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恰皆轎之半字也。時署中召仙,即舉以請對,乩判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

閱微草堂筆記

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

一陽一曲王近光言,冀寧道趙公孫英有兩幕友,一姓喬,一姓車,合雇一騾轎回籍,趙公戲以其姓作對曰:喬,車二幕友,各乘半轎而行。

恰皆轎之半字也。

時署中召仙,即舉以請對,乩判曰:此是實人實事,非可強湊而成。

越半載,又召仙乩,忽判曰:前對吾已得之矣。

盧、馬兩書生,共引一驢而走。

又判曰:四日後,辰巳之間,往南門外候之。

至期遣役偵視,果有盧,馬兩生,以一驢負新科墨卷,赴會城出一售,趙公笑曰:巧則誠巧。

然兩生之受侮深矣,此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雖仙人亦忍俊不禁也。

先祖有莊,曰廠裡,今分屬從弟東白家。

聞未析箸時,場中一柴垛,有年矣。

雲狐居其中,人不敢犯,偶佃戶某,醉臥其側,同輩戒勿觸仙家怒,某不聽,反肆詈。

忽聞人語曰:汝醉,吾不較,且歸家睡可也。

次日詣園守瓜,其婦擔飯來,遙望一團一 焦中,一紅衫女子與夫坐,見婦驚起,倉卒逾垣去,婦故妒悍,以為夫有外遇也,憤不可忍,遽以擔痛擊,某白曰:不能自明,大受箠楚,婦手倦稍息,猶喃喃毒詈,忽聞樹梢大笑聲,方知狐戲報之也。

吳惠叔言其鄉有巨室,惟一子,嬰疾甚劇,葉天士診之曰:脈現鬼證,非藥石所能療也,乃請上方山道士建醮,至半夜,一陰一風颯然,壇上燭光俱黯碧,道士橫劍瞑目,若有所睹。

既而拂衣竟出,曰:妖魅為厲,吾法能祛,至夙世冤愆,雖有解釋之法,其肯否解釋,仍在本人,若倫紀所關,事幹天律,雖綠章拜奏,亦不能上達神霄,此祟乃汝父遺一幼弟,汝兄遺二孤侄,汝蠶食鯨吞幾無餘瀝,又煢煢孩稚視若路人,至饑飽寒一溫一 ,無可告語,疾痛痾癢,任其呼號,汝父茹痛九泉,訴於地府,冥官給牒,俾取汝子以償冤。

吾雖有術,只能為人祛鬼,不能為子驅父也。

果其子不久即逝,後終無子。

竟以侄為嗣。

護持寺在河間東四十里,有農夫於某,家小康,一夕於外出,劫盜數人從屋簷躍下,揮巨斧破扉,聲丁丁然,家惟婦女弱小,伏枕戰慄,聽所為而已。

忽所畜二牛,怒吼躍入,奮角與盜鬥,梃刃一交一 下,斗愈力。

盜竟受傷狼狽去。

蓋乾隆癸亥,河間大饑,畜牛者不能芻秣,多鬻於屠市。

是二牛至屠者門,哀鳴伏地不肯前,於見而心惻,解衣質錢贖之,忍凍而歸,牛之效死固宜。

惟盜在內室,牛在外廄,牛何以知有警,且牛非矯捷之物,外扉堅閉,何以能一躍逾牆,此必有使之者矣。

非鬼神之為而誰為之。

此乙丑冬在河間歲試,劉東堂為余言。

東堂即護持寺人。

雲親見二牛,各身披數刃也。

芝稱瑞草,然亦不必定為瑞。

靜海元中丞在甘肅時,署中生九芝,因以自號,然不久即罷官。

舅氏安公五占,停柩在室,忽柩上生一芝,自是子孫式微。

今已無齠齔。

蓋禍福將萌,氣機先動,非常之兆,理不虛來。

第為休為咎,不能預測耳。

先兄晴湖則曰:人知兆發於鬼神,而人事應之。

不知實兆發於人事,而鬼神應之。

亦未始不可預測也。

大學士伍公彌泰言,向在西藏見懸崖無路處,石上有天生梵字大悲咒,字字分明,非人力所能,亦非人跡所到。

當時曾舉其山名,梵音難記,今忘之矣,公一生無妄語。

知確非虛構,天地之大無所不有。

宋儒每於理所無者,即斷其必無。

不知無所不有,即理也。

喇嘛有兩種,一曰黃教,一曰紅教,各以其衣別之也。

黃教講道德,明因果,與禪家派別而源同。

紅教則惟工幻術。

理蕃院尚書留公保住言,駐西藏時,曾忤一紅教喇嘛,或言登山時必相報,公使肩輿鳴騶先行,而一陰一乘馬隨其後,至半山果一馬躍起,壓肩輿上,碎為磟粉。

此留公自言之。

曩從軍烏魯木齊時,有失馬者,一紅教喇嘛,取小木橙,咒良久,忽反覆折轉,如翻桔槔,使失馬者遂行,至一山谷,其馬在焉。

此余親睹之。

考西域吞刀吞火之幻人,自前漢已有,此蓋其相傳遺術,非佛氏本法也。

故黃教謂紅教曰魔,或曰是即波羅門,佛經所謂邪師外道者也。

似為近之。

巴裡坤辟展烏魯木齊諸山,皆多狐,然未聞有祟人者。

惟根克忒有小兒夜捕狐,為一黑影所撲,墮山崖傷足。

皆曰狐為妖,此或膽怯目眩,非狐為妖也。

大抵自突厥回鶻以來,即以弋獵為事,今日則投荒者,屯戍者,辟墾者,出塞覓食者,搜巖剔穴,采捕尤多。

狐恆見傷夷,不能老壽,故不能久而為魅歟?抑僻在荒徼,人已不知導引煉形術,故狐亦不知歟?此可見風俗必有所開,不開則不一習一 ;人情沿於所一習一 ,不一習一 則不能。

道家化性起偽之說,要不為無見。

姚安公謂滇南僻郡,鬼亦癤良,即此理也。

副都統劉公鑒言,曩在伊犁,有善扶乩者,其神自稱唐燕國公張說,與人唱和詩文,錄之成帙,性嗜飲。

每降壇必焚紙錢,而奠以大白。

不知龍沙蔥雪之間,燕公何故而至是。

劉公誦其數章,詞皆淺陋。

殆打油釘鉸之流,客死冰天,遊魂不返,托名以求食歟。

裡人張某,深險詭譎,雖至親骨肉,不能得其一實語。

而口舌巧捷,多為所欺,人號曰禿項馬。

馬禿項為無鬃,鬃蹤同音,言其恍惚閃爍,無蹤可覓也。

一日,與其父夜行迷路,隔隴見數人圍坐,呼問當何向,數人皆應曰:向北。

因陷深淖中,又遙呼問之,皆應曰:轉東。

乃幾至滅頂,蹩跫泥塗,困不能出,聞數人拊掌笑曰:禿項馬,爾今知妄語之誤人否。

近在耳畔,而不睹其形,方知為鬼所紹也。

妖由人興,往往有焉。

李雲舉言,一人膽至怯,一人欲戲之,其一奴一手黑如墨,使藏於室中,密約曰:我與某坐月下,我驚呼有鬼,爾即從窗隙伸一手,屆期呼之,突一手探出,其大如箕,五指挺然如舂杵,賓主俱驚,僕眾嘩曰:此其真鬼耶?秉炬持杖入,則一奴一昏臥於壁角,救之蘇,言闇中似有物,以氣噓我,我即迷悶。

族叔楘庵言:二人同讀書佛寺,一人燈下作縊鬼狀,立於前,見是人驚怖欲絕,急呼是我,爾勿畏,是人曰:固知是爾,爾背後何物也,回顧乃一真縊鬼。

蓋機械一萌,鬼遂以機械之心,從而應之。

斯亦可為螳螂黃雀之喻矣。

余八九歲時,在從舅實齋安公家,聞蘇丈東皋言,一交一 河某令蝕官帑數千,使其一奴一繼還,一奴一半途以黃河覆舟報,一陰一遣其重台攜歸,重台又竊以北上,行至兗州,為盜所劫殺。

從舅咋舌曰:可畏哉,此人之所為,而鬼神之所為也。

夫鬼神豈必白晝現形,左懸業鏡,右持冥籍,指揮眾生,輪迴六道,而後見善惡之報哉?此足當森羅鐵榜矣。

蘇丈曰:令不竊貲,何至為一奴一乾沒;一奴一不乾沒,何至為重台傚尤;重台不傚尤,何至為盜屠掠。

此仍人之所為,非鬼神之所為也。

如公所言是,令當受報,故遣一奴一竊貲;一奴一當受報,故遣重台傚尤;重台當受報,故遣盜屠掠。

鬼神既遣之,報人又從而報之,不已顛乎?從舅曰:此公無礙之辯才,非正理也。

然存公之說,亦足於相隨波靡之中,勸人以自立。

劉乙齋廷尉為御史時,嘗租西河沿一宅,每夜有數人擊柝聲,琅琅徹曉,其轉更攢點,一一與譙鼓相應,視之則無形聒耳。

至不得片刻睡,乙齋故強項,乃自撰一文,指陳其罪,大書粘壁以驅之。

是夕遂寂。

乙齋自詫不減昌黎之驅鱷也。

余謂君文章道德,似尚未敵昌黎,然性剛氣盛,平生尚不作曖一昧 事,故敢悍然不畏鬼。

又拮据遷此宅,力竭不能再徙,計無復之,惟有與鬼以死相持,此在君,為困獸猶鬥,在鬼,為窮寇勿狐追耳。

君不記太平廣記載周書記與鬼爭宅,鬼憚其木強而去乎?乙齋笑擊余背曰:魏收輕薄哉,然君知我者。

余督學福建時,署中有筆捧樓,以左右挾兩浮圖也。

使者居下層,其上層則復壁曲折,非正午不甚睹物,舊為山魈所據,雖不睹獨足反踵之狀,而夜每聞聲,偶憶杜工部山一精一白日藏句,悟鬼魅皆避明而就晦,當由曲房幽隱,故此輩潛蹤,因盡撤牆垣,使四面明窗洞啟,三山翠靄,宛在目前,題額曰浮青閣,題聯曰:地回不遮雙眼闊,窗虛只許萬峰窺。

自此山魈遷於署東南隅會經堂,堂故久廢,既於人無害,亦聽其匿跡。

不為已甚矣。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