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1.逍遙游:下面我們開始研究《內篇》的第一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1.逍遙游

莊子南華

01.逍遙游

《莊子》在中國文學中非常有名。

下面我們開始研究《內篇》的第一篇,《逍遙游》。

在中國文化裡頭,逍遙這兩個字是莊子最先提出來的,莊子講的逍遙,不是西門町那個逍遙池的意思,那是洗澡的地方;不過也許有一點榷莊子》裡逍遙的意味。

我們現在說人生要逍遙逍遙,這個逍遙常常是修道的人的理想,等於學佛的人要求解脫。

結果我們看修道的人,又吃素又守戒,又這樣又那樣,認為這叫做道。

看他一點都不逍遙,越看越苦。

學佛修道要求逍遙解脫,人生既不逍遙又不解脫,這個人生是很苦的。

《逍遙游》,我們看了這個題目要特別注意,逍遙是逍遙,游是游,因為逍遙了才可以游,不逍遙不能游。

借用佛家的觀念,人生解脫了,才能夠得遊戲三昧,在人生的境界裡面遊戲。

所以拿這個觀念講,什麼叫人生?我們可以作一個答案:痛苦的累積叫人生。

人生可以解脫痛苦,就一定得到逍遙自在。

我們現在首先要對《逍遙游》做一個綱要,大家要把握這個綱要。

《逍遙游》全篇的內涵都指導著我們的方向。

第一個主題,就是人生要「具見」,見地具備,就是普通講的見解,再普通一點講,就是眼光、思想。

一個沒有遠見的人,見解都不行,要想成功一個事業,或是完善一個人生,是不可能的。

所以莊子提出來「具見」,具備見地,才能夠腳踏實地,從基本做起。

因此後來的禪宗,首先講;個人一定要「具見」,具備高遠的見地,見到道才能夠修道,不能見道還修個什麼道。

假如說我們見到了眼前有一塊黃金,然後想辦法把它拿起來,你沒有看到黃金,在那裡瞎想有什麼用?所以莊子第一個提出,真正的要見道才能修道。

換句話說,人修道也好,作人也好,要真正地瞭解了人生,才能夠懂得人生。

那麼具個什麼見呢?《逍遙游》就告訴我們:解脫的見。

人生不要被物質的世界,不要被現實的環境所困擾。

假如是被物質世界、現實環境所困擾了,那麼人生的見解已經不夠了。

所以能夠具備了高遠的見解以後,那就不會被物質的世界所困擾,不會被人生痛苦的環境困惑了,自然會超越,會昇華。

這一篇《逍遙游》,它的內涵就是如此。

世界上最高深的道理,同人的最深厚的感情一樣,語言文字是沒有辦法表達的,不管什麼中文、英文、法文、日文,沒有辦法表達。

語言文字如果能如實地表達人的思想,那人輿人之間就不會有誤會了。

譬如怎麼表達哭,只有哭了才曉得,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也有最高明的人,不能表達的東西,可以轉個彎來表達,那就是用比喻來表達。

所以世界上最高明的大宗教家就善於用比喻,釋迦牟尼佛最善於用比喻,如用蓮花的比喻等;耶穌也很會用比喻;莊子也常用比喻。

因為有時候不用比喻講不出來,譬如我們恭維一個人很漂亮:「你比楊貴妃還漂亮。」

楊貴妃究竟有多漂亮,大家也沒有看到過。

不過拿來比喻來說明漂亮的程度。

所以《逍遙游》裡面有兩個大方向,在很多關鍵的地方用比喻,來告訴我們人生和修養的方法。

哪兩個大方向?

第一個方向告訴我們「物化」,這是中國文化中道家的一個大標題。

宇宙中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一切外物,都是物理的物象變化,物與物之間互相在變化,所以叫「物化」。

譬如我們人也是,「物化」變出來的,一個男的,一個女的,彼此有變化,就變了那麼多人;人生命活動中所需要的牛一奶一、麵包、米飯、青菜、香腸等,經過我們的胃的變化又變成了人的肉一體;人所排一洩的汗、口水,大小一便,又變成了肥料;肥料再變成萬物;一切萬物又互相變化,而且非變不可,沒有一個東西是不變的,這個就是「物化」。

在道家的觀念裡,整個宇宙天地就是一個大化學的鍋爐,我們只不過是裡面的「化」物,受「化」的一個小分子而已。

要如何把握那個能「化」,能「化」的是誰呢?把那個東西抓到了就得道了,就可以逍遙了,不然我們終是被「化」的,受變化而變化,做不了變化之主,造化之主。

要把握住造化之主,才能夠超然於物外,超出了萬物的範圍以外,所以莊子告訴我們「物化」的自在。

那麼,莊子同時在這個觀念裡頭也告訴我們,人也是萬物之一,人可以「自化」。

如果明白了「具見」,見到了「道」的道理,我們人可以「自化」,我們這個有限的生命可以變化成無限的生命,有限的功能可以變化成無限的功能。

第二個方向就告訴我們,真正的變化是什麼?人的變化,我們人,可以把自己昇華成超人。

這個超人怎麼變呢?超人就在最平凡中變。

我們做到了《逍遙游》這兩個要點,才真正達得到逍遙。

我們先從人的這個高度來討論。

我想在座諸位先生、同修讀過《莊子》,研究過《莊子》的很多,不過我報告我的意見。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