之,死則棄之。

故德者,世之所不忘也;形者,理之所不存也。

故夫忘形者非忘也,不忘形而忘德者,乃誠忘也。」

一個人活著非常可一愛一,死時就拋棄之。

但道德是世人所不應該忘記的,如我們一聽某人道德好,就覺得某人一定好,但人都覺得道德好,人真一愛一好道德嗎?不一愛一好,都被外形所騙,不知外形都是假的。

我們也知道外形是假的,個個知道,個個都被外形騙了,被現象騙了。

所以一個人真正的修養,忘記了外在一切現象,透過現象看見後面那個真的東西,但一般人都知道這個道理,卻做不到。

所以「忘形者非忘也,」忘掉了現象,不是真忘,相反的,「不忘形而忘德者,」一般人都被現象騙了,真正的道德,雖然知道重要,還是丟一了,這是「誠忘」。

郭象的註解有許多好東西,雖然只看到一二句,你透徹把它瞭解以後,對於人生作人做事,應用無窮。

所以特別提出來,請大家注意。

故聖人有所游,而知為孽,約為膠,德為接,工為商。

這是發揮所謂老子的觀念,當然莊子不一定發揮老子的觀念,但思想是連接在一起的,所以我們在文化上提到道家是老莊並稱。

「故聖人有所游,」所以「聖人」境界,得道的人,有他用心的地方,有逍遙自在,就是佛家講的解脫。

下面莊子從正反兩方面的社會的行為來講。

聖人看世間的人:

「而知為孽,」知識智能本來是好的,但是人世上一般的現象,知識越高,做孽就越多。

「孽」不是佛家講的業,佛家講的業,包括善、惡、無記三種業,這裡的「孽」是指壞的,相當於佛家講的惡業。

「約為膠,」 「約」就是道德規範,作人有許多的觀念,許多的戒條,許多的範圍。

越保守的人越有他的範圍,結果變得很固執,變成黏膠一樣,被粘住

了,自己不得解脫,就是佛家講的太執著了。

「德為接,」道德本來是好事情,但一般人用到反面去了.處世待人接物,裝起一副道德的樣子,道德仁義變成一般人利用的工具,成為好聽的名詞,並沒有真實的意義。

「工為商,」「工」是指工藝技能,腦子特別好,所以造出來的東西叫做「工」。

有了「工」以後,好的東西誰都要,就變成了商業的行為。

聖人不謀,惡用知?不斫,惡用膠?無喪,惡用德?不貨,惡用商?

「聖人不謀,惡用知?」

真正得道的「聖人」,不用謀略,也不需要知識智能。

知識謀略本身並不壞,但人會把它顛倒用錯了,用到了壞的方面,就變成了謀略害人,更進一步就變成了陰謀,偷偷地害人。

「不斫,惡用膠?」

不雕鑿,人生直道而行,該如何處就如何處,沒有故意把自己打扮偽裝一番,自己也用不著劃定一個界限。

「無喪,惡用德?」「喪」就是失,「無喪,」沒有感到什麼是失去了。

聖人無所謂得失,人生應該怎樣就怎樣,沒有認為樣樣東西都屬於我的,如你覺得需要錢用,就拿吧,他沒有覺得自己損失了,而你得到了。

沒有假定一個道德的修養,我的錢拿給你,加了一個觀念叫佈施。

「不貨,惡用商?」

「貨」在古代代表一切的物質。

聖人不想做生意,他不好貨。

人都是好貨,被物質所困擾的。

所以讀歷史,記載某帝王好貨,怎麼叫好貨呢?所有好的東西,自己都想拿到,就叫好貨。

如見一個茶杯什麼的,真漂亮!最好屬於我。

我們每個人,見了好的東西都想要,好貨的心理在人生中是免不了的。

聖人不好貨,「惡用商?」

就不需要做生意了。

四者,天鬻也。

天鬻者,天食也。

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

這四種是「天鬻」,不需要謀略,不需要智能,不需要自己劃定一個範圍,不需要想辦法把人家口袋裡的錢弄到我這裡來。

人的生命是天生天養,是靠天吃飯的,如果順其自然的生命,它總有機會讓你正常地活下去。

「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天地生人,除非自己給自己搗亂以外,每一個人不需要妨礙了別人的生活,都會很正規很平常地活得很好。

然而,我們每個人生活在天地之間,沒有不妨礙了別人的,乃至夫妻、父子、兄弟、姐妹,都是相互妨礙。

譬如說:你幫我把飯做好,我下班回來要吃飯。

我一定妨礙了你,才能吃得了飯,這是必然的。

人都不能自立,每一個人都能自立,就不妨礙任何人。

這是「天鬻」。

這是莊子的觀念。

有人之形,無人之情。

有人之形,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

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謷乎大哉,獨成其天。

這是莊子對人類社會歷史文化的批判。

「有人之形,無人之情。」

莊子說,雖然一般人的肉一體生命活著,其實都不是人,沒有真正用到人的真情。

以莊子看來,我們都是假人不是真一人,因為我們都沒有得道。

「有人之形,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

我們這個形體活在世上,因為我需要活著,你也需要活著,都是同類,就形成了人群,形成了社會。

一百多年前,西方文化到來時,那時社會學開始的翻譯不叫社會學,叫群學。

嚴幾道翻譯的一本社會學的書,叫《群學肄言》,嚴格地講,嚴幾道翻譯觀念並沒有錯,群學一詞就出自《莊子》。

我們翻譯西方的社會,哲學,經濟這些著作都是二手貨,是日本人先用這些名詞翻譯西方文化,後來我們又從日本人那裡翻譯過來,就沿用了這些名詞,時間一長也就積非成是,用不著辯論了。

我們一般人活著,不懂人生的價值,不懂人生真正的「情」,所以是非弄不清楚,也就是佛家講的,「一切眾生皆為顛倒眾生」。

「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敖乎大哉!獨成其天。」

所以看人類太渺小了,莊子的話就是:人啦,真是太渺小,姑且叫做人吧!莊子自己是人,他把自己也否定了。

所以做了真正的人,瞭解了人生的價值和獨立而不移的一精一神,是非常偉大的。

這個「天」是道家的觀念,就是自然,佛家叫做如來,真如。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