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鬼神將來捨,而況人乎!我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

莊子南華

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

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

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鬼神將來捨,而況人乎!

我們平時修持修養,眼睛喜歡向外面看,耳朵喜歡向外面聽,真正修養做到了,眼睛對外見而不見,看到了跟我不相干,用佛學的話來講,就是內心意識不起分別;耳朵聽到聲音,在鬧市中車鳴鳴馬嘯嘯,隨便你怎麼吵,沒有聽見。

所以佛經上講,有一天佛在恆河邊打坐,一行做生意的商隊用車馬馱著貨品過河,那個車聲和馬叫的聲音很嘈雜,後來佛出定了,一看地下都是亂七八糟的水,就問弟子們:「這是怎麼一回事?」

弟子說:「你不知道啊?剛才很多車馬經過。」

「噢,我一點都不知道。」

佛可不是昏沉,跟昏沉有差別,也不是睡著了,是「耳目內通」,眼睛不向外看,內觀;耳朵也不向外聽,內通。

這是觀音法門,就是《楞嚴經》上說的「返聞聞自一性一」,用耳根修的「入流亡所」。

注意了,你們要是年紀大一點,最好用觀音法門慧覺來修持,可以長壽。

為什麼用耳根聽可以長壽?耳根管氣,耳通氣海,耳根也通腎海。

「返聞聞自一性一,一性一成無上道」,到達了「入流亡所」,眼識、耳根回轉來,進入法一性一、自一性一之法流,「亡所」,忘掉了所聽所聞的境界,即莊子所說的「吉祥止止」,這就是「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

怎麼叫「外於心知」?不要起心動念,不用第六意識。

而能夠知道天上人間,無所不知。

拿佛學的道理講,就是第八阿賴耶轉成大圓鏡智,照天照地。

這個時候,把心能夠知道一切,能知之作用,能知之一性一,能知所知的都空掉了,那個出來的叫「般若」,佛學叫做大智能,大智能能通一切法。

到達了這個境界,「鬼神將來捨,而況人乎?」

鬼神都站在前面聽你的命令,而況人世間呢?「捨」,就是停止到這裡,站在你的前面。

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伏戲、幾蘧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

「是萬物之化也,」即《易經·系辭》上所講的「參贊天地之化育」。

這個娑婆世界是有缺陷的,人修道修養到了這個境界,人的生命功能,人的價值到了最高處,宇宙天地的缺陷就可以彌補了。

這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原始的道家,包括了儒家道家合一的道統,是堯,舜、禹三代傳行的法要。

儒家道家所標榜的,上古三代內聖外王的帝王,內聖修養的關鍵就在這裡。

「伏戲」,就是伏羲皇帝,我們的老祖宗,畫八卦的;「幾蘧」,上古的聖人,明王。

佛經上說,做治世的轉輪聖王,出世法能夠變成越世的聖人。

他們為什麼能夠天人合一,於世間法做帝王,就是因為內聖修養到達了「是萬物之化也」「參贊天地之化育」這個境界。

這樣,你就懂了傳統文化的道統,內聖的道統。

我們的老祖宗「伏羲」「幾蘧」等都得到了這個道統,內聖而外王,其它的歷代的名臣名相,有功業留在歷史上,為什麼他們的成就那麼偉大呢?都是因為他們內聖,內在的修養做到了,然後出來外王。

佛家講度人度世,這個度人的意思就是外王。

千萬不要說:「你皈依了我啦,拿個紅包給我,聽我念一句阿彌陀佛,我又度了一個了。」

你小心,「本要度眾生,反被眾生度。」

這是我下山以後到現在,幾十年對自己的結論,下山來本要度眾生,到現在我感覺到反被眾生度了。

所以不要隨便講度人。

非內聖不能外王。

內聖修養必須要做到這一段。

《人間世》第一段故事到此為止。

這個故事我們注意,顏回聽到衛靈公正當中年,辦事專斷,輕率地處理政事,輕率地役使百姓,使人民大量死亡,卻看不到自己的過失,就想去教育他,使他在政治上變成一代的明君。

顏回想去做王者之師,就是相當於後世的諸葛亮穿個八卦袍,拿個鵝一毛一扇想去煽火去,因此向孔子請假。

孔子說你去吧,去了之後你吃飯的傢伙就掉了,你這一點點修養怎麼行?這就代表了一個人求學問也好,修道也好,犯了孟子所講的「得少為足,好為人師」的錯誤,「得少為足」,稍稍得了一點就滿足了,「好為人師」,等於我們一樣,被人一叫老師馬上就倒霉了,被眾生度了,所以千萬不要隨便當人師。

這是第一段的道理。

下面孔子跟顏回一系列的對話,就討論假設現在你去,應該怎麼講話怎麼辦。

這是教育我們在人間世,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身份,應該是哪一種態度。

接著孔子告訴顏回,你出去度人,對世界有所貢獻,對社會有所貢獻,必須要內聖的修養做到了聖人的境界,然後出來外用才能夠起作用。

不然的話,只看到現在的人生輝煌,很光明很燦爛。

死後呢,五個字:「與草木同腐」。

所以我常常告訴青年同學們,歷史上多少皇帝,多少宰相,多少狀元,你報得出幾個來?他們在當時都是了不起,但過後被歷史遺忘了,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功德留在人間。

這是內聖沒有做好,出來外用只能爭取一時,不能夠爭取到千秋。

所以事業是分兩條路的,這些聖人教主們,修道的人,說真的,也在爭哦:爭取千秋,不在一時。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