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余曰:然則青蓮居士耶?批曰:然。趙春澗突起問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

閱微草堂筆記

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

乾隆壬午九月,門人吳惠叔邀一扶乩者至,降仙於余綠意軒中,下壇詩曰:沈香亭畔艷一陽一天,鬥酒曾題詩百篇,二八妖嬈親捧硯,至今身帶御爐煙,滿城風葉薊門秋,五百年前感舊遊,偶與蓬萊仙子遇,相攜便上酒樓家。

余曰:然則青蓮居士耶?批曰:然。

趙春澗突起問曰:大仙鬥酒百篇,似不在沈香亭上;楊貴妃馬嵬隕玉,年已三十有八,似爾時不止十六歲;大仙平生足跡,未至漁一陽一,何以忽感舊遊;天寶至今,亦不止五百年,何以大仙誤記?乩惟批我醉欲眠四字,再叩之不動矣。

大抵乩仙多靈鬼所托,然尚實有所憑附,此扶乩者則似粗解吟詠之人,煉手法而為之,故必此人與一人共扶,乃能成字,易一人則不能書。

其詩亦皆流連光景,處處可用,知決非古人降壇也。

爾日猝為春澗所中,窘迫之狀可掬。

後偶與戴庶常東原議及,東原駭曰:嘗見別一扶乩人,太白降壇,亦是此二詩,但改滿城為滿林,薊門為大一江一 耳。

知江湖游士,自有此種稿本,轉相授受,固不足深詰矣。

宋蒙泉前輩亦曰:有一扶乩者至德州,詩頃刻即成,後檢之,皆村書詩學大成中句也。

田丈耕野,統兵駐巴爾庫爾時--即巴裡坤,坤字以吹唇聲讀之,即庫爾之合聲。

軍士鑿井得一鏡,製作一精一妙,銘字非隸非八分--隸即今之楷書,八分即今之隸書,似景龍鍾銘,惟土蝕多剝損,田丈甚寶惜之,常以自隨,歿於廣西戎幕。

時以授余姊婿田香谷,傳至香谷之孫,忽失所在。

後有親串戈氏,於市上得之,以還田氏。

昨歲欲制為鏡屏,寄京師乞余考定。

余付翁檢討樹培,推尋銘文,知為唐物,余為鐫其釋文於屏趺,而題三詩於屏背曰:曾逐氈車出玉一門 ,中唐銘字半猶存,幾回反覆分明看,恐有崇徽舊手痕。

黃鵠無由返故鄉,空留鸞鏡沒沙場,誰知土蝕千年後,又照將軍鬢上霜。

暫別仍歸舊主人,居然寶劍會延津,何如揩盡珍珠粉, 滿匣龍吟送紫珍。

香谷孫自有題識,亦鐫屏背,敘其始末甚詳。

夜燈隨錄載,威信公岳公鍾琪西征時,有裨將得古鏡,岳公求之不得,其人遂遘禍。

正與田丈同時同地,疑即此鏡傳訛也。

門人邱人龍言,有赴任官,舟泊灘河,夜半有數盜執炬露刃入,眾皆懾伏。

一盜拽其妻起,半跪曰:願乞夫人一物,夫人勿驚。

即割一左耳,敷以藥末,曰:數日勿洗,自結痂愈也。

遂相率呼嘯去。

怖幾失魂,其創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復。

以為仇耶?不殺不一婬一。

以為盜耶?未劫一物。

既不劫不殺不一婬一矣,而又戕其耳。

既戕其耳矣,而又贈以良藥,是專為取耳來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萬索,終不得其所以然。

天下真有理外事也。

邱生曰:苟得此盜,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見之理耳。

然則論天下事,可據理以斷有無哉!恆蘭台曰:此或采生折割之一黨一 ,取以煉藥,似乃近之。

董天士先生,前明高士,以畫自給,一介不妄取,先高祖厚齋公老友也,厚齋公多與唱和,今載於花王閣剩稿者,尚可想見其為人。

故老或言其有狐妾,或曰天士孤僻,必無之。

伯祖湛元公曰:是有之,而別有說也。

吾聞諸董空如曰:天士居老屋兩楹,終身不娶,亦無僕婢,井臼皆自操。

一日晨興,見衣履之當著者,皆整頓 置手下,再視則盥漱俱已陳。

天士曰:是必有異,其妖將媚我乎?窗外小語應曰:非敢媚公,欲有求於公,難於自獻,故作是以待公問也。

天士素有膽,命之入,入輒跪拜,則娟靜好女也。

問其名,曰一溫一 玉。

問何求,曰:狐所畏者五,曰凶暴,避其盛氣也;曰術士,避其劾治也;曰神靈,避其稽察也;曰有福,避其旺運也;曰有德,避其正氣也。

然凶暴不恆有,亦究自敗,術士與神靈,吾不為非,皆無如我何。

有福者運衰,亦復玩之。

惟有德者則畏而且敬,得自附於有德者,則族一黨一 以為榮。

其品格即高出儕類上,公雖貧賤,而非義弗取,非禮弗為,倘准奔則為妾之禮,許侍巾櫛,三生之幸也。

如不見納,則乞假以虛名,為畫一扇題曰:某年月日,為姬人一溫一 玉作。

亦叨公之末光矣。

即出一精一扇置几上,濡墨調色,拱立以俟。

天士笑從之。

女自取天士小印印扇上曰:此姬人事,不敢勞公也。

再拜而去。

次日晨興,覺足下有物,視之則一溫一 玉。

笑而起曰:誠不敢以賤體玷公,然非共榻一宵,非親執媵御之役,則姬人字終為假托。

遂捧衣履,侍洗漱訖,再拜曰:妾從此逝矣。

瞥然不見,遂不再來。

豈明季山人,聲價最重,此狐女亦移於風氣乎?然襟懷散朗,有王夫人林下風,宜天士之不拒也。

先姚安公曰:子弟讀書之餘,亦當使略知家事,略知世事,而後可以治家,可以涉世。

明之季年,道學彌尊,科甲彌重,於是黠者坐講心學,以攀援聲氣,樸者株守課冊,以求取功名。

致讀書之人,十無二三能解事。

崇禎壬午,厚齋公攜家居河間,避孟村土寇。

厚齋公卒後,聞大兵將至河間,又擬鄉居,瀕行時,比鄰一叟顧門神歎曰:使今日有一人如尉遲敬德、秦瓊,當不至此。

汝兩曾伯祖,一諱景星, 一諱景辰,皆名諸生也,方在門外束帕被,聞之與辯曰:此神荼鬱壘象,非尉遲敬德秦瓊也。

叟不服,檢丘處機西遊記為證,二公謂委巷小說不足據,又入室取東方朔神異經與爭。

時已薄暮,檢尋既移時,反覆講論又移時,城門已闔,遂不能出。

次日將行,而大兵已合圍矣。

城破,遂全家遇難。

惟汝曾祖光祿公,曾伯祖鎮番公,及叔祖雲台公存耳。

死生呼吸,間不容髮之時,尚考證古書之真偽,豈非惟知讀書,不預外事之故哉!姚安公此論,余初作各種筆記,皆未敢載,為涉及兩曾伯祖也。

今再思之,書癡尚非不佳事,古來大儒似此者不一,因補書於此。

一奴一子劉福榮,善制網罟弓一弩一,凡弋禽獵獸之事,無不能也。

析爨時分屬於余,無所用其技,頗鬱鬱不自得,年八十餘尚健飯,惟時一攜鳥銃,散步野外而已。

其銃發無不中,一日見兩狐臥隴上,再擊之不中,狐亦不驚,心知為靈物,惕然而返,後亦無他。

外祖張公水明樓有值更者范玉夜,每聞瓦上有聲,疑為盜,起視則無有,潛蹤偵之,見一黑影從屋上過,乃設機瓦溝,仰臥以聽。

半夜聞機發,有女子呼痛聲,登屋尋視,一黑狐折股死矣。

是夕聞屋上詈曰:范玉何故殺我妾。

時鄰有劉氏子為妖所媚,玉私度必是狐,亦還詈曰:汝縱妾私奔,不知自愧,反詈吾,吾為劉氏子除患也。

遂寂無語。

然自是覺夜夜有人以石灰滲其目,一交一 睫即來,旋洗拭旋又如是,漸腫痛潰裂,竟至雙瞽,蓋狐之報也。

其所見遜劉福榮遠矣。

一老成經事,一少年喜事故也。

門人有作令雲南者,家本苦寒,僅攜一子一僮,拮据往,需次會城,久之得補一縣,在滇中尚為膏腴地,然距省城遠,其家又在荒村,書不易寄,偶得魚雁亦不免浮沈,故與妻子幾斷音問,惟於坊本縉紳中檢得官某縣而已。

偶一狡僕舞弊,杖而遣之,此僕銜次骨,其家事故所備知,因偽造其僮書雲,主人父子先後卒,二棺今浮厝佛寺,當借資來迎,並述遺命,處分家事甚悉。

初令赴滇時,親友以其樸訥,意未必得缺,即得缺亦必惡,後聞官是縣,始稍稍親近,並有周恤其家者,有時相饋問者,其子或有所稱貸,人亦輒應,且有以子女結婚者,鄉人有宴會,其子無不與也。

及得是書,皆大沮,有來唁者,有不來唁者,漸有索逋者,漸有道途相遇似不相識者,僮一奴一婢媼皆散,不半載門可羅雀矣。

既而令托入覲官寄千二百金,至家迎妻子,始知前書之偽,舉家破涕為笑,如在夢中。

親友稍稍復集,避不敢見者,頗亦有焉。

後令與所親書曰:一貴一賤之態,身歷者多矣,一貧一富之態,身歷者亦多矣。

若夫生而忽死,死逾半載而復生,中間情事,能以一身親歷者,僕殆第一人矣。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