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4.人間世:異材: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4.人間世:異材

莊子南華

04.人間世:異材

異材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千乘,隱,將芘其所藾(音l&agra一ve;i)。

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樑;俯而視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以為棺槨;一舐一其葉,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醒三日而不已。

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於此其大也。

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宋有荊氏者,宜楸柏桑。

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音y&igra一ve;)斬之;三圍四圍,求高名之麗者斬之;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禪傍者斬之。

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於斧斤,此材之患也。

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與豚之亢鼻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

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為不祥也。

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也。

《人間世》全篇的宗旨,莊子告訴我們怎樣處世作人,方法就是老子講的三個字。

「曲則全」,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做人處世的藝術。

處世是非常難的,如何做到「曲則全」呢?前面講到櫟社樹,無所可用,等於本地的榕樹,榕樹實際上沒有多大的用處,但往往可以給人乘涼,乃至做廟子前面的標記。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千乘,隱將芘其所蔌。

「商丘」是一個地名。

「南伯子綦」看見一棵大樹,大到什麼程度呢?「結駟千乘,隱將芘其所蔌。」

古人所謂「駟」是四匹馬平排拉一個車子叫「一乘」,「千乘」形容大得不得了,有四千匹馬平排起來站在這棵大樹之下,樹葉都把它們遮住了。

我們知道,任何植物,樹根有多大,就是樹葉子散開的範圍。

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樑;俯而視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以為棺槨;咶其葉,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

子綦說,這是什麼樹呢?它一定有奇才異能。

現在說一個人有特殊的本領為奇才異能,也是由《莊子》「異材」的觀念發揮的。

抬頭一看,樹的枝幹是歪歪曲曲的,不能做為棟樑之材。

古代建房不用鋼筋水泥,全部用木材,尤其古代修建帝王的宮殿,采棟樑之材是非常困難的。

歷史上帝王們修建宮殿就是老百姓的大災難,棟樑之材都只有在深山老林中才找得到,千方百計砍下來,要運幾萬里送到首都去。

例如最好的木頭在西康建昌。

過去有一句土話:「少不入廣,老不入蜀。」

它的意思指廣東風氣比較開放,很風一流,年青入廣就流連忘返了。

老年人入蜀有個好處,有好的棺材料。

因為四川西康一帶有好木,如沉香木,有香的,有不香的,一根沉香木比黃金鋼鐵還重,在水中不會浮起來。

帝王們修建宮殿必須用這種木頭,木頭砍下來,要經過很多省,運幾萬里。

為了帝王們享受,老百姓不知要死多少人,經濟上的損失不知有多大。

把這棵樹的根剖開,不能做棺材板。

用櫟木做的棺材板很容易爛,很容易生蟲,而且古代好的棺材板是一塊板,不能用兩塊湊起來,不能有縫,有縫則一屍一體腐爛了,液體流一出來,味道很難聞。

一舔一一下樹葉子,則嘴爛舌爛;聞它的味道,人就會像酒醉後嘔吐一樣,三天都吐不完。

這樹大得不得了,卻一點用處都沒有,但它「結駟千乘」,可以做一個大的停車場,有這樣大的好處,是「異材」。

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於此其大也。

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子綦說,這「材」算什麼東西?無以名之,這就叫嫉才妒能,因為它有特殊的材料,天生的能照應那麼多人,但是它本身有什麼長處?一無所長。

「嗟乎」是感歎,上天生就這麼一個木頭,一無所長但用處大。

這個故事同前一個故事相似,前面講的櫟社樹一無所用,但卻做了神木。

現在這個大木也無用處,但能夠擋住了太陽,能夠覆蓋了天下人,大家都可以在大樹下乘涼。

最偉大的大木就是這樣,最沒有用的大木也是這樣。

在人裡面,當皇帝、作孤家寡人就是這個大木,當皇帝是一無所能,既不能搬磚又不能蓋房。

任何本事都沒有,只有一個本領,你們可以躲在他下面乘涼,因為他有大用,所以不成材。

材是專才。

譬如歷史上有名的漢高祖真是這個大木,兄弟三人,就他一無用處,成天喝酒吃肉吊兒郎當的。

從表面上看,他是漫不在乎,大而化之的人物,他只有一個本事,會當皇帝。

但當他統一天下,登上皇帝的寶座之後,很坦白地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運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吾擒也。」

現在很多青年人想當領袖,你要想一想,自己會不會做造麼一個大木?如果又一精一明又能幹,連小指頭都充滿了一精一明的人,你不要想當這麼一個大木了,做不到的,只能做個學者,或學個電機工程,再不然當一個博士很了不起了。

要做這麼一個大木,必須要「異材」,要特別不同。

那麼,莊子已經說明了第二層意思,他雖然沒有說木頭作什麼用,但一望而知,點題了,這木頭可以「結駟千乘」,「結駟干乘」就是天子的本領。

有材則患

宋有荊氏者,宜楸柏桑。

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音y&igra一ve;)斬之;三圍四圍,求高名之麗者斬之;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禪傍者斬之。

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於斧斤,此材之患也。

宋國有個姓「荊」的人家,有一塊好地,種了楸樹柏樹桑樹。

當這些木頭長到一把時,兩手相合叫一把,可以用來做抓猴子的機械,就砍了;當長到三圍四圍時,可以用特別漂亮的木頭來做大房子的門框,就砍了;再長大一點,長到七圍八圍時,「樿傍」就是做匾,可以拿來做匾了,貴人富商之家就把它砍了。

草木的壽命很長,依中國文化來講,用五行表示,東方屬木,西方屬金,東方是太陽升起方,木代表生發之機,表現生生不息的現象。

草木壽命都很長,而且不大容易死亡,即使砍斷了,還是可以連續長起來。

這些草木應該活得與天地同壽,但是它是有用的材料,長得大一點,小有用處了,隨時就被砍了,所以生命只活了一半,甚至一半都未活到。

無用之材就活得很長。

前面講有個大木無用,其實無用的大木最有用,代表了領袖的才能。

要做個領袖,真是一無所能,無所長處。

但領袖的長處是什麼呢?能包容一切人的長處,假如不能包容,就是臭木頭,只能放在廟子裡,靠菩薩在前面保衛著,才活得長久一點,不然就要被砍掉。

這個大木不靠菩薩不靠神,因為它自己能包容一切,能蔽蔭天下人,等而下之的材料就用到死,「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於斧斤,此材之患也。」

這個故事的道理說明,世界上能幹多才的人,都把自己的生命糟蹋了,越能幹越多才,越是自己促死。

歷史上有名的蘇東坡,就是有用的材料之一,蘇東坡一生遭遇很坎坷,他晚年做了一首很妙的詩,希望人不要做有用的人:「人人都說聰明好,我被聰明誤一生,但願生兒愚且蠢,無菑無難到公卿。」

這是蘇東坡晚年的人生經驗,我讀了以後笑了,天下的如意算盤被他打完了,生兒又笨又蠢,但運氣好,一輩子無災無難到公卿,這不是打如意算盤嗎?蘇東坡怕被聰明誤了的思想,又被聰明誤了。

所以莊子下了個結論:

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與豚之亢鼻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

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為不祥也。

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也。

古代人的迷信,牛馬身上有塊一毛一是白的,不吉利。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的馬叫「的盧」,據說的盧喪主,帶孝的。

牛豬頭上有白一毛一的,小豬的鼻子翹得像犀牛一樣地高,拜拜都不能,也不吉利。

人有痔瘡的都不能過河,河神不答應。

像過去往浙江普陀山拜觀世音菩薩,女的碰上經一期,不能坐船去拜,不然會碰上颱風。

如果碰上颱風,馬上就問有女的沒有?有就把她丟下海了,一定是她不乾淨,惹菩薩生氣,所以來了颱風,這是古人迷信。

莊子引用古代人的迷信,這些事是符祝,一般說的端公們都知道,認為不祥。

莊丁說人認為不吉利,但「神人」認為不吉利更好。

如果變馬,寧肯頭上有白的一毛一帶孝,一輩子沒有人敢騎;如果變豬,寧肯鼻子高高地翹一起,不會被人殺了拿去拜拜,會好好地活到老。

所以,世人認為不吉利,在上天看來是大吉大利。

這一段看起來滑稽幽默,但人生被莊子看得透透的。

莊子的觀念認為,人沒有認清自己的價值,沒有好好地活在這個世界,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人生所謂求名求利求能幹,要聚斂功名富貴的,都是不願意好好地活著,忙忙碌碌地過一生,最後自己賣命得來的功名富貴,功成名遂,自己卻看不見了,像蘋果熟了落地了。

這兩個故事說完了,就是莊子在《人間世》中所提的兩個原則。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