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
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逆,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得道的人在這個世間,是「用心若鏡」,「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就是心如明鏡,一切都像鏡子擺在那裡,一切影像到他前在一照,如夢如幻,什麼叫夢幻呢?我們往大穿衣鏡前一站,馬上就到了那個境界,往穿衣鏡裡看自己,不要看肉一體,看鏡子裡的我,立刻會忘掉我這個身一體的。
不過要注意,不能長看。
真的喲,晝夜看,只要看七天七夜,就會忘了自己這個肉一體,會把那個抓往了,人會馬上離開這個身一體了。
很可能,非常可能,當然也不是絕對的。
道家有這個法門,這個法門不能輕易用,用不得的。
所以人只要看自己在鏡子裡的影子,你就體會到,我們現在這個生命,的確是夢中生。
這個秘訣漏了,本來不漏,給一個朋友問了半天,漏了以後,他去一試驗,就會體會進去了,我就沒有賣的了。
所以用鏡子處事這個道理,八個字:「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這個就是佛家講的大圓鏡智,也就是「明鏡亦非台。」
的道理。
得道的人處在這個世間,「不將不逆,」「逆」就是歡迎,「將」就是去將就去執著,既不執著也不歡迎,任何事情來了也不拒絕。
你說今天我倒霉了,遇上很不痛快的事情,也沒有什麼倒霉,你天天都很舒服,不岔入一件不痛快的事,那個生活太單調了,需要來個不痛快隔隔,因為不痛快過後,來個痛快,你不曉得多高興,所以一定要這麼調節一下。
所以好的與壞的來了,「不將不逆」,不歡迎也不拒絕,聽其自然。
「應而不藏,」就是鏡子照東西一樣的道理,「物來而應,過去不留」,心中不藏,一切恩怨是非,不是沒有是非善惡,都有,過去就不留,此心很平靜。
「故能勝物而不傷。」
你修養到這樣才能入世。
這是道,最高的境界。
內七篇到了這一段,是一篇大結論。
這一段很重要喲。
現在是工商業的社會,大家那個生活呀,忙碌得自己已經不是真一人了。
父母把我們生下來,等到一長大,那個真一人跑掉了,活著的都是假人,不是至人,都是這個物質環境忙碌得昏了頭了。
真抓住自己是一個人,應付二十一世紀的時代,必須要《莊子》這一段,《應帝王》入世,能夠這樣,就可以「勝物而不傷」,才能不被物質所打垮,不被環境所誘一惑,才不會傷害到自己,做到我還是我。
我們平常研究《莊子》,翻開來,總把一條魚變成大鵬鳥,看得很一精一彩,那個一點都不一精一彩,那是電一影的廣告,序幕,真正的一精一彩在《應帝王》這一段,這一點只出世之道入世之道都講完了。
但是你不要看著容易,這個道理很有意思,很有意思你就做不到,就是我經常講的,我們人生只有十二個字:「得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
這就是我的咒語,是無上咒,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莊子這個道理,我們一聽非常有理,但做不到。
要怎麼樣做到呢?對不起,從《逍遙游》第一篇開始,就要有這個道的修養,有這個道的修養,才能真做到這樣,所以很難了。
相反的來說,你如果在道理上認通了,沒有道的修養,能夠做人做到這個檔子,前面所講的至人之道,都得到了,自然就會成功了。
正反是一樣的道理。
那麼下面,莊子的習慣,有一個話頭給你參。
渾沌初開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
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
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
「帝」代表主宰,南北極各有一個主宰,一個叫「儵」,一個叫「忽」,這兩個主宰分區而治。
他們不用競選的,天生來就是如此。
我們一般講話,你這個人太疏忽了,規規矩矩照古文寫,應寫作「儵忽」。
疏忽這個術語是從這裡來的。
注意喲,莊子很少提到東西,只提南北。
中央有個主宰叫「渾沌」,不是我們吃的餛飩,這個渾沌,就是陰陽合在一起。
其實我們吃的餛飩,肉啊麵粉啊等包在一起,原始的意思就是從渾沌這兩個字的觀念來的。
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
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這兩個傢伙的名字叫儵、忽,一聽就知冒昧得很。
換句話說,儵的外號叫冒,忽的外號叫昧,合起來就叫冒昧。
這兩個冒失鬼,經常在中央老闆那裡會面,「渾沌待之甚善」,大概渾沌請他們吃了餛飩。
他們覺得渾沌太好了,就想報答渾沌,想了半天,想到了世界上的人,這些人都聰明,為什麼呢?因為臉上有七個洞。
人臉上有了洞,眼可看,耳可聽,鼻可呼吸,這些多重要埃可惜這個渾沌老兄,臉像湯圓一樣是圓的,他沒有開竅,太混蛋了。
所以,唯有一個辦法報答渾沌的就是使他開竅。
兩位冒失鬼就到工具店買一個工具箱,每一天給渾沌開一個竅,七天開了七個竅,渾沌死掉了。
餛飩死掉了就變成麵包了,這下完了。
莊子就是那麼幽默的,所以讀《莊子》有時我們會讀得笑的。
你要學風趣的文章,就要學《莊子》。
所以你們打坐的人,有時候碰到氣脈渾然,入定了,第一步就要得渾沌的境界,這是道家的術語。
真得到渾沌境界的時候,不是昏沉,那是真正的定,六根不動了,內外隔絕了,本身內部的氣脈也不動了,氣脈都通了嘛。
你如果又想使什麼河車轉動,任督二脈打開,那中間的渾沌就死掉了。
修養入定,必須進入渾沌的境界,才是修道的基礎,然後才能陽神出竅。
所以,一般人修氣脈、轉河車、修三脈七輪,為了什麼?為了回到那個賣餛飩的家裡去,那得道基礎就有了。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