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形莫若就,心莫若和。雖然,之二者有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

莊子南華

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

曲則全枉則直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雖然,之二者有患。

就不欲入,和不欲出。

顏闔要去做太子少保,蘧伯玉告訴他做大事業的人,處於雜亂的局面的修養。

你形體外表的形狀,跟他接觸在一起,要很親近,「形莫若就,」將就他,可是你的內心要外圓內方。

「心莫若和,」你內心要很和平,自已要調和,不能隨便。

不能他要做壞事,你贊成做壞事,那就不對了。

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想改變一個人很難,你外表只好跟著他,心裡呢,你不能夠隨便,不能跟著他改變,要內方,外圓。

這兩句話任何人都很難做到。

但是,這兩句話你做到了,還是有一毛一病外形跟他同流合污,他要怎麼樣,我也跟他怎樣,要一搓一麻將,好,陪他打兩圈,三圈就不來;他要喝酒,一杯可以,兩杯就不行了。

「就不欲入」,不能深入,恰到好處。

「和不欲出」,自己內在心地要光明磊落,要端正,還保持祥和和平、但是,外表不能夠露出來,我要這樣才對,不這樣不合道理,你的正道還不能夠暴露在外。

形就而入,且為顛為滅,為崩為蹶;心和而出,且為聲為名,為妖為孽。

蘧伯玉說,處於這樣一個環境,碰到這樣一個人物,你的外形跟他要永遠在一起,就是學佛的菩薩道裡有個名稱,四攝法裡頭的「佈施一愛一語,利行同事」。

「利行」,行為幫助別人,「同事」,譬如這個人打牌的,拿普門品來講,應以打牌身說法而得度者,就現打牌身而度之;應以跳舞身而說法得度者,就現跳舞身而為之說法。

應以何身得度,就現何身而為說法,造就是「同事」的道理。

「形就而入」就是「同事」。

但是形態上是「同事」,你不要真的同進去了,你本來是陪他打牌的,結果你上了癮,你的癮比他還大,那麼你完蛋了,他也完蛋了,你的外表雖然跟人家一樣,但內在有道德的標準。

然後表現出來,他一愛一打牌,不得已,我只好陪他玩玩。

他一愛一打牌,我一愛一打坐,我這一打同他那一打不同,不過呢,我現在沒有辦法,只好在牌桌上陪著他。

但是,你如果為了求知名度,向人家宣傳自己,表示自己有學問有道德,那你招搖的結果就是「為妖為孽」,你變成外道,妖怪了。

本來你是正道,為一點名利之心所驅使,遭遇的後果,你吃飯的傢伙就要落地了。

彼且為嬰兒,亦與之為嬰兒;彼且為無町畦,亦與之為無町畦;彼且為無崖,亦與之為無崖;達之,入於無疵。

蘧伯玉說,你去這樣的環境,教育這麼一位太子,必須要做到這四點。

就是說,他這種太子,天生的八字好,將來一定要當職業皇帝的,你要教育他成為一個好皇帝,對國家要有所貢獻,他幼稚,「嬰兒」代表幼稚,你也要跟著他幼稚,不能比他高明。

不過你在幼稚裡頭怎樣領導他呢?譬如他是幼兒園的一年級,你就是幼兒園的二年級,比他剛剛好一點點,完全跟他一樣就領導不起來了。

他說嘿嘿,你就哈哈,大家差不多,不過我比你笑得好一點,這就夠了。

他說嘿嘿,你來一個哈哈大笑,完了,這就不行了。

「彼且為無町畦,亦與之為無町畦;」「無町畦」就是沒有方向,沒有路徑,像田地一樣連邊界都沒有的。

就是說,他是傻不嚨咚的白癡一個,那你也就要學白癡,不過你白癡白得好一點點,有時候清醒一下,這樣就能夠領導。

「彼且為無崖,亦與之為無崖。」

「崖」就是一個山崖,有一個比例。

有一個標準,站得很高。

這一類的人沒得標準的,不高。

明朝朱元璋的後代子孫是很糟糕的,像明朝好幾個皇帝一塌湖塗,描寫得比這個衛靈公的太子還糟,如明武宗正德皇帝,還有比他更差的。

他「無崖」,沒有標準,你也跟著他沒有標準。

你這三點做到了,「達之,入於無疵。」

作人做事要通達,要圓融,不要古板,可是一個人太圓融太圓滑,會出一毛一病的,太圓太滑了,就變成滑頭了。

一個人不能變成滑頭,又要做到沒有一點暇疵,這就難了。

我們在座的很多人當過領導,當過長官,你把莊子這一套法寶拿到手上,在哪個時代都無往而不利。

做到這樣,才能夠不是叫滑頭,才能在這個混亂的局面,混亂的社會,混亂的時代中,把壞的領一導一人帶上了正道,撥亂而反正。

你要懂得,這是莊子傳的作人的密宗哦。

這是大學問,很難做到。

打坐成佛並不難,老實講,處亂世作人,做到把壞人改正了,尤其是把壞的皇帝老闆帶上正道,比成佛還難。

所以佛在佛經上,再三讚歎治世的轉輪聖王的功德,同佛一樣。

其中差別,就是一個悟道,一個不悟道。

你不要以為佛經光講出世,佛經大乘法主張入世。

轉輪聖王入世行道,佛出世悟道成道,不一定哪個方法就是行道,入世之道更難。

所以佛在《華嚴經》上說,唯有十地以上的菩薩,才能做大的轉輪聖王,這個秘密就是指入世之難。

螳臂擋車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戒之,慎之,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幾矣!

中國文學上有個名言,「螳臂擋車」,就是從這個故事裡出來的。

我們在座的有些青年是在都市長大的,恐怕沒有看見過螳螂,那就可以到小動物園,或者到昆蟲協會去看看。

我們小的時候,在鄉下常看到。

那時做小孩子不會像現代人這麼可憐,螳螂啦,小螃蟹啦,都是最好的玩具,但都是把它們玩死了的。

蘧伯玉說,你知不知道螳螂,「怒其臂以當車轍,」「怒」就是憤怒。

我們看到,螳螂在路中間,聽到車子嘎嘎嘎響著過來了,那個螳螂發脾氣了,就站起來,把兩個膀子舉起來,那個一精一神,像力氣很大一樣,要想把車子擋住,哪裡擋得住,車輪過去,它就變成肉漿了。

它這樣自己不估量自己,叫做自不量力。

雖然如此自不量力,但它還是有勇氣。

其實螳螂不一定是有這個勇氣,這是動物本能的反應。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復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經過了二十年的痛苦。

歷史

上記載,越王勾踐有一次出來,看到路上有個癩蛤蟆,越王乘坐的車子過來的時候,這個癩蛤蟆生氣了,就把肚子鼓得好脹好脹,那個威風好大。

越王勾踐立刻停車下去,向這個癩蛤蟆行了一個禮,左右大臣就問越王這是什麼意思,越王說,我們為了復國,當傚法這個蛤蟆的這股英雄氣概。

所以,不要看到「螳臂擋車」很愚笨可笑,「是其才之美者也」,這個勇氣還是很難得。

造句話插在這裡,什麼意思?上面一段蘧伯玉告訴顏闔,你輔助這位衛國的太子,應該怎麼樣作人處事,大原則講完了,下面講,如果你不照這種方法去做,非要嚴厲地把他改正過來,等於「螳臂擋車」一樣,最後自己完了。

不過完是完了,在歷史上還是留下了一個名。

就如宋朝時候,有一個皇太后請老師教育太子,這個太子將來是皇帝哦,當老師的就因為他書沒有讀好,考試通不過,就打了他的手心,因此太子不肯去上課了。

這件事皇太后知道了:哼!我們家裡的孩子,有學問當皇帝,沒有學問也當皇帝,真是豈有此理。

皇太后一下子糊塗了,就不讓太子去讀書了。

老師見太了不來讀書,就馬上叫太監告訴皇太后。

皇太后命太監帶口信出來,我們家的孩子,不管書讀得好不好,都要當皇帝,等他當了皇帝,還不是把你的頭要砍掉就砍掉。

這個當老師的就讓太監回復皇太后,有學問做聖賢堯舜一樣的皇帝,沒有學問做桀紂亡國的皇帝。

太監把這個話照搬過去,皇太后一聽醒悟了,對啊,送太子出去讀書,就應該聽老師的話。

慈禧太后也幹過這一類的事。

所以說,還是有「螳臂擋車」這一種事,這種做法只能做一個忠臣,做一個烈士則不行。

所以蘧伯玉對顏闔說:你要小心啊,要謹慎埃你慢慢地獎勵他,對他多鼓勵,「哎呀,這句話說對了。」

「嗯,這個也對了。」

然後,他都聽得很順耳的時候,有時告訴他,「這個有九分九好。

只差這一點不好,你把這一點改一改,就十分了。」

你如果照這樣的方法,去教育他改正他,那麼,你就成功了。

這一點,就是我一輩子學不到的,看到有不對了就訓話,哪還會給你慢慢獎勵,實在沒有等的工夫。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