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2.齊物論:朝三暮四: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何謂朝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2.齊物論:朝三暮四

莊子南華

02.齊物論: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

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

何謂朝三?狙公賦予,曰:「朝三而暮四。」

眾狙皆怒。

曰「然則朝四而暮三。」

眾狙皆悅。

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這一段是罵世人的,也是警告世人。

我們人不曉得用這個「庸」,聰明人為什麼反被聰明誤?就是喜歡玩一弄自己的聰明,笨人吃虧在哪裡?不曉得玩一弄自己的笨,所以更笨,聰明的人也很笨,玩一弄自己的聰明也是笨人。

這些人笨是為什麼?莊子說:「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後也。」

把自己的一精一神、聰明向一點上鑽。

這個「勞神明為一」的「一」,不是「道通為一」的「一」的意思,不要搞錯了。

只向一點上鑽牛角尖,他認為自己最高明,不曉得向大同方面鑽,這些人叫「朝三暮四」。

怎麼叫「朝三暮四」?有一位「狙公」,一個養猴子的老頭,動物園的院長,拿板粟餵他養的很多猴子,(「予」,像板栗一樣的另外一種食物,究竟是什麼,考據出來甚是為難,這個東西是猴子喜歡的食物。

)本來每天早上喂四個,晚上喂三個,有一天,老頭子好玩,忽然對這些猴子講:明天開始,早上喂三個,晚上喂四個。

猴子就吵了。

老頭說:仍然是早上喂四個,晚上喂三個。

猴子乖乖的。

世界上的人都是這一群猴子,高明人玩一切眾生像玩猴子一樣,反正七個板栗給你吃就是了。

時間安排不同,位子安排不同,你不要這麼高興,罵你一聲混蛋,你氣得非要打架,恭維你天下第一,這一下高興了,實際上都是給人家玩一弄。

這就是「朝三暮四」、「暮四朝三」的道理。

所以,莊子最後一個結論:「名實未虧而喜怒屬用,亦因是也。」

等於那個喂猴子的老人板栗一天餵了七個,實質並沒有變,只是把觀念變一變就受不了。

民曰不便

你不要小看這個故事,社會學、經濟學、哲學的道理都在內,政治上的道理也一樣,領導政治的人很困難,一個政策一轉變,明明這個辦法拿出來,全社會全世界都有利的,開始老百姓絕對反對,不習慣,如果一件壞的事情習慣了,叫他改變也會覺得不習慣。

所以我們讀了歷史,非常感歎,歷史上有「民曰不便」這種事,老百姓習慣了的,法令辦法有改變,鬧起來造反了。

實際上造了半天,改變了的就是「狙公賦予」。

歷史上的商鞅變法,當時改變政治的「法治」主張,第一項是針對周公的公一產制度。

商鞅在秦國的變法,首先是經濟思想改變,主張財產私有。

由商鞅變法,建立了私有財產制度以後,秦國一下子就富強起來了。

但商鞅開始變法的時候,遭遇打擊很大,關鍵就在四個字:「發曰不便」,這一點大家千萬注意,這就講到群眾心理、政治心理與社會心理。

大家要瞭解,人類的社會非常奇怪,習慣很難改,當商鞅改變政治制度,在經濟上變成私有財產,社會的形態,變成相似於我們現在用的鄰里保甲的管理,社會組織非常嚴密,可是這個劃時代的改變,開始的時候,「民曰不便」,老百姓統統反對,理由是不習慣。

可是商鞅畢竟把秦國富強起來了。

他自已失敗了,是因為他個人的學問修養、道德確有問題,以致後來被五馬分一屍一。

可是他的變法真正成功了,商鞅這一次在政治上所做的改變,不止是影響了秦國後代的秦始皇,甚至影響了後世三千年來的中國,中國後來的政治路線,一直沒有脫離他的範圍。

由商鞅一直到西漢末年,這中間經過四百年左右。

到了王莽,他想恢復郡縣,把私有財產制度恢復到周朝的公有財產。

王莽的失敗,又是「民曰不便」。

王莽下來,再經過七八百年,到了宋朝王安石變法,儘管我們後世如何捧他,在他當時,並沒有成功。

王安石本人無可批評,道德、學問樣樣都好,他的政治思想一精一神,後世永遠留傳下來,而當時失敗,也是因為「民曰不便」我們讀歷史,這四個字很容易一下讀過去了,所以我們看書碰到這種地方,要把書本擺下來,寧靜地多想想,加以研究。

這「不便」兩個字,往往毀了一個時代,一個國家,也毀了個人。

以一件小事來比喻,這是舊的事實,新的名詞。

所謂「代溝」,就是年輕一代新的思想來了,「老人曰不便」。

就是不習慣,實在便不了。

這往往是牽涉政治、社會型態很大的。

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對於這種心理完全懂,於是就產生「突變」與「漸變」的選擇問題。

漸變是溫和的,突變是急進的。

對於一個社會環境,用哪一個方式來改變比較方便而容易接受,慢慢改變他的「不便」而為「便」的,就要靠自己的智能。

像當年在四川成都開馬路的時候,就發生這種事,那裡的路都是石頭鋪成的,下雨很滑,成都當時開馬路很困難,當時群眾認為破壞了風水,大家反對,所謂五老七賢,出來講話,硬是不准開。

五老七賢是滿清遺老,地位很高,財產很多,學問很好,社會力量很大。

後來有一先生(他是在這裡去世的,後人叫他軍閥),他實在府有辦法,有一天,他請五老七賢來吃飯,這邊在杯酒聯歡吃飯的時候,那邊已經派兵把他們的房子一角折掉了,等五老七賢回家,已經是既成事實。

隨便大家怎麼罵法,而事情還是做了。

等到後來馬路修成了,連瞎子都說:有了馬路走路不用手棍了。

天下事情,有時要改變是很難的。

有時必須正以逆眾意,違反大眾的意思堅持正碓的政策。

要有這個但當。

這就要諒解他這樣是為了長遠的公利,也有的時候,在執法上違反了自己的私慾,寧可自己忍痛犧牲,這都是難能可貴的。

一個時代,一個環境,譬如我們這個環境,假如下一次來改變了,許多人就會覺得「民曰不便」,一定一塌糊塗,其實都是心理作用。

很多事情,不但政治、社會、家庭也是這樣。

你的孩子讀書不用功習慣了以後,一下又叫他用功,「民曰不便」,他也不會用功的。

所以,「朝三暮四」「狙公賦予」這個故事所包含的哲學意義,很深的人生實用,太多的道理,你當一個笑話聽過去了,那就辜負了莊子。

道並行而不悖

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形而上之道無是也無非,無善也無惡,形而下之道,有是非,有善惡。

那麼,得道的「聖人」,取形而下之道,人與人之間怎麼處呢?一個字,「和之以是非」,是非善惡要調和。

道個「和」就是《中庸》這個「庸」的意思。

《中庸》也提到「中和」這個「和」字,「至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所以有人提出子思著《中庸》是根據《莊子》來的。

所以得道的聖人,曉得形而下有是非,是非是絕對的,只有調和它,中和了,在人道,在形而下就好多了。

但是還不行,要進一步「休乎天鈞」,這是莊子取的名字,「天」就代表形而上道,「鈞」就是平衡,像天地一樣的公平。

像天地一樣的公平,怎麼調和?這就是智能之學。

依我們看,天地並不公平,當我們喜歡熱的時候,它偏要冷起來;當我們喜歡冷的時候,它偏要熱起來。

但是,這個天地有了白天給你鬧,還有夜裡給你休息,它又是很公平的。

要怎麼才能做到天地一樣的公平呢?這個中間的調和,要參透天地的造化,「而休乎天鈞」,在《莊子》裡提出來,這叫做「兩行」。

「兩行」的道理,拿我們現在的觀念,認為莊子是主張雙軌的。

許多東西都走雙軌的路線,走雙軌的路線往往發生矛盾,發生爭鬥。

實際上,「兩行」的道理不是雙軌,也就是孔子講的一句話:「道並行而不悖」。

講到這裡,我們不要被莊子文章汪洋倘恍迷住了,說了半天,還由邏輯講起,自己各說一番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然後他又批評了每一個人所用的邏輯的方法都是主觀的形成,天地間沒有真正的是非,形上、形下都講遍了,中間引用的很多。

莊子的文章等於我們去看一個噴水池一樣,萬花筒噴一出來,給燈光一照,五光十色,水池裡頭波一浪一起伏,就這麼一個畫面。

但不要被騙住了,我們還是要看水,不要看那個現象,看現象已經上了莊子的當。

他始終講形而上的道,現在還沒有講到中心來,還在中間轉。

下面,莊子又提到道的影子啦。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