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室亦雅潔,筆硯書籍皆具,老儒於燈下寫書寄家,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

閱微草堂筆記

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

劉香畹言,有老儒宿於親串家,俄主人之婿至,無賴子也,彼此氣味不相入,皆不願同住一屋,乃移老儒於別室,其婿睨之而笑,莫喻其故也。

室亦雅潔,筆硯書籍皆具,老儒於燈下寫書寄家,忽一女子立燈下,色不甚麗,而風致頗嫻雅,老儒知其為鬼,然殊不畏,舉手指燈曰:既來此不可閒立,可剪燭。

女子遽滅其燈,逼而對立,老儒怒,急以手摩硯上墨沈,摑其面而塗之曰:以此為識,明日尋汝一屍一,銼而焚之。

鬼呀然一聲去,次日以告主人,主人曰:原有婢死於此室,夜每出擾人,故惟白晝與客坐,夜無人宿,昨無地安置君,揣君耆德碩學,鬼必不出,不虞其仍現形也。

乃悟其婿竊笑之故。

此鬼多以月下行院中,後家人或有偶遇者,即掩面急走,他日留心伺之,面上仍墨污狼藉。

鬼有形無質,不知何以能受色,當仍是有質之物,久成一精一魅,借婢幻形耳。

酉一陽一雜俎曰:郭元振嘗山居中夜,有人面如盤,努目出於燈下。

元振染翰題其頰曰:久戍人偏老,長征馬不肥。

其物遂滅。

後隨樵閒步,見巨木上有白耳,大數鬥,所題句在焉。

是亦一證也。

烏魯木齊農家,多就水灌田,就田起屋,故不能比閭而居,往往有自築數椽,四無鄰舍,如杜工部詩所謂一家村者。

且人無徭役,地無丈量,納三十畝之稅,即可坐耕數百畝之產。

故深巖窮谷,此類尤多。

有吉木薩軍士,入山行獵,望見一家,門戶堅閉,而院中似有十餘馬,鞍轡悉具,度必瑪哈沁所據,噪而圍之。

瑪哈沁見勢眾,棄鍋帳突圍去。

眾憚其死鬥,亦遂不追。

入門見骸骨狼籍,寂無一人,惟隱隱有泣聲,尋視見幼童約十三四,裸一體懸窗欞上,解縛問之,曰:瑪哈沁四日前來,父兄與斗不勝,即一家並被縛,率一日牽二人至山溪洗濯曳歸,共臠割炙食,男婦七八人並盡矣。

今日臨行,洗濯我畢,將就食,中一人搖手止之,雖不解額魯特語,觀其指畫,似欲支解為數段,各攜於馬上為糧。

幸兵至棄去,今得更生。

泣絮絮不止,閔其孤苦,引歸營中姑使執雜役,童子因言其家尚有物,埋窖中,營弁使導往發掘,則銀幣衣物甚多。

細詢童子,乃知其父兄並劫盜,其行劫必於驛路近山處,皔見一二車孤行,前後十里無援者,突起殺其人,即以車載一屍一入深山, 至車不能通,則合手以巨斧碎之,與一屍一及帕被並投於絕澗,惟以馬馱貨去。

再至馬不能通,則又投羈紲於絕澗,縱馬任其所往,共負之由鳥道歸。

計去行劫處數百里矣。

歸而窖藏一兩年,乃使人偽為商販,繞道至辟展諸處賣於市,故多年無覺者,而不虞瑪哈沁之滅其門也。

童子以幼免連坐,後亦牧馬墜崖死,遂無遺種。

此事余在軍幕所經理,以盜已死遂置無論。

由今思之,此盜蹤跡詭秘,猝不易緝,乃有瑪哈沁來,以報其慘殺之罪。

瑪哈沁食人無饜,乃留一童子,以明其召禍之由,此中似有神理,非偶然也。

盜姓名久忘,惟童子墜崖時,所司牒報記名秋兒雲。

佃戶劉破車婦雲,嘗一日早起,乘涼掃院,見屋後草棚中,有二人裸臥,驚呼其夫來,則鄰人之女與其月作人也。

並僵臥,似已死,俄鄰人亦至,心知其故而不知何以至此,以薑湯灌醒,不能自諱,雲久相約,而逼仄無隙地,乘雨後牆缺,天又一陰一晦,知破車草棚無人,遂藉草私會。

倦而憩,尚相戀未起,忽雲破月來,皎然如晝,回顧棚中,坐有七八鬼,指點挪揄,遂驚怖失魂,至今始醒。

眾以為奇。

破車婦雲,我家故無鬼,欲觀戲劇,隨之而來。

先從兄懋園曰:何處無鬼,何處無鬼,觀戲劇但人有見有不見耳。

此事不奇也。

因憶福建盩關公館,俗謂之水口,大學士楊公督閩浙時所重建,值余出巡,語余曰:公至水口公館,夜有所見,慎勿怖,不為害也。

余嘗宿是地,已下鍵睡,因天暑,移床 近窗,隔紗幌視天晴一陰一,時雖月黑,而簷掛六燈尚未燼,見院中黑影,略似人形,在階前或坐或臥或行或立,而寂然無一聲。

夜半再視之,仍在,至雞鳴乃漸漸縮入地。

試問驛吏,均不知也。

余曰:公為使相,當有鬼神為一陰一從,余焉有是。

公曰:不然,仙霞關內,此地為水陸要衝,用兵者所必爭,明季唐王,國初鄭氏耿氏,戰鬥殺傷,不知其幾,此其沈淪之魄,乘室宇空虛而竊據,有大官來則避而出耳。

此亦足證無處無鬼之說。

老僕施祥嘗曰:天下惟鬼最癡,鬼據之室,人多不往,偶然有客來宿,不過暫居耳,暫讓之何害,而必出擾之,遇祿命重、血氣剛者,多自敗,甚或符錄劾治,更蹈不測。

即不然,而人既不居,屋必不葺,久而自圯,汝又何歸耶?老僕劉文鬥曰:此語誠有理。

然誰能傳與鬼知,汝毋乃更癡於鬼。

姚安公聞之曰:劉文鬥正患不癡耳。

祥小字舉兒,與姚安公同庚,八歲即為公伴讀,數年始能暗誦千字文,開卷乃不識一字。

然天性忠直,視主人之事如己事,雖嫌怨不避。

爾時家中外倚祥,內倚廖媼,故百事皆井井。

雍正甲寅,餘年十一,元夜偶買玩物,祥啟張太夫人曰:四官今日游燈市,買雜物若干,錢固不足惜,先生明日即開館,不知顧戲弄耶?顧讀書耶?太夫人首肯曰:汝言是。

即收而鍵諸篋。

此雖細事,實言人所難言也。

今眼中遂無此人,徘徊四顧,遠想慨然。

先兄晴湖第四子汝來,幼韶秀,余最愛之。

亦頗知讀書,娶婦生子後,忽患顛狂,如無人料理,即發不理,面不盥,夏或衣絮,冬或衣葛,不自知也。

然亦無疾病,似寒暑不侵者,呼之食即食,不呼之食亦不索,或自取市中餅餌,呼兒童共食,不問其價,所殘剩亦不顧惜,或一兩日覓之不得,忽自歸。

一日遍索無跡,或雲村外柳林內似彷彿有人,趨視,已端坐僵矣。

其為迷惑而死,未可知也。

其或自有所得,托以混跡,緣盡而化去,亦未可知也。

憶余從福建歸里時,見余猶跪拜如禮,拜訖,卒然曰:叔大辛苦。

余曰:是無奈何。

又卒然曰:叔不覺辛苦耶?默默退去,後思其言,似若有意,故至今終莫能測之。

姚安公言,廬一江一 孫起山先生謁選時,貧無資斧,沿途雇驢而行,北方所謂短盤也。

一日,至河間南門外,雇驢未得,大雨驟來,避民家屋簷下,主人見之,怒曰:造屋時汝未出錢,築地時汝未出力,何無故坐此。

推之立雨中,時河間猶未改題缺,起山入都,不數月竟掣得是縣。

赴任時此人識之,惶愧自悔,謀賣屋移家。

起山聞之,召來笑而語之曰:吾何至與汝輩較,今既經此,後無復然。

亦忠厚養福之道也。

因舉一事曰:吾鄉有愛蒔花者,一夜 偶起,見數女子立花下,皆非素識,知為狐魅,遽擲以塊,曰:妖物何得偷看花。

一女子笑而答曰:君自晝賞,我自夜遊,於君何礙?夜夜來此,花不損一莖一葉,於花又何礙?遽見聲色,何鄙吝至此耶。

吾非不能揉碎君花,恐人謂我輩所見,亦與君等,故不為耳。

飄然共去,後亦無他。

狐尚不與此輩較,我乃不及狐耶?後此人終不自安,移家莫知所往。

起山歎曰:小人之心,竟謂天下皆小人。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