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支離疏者,頤隱於齊,肩高於頂,會撮指天,五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

莊子南華

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

支離疏的故事

支離疏者,頤隱於齊,肩高於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髀為脅。

挫針治繲(音xi&egra一ve;),足以餬口;鼓莢播一精一,足以食十人。

上征武士,則支離攘臂於其間;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上與病者粟,則受三鍾與十束薪。

夫支離者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德者乎!

支離疏者,頤隱於齊,肩高於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髀為脅。

「支離疏」是一個人的綽號,這個人長得很奇怪,他大概是沒有脖子的,兩腮貼近肚一臍,肩膀長得比頭頂高,五官仰起,兩髀同腰相連,長得不像個人形。

這種畸形的人,我們看見過,現在這種人的命一定很好,可以作電視上的好材料,當名演員。

挫針治繲(音xi&egra一ve;),足以餬口;鼓莢播一精一,足以食十人。

上征武士,則支離攘臂於其間;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上與病者粟,則受三鍾與十束薪。

支離疏這種畸形的人,正好適合當裁縫。

「鼓莢播一精一,」就是卜卦用的一套。

中國有一個習慣,一個孩子天生瞎子,就教他算命或卜卦,特別靈。

還有一套特別的方法,教他只求記憶,不用子丑寅卯,只要記得就好,所謂「鐵板數」就是教這類人的。

過去算命專門找瞎子,瞎子有特長,算得更準。

這種畸形的人算命或卜卦,每一天生意很好,靠他可以養活十個人。

樣子長得不成一人形,謀生的技能比誰都好。

當國家徵兵時,免了他的兵役;當國家徵用勞工時,因為他有殘疾,不用出力;如果發社會福利救濟金,每次他都能領到。

他雖然長得不好看,但在人生的途程上,占的便宜大極了。

夫支離者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德者乎!

這個人「支離其形」,長得怪裡怪氣,可是生活得很好。

如果我們有人對自己一生的學問、道德、修養做到怪裡怪氣,也就是像現在好好的一個人,要去學修道啦,學佛啦,打坐吃素啦,上教堂等,都是「支離其德者也」,看起來很不正規很不正常,然後人們會說:這人很迷信,不用找他了,因為找他沒有用。

迷信就是一頂很好的帽子,可以躲開很多的災難,可以讓人很好地活下去了。

如說某人是吃素的,究竟他心裡吃不吃素,是不是「心齋」,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莊子告訴我們,這個人生這個社會很妙的,正常的人生活下來很困難,稍稍帶一點怪,但不要怪過了頭了,就會活得很痛快,就看你是否善於利用「支離其德」,不過要學得像支離疏,好處他都占光,國家要徵兵役用勞工,他什麼事都不用做,發救濟金卻儘管來領,要做到這個樣子,你就「支離其德者也」,所以怪要怪得有樣子。

我們有些年青人本事沒有,脾氣非常怪,那就變成了翹鼻子的小豬,上祭壇不能用,殺了拜拜都不行,但做成香腸臘肉卻可以。

所以要怪得像支離疏那樣,這人就有用了。

講了支離疏這個怪人,下面的文章引出我們文化歷史上最有名的故事,這在孔子本身傳記見不到,看起來莊子處處在罵孔子,實際上莊子非常捧孔子,我們不要被莊子的文字騙過去了。

鳳兮之歎

孔子適楚。

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

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臨人以德。

殆乎,殆乎!畫地而趨。

迷陽迷陽,無傷吾行。

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孔子適楚。

孔子到了楚國去。

當年楚國的中心是湖北湖南,一直到廣西貴州的邊緣,實際上安徽這一帶都是楚國的範圍。

據《莊子》上講,孔子到過楚國,一般的記載上,孔子周遊列國,但沒有到過楚國。

湖南湖北的朋友經常說笑,我們是孔子不敢去的國家。

孔子到楚國邊境要過河時,車輪子壞了,叫學生子路去借個工具修一下,子路看見一位大一嫂的在河邊洗衣服,就很有禮貌地說:大一嫂,我向你借一樣東西。

話未說完,這位大一嫂讓子路等著,就回去拿來了一些釘子、木頭,還有一把斧頭給子路,子路奇怪了,大一嫂就說:你不是孔子的學生嗎?你向我借東西,東方甲乙木,你要木頭,西方庚辛金,你要釘子,斧頭,對不對?子路一聽傻了,回來對孔子說:楚國不用去了,楚國婦女都上通天文,下通地理,都懂《易經》八卦,我們這一套去賣不開。

所以孔子沒有到過楚國。

這個故事是兩湖的朋友最先告訴我的。

我說這是在罵你們兩湖人。

他說怎麼是罵呢?這是吃我們兩湖人的醋,我們兩湖是連孔子都不敢來的地方,所以全國都吃我們的醋。

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

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臨人以德。

殆乎,殆乎!畫地而趨。

迷陽迷陽,無傷吾行。

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孔子在本篇中最倒霉也是在楚國。

「楚狂接輿」是楚國一個著名裝瘋賣傻的狂人。

狂人並不是瘋子。

過去說的狂,就是滿不在乎,什麼都不在話下的味道。

道家的書和《高士傳》都說他姓陸,名接輿,也是道家著名的隱士,學問人格都非常高。

孔子來到楚國,楚狂接輿一聽老孔來了,就去看他。

去了以後,電鈴也不按,就站在門口講了一句話:「鳳兮!鳳兮!」這個「兮」字,大家素來都讀成西。

年青時,有一個學問很淵博的湖北老先生告訴我,「兮」在古音中應讀「氨。

在宋朝,尤其是朱熹注《詩經》以後,都讀成西,搞錯了。

我一想,非常有道理。

這個「兮」,等於白話文的「氨,就是人拉長聲音唱起來的尾音。

天下人已經搞錯了那麼多年,那就將錯就錯吧。

楚狂按輿說:「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

鳳凰,鳳是鳳,凰是凰。

古人說麟、鳳,有時候代表人中之君子,或者是天下絕對太平,兩代有道的時候,就可以見到走獸中的麒麟,飛禽中的鳳凰,亂世的時候就看不見。

逭兩樣東西,是中國文化的標誌。

現在楚狂接輿是用鳳來比孔子,他說鳳啊!鳳啊!你運氣不好,怎麼那麼倒霉,到這個衰世來。

「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這是中國文化道家的歷史哲學。

他說孔子希望的人類社會道德的世界,只有兩個時代有,一個是過去,幾萬年以前,「往世不可追也」,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也許幾萬年以後有這個世界,你已經來不及了,「來世不可待也」。

等於我常說的世界上只有兩個好人,一個還沒有出生,一個已經死了。

所以我們都是不大對頭的人。

楚狂接輿罵孔子,你所希望的世界,一個已經過去,永遠也看不見了,一個還沒有來。

我們要知道,孔子著的《春秋》,不光講歷史哲學,而且講歷史哲學的批判,這是我們文化上的一部大書。

所謂《春秋》講三世,就是對於世界政治文化的三個分類。

一種是「衰世」,也就是亂世,人類歷史是衰世多。

研究中國史,在二三十年以內沒有變亂與戰爭的時間,幾乎找不到,只有大戰與小戰的差別而已,小戰爭隨時隨地都有。

衰世進步到不變亂,就叫「昇平」之世,應該說,如漢唐兩代,只能勉強稱為昇平之世,好一點的如周朝商朝等,算是昇平之世,堯舜禹時代,還要稍高一點。

最高的是進步到「太平」,大同世界的太平,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太平盛世」。

以《春秋》看來,任何一個歷史時代,都是衰世多,道德衰落,文化衰落。

稍稍好一點的是小康。

大同世界的太平,相當於西方哲學家柏拉圖所標榜的「理想國」,和道家思想的「華胥國」,乃至如同上帝的天國,佛家的極樂世界。

根據中國文化的歷史觀察來說,真正的太平盛世,等於是個「理想國」,幾乎很難實現。

所以,楚狂接與的意思是,我們的命運很苦,所遭遇的不是亂世,是比亂世好一點的衰世。

你雖然是個鳳凰,鳳凰生在這個衰世比野雞不如。

你看這個瘋子啊,人家孔子是從外國來的,他就站在門口比手劃腳地罵了孔子一頓。

「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

這是歷史的哲學。

當「天下有道」的太平盛世,就是聖人的時代,聖人的世界。

同樣的觀點,我們知道,佛出世的時候就是太平盛世,也就是轉輪聖王的時代。

但化身佛什麼時候來?宗教家什麼時候投生?當天下亂了,需要救世時,「天下無道,聖人生焉。」

所以當聖賢,都是抱著救世救人的心態來受苦受難的。

楚狂接輿說,你老孔在這個時候來投生,你能一輩子不受刑法,不被殺頭,保住吃飯的傢伙在肩上不掉下來,已經很了不起了,你還要到處周遊列國,到處傳播文化,救世救人,你這是不想活了。

你說這是在罵孔子,還是在一愛一護孔子?這是歷史上有名的「鳳兮之歎」,用鳳凰生在不得勢的時代來比孔子。

楚狂接輿的理論,一個人生在衰亂之世,能好好地活下去,不半路遭遇刑戮而死,是很不容易的事。

這種事對一個抱著救世思想的知識分子,在歷史上是很多的。

乃至任何一個朝代變動之時,不容易活著的就是知識分子。

「福輕乎羽,莫之知載;」這是歷史哲學的名言。

人生都要求幸福,太難了,幸福這東西比羽一毛一還輕,沒有辦法把它裝起來。

拿新的文學來形容:幸福在我們前面輕飄飄地溜過去了。

莊子用古文學來描寫,「福輕乎羽,莫之知載」。

所以,永遠是把握不住的東西,這叫做幸福。

「禍重乎地,莫之知避。」

那「禍」,那痛苦,像地一樣不會離開我們的腳跟。

換一句話說,人活在世上,幸福是這樣地難以把握,因為它太輕飄,一下子就溜過去了,艱難痛苦這些「禍」像大地一樣,你始終離不開它的,所以人一生都是在禍福中。

所以楚狂接輿說:算了吧!算了吧!你老兄何必到楚國來呢?你到處傳道,把道德的思想,文化的觀念到處散佈,這只有我懂。

這個時候想出來挽救這個時代,你危險極了。

「畫地而趨。」

一般人都認為自己很高明,自己劃定一個範圍在那裡轉。

讀書人就容易犯這個一毛一病人生每一個人都是「畫地而趨」,造四個字就是人自己對自己的譏諷。

所以佛家講解脫兩個字,很了不起!怎麼解脫?不「畫地而趨」,自己不規定範圍,自己超越一切,就是真正好的人生。

「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迷陽」,是土話,是路上的荊棘。

實際上,「迷陽迷陽」,也可說湖北湖南一帶的喜歡吃辣椒的,麻辣麻辣,這些東西抓到手上,刺到是很痛的。

人在路上走,邊走邊念,「迷陽」不要傷到我的腳。

古人很迷信,出門時就要念「迷陽」這樣的咒子。

「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我走得很慢,很小心,這些有妨礙的東西不要傷害到我的腳。

這四句話,代表了全篇的宗旨。

下面有一個結論: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