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山家亦言有是事,但恆在月望,歲或一兩聞,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

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

林教諭清標言,曩館崇安,傳有士人居武夷山麓,聞採茶者言,某巖月夜有歌吹聲,遙望皆天女也,士人故佻達,借宿山家,月出輒往,數夕無所遇。

山家亦言有是事,但恆在月望,歲或一兩聞,不常出也。

士人託言一習一 靜,留待旬餘。

一夕,隱隱似有聲,乃潛蹤急往,伏匿叢薄間,果見數女皆殊絕,一女方拈笛欲吹,瞥見人,影,以笛指之,遽僵如束縛,然耳目猶能視聽,俄清響透雲,曼聲動魄,不覺自讚曰:雖遭禁制,然妙音媚態已具賞矣。

語未竟,突一帕飛蒙其首,遂如夢魘,無聞無見,似睡似醒,迷惘約數刻,漸似蘇息。

諸女叱群婢曳出,譙呵曰:癡兒無狀,乃窺伺天上花耶?趣折修篁,欲行箠楚。

士人苦自申理,言性耽音律,冀竊一聽 幔亭法曲,如李瞹之傍宮牆,實不敢別有他腸,希綵鸞甲帳。

一女微哂曰:憫汝至誠,有小婢亦解橫吹,姑以賜汝,士人匐匍叩謝,舉頭已杳,回顧其婢,廣顙巨目,短髮瞺鬙,腰腹彭享,氣咻咻如喘,驚駭懊惱,避欲卻走,婢固引與狎,捉搦不釋,憤擊仆地,化一豕嗥叫去,巖下樂聲自此遂絕。

觀於是婢,殆是妖非仙矣,或曰:仙借豕化婢戲之也。

倘或然歟。

劉燮甫言,有一學子,年十六七,聰俊韶秀,似是近上一流,甚望成立。

一日,忽發狂譫語,如見鬼神,俟醒時問之,自云:景城社會觀戲,不覺夜深,歸途過一家求飲,唯一少一婦 ,取水飲我,留我小坐,言其夫應官外出,須明日方歸。

流目送盼,似欲相就,愛其婉媚,遂相燕好,臨行涕泣,囑勿再來。

以二釧贈我,次日視之,銅青斑斑,微有銀色,似多年土中者。

心知是鬼,而憶念不忘,昨再至其地,徘徊尋視,突有黑面長髯人,手批我頰,蹌踉奔歸,彼亦隨至,從此時時見之,向我詬厲。

我即忽睡忽醒,不知其他也。

父母為詣墓設奠,並埋其釧,俄其子瞋目呼曰:我婦失釧,疑有別故,而未得主名,僅倒懸鞭五百,轉鬻遠處,今見汝竊來,乃知為汝所誘,此何等事,可以酒食金錢謝耶?顛癇月餘,竟以不起。

然則鑽穴逾牆,即地下亦尚有禍患矣。

李雲舉言,東光有薰狐者,每載燧挾罟,來往墟墓間。

一夜 伏伺之際,見一方巾闌衫人,自墓頂出,酃酃(苦侯反,說文曰:鬼聲也,音需)長嘯,群狐四集,圍繞叢薄,猙獰嗥叫,齊呼捕此惡人,煮以作脯。

薰狐者無路可逃,乃攀援上高樹,方巾者指揮群狐,令鋸樹倒。

即聞鋸聲訇訇然,薰狐者窘急,俯而號曰:如蒙見釋,不敢再履此地。

群狐不應,鋸聲更厲,如是號再三,方巾者曰:果爾可設誓。

誓訖,鬼狐具不見。

此鬼此狐,均可謂善了事矣。

蓋侵擾無已,勢不得不鋌而走險,背城借一,以群狐之力,原不難於殺一人,然殺一人易,殺一人而激眾人之怒,不焚巢犁穴不止也。

僅使知畏而縱之,姑取和焉,則後患息矣。

有力者不盡其力,乃可以養其威;屈人者使人易從,乃可以就服。

召陵之役,不責以僭王,而責以苞茅,使易從也。

屈完來盟即旋師,不盡其力,以養威也。

講學家說春秋者,動議齊桓之小就,方城漢水之固,不識可一戰勝乎?一戰而不勝,天下事尚可為乎?淮西符離之事,吾征諸史冊矣。

族弟繼先,嘗宿廣寧門內友人家,夜大風雨,有雷火自屋山穿過--近房脊之牆謂之屋山,以形似山也。

范石湖詩屢用之。

如電光一掣,然牆棟皆搖。

次日視其處,東西壁各一小竇,如錢大,蓋雷神逐一精一魅貫而透也。

凡擊人之雷,從天而下,擊怪之雷,則多橫飛,以遁逃追故耳。

若尋常之雷,則地氣鬱積,奮而上出。

余在福寧度嶺,曾於山巔見雲中之雷,曾於曠野見出地之雷,皆如煙氣上衝,直到天半,其端火光一爆,即訇然有聲,與銃炮之發無異,然皆在無人之地。

其有人之地,則從無此事。

或曰天心仁愛,恐觸之者死,語殊未然。

人為三才之中,人之聚處則天地氣通,通則弗郁,安得有雷乎?塞外苦寒之地,耕種牧養,漸成墟落,則地氣漸一溫一 ,亦此義耳。

王岳芳言,其家有一刀,廷尉公故物也,或夜有盜警,則格格作爆聲,挺出鞘外一二寸後,雷逐妖魅穿屋過,刀墮於地,自此則不復作聲矣。

世傳刀劍曾漬人血者,有警皆能自響,是不盡然。

惟曾殺多人者乃如是爾。

每殺一人,刀上必有跡二條,磨之不去。

幼年在河間揚威將軍哈公元生家,曾以其佩刀求售,雲夜亦有聲,驗之信然也。

或又謂作聲之故,乃鬼所憑,是亦不然。

戰陣所用,往往曾殺千百人,豈有千百鬼長守一刀者哉。

飲血既多,取一精一不少,厲氣之所聚也。

盜賊凶鷙,亦厲氣之所聚也。

厲氣相感,躍而自鳴,是猶撫琴者,鼓宮宮應,鼓商商應而已。

蕤賓之鐵躍乎池內,黃鐘之鐸動乎土中,是豈有物憑之哉。

至雷火猛烈,一切厲氣遇之皆消,故一觸焰光,仍為凡鐵。

亦非豐隆列缺,專為此物下擊也。

余嘗惜西域漢畫毀於煙煤,而稍疑一二千年筆跡,何以能在?從侄虞惇曰:朱墨著石,苟風雨所不及,苔蘚所不生,則歷久能存。

易州滿城接壤處有村曰神星,大河北來,復折而東南,有兩峰對峙河南北,相傳為落星所結,故以名村。

其峰上哆下斂,如雲朵之出地,險峻無路,好事者攀踏其孔穴,可至山腰,多有舊人題名,最古者有北魏人五代人,皆手跡宛然可辨。

然則洞中漢畫之存於今,不為怪矣。

惜其姓名,虞惇未暇一一記也。

易州滿城皆近地,當訪其土人問之。

虞惇又言,落星石北有漁梁,土人世擅其利,歲時以特牲祀梁神,偶有人教以毒魚法,用芫花於上流視漬,則下流魚蝦皆自死浮出,所得十倍於網罟,試之良驗。

因結一團一 焦於上流,日施此術。

一日天方午,黑雲自龍潭暴湧出,狂風驟雨,雷火赫然,燔其廬為燼,眾懼乃止。

夫佃漁之法,肇自庖羲,然數罟不入,仁政存焉,絕流而漁,聖人尚惡,況殘忍暴殄,聚族而坑哉。

干神怒也宜矣。

周書昌曰:昔游鵲華,借宿民舍,窗外老樹森翳,直接岡頂。

主人言時聞鬼語,不辨所說何事也。

是夜月黑,果隱隱聞之,不甚了了,恐驚之散去,乃啟窗潛出,匍匐草際,漸近竊一聽 ,乃講論韓柳歐蘇文,各標舉其佳處,一人曰:如此乃是中聲,何前後七子,必排斥不數,而務言秦漢,遂啟門戶之爭。

一人曰:質文遞變,原不一途,宋末文格猥瑣,元末文格纖穠,故宋景濂諸公,力追韓歐,救以舂容大雅。

三楊以後,流為台閣之體,日就膚廓,故李崆峒諸公,又力追秦漢,救以奇偉博麗。

隆萬以後,流為偽體,故長沙一派又反唇焉。

大抵能挺然自為宗派者,其初必各有根柢,是以能傳其後,亦必各有流弊,是以互詆。

然董一江一 都、司馬文園文格不同,同時而不相攻也。

李杜王孟詩格不同,亦同時而不相攻也。

彼所得者深焉耳。

後之學者,論甘則忌辛,是丹則非素,所得者淺焉耳。

語未竟,我忽作嗽聲,遂乃寂然,惜不盡聞其說也。

余曰:此與李詞畹記飴山事,均以平心之論,托諸鬼魅語,已盡無庸歇後矣。

書昌微慍曰:永年百無一長,然一生不能作妄語。

先生不信,亦不敢固爭。

董曲一江一 言,一儒生頗講學,平日亦循謹無過失。

然崖岸太甚,動以不情之論責人,友人於五月釋服,七月欲納妾,此生抵以書曰:終制未三月而納妾,知其蓄志久矣。

春秋誅心,魯文公雖不喪娶,猶喪娶也,朋友規過之義,不敢以不告,其何以教我?其持論大抵類此。

一日其婦歸寧,約某日返,乃先期一日,怪而詰之曰:吾誤以為月小也,亦不為訝。

次日又一婦至,大駭愕,覓昨婦,已失所在矣。

然自是日漸睮瘠,因以成癆。

蓋狐女假形攝其一精一,一夕所耗已多也。

前納妾者聞之,亦抵以書曰:夫婦居室,不能謂之不正也,狐魅假形,亦非意料之所及也。

然一夕而大損真元,非恣情縱慾不至是,無乃燕暱之私,尚有不節以禮者乎?且妖不勝德,古之訓也。

周張程朱不聞曾有遇魅事,而此魅公然犯函丈,無乃先生之德,尚有所不足乎?先生賢者也,責備賢者,春秋法也。

朋友規過之義,不敢不以告,先生其何以教我?此生得書,但力辯實無此事,裡人造言而已。

宋清遠先生聞之曰:此所謂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袁愚谷制府,諱守侗,長山人,官至直隸總督,謚清愨,少與余同硯席,又為姻家。

自言三四歲時,尚了了記前生,五六歲時,即恍惚不甚記,今則但記是一歲貢生,家去長山不遠,姓名籍貫家世事跡全忘之矣。

余四五歲時,夜中能見物,與晝無異,七八歲後漸昏暗,十歲後遂全無睹。

或夜半睡醒,偶然能見,片刻則如故,十六七後以至今,則一兩年或一見,如電光石火,彈指即過。

蓋嗜欲日增,則神明日減耳。

景州李西崖言,其家一佃戶最有膽,種瓜畝餘,地在叢塚側,熟時恆自守護,獨宿草屋中,或偶有形聲,恬不為懼。

一夕,聞鬼語嘈雜,似相喧詬,出視,則二鬼塚上格鬥,一女鬼癡立於旁,呼問其故。

一人曰:君來大佳,一事乞君斷曲直,天下有對其本夫,調其定婚之妻者耶?其一人語亦同,佃戶呼女鬼曰:究竟汝與誰定婚?女鬼靦腆良久曰:我本妓女,妓家之例,凡多錢者,皆密訂相嫁娶,今在冥途,仍操舊術,實不能一一記姓名,不敢言誰有約,亦不敢言誰無約也。

佃戶笑且唾曰:何處得此二癡物。

舉首則三鬼皆逝矣。

又小時聞舅祖陳公,諱穎孫--歲久失記其字號,德音公之弟,庚子進士,仙居知縣秋亭之祖也。

說親見一事曰:親串中有歿後妾改適者,魂附病婢靈語曰:我昔問爾,爾自言不嫁,今何負心。

妾殊不懼,從容對曰:天下有夫尚未亡,自言必改適者乎?公此問先憒憒,何怪我如是答乎?二事可互相發明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