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2.齊物論:孟浪之言: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吾聞諸夫子:「聖人不從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2.齊物論:孟浪之言

莊子南華

02.齊物論:孟浪之言

孟一浪一之言

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吾聞諸夫子:「聖人不從事於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無謂有謂,有謂無謂,而游乎塵垢之外。」

夫子以為孟一浪一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

吾子以為奚若?」

長梧子曰:「是皇帝之所聽熒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計,見一卵一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鴞(xiāo)炙。

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

奚旁日月,挾宇宙,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隸相尊?眾人役役,聖人愚芚,參萬歲而一成純。

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

「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

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

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筐一床一,食芻豢,而後悔其泣也。

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

「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

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

夢之中又佔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

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

君乎!牧乎!固哉!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

是其言也,其名為弔詭。

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既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與若不能相知也。

則人固受其黮(dǎn)闇,吾誰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與若同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惡能正之?使異乎我與若者正之,既異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與若者正之,既同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何謂和之以天倪?」

曰:「是不是,然不然。

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

化聲之相待,若其不相待。

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

忘年忘義,振於無竟,故寓諸無竟。」

到這裡,莊子又講了一段故事,這是大家最容易犯的一毛一病

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吾聞諸夫子:「聖人不從事於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無謂有謂,有謂無謂,而游乎塵垢之外。」

夫子以為孟一浪一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

吾子以為奚若?」

「瞿鵲子」和「長梧子」都是古代道家《高士傳》上的人物。

瞿鵲子據說是孔子的學生,這裡的「夫子」是孔子。

瞿鵲子問長梧子:我聽老師講,得道的人,「人從事於務」,好像對於世俗的事務不需要管。

這是我們一般修道人的思想,據我數十年之經驗,凡是一有修道觀念的人,這個人就廢了,就完了。

什麼原因?第一,學道難,非常難,一般修道人認為「從事於物」會擾亂我的道心,什麼也不管,以為不管事才好修道;第二,修道本來是個自私的事,但是一般修道人以自我為中心,非常自私,我要成道,想「乘雲氣,騎日月,」對不對?你們去研究,這是不是真的道?

瞿鵲子問長梧子:我聽老師說,學道的人,不從事於世間的事物,「不就利,不違害,」好的事情不沾邊,壞的事情也不管,真正修養到了這個地步很高。

絕對的自我主義,在西方文化中叫做真正的自一由,個人的自一由主義發展到極點。

可惜我們一般人沒有學到「不就利,不違害,」「不違害」就做不到,有「害」的地方就是要去,那就是《禮記》中講士大夫知識分子國難當頭,見危受命,不怕禍害,我們做不到。

「不就利,」修道的人,表面上萬事不管,但是如果你傳我一個道,對自己有利,我就磕頭,你就是叫我龜孫子,我也干,雖然看起來很誠心,實際上做的動機卻是「就利」,對不對?佛家講佈施,為別人佈施你的一精一神生命,基督教講奉獻給大家,只要犧牲一點,對自己有害。

就不幹!對不對?

真得道的聖人,「不喜求,」不喜歡要求什麼;

「不緣道,」不標榜自己在修道。

大家注意,一般修道的人要求多得很,既要健康,又要長壽,又要發賭……帶個香蕉到廟子裡拜拜,所有打求完了,香蕉帶回來自己吃飽,總而言之,統統希求。

還要大家看得起我,做起一副修道的樣子,裝模作樣。

「無謂有謂,有謂無謂,而游乎塵垢之外。」

你說他有所謂嗎?看到他在這個世界上活著不知道有什麼目的,好像無所謂。

你說他無所謂?他在世界上又活得很起勁,但是仔細研究,他雖然生活在人世間,照樣做生意,照樣騎摩托車,每天六點鐘起一床一,匆匆忙忙地趕,晚上十二點鐘才睡,而且忙得不得了,「而游乎塵垢之外」,但是他的心跳出了世俗的塵垢之外。

瞿鵲子說,我給老師那麼講,可老師呢,說我太孟一浪一,好高騖遠,沒有資格問這個話。

我給老師罵了,但心裡不服氣,「而我以為妙道之行,」我認為真正得道的人一定是這樣,「吾子以為奚若?」

你認為怎麼樣?

長梧子曰:是黃帝之所聽熒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計,見一卵一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鴞炙。

長梧子說:「你問的問題太大了,不要說你,就是我們老祖宗黃帝,得道的人,「之所聽熒也」,你問他,他也會裝作聽不懂,不是不知道,而是你問

得太高了,不會答覆你。

「而丘也何足以知之?」

你的老師孔子哪裡會知道。

看起來莊子在罵孔子,實際上孔子也是用不知道表示不懂是真懂。

「且女亦大早計,」你太急一性一了,牛吹得太早了;「見一卵一而求時夜,」 看到雞蛋,就想到明天早上公雞會叫了,我會起一床一了,不要鬧鐘了;「見彈而求鴞炙。」

看見了彈就想到明天我打到野鴨了,明天中午請你吃野味,你只不過子彈在手,還沒上山獵,打不打得到還是問題,所以老師罵你孟一浪一,不是真的嗎?

注意啊,你看這一段,描寫千古以來一般修道的人都是這樣,打坐三天就想氣脈通了,神通來了,再不然明心見一性一悟道了。

有個學生曾經問我,老師啊,我在你這裡坐了四個禮拜,一點都沒有什麼,我說這個樓上本來就沒有什麼,誰叫你來坐的呀。

看到蛋就想到公雞,看到了子彈就想到野味明天上桌子了,挨老師的罵是當然的。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