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
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
立於不測之地
陽子居見老聃,曰:「有人於此,響疾強梁,物徹疏明,學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老聃曰:「是於聖人也,胥易技系,勞形怵心者也。
且也虎豹之文來田,猿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陽子居蹴然曰:「敢問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
有莫舉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測,而游於無有者也。」
陽子居見老聃,曰:「有人於此,響疾強梁,物徹疏明,學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陽子」是姓,「居」是人名,「陽子居」去見老子,他說有一個人,這是什麼人,不去管他,這個人「響疾強梁」,「疾」不是生病,是腦筋反應快,第一等聰明人,某一個地方一動,他聞一而知十,馬上就反應出來,馬上就曉得。
譬如你畫一個圈圈,他說這是數學上的零。
「強梁」,一精一神身一體非常地健唐強壯。
「響疾強梁」,這樣的人很難得。
聰明人與笨人的差別在哪裡?反應快叫聰明人,反應慢叫笨人。
其實天下人的聰明都是相等的,沒有哪個人笨一點。
不過有些人,你告訴他,他當下就明白了;有的人到死的時候才明白。
就差那麼遠。
最聰明的人,影響一來,他馬上就懂了。
等於歷史上的漢高祖,韓信要求封為假王:三齊王,劉邦一聽氣了,桌子地拍,正要大罵。
張良在桌子燻下踢了他一腳。
劉邦本已罵出了口:「他一媽一的……」可是被輕輕一踢,立即改口風:「他一媽一的,要封就封真王,還封什麼假王?」
於是封韓信為三齊王。
從這件事看,張良不用說話,輕輕踢他一腳就懂了。
可是像我們,別
說輕輕踢一腳,就是把屁一股打爛了還是不懂。
歷史上這類事多得很,有些人的確是聰明。
「物徹」,任何什麼東西一看,他就懂了,透徹得很。
「疏明」,胸襟很開闊很舒朗,萬事都很明白。
如果我們碰到這樣一個極其聰明,身一體健康,胸襟豁達氣度高雅的人,一定是追隨他的。
「學道不倦」。
當然不是打坐的「學道不倦」,打坐哪裡會疲倦呢?坐在那裡本來是休息。
這個「道」是人世救人。
真正的道不是坐在那裡一副死相的,是起來能夠做事,在做一切事的時候,心境「游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這才是「道」。
怎麼叫「不倦」呢?不要勉強自己,他自己隨時提醒自己在「學道」,不是被動是主動的。
陽子居問老子,像這樣一個人,可不可以做一個治世的明王?治世的明王,所謂是天生睿智,天生的聰明,闊達之士,這樣才是治世明王的材料。
我們歷史上描寫的堯、舜、禹,或者湯武,周文王周武王,大概可以做得到,等而下之,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等人,條件還不夠。
老聃曰:「是於聖人也,胥易技系,勞形怵心者也。
且也虎豹之文來田,猿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老子說:這樣的人,馬馬虎虎算一個人就是了,如果說夠稱得上聖人之道,還早呢!老子說這種人「胥易技系,」「易」就是變更,已經把人一性一變更了,人一性一用得過度了,變易了,已經不是真的一性一情了。
那麼,看起來與普通人很不同,他的技術「技系」已經分散而不是整體的了。
「勞形」,他這個生命很勞苦,不是完整的了。
「怵心」,心裡頭有憂愁。
莊子也講,聰明的人能幹的人:「能則勞,智則憂,無能者無所求。」
這是莊子的名言,下面會講到。
能幹的人是勞苦的人,聰明有學問的人煩惱更多,本領一樣都不行的人,最舒服,一無所求,「疏食任遨遊」,吃飽了素菜,一天到晚優哉游哉睡覺,打打坐,什麼事情都可以不幹,「泛若系只舟」,一天到晚,在一個沒有人的船上漂來漂去。
世界上有不少這樣的人,他們不用修道,已經是道了。
所以懶惰的同學,很可以把這幾句抄起來,如果遇上老師一定要讓你交報告的時候,你就可以寫上給老師,這是從莊子那裡學的。
且也虎豹之文來田,猿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
這就是所謂老莊之道,道家的思想。
這裡是莊子引用老子的話,是不是老子說過這樣的話呢?不知道。
不過《莊子》裡面是這樣說的。
這樣的人,是否可以把他比做「明王」,前面老子沒有下斷語,說不行。
換句話說,這樣的人,沒有人一性一的天然了,加上後天的複雜,已經把人一性一雕刻了,已經把人一性一支離破碎了。
老子再進一步說:而且「虎豹之文來田」,老虎和豹子身上的勝,長的花紋非常好。
「田」是打獵的,古代叫做「田獵」。
為什麼打獵的非要殺掉老虎和豹子不可呢?因為它們身上的皮好,做成皮袍皮襖,穿在身上會很暖和,而且花紋很漂亮,招來了打獵的人來殘殺它們的生命。
「猿狙」是猴子一類,猿是猿,狙是狙,是兩種不同的猴子。
猴子手臂靈一點短一點,各種一毛一以及臉型的不同,就分成了很多的種類。
猿狙身一體很靈便,在樹上跳來跳去,因為靈便,所以人把它們抓起來養著玩,叫它耍反戲,關在動物園裡觀賞。
「執斄之狗」是找獵的小狗,這個打獵的小狗很一精一靈,鼻子一聞,到處都找「斄牛」。
狗之所以被人養起來,因為鼻子很聰明,可以打獵;猴子因為身一體靈便,所以人把它們抓起來養著玩;老虎豹子為什麼被人殘殺呢?因為老虎一身,虎皮虎骨沒有哪一樣不是補人的。
等於牛一樣,人牛一奶一牛皮牛一毛一,每一樣都被人用光。
就是因為有用,所以自己招來了禍害。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這樣就是聖帝明王。
所以把天下國家變成一個獵物,把那些聰明的人都變成獵狗,譬如把能幹的人變成猴子可以看門,或者另外變成什麼。
所謂「逐鹿中原」,「取天下者若逐野鹿,而天下共分其肉。」
誰有本事打獵打到了,這塊肉歸你吃7。
這就是道家的思想。
聖帝明王,就是動物園的園長,就養一些高明的動物。
大致如此。
這個道理只可以悟不可以講,講出來就很討厭的。
我向諸位聲明,我沒有講完,我留了一手,因為我實在講不下去了,這個內幕不能拉開的,拉開了對歷史哲學看通了,太沒有味道了。
莊子沒有講治天下怎麼治,政治哲學沒有講,他描寫越是高明的人,那個用人的辦法都給他講完了。
陽子居蹴然曰:「敢問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
有莫舉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測,而游於無有者也。」
陽子居就問:治世的明王是怎樣的?老子說「明王治世」,「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貨萬物而民弗恃。」
「功蓋天下」,等於周文王周武王,加上姜太公這個老頭子,就使周朝八百年天下太平。
「而似不自己」,注意這個「似」字,好像「不自己」,好像自己不佔有。
妙就妙在這個「似」。
這就是老子講的:「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一愛一以身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
也就是現在民一主時期,認為最進步的政治哲學思想,是「為民服務」,這是西方來的觀念。
「為民服務」以後,人人也為我服務。
所以肯犧牲自己的,天下自然歸心;不肯犧牲自己的,你一個人也活不了。
所以人要為大家而生活,你才有生活。
「化貸萬物而民弗恃。」
「貸」是借貸,是假借字。
明王借用道德的感化,仁慈及予萬物,人類社會不覺得心裡害怕,覺得這個領一導一人,真是為我我們一愛一我們的。
「有暮舉名,使物自喜」,他也用不著標榜自己的功德與聲望,天下個個都喜一愛一他。
下面一句最重要,歷代帝王拿來做秘訣的四個字,「立乎不測」,究竟有多高多深多偉大,你想像不到,估計不了,說「立乎不測」之地。
所以聖帝明王的心理,你是沒有辦法去猜的,他永遠不讓你猜到,猜到就不對了。
要「立乎不測」之地,只有得道的才做得到。
「而游於無有者也。」
最後游於一個空靈的境界。
這都是上乘領導術,有好也有壞。
不過不是最上乘領導術,最上乘的莊子前面已經講過了。
這些治世的明王,以中國歷史來講,用人做代表,從秦始皇開始,到唐宋元明清,都談不上。
我們如果拿教育程度來比方,這些明王是現在政治研究所一年級的學生,上古的明王「有虞氏」「太虞氏」,是政治研究所畢業的學生,至於秦始皇漢高祖等,是政治研究所開除了的學生。
所以老子這裡講的「明王之治」,還只是政治哲學所一年級的學生,就已經這麼高明了。
《應帝王》掛了四個問題在那裡,莊子沒有給我們串連起來。
要注意,其實每一段都是串起來的,我們不要被莊子文章騙過去了。
莊子這一篇《應帝王》,等於一篇非常好的密宗,那秘密得很,但他擺在那裡你就不懂。
如果你把這幾段連接起來思想,你就大徹大悟了。
注意,不是禪宗那個大徹大悟,是這一篇《應帝王》的大徹大悟,也就是入世之道,對歷史、文化、哲學都搞通了。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