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年五十餘,以寒疾卒,將斂矣,忽蘇曰:我病癒矣,頃至冥司,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

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

樹欞又言,垛莊張子儀,性嗜飲。

年五十餘,以寒疾卒,將斂矣,忽蘇曰:我病癒矣,頃至冥司,見貯酒巨甕三,皆題張子儀封字。

其一已啟封,尚存半甕,是必皆我之食料,須飲盡方死耳。

既而果愈。

復縱飲二十餘年,一日謂所親曰:我其將死乎?昨又夢至冥司,見三甕酒俱盡矣。

越數日,果無疾而卒。

然則補錄紀傳載李衛公食羊之說,信有之乎?

寶坻王孝廉錦堂言,寶坻舊城圮壞,水嚙雨穿,多成洞穴,妖物遂窟宅其中,後修城時,毀其舊垣,失所憑依,遂散處空宅古寺,四出祟人,男女多為所媚。

忽來一道士,教人取黑豆四十九粒,持咒煉七日以擊妖物,應手死。

錦堂家多空屋,遂為所據,一僕婦亦為所媚,以道人所煉豆擊之,忽風聲大作,似有多人喧呼曰:太夫人被創,死矣。

趨視見一巨蛇,豆所傷處,如銃炮鉛丸所中。

因問道士,凡媚女者必男妖,此蛇何呼太夫人?道士曰:此雌蛇也。

蛇之媚人,其首尾皆可以皁一精一氣,不必定相一交一 接也。

旋有人但聞風聲,即似夢魘,覺有吸其一精一者,一精一即湧溢,則道士之言信矣。

又一人突見妖物,豆在紙裹中,猝不及解,並紙擲之,妖物亦負創遁。

又一人為女妖所媚,或授以豆,耽其色美,不肯擊,竟以隕身。

夫妖物之為祟,事所恆有,至一時群聚而肆毒,則非常之惡,天道所不容矣。

此道士不先不後,適以是時來,或亦神所假手歟。

某侍郎夫人卒,蓋棺以後,方陳祭祀,忽一白鴿飛入幃,尋視無睹。

睭擾間,煙焰自棺中湧出,連甍累棟,頃刻並焚。

聞其生時御下嚴,凡買女一奴一,成券入門後,必引使長跪,先告戒數百語,謂之教導教導,後即褫衣反接,撻百鞭,謂之試刑。

或轉側,或呼號,撻彌甚,撻至不言不動,格格然如擊木石,始謂之知畏。

然後驅使。

安州陳宗伯夫人,先太夫人姨也,曾至其家,常曰:其僮僕婢媼,行列進退,雖大將練兵無如是之整齊也。

又余常至一親串家,丈人行也。

入其內室,見門左右懸二鞭,穗皆有血跡,柄皆光澤可鑒。

聞其每將就寢,諸婢一一縛於凳,然後覆之以衾,防其私遁或自戕也。

後死時,兩股疽潰露骨,一若杖痕。

刑曹案牘,多被毆後以傷風死者,在保辜限內,於律不能不擬抵。

呂太常含暉嘗刊秘方,以荊芥黃蠟魚鰾三味,魚鰾炒黃色,各五錢,艾葉三片,入無灰酒一碗,重湯煮一炷香,熱飲之,汗出立愈。

惟百日以內,不得食雞肉。

後其子慕堂,登庚午賢書,人以為刊方之報也。

酉一陽一雜俎載骰子咒曰:伊帝彌帝彌揭羅帝,誦至十萬遍,則六子皆隨呼而轉。

試之,或驗或不驗,余謂此猶誦驢字治病耳。

大抵精神所聚,氣機應之,氣機所感,鬼神通之,所謂至誠則金石為開也。

篤信之則誠,誠則必動,姑試之則不誠,不誠則不動。

凡持煉之術,莫不如是,非獨此咒為然矣。

舊僕蘭桂言,初至京師,隨人住福清會館,門以外皆叢塚也,一夜 月黑,聞洶洶喧呶聲,哭泣聲,又有數人勸諭聲,念此地無人,是必鬼鬥。

自門隙竊窺,無所睹。

屏息諦聽,移數刻,乃一人遷其婦柩,誤取他家柩去,婦故有夫,葬亦相近,謂婦為此人所劫,當以此人婦相抵,婦不從而詬爭也。

會邏者鳴金過,乃寂無聲。

不知其作何究竟,又不知此誤取之婦,他年合窆又作何究竟也。

然則謂鬼附主而不附墓,其不然乎?

虞惇有佃戶孫某,善鳥銃,所擊無不中。

嘗見一黃鸝,命取之。

孫啟曰:取生者耶?死者耶?問鐵丸衝擊,安能預決其生死,曰:取死者直中之耳,取生者則驚使飛而擊其翼。

命取生者,舉手銃發,黃鸝果墮,視之一翼折矣,其一精一巧如此。

適一人能誦放生咒,與約曰:我誦咒三遍,爾百擊不中也。

試之果然。

後屢試之,無不驗。

然其詞鄙俚,殆可笑。

噱不識何以能禁制。

又凡所聞禁制諸咒,其鄙俚大抵皆似此。

而實皆有驗,均不測其所以然也。

蔡葛山先生曰:吾校四庫書,坐訛字奪俸者數矣。

惟一事深得校書力。

吾一幼孫,偶吞鐵釘,醫以朴硝等藥,攻之不下,日漸睮弱。

後校蘇沈良方,見有小兒吞鐵物方,雲剝新炭皮,研為末,調粥三碗,與小兒食,其鐵自下,依方試之,果炭屑裹鐵釘而出。

乃知雜書亦有用也。

此書世無傳本,惟永樂大典收其全部。

余領書局時,屬王史亭排纂成帙。

蘇沈者,蘇東坡,沈存中也。

二公皆好講醫藥,宋人集其所論,為此書雲。

葉守甫,德州老醫也,往來余家,余幼時猶及見之,憶其與先姚安公言,常從平原詣海豐,夜行失道,僕從皆迷。

風雨將至,四無村墟,望有廢寺,往投暫避。

寺門虛掩,而門扉隱隱有白粉大書字,敲火視之,則此寺多鬼,行人勿住二語也。

進退無路,乃推門再拜曰:過客遇雨,求神庇蔭,雨止即行,不敢久稽。

聞承塵板上語曰:感君有禮,但今日大醉,不能見客,奈何。

君可就東壁坐,西壁蠍窟,恐遭其螫,渴勿飲簷溜,恐有蛇涎。

殿後酸梨已熟,可摘食也。

毛髮植立,噤不敢語。

雨稍止,即惶遽拜謝出,如脫虎口焉。

姚安公曰:題門榜示,必傷人多矣,而君得無恙,且得其委曲告語,蓋以禮自處,無不可以禮服者。

以誠相感,無不可以誠動者。

雖異類無間也。

君非惟老於醫,抑亦老於涉世矣。

朱導一江一 言,新泰一書生,赴省鄉試,去濟南尚半日程,與數友乘涼早行,黑暗中有二驢追逐行,互相先後,不以為意也。

稍辨色後,知為二婦人,既而審視,乃一嫗,年約五六十,肥而黑,一少一婦 年約二十,甚有姿首。

書生頻目之,少一婦 忽回顧失聲曰:是幾兄耶?生錯愕不知所對。

少一婦 曰:我即某氏表妹也,我家法中表,兄妹不相見,故兄不識妹,妹則嘗於簾隙窺兄,故相識也。

書生憶原有表妹嫁濟南,因相款語,問早行何適。

曰:昨與妹婿往問舅母疾,本擬即日返,舅母有訟事,浼妹婿入京,不能即歸。

妹早歸為治裝也。

流目送盼,情態嫣然,且微露十餘歲時,一見相悅意。

書生心微動,至路歧,邀至傢俱一飯,欣然從之。

約同行者晚在某所候至。

鍾動不來,次日亦無耗,往昨別處循歧路尋之,得其驢於野田中,鞍尚未解,遍物色村落間,絕無知此二婦者。

再詢訪得其表妹家,則表妹歿已半年餘,其為鬼所惑,怪所啖,抑或為盜所誘,均不可知。

而此人遂長已矣。

此亦足為少年佻薄者戒也。

時方可村在座,言游秦隴時,聞一事與此相類,後有合窆於妻墓者,啟壙則有男子一屍一在焉,不知地下雙魂,作何相見。

焦氏易林曰:兩夫共妻,莫適為雌,若為此占矣。

戴東原亦在座,曰:後漢書尚有三夫共妻事,君何見不廣耶?余戲曰:二君勿喧,山一陰一公主面首三十人,獨忘之歟?然彼皆不畏其夫者,此鬼私藏少年,不慮及後來之合窆,未免縱慾忘患耳。

東原喟然曰:縱慾忘患,獨此鬼也哉。

雜說稱孌童始黃帝--錢詹事辛楣如此說。

辛楣能舉其書名,今忘之矣--殆出依托。

比頑童始見商書,然出梅賾偽古文,亦不足據。

逸周書稱美男破老,殆指是乎?周禮有不男之訟,注謂天閹不能御女者。

然自古及今,未有以不能御女成訟者;經文簡質,疑其亦指此事也。

凡女子一婬一佚,發乎情慾之自然,孌童則本無是心,皆幼而受紿,或勢劫利餌言。

相傳某巨室喜狎狡童,而患其或愧拒,乃多買端麗小兒未過十歲者;與諸童簠戲時,使執燭侍側,種種一婬一狀,久而見慣,視若當然,過三數年,稍長可御,皆順流之舟矣。

有所供養僧規之曰:此事世所恆有,不能禁檀越不為,然因其自願,譬諸挾妓,其過尚輕;若處心積慮,鑿赤子之天真,則恐干神怒,某不能從。

後卒罹禍,夫術取者造物所忌,況此事而以術取哉。

東光王莽河,即一胡一 蘇河也,旱則涸,水則漲,每病涉焉。

外舅馬公周菉言雍正末,有丐婦一手抱兒,一手扶病姑,涉此水,至中流,姑蹶而僕,婦棄兒於水,努力負姑出,姑大詬曰:我七十老嫗,死何害,張氏數世,待此兒延香火,爾一胡一 棄兒以拯我,斬祖宗之祀者爾也。

婦泣不敢語,長跪而已。

越兩日,姑竟以哭孫不食死,婦嗚咽不成聲,癡坐數日亦立槁。

不知其何許人,但於其姑詈婦時,知為姓張耳。

有著論者,謂兒與姑較,則姑重,姑與祖宗較,則祖宗重,使婦或有夫,或尚有兄弟,則棄兒是。

既兩世窮嫠,止一線之孤子,則姑所責者是。

婦雖死有餘悔焉。

姚安公曰:講學家責人無已時。

夫急流洶湧,少縱即逝,此豈能深思長計時哉。

勢不兩全,棄兒救姑,此天理之正,而人心之所安也。

使姑死而兒存,終身寧不耿耿耶?不又有責以愛兒棄姑者耶?且兒方提抱,育不育未可知,使姑死而兒又不育,悔更何如耶?此婦所為,超出恆情已萬萬,不幸而其姑自殞,以死殉之,其亦可哀矣。

猶沾沾焉而動其喙,以為一精一義之學,毋乃白骨銜冤,黃泉繼恨乎?孫復作春秋尊王發微,二百四十年內,有貶無褒。

一胡一 致堂作讀史管見,三代以下無完人。

辨則辨矣,非吾之所欲聞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