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陽子居見老聃,曰:「有人於此,響疾強梁,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

莊子南華

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

立於不測之地

陽子居見老聃,曰:「有人於此,響疾強梁,物徹疏明,學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老聃曰:「是於聖人也,胥易技系,勞形怵心者也。

且也虎豹之文來田,猿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陽子居蹴然曰:「敢問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

有莫舉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測,而游於無有者也。」

陽子居見老聃,曰:「有人於此,響疾強梁,物徹疏明,學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陽子」是姓,「居」是人名,「陽子居」去見老子,他說有一個人,這是什麼人,不去管他,這個人「響疾強梁」,「疾」不是生病,是腦筋反應快,第一等聰明人,某一個地方一動,他聞一而知十,馬上就反應出來,馬上就曉得。

譬如你畫一個圈圈,他說這是數學上的零。

「強梁」,一精一神身一體非常地健唐強壯。

「響疾強梁」,這樣的人很難得。

聰明人與笨人的差別在哪裡?反應快叫聰明人,反應慢叫笨人。

其實天下人的聰明都是相等的,沒有哪個人笨一點。

不過有些人,你告訴他,他當下就明白了;有的人到死的時候才明白。

就差那麼遠。

最聰明的人,影響一來,他馬上就懂了。

等於歷史上的漢高祖,韓信要求封為假王:三齊王,劉邦一聽氣了,桌子地拍,正要大罵。

張良在桌子燻下踢了他一腳。

劉邦本已罵出了口:「他一媽一的……」可是被輕輕一踢,立即改口風:「他一媽一的,要封就封真王,還封什麼假王?」

於是封韓信為三齊王。

從這件事看,張良不用說話,輕輕踢他一腳就懂了。

可是像我們,別

說輕輕踢一腳,就是把屁一股打爛了還是不懂。

歷史上這類事多得很,有些人的確是聰明。

「物徹」,任何什麼東西一看,他就懂了,透徹得很。

「疏明」,胸襟很開闊很舒朗,萬事都很明白。

如果我們碰到這樣一個極其聰明,身一體健康,胸襟豁達氣度高雅的人,一定是追隨他的。

「學道不倦」。

當然不是打坐的「學道不倦」,打坐哪裡會疲倦呢?坐在那裡本來是休息。

這個「道」是人世救人。

真正的道不是坐在那裡一副死相的,是起來能夠做事,在做一切事的時候,心境「游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這才是「道」。

怎麼叫「不倦」呢?不要勉強自己,他自己隨時提醒自己在「學道」,不是被動是主動的。

陽子居問老子,像這樣一個人,可不可以做一個治世的明王?治世的明王,所謂是天生睿智,天生的聰明,闊達之士,這樣才是治世明王的材料。

我們歷史上描寫的堯、舜、禹,或者湯武,周文王周武王,大概可以做得到,等而下之,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等人,條件還不夠。

老聃曰:「是於聖人也,胥易技系,勞形怵心者也。

且也虎豹之文來田,猿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老子說:這樣的人,馬馬虎虎算一個人就是了,如果說夠稱得上聖人之道,還早呢!老子說這種人「胥易技系,」「易」就是變更,已經把人一性一變更了,人一性一用得過度了,變易了,已經不是真的一性一情了。

那麼,看起來與普通人很不同,他的技術「技系」已經分散而不是整體的了。

「勞形」,他這個生命很勞苦,不是完整的了。

「怵心」,心裡頭有憂愁。

莊子也講,聰明的人能幹的人:「能則勞,智則憂,無能者無所求。」

這是莊子的名言,下面會講到。

能幹的人是勞苦的人,聰明有學問的人煩惱更多,本領一樣都不行的人,最舒服,一無所求,「疏食任遨遊」,吃飽了素菜,一天到晚優哉游哉睡覺,打打坐,什麼事情都可以不幹,「泛若系只舟」,一天到晚,在一個沒有人的船上漂來漂去。

世界上有不少這樣的人,他們不用修道,已經是道了。

所以懶惰的同學,很可以把這幾句抄起來,如果遇上老師一定要讓你交報告的時候,你就可以寫上給老師,這是從莊子那裡學的。

且也虎豹之文來田,猿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

這就是所謂老莊之道,道家的思想。

這裡是莊子引用老子的話,是不是老子說過這樣的話呢?不知道。

不過《莊子》裡面是這樣說的。

這樣的人,是否可以把他比做「明王」,前面老子沒有下斷語,說不行。

換句話說,這樣的人,沒有人一性一的天然了,加上後天的複雜,已經把人一性一雕刻了,已經把人一性一支離破碎了。

老子再進一步說:而且「虎豹之文來田」,老虎和豹子身上的勝,長的花紋非常好。

「田」是打獵的,古代叫做「田獵」。

為什麼打獵的非要殺掉老虎和豹子不可呢?因為它們身上的皮好,做成皮袍皮襖,穿在身上會很暖和,而且花紋很漂亮,招來了打獵的人來殘殺它們的生命。

「猿狙」是猴子一類,猿是猿,狙是狙,是兩種不同的猴子。

猴子手臂靈一點短一點,各種一毛一以及臉型的不同,就分成了很多的種類。

猿狙身一體很靈便,在樹上跳來跳去,因為靈便,所以人把它們抓起來養著玩,叫它耍反戲,關在動物園裡觀賞。

「執斄之狗」是找獵的小狗,這個打獵的小狗很一精一靈,鼻子一聞,到處都找「斄牛」。

狗之所以被人養起來,因為鼻子很聰明,可以打獵;猴子因為身一體靈便,所以人把它們抓起來養著玩;老虎豹子為什麼被人殘殺呢?因為老虎一身,虎皮虎骨沒有哪一樣不是補人的。

等於牛一樣,人牛一奶一牛皮牛一毛一,每一樣都被人用光。

就是因為有用,所以自己招來了禍害。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這樣就是聖帝明王。

所以把天下國家變成一個獵物,把那些聰明的人都變成獵狗,譬如把能幹的人變成猴子可以看門,或者另外變成什麼。

所謂「逐鹿中原」,「取天下者若逐野鹿,而天下共分其肉。」

誰有本事打獵打到了,這塊肉歸你吃7。

這就是道家的思想。

聖帝明王,就是動物園的園長,就養一些高明的動物。

大致如此。

這個道理只可以悟不可以講,講出來就很討厭的。

我向諸位聲明,我沒有講完,我留了一手,因為我實在講不下去了,這個內幕不能拉開的,拉開了對歷史哲學看通了,太沒有味道了。

莊子沒有講治天下怎麼治,政治哲學沒有講,他描寫越是高明的人,那個用人的辦法都給他講完了。

陽子居蹴然曰:「敢問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

有莫舉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測,而游於無有者也。」

陽子居就問:治世的明王是怎樣的?老子說「明王治世」,「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貨萬物而民弗恃。」

「功蓋天下」,等於周文王周武王,加上姜太公這個老頭子,就使周朝八百年天下太平。

「而似不自己」,注意這個「似」字,好像「不自己」,好像自己不佔有。

妙就妙在這個「似」。

這就是老子講的:「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一愛一以身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

也就是現在民一主時期,認為最進步的政治哲學思想,是「為民服務」,這是西方來的觀念。

「為民服務」以後,人人也為我服務。

所以肯犧牲自己的,天下自然歸心;不肯犧牲自己的,你一個人也活不了。

所以人要為大家而生活,你才有生活。

「化貸萬物而民弗恃。」

「貸」是借貸,是假借字。

明王借用道德的感化,仁慈及予萬物,人類社會不覺得心裡害怕,覺得這個領一導一人,真是為我我們一愛一我們的。

「有暮舉名,使物自喜」,他也用不著標榜自己的功德與聲望,天下個個都喜一愛一他。

下面一句最重要,歷代帝王拿來做秘訣的四個字,「立乎不測」,究竟有多高多深多偉大,你想像不到,估計不了,說「立乎不測」之地。

所以聖帝明王的心理,你是沒有辦法去猜的,他永遠不讓你猜到,猜到就不對了。

要「立乎不測」之地,只有得道的才做得到。

「而游於無有者也。」

最後游於一個空靈的境界。

這都是上乘領導術,有好也有壞。

不過不是最上乘領導術,最上乘的莊子前面已經講過了。

這些治世的明王,以中國歷史來講,用人做代表,從秦始皇開始,到唐宋元明清,都談不上。

我們如果拿教育程度來比方,這些明王是現在政治研究所一年級的學生,上古的明王「有虞氏」「太虞氏」,是政治研究所畢業的學生,至於秦始皇漢高祖等,是政治研究所開除了的學生。

所以老子這裡講的「明王之治」,還只是政治哲學所一年級的學生,就已經這麼高明了。

《應帝王》掛了四個問題在那裡,莊子沒有給我們串連起來。

要注意,其實每一段都是串起來的,我們不要被莊子文章騙過去了。

莊子這一篇《應帝王》,等於一篇非常好的密宗,那秘密得很,但他擺在那裡你就不懂。

如果你把這幾段連接起來思想,你就大徹大悟了。

注意,不是禪宗那個大徹大悟,是這一篇《應帝王》的大徹大悟,也就是入世之道,對歷史、文化、哲學都搞通了。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