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八 如是我聞二(3):婦故有色,媒妁屢至,不肯嫁,會子患痘甚危,延某醫診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八 如是我聞二(3)

閱微草堂筆記

卷八 如是我聞二(3)

肅寧王太夫人,姚安公姨母也,言其鄉有嫠婦,與老姑撫孤子,七八歲矣。

婦故有色,媒妁屢至,不肯嫁,會子患痘甚危,延某醫診視,某醫與鄰媼密語曰:是證吾能治,然非婦薦枕,決不往。

婦與姑皆怒誶,既而病將殆,婦姑皆牽於溺愛,私議者徹夜,竟飲泣曲從。

不意施治已遲,迄不能救。

婦悔恨投繯殞,人但以為痛子之故,不疑有他。

姑亦深諱其事,不敢顯言。

俄而醫死,俄而其子亦死,室弗戒於火,不遺寸縷,其婦流落入青一樓 ,乃偶以告所歡雲。

余布衣蕭客言,有士人宿會稽山中,夜間隔澗有講誦聲,側耳諦聽,似談古訓詁,次日越澗尋訪,杳無蹤跡。

徘徊數日,冀有所逢。

忽聞木杪人語曰:君嗜古乃爾,請此相見。

回顧之頃,石室洞開,室中列坐數十人,皆掩卷振衣,出相揖讓,士人視其案上,皆諸經註疏。

居首坐者拱手曰:昔尼山奧旨,傳在經師,雖舊本猶存,斯文未喪,而新說疊出,嗜古者稀,先聖恐久而漸絕,乃搜羅鬼錄,徵召幽靈,凡歷代通儒一精一魂尚在者,集於此地,考證遺文,以此轉輪生於人世,冀遞修古學,延杏壇一線之傳,子其記所見聞,告諸同志,知孔孟所式憑,在此不在彼也。

士人欲有所叩,忽已夢醒,乃倚坐老松之下。

蕭客聞之,裹糧而往,攀蘿捫葛,一月有餘,無所睹而返。

此與朱子穎所述經香閣事大旨相類。

或曰:蕭客喜談古義,嘗撰古經解鉤沉,故士人投其所好以戲之,是未可知。

或曰:蕭客造此言以自托降生之一,亦未可知也。

姚安公官刑部日,同官王公守坤曰:吾夜夢人浴血立,而不識其人,一胡一 為乎來耶?陳公作梅曰:此君恆恐誤殺人,惴惴然如有所歉,故緣心造像耳。

本無是鬼,何由識其為誰?且七八人同定一讞牘,何獨見夢於君,君勿自疑。

佛公倫曰:不然。

同事則一體,見夢於一人,即見夢於人人也。

我輩治天下之獄,而不能慮天下之囚,據紙上之供詞,以斷生死,何自識其人哉。

君宜自儆,我輩皆宜自儆。

姚安公曰:吾以佛公之論為然。

呂太常含輝言,京師有富室娶婦者,男女並韶秀,親串皆望若神仙,窺其意態,夫婦亦甚相悅。

次日天曉,門不啟,呼之不應,穴窗窺之,則左右相對縊,視其衾已合一歡 矣。

婢媼皆曰:是昨夕已卸裝,何又著盛服而死耶?異哉,此獄雖皋陶不能聽矣。

里胥宋某,所謂東鄉太歲者也。

愛鄰童秀麗,百計誘與狎,為童父所覺,迫童自縊,其事隱密竟無人知。

一夕夢被拘至冥府,雲為童所訴。

宋辯曰:本出相憐,無相害意。

死由爾父,實出不虞。

童言爾不誘我,何緣受一婬一,我不受一婬一,何緣得死,推原禍本,非爾其誰?宋又辯曰:誘雖由我,從則由爾,回眸一笑,縱體相從者誰乎?本未強幹,理難歸過。

冥官怒叱曰:稚子無知,陷爾機井,餌魚充饌,乃反罪魚耶?拍案一呼,慄然驚悟。

後官以賄敗,宋名麗案中,禍且不測,自知業報,因以夢備告所親,逮及獄成,乃僅擬城旦。

竊謂夢境無憑也,比三載釋歸,則鄰叟恨子之被污,乘其婦獨居,餌以重幣,己見金夫,不有躬矣。

宋畏人多言,竟慚而自縊。

然則前之倖免,豈非留以有待示所作所受,如影隨形哉?

舊僕鄒明言,昔在丹一陽一縣署,夜半如廁,過一空屋中,有男女媟狎聲,以為內衙僮僕幽會於斯,懼為累,潛蹤而返。

後月夜復聞之,從窗隙竊窺,則內衙無此人,又時方冱凍,乃裸無寸縷,疑為狐魅,於窗外輕嗽,倏然滅跡。

偶與同伴語及,一火夫曰:此前官幕友某所居,幕友有雕牙秘戲像一盒,腹有機輪,自能運動,恆置枕函中,時出以戲玩,一日失去,疑為同事者所藏,終後無跡,豈此物為祟?遍索室中,迄不可得。

以不為人害,亦不復追求。

殆常在茵席之間,得人一精一氣,久而幻化歟。

外祖雪峰張公家,牡丹盛開,家一奴一李桂,夜見二女憑闌立,其一曰:月色殊佳。

其一曰:此間絕少此花,惟佟氏園與此數株耳。

桂知是狐,擲片瓦擊之,忽不見。

俄而磚石亂飛,窗欞皆損,雪峰公自往視之,拱手曰:賞花韻事,步月雅人,奈何與小人較量,致殺風景。

語訖寂然。

公歎曰:此狐不俗。

佃戶張九寶言,嘗夏日鋤禾畢,天已欲暝,與眾同坐田塍上,見火光一道如赤練,自西南飛來,突墮於地,乃一狐,蒼白色,被創血流,臥而喘息,急舉鋤擊之,復努力躍起,化火光投東北去。

後牽車販鬻至棗強,聞人言某家婦為狐所媚,延道士劾治,已捕得封盧中,兒童輩私揭其符,欲視狐何狀,竟破盬飛去。

問其月日,正見狐墮之時也。

此道士咒術,可雲有驗。

然無奈童稚之竊窺。

古來竭力垂成,而敗於無知者之子手,類如斯也。

老僕劉琪言其婦弟某,嘗夜獨臥一室,榻在北牖,夜半覺有手捫盭,疑為盜,驚起諦視,其臂乃從南牖探入,長殆丈許,某故有膽,遽捉執之。

忽一臂又破欞而入,逕批其頰,痛不可忍,方回手支拒,所捉臂已掣去矣。

聞窗外大聲曰:爾今畏否,方憶昨夕林下納涼,與同輩自稱不畏鬼也,鬼何必欲人畏,能使人畏,鬼亦何榮?以一語之故,尋釁求勝,此鬼可謂多事矣。

裘文達公嘗曰:使人畏我,不如使人敬我。

敬發乎人之本心,不可強求,惜此鬼不聞此語也。

宗室瑤華道人言,蒙古某額駙嘗射得一狐,其後兩足著紅鞋,弓彎與女子無異。

又沈少宰雲椒言,李太僕敬室,少與一狐女往來,其太翁疑為鄰女,布灰於所,經之路院中,足印作獸跡,至書室門外,則足印作纖纖樣矣。

某額駙所射之狐,了無他異;敬堂所眷之狐,居數載別去。

敬堂問何時再晤,曰:君官至三品當來迎。

此語人多知之,後果驗。

外叔祖張公雪堂言,十七八歲時,與數友月夜小集,時霜蟹初肥,新盰亦熟,酣洽之際,忽一人立席前,著草笠,衣石藍衫,攝鑲去履,拱手曰:僕雖鄙陋,然頗愛把酒持螯,請附末坐可乎?眾錯愕不測,姑揖之坐,問姓名,笑不答,但痛飲大嚼,都無一語。

醉飽後蹶然起曰:今朝相遇,亦是前緣,後會茫茫,不知何日得酬高誼。

語訖,聳身一躍,屋瓦無聲,已莫知所在,視椅上有物粲然,乃白金一餅,約略敵是日之所費。

或曰仙也,或曰術士也,或曰劇盜也。

余為劇盜之說為近之。

小時見李金梁輩,其技可以至此,又聞竇二東之一黨一 ,二東獻縣劇盜,其兄曰大東,皆逸其名,而以乳名傳。

他書記載或作竇爾敦,音之轉耳。

每能夜入人家,伺婦女就寢,脅以力,禁勿語,並衾褥卷之,挾以越屋數十重,曉鍾將動,仍卷之送還。

被盜者惘惘如夢。

一夕失婦家伏人於室,俟其送還,突出搏擊,乃一手揮刀格鬥,一手擲婦於床 上,如風旋電掣已無蹤,殆唐代劍客之支流乎?

奇門遁甲之書,所在多有。

然皆非真傳,真傳不過口訣數語,不著諸紙墨也。

德州宋先生清遠言,曾訪一友--清遠嘗舉其姓名,歲久忘之。

清遠稱雨後泥濘,借某人一騾騎往,則所居不遠矣。

友留之宿曰:良夜月明,觀一戲劇可乎?因取凳十餘,縱橫布院中,與清遠明燭飲堂上。

二鼓後,見一人越垣入,環轉階前,每遇一凳,輒蹣跚,努力良久乃跨過,始而順行,曲踴一二百度,轉而逆行;又曲踴一二百度,疲極踣臥。

天已向曙矣,友引至堂上,詰問何來,叩首曰:吾實偷兒,入宅以後,惟見層層皆短垣,愈越愈不能盡,窘而退出,又愈越愈不能盡。

困頓故見擒,死生惟命。

友笑遣之。

謂清遠曰:昨卜有此偷兒來,故戲以小術。

問此何術,曰:奇門法也,他人得之恐召禍,君真端謹,如願學,當授君。

清遠謝不願,友太息曰:願學者不可傳,可傳者不願學,此術其終絕矣。

意若有失,悵悵送之返。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