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齊物論》的思想、理路給人的感覺是:「汪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

莊子南華

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

這是研究《莊子》最頭疼,問題夾雜得最多的—篇文章。

《齊物論》的思想、理路給人的感覺是:「汪洋博大,堂皇迷一離」,因為它中間說的內容太豐富,太豐富了!我們往往把它前後的邏輯把握不住,所以古人都批評《莊子》的文章「汪洋博大,堂皇迷一離」。

實際上一點都不迷一離,條理很清楚。

我們看一下題目:「齊物論」。

宇宙萬物,宇宙萬有是不齊的,不平等的。

所謂不平等,就是有差別。

現在莊子提出是「齊物」,宇宙萬有平等,沒有現象的不同,那麼《齊物論》講萬物平等,沒有差別。

我們人如何解脫物理世界的束縛,達到那個真正無差別平等的道體,這篇文章最重要是談這個問題。

由開頭講如何求證這個無差別道體,到最後說明無差別裡頭有差別的道理。

到底差別是怎麼來的?差別是由於「氣」的變化來的。

現在開始講《齊物論》。

莊子首先說明無差別的求證,他以故事的方式說明。

生滅變化無常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答焉似喪其耦。

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間之也。

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而末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子游曰:「敢問其方。」

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

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

而獨不聞之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圍之竅一穴一,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於,而隨者唱喁;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

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

鹹其自取,怒者其誰耶?」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答焉似喪其耦。

「南郭」是複姓,「子綦」是名字,後世道家的《神仙傳》、《隱士傳》都把他列進去了。

現在假設我們在看電視、電一影或劇本,出來一個人,這個人叫南郭子綦,把他想成個老頭子。

我們要注意,在莊子那個時代沒有凳子、椅子,我們看到日本人坐的榻榻米,上面放一個矮茶几,大家盤腿坐在蓆子上,這就是我們中國古代的生活。

什麼叫做「隱機而坐」呢?就是這樣軟一下去,一溜就下去了,好像茶几都把他蓋住的樣子。

不是像現在同學們坐累了就趴在桌面上睡,那叫伏幾而坐。

南郭子綦這樣一副懶得不得了的神情,人往下一溜,半坐不坐的,軟一下去了,然後把頭一翹,「仰天而噓」。

為什麼「噓」?「噓」在秦漢以後不叫「噓」,所有的《神仙傳》《隱士傳》上,「噓」叫做仰天長嘯。

譬如魏晉時代有一個隱士叫孫登,書上講「孫登善嘯」。

老虎叫就是嘯,難道他坐在那裡學老虎叫嗎?不是的,嘯和這裡的「噓」是一個東西,就是吹一個很長的口哨。

「答焉似喪其耦。」

「答焉」不是答話的答,就是頭一低,人向茶几下一溜,頭仰起來,吹一個很長的口哨,等把氣吹平了,又把頭一低。

「似喪其耦」,好像損失了個東西似的。

古人講兩夫妻叫對偶,這裡的「耦」不是指對偶,是說好像喪失了所有的外境,相對的東西都沒有了,就這麼一軟一軟一下去,死了不像死了,活著也不像活著,反正是懶洋洋的像沒有骨頭一樣。

就那麼個神態。

我們要注意呀,第一篇《齊物論》的開始,鯤魚化成大鵬鳥,直上萬里的高空向南飛,那個氣勢非常壯觀,最後到達了「無何有之鄉」,了不可得,一無所有。

那麼《齊物論》的開始,這個人什麼都沒有,也不是灰心,也不是失望,是懶到了極點,什麼都沒有。

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

第二個鏡頭:出現了南郭子綦的學生「顏成子游」。

「顏成」也是複姓,「子游」是名字。

顏成子游站在旁邊。

古代長輩坐著的時候,晚輩要站立侍候在前,等著長輩吩咐要做什麼事,有問題請教則是跪著,表示一種尊敬。

古人有時講「膝行而前」,怎麼叫「膝行而前」呢?在日本我們可以看到,兩個膝蓋跪在榻榻米上,爬著就過來了。

顏成子游看見老師這麼一個情形,就問了:老師啊,我現在看到你的外形像一塊枯的木頭,毫無生氣,由外形看到內心,內心像死灰一樣,一點活氣都沒有,冷冰冰的。

人的身心怎麼可以到達這個樣子?

「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

特別注意這兩句話。

從文字上講:你今天靠在茶几上休息的這個狀況,跟從前的情形完全兩樣。

如果單照字面上這麼講,一定很冤枉莊子,其實在這兩句話裡頭,莊子已經點題了。

我們作古文叫點題:「畫龍點睛」,魏晉時候的僧繇,他畫龍不畫眼睛,畫了眼睛,「畫龍點睛,破壁飛去」,龍就變成真的;飛走了。

莊子這時候才落點睛之筆:「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

要瞭解《齊物論》就得瞭解這兩句話。

當我們第一秒坐在這椅子上,第二秒已不是第一秒鐘了,第三秒更不是第二秒了,每一分每一秒宇宙萬事都在變化。

這就是後面講到的孔子告訴顏回的一句話,四個字:「交彼臂過」。

兩個人走路,你過來我過去,兩人對面走在一起,兩個膀子剛剛在同一條橫線同一個位置上時,兩個膀子這麼一碰,一剎那,已經過去了,你往這邊走,我往那邊去了。

任何時間,任何地區,一切的事情,這一剎那之間都在變化,不會永恆存在的。

兩個手臂一碰,拉一下手,等再拉一次的時候,已經不是原來的了,中間已經有很多的變化了。

當我們剛剛靠著一坐的時候,當下就過去了,等於佛法的一句話:「剎那無常,「剎那」是梵音,一彈指,「啪」,就是六十個「剎那」。

所以這裡儘管是顏成子游在問,但莊子已經點題了:「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

莊子借用南郭子綦的嘴,在《齊物論》中談到,怎樣忘掉了內、外境,進入沒有分別,萬物平等的「無何有之鄉」。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

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

南郭子綦說:是的,你問得好啊,你看我這樣不好嗎?換一句話說,我這樣很好嘛!你覺得有疑問嗎?我告訴你:「今者吾喪我,」此時此刻,我已經沒有我了,「喪我」了,你知道嗎?一個人要真正解脫物理世界的困擾,解脫一切煩惱而到達真正的逍遙,唯有「喪我」,亡我。

沒有達到亡我,不能瞭解那個萬物不齊之間,有超乎形而下到形而上是完全「齊一」的。

所以這一篇的題目:求證齊物。

萬物不齊有都是相對的,要想求證那個絕對的,那個形而下萬物不齊後面的本體,那個形而上了無一物,了不可得的「無何有之鄉」,怎麼求得呢?要達到真正的亡我。

那麼才可以談《齊物論》。

到這裡,《齊物論》已經講完了,下面都是延伸和發揮。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