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忽一日徵集僕隸,陳設概量,手書一紅箋,榜於門曰:歲歉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

閱微草堂筆記

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

雲舉又言,有人富甲一鄉,積粟千餘石,遇歲歉,閉不肯糶。

忽一日徵集僕隸,陳設概量,手書一紅箋,榜於門曰:歲歉人饑,何心獨飽,今擬以歷年積粟,盡貸鄉鄰,每人以一石為律,即日各具囊篋赴領,遲則粟盡矣。

附近居民聞聲雲合,不一日而粟盡。

有請見主人申謝者,則主人不知所往矣。

皇遽大索,乃得於久鐍敝屋中,酣眠方熟。

人至始欠伸,眾驚愕掖起,於身畔得一紙曰:積而不散,怨之府也。

怨之所歸,禍之叢也。

千家饑而一家飽,剽劫為勢所必至,不名實兩亡乎?感君舊恩,為君市德,希恕專擅,是所深禱。

不省所言者何事,詢知始末,太息而已。

然是時人情洶洶,實有焚掠之謀。

得是博施,乃轉禍為福。

此幻形之妖,可謂愛人以德矣。

所云舊恩,則不知其故。

或曰:其家園中有老屋,狐居之數十年,屋圮乃移去。

意即其事歟。

小時聞乳母李氏言,一人家與佛寺鄰,偶寺廊躍下一小狐,兒童捕得,縶縛鞭,皆懾伏不動,放之則來往於院中,絕不他往。

與之食則食,不與亦不敢盜。

饑則向人搖尾而已。

呼之似解人語,指揮之亦似解人意,舉家憐之,恆禁兒童勿凌虐。

一日,忽作人語曰:我名小香,是鐘樓上狐家婢,偶嬉戲誤事,因汝家兒童頑劣,罰受其蹂一躪 一月。

今限滿當歸,故此告別。

問何故不逃避,曰:主人養育多年,豈有逃避之理?語訖,作叩額狀,翩然越牆而去。

時余家一小一奴一,竊物遠遁。

乳母因說此事,喟然曰:此一奴一乃不及此狐。

陳雲亭舍人言,其鄉深山中有廢蘭若,雲鬼物據之,莫能修復,一僧道行清高,逕往卓錫。

初一兩夕,似有物窺伺,僧不聞不見,亦遂無形聲。

三五日夜夜,有夜叉排闥入,猙獰跳擲,吐火噓煙,僧禪定自若,撲及蒲一團一 者數四,然終不近身,比曉長嘯去。

次夕,一好女至,合什作禮,請問法要,僧不答。

又對僧琅琅誦金剛經,每一分訖,輒問此何解,僧又不答。

女子忽旋舞良久,振其雙袖,有物簌簌落滿地,曰:此比散花何如?且舞且退,瞥眼無跡,滿地皆寸許小兒,蠕蠕幾千百,爭緣肩登頂,穿襟入袖,或磄嚙或搔爬,如蚊虻蟣虱之攢咂,或抉剔耳目,擘裂口鼻,如蛇蠍之毒螫。

撮之投地,爆然有聲,一輒分形為數十,彌添彌眾,左支右詘,困不可忍,遂委頓於禪榻下。

久之蘇息,寂無一物矣。

僧慨然曰:此魔也,非迷也,惟佛力足以伏魔,非吾所及,浮屠不三宿,桑下何必戀戀此土乎?天明竟打包返。

余曰:此公自作寓言,譬正人之慍於群小耳。

然亦足為輕嘗者戒。

雲亭曰:僕百無一長,惟平生不能作妄語,此僧歸路過僕家,面上血痕細如亂髮,實曾目睹之。

老僕劉廷宣言,雍正初,佃戶張璜於褚寺東架一團一 焦--俗謂之一團一 瓢,焦字音轉也,二字出北齊書本紀--守瓜,夜恆見一人行步遲重,徐徐向西北去,一夕,偶竊隨之視所往,見至一叢塚處,有十餘女鬼出迓,即共狎笑媟戲,知為妖物,然似是蠢蠢無所能,乃藏火銃於一團一 焦,夜夜伺之。

一夜 ,又見其過,發銃猝擊,訇然仆地,秉火趨視,乃一翁仲也。

次日積柴燔為灰,亦無他異。

至夜夢十餘婦女羅拜,曰:此怪不知自何來,力猛如熊虎,凡新葬女鬼,無老少皆遭脅污,有枝拒者,登其墳頂踴躍數四,即土陷棺裂,無可棲身。

故不敢不從,然飲恨則久矣。

今蒙驅除,故來謝也。

後有從高川來者雲,石人窪馮道墓前--馮道,景城人,所居今猶名相國莊,距景城二三里,墓則在今石人窪,余幼時見殘缺石獸石翁仲,尚有存者。

縣志雲,不知道墓所在,蓋承舊志之誤也--忽失一石人,乃知即是物也。

是物自五代至今,始煉成形,歲月不為不久,乃甫能幻化,即縱凶一婬一,卒自取焚如之禍,與邵二雲所言木偶,其事略同。

均為器小易盈者鑒也。

外叔祖張公蝶莊家,有書室頗軒敞,周以迴廊,中植芍葯三四十本,花時香過鄰牆。

門客閔姓者,攜一仆下榻其中,一夕就枕後,忽外有女子聲,曰:姑娘致意先生,今日花開,又值好月,邀三五女伴,借一賞玩,不致有禍于先生,幸勿開門唐突,足見雅量矣。

閔噤不敢答,亦不復再言,俄微聞衣裳骨砒聲,穴窗紙視之,無一人影,側耳諦聽,時偶喁喁私語,若有若無,都不辨一字。

碈磈枕席, 睡不一交一 睫。

三鼓以後,似又聞步履聲,俄而隔院犬吠,俄而鄰家犬亦吠,俄而巷中犬相接而吠,近處吠止,遠處又吠,其聲迢遞向東北,疑其去矣,恐忤之招祟,不敢啟戶。

天曉出視,了無痕跡,惟西廊塵土,似略有弓彎印,亦不分明,蓋狐女也。

外祖雪峰公曰:如此看花,何必更問主人,殆閔公莽莽有傖氣,恐其偶然衝出,致敗人意耳。

滄州有董華者,讀書不成,流落為市肆司書算,復不能善事其長,為所排擠,出以賣藥卜卦自給,遂貧無立錐。

一母一妻,以縫維瀚濯佐之,猶日不舉火。

會歲饑,枵腹杜門,勢且俱斃,聞鄰村富翁方買妾,乃謀於母,將鬻婦以求活。

婦初不從,華告以失節事大,致母餓死事尤大,乃涕泗曲從,惟約以倘得生還,乞仍為夫婦,華亦諾之。

婦故有姿,富翁頗一寵一 眷,然枕席時有淚痕,富翁固問,毅然對曰:身已屬君,事事可聽君所為,至感憶舊恩,則雖刀鋸在前,亦不能斷此念也。

適歲再饑,華與母並為餓殍,富翁慮有變,匿不使知。

有一鄰嫗偶洩之,婦殊不哭,癡坐良久,告其婢媼曰:吾所以隱忍受玷者,一以活姑與夫之命,一以主人年已七十餘,度不數年,即當就木,吾年尚少,計其子必不留我,我猶冀缺月再圓也。

今則已矣。

突起開樓窗,踴身倒墜而死。

此與前錄所載福建學使妾相類,然彼以兒女情深,互以身殉,彼此均可以無恨。

此則以養姑養夫之故,萬不得已而失一身 ,乃卒無救於姑與夫,事與願違,徒遭玷污,痛而一決,其繼恨尤可悲矣。

余十歲時,聞槐鎮一僧--槐鎮即金史之槐家鎮,今作淮鎮,誤也。

農家子也,好飲酒食肉,廟有田數十畝,自種自食,牧牛耕田外,百無所知,非惟經卷法器皆所不蓄,毗盧袈裟,皆所不具,即佛龕香火,亦在若有若無間也。

特首無發,室無妻子,與常人小異耳。

一日,忽呼集鄰里,而自端坐破几上,合掌語曰:同一居 三十餘年,今長別矣,以遺蛻奉托可乎?溘然而逝,合掌端坐仍如故,鼻垂兩玉筋,長尺餘。

眾大驚異,共為募木造龕。

舅氏安公實齋,居丁家莊,與相近,知其平日無道行,聞之不信,自往視之,以造龕未竟,二日尚未斂,面色如生,撫之肌膚如鐵石,時方六月,蠅蚋不集,亦了無一屍一氣,竟莫測其何理也。

喀喇沁公丹公,號益亨,名丹巴多爾濟,姓烏梁汗氏,蒙古王孫也。

言內廷都領侍蕭得祿,幼嘗給事其邸第,偶見一黑物如貓,臥樹下,戲擊以彈丸,其物甫一轉身,即如巨犬,再擊又一轉身,遂巨如驢,懼不敢復擊,物亦自去。

俄而飛瓦擲磚,變怪陡作,知為狐魅,惴惴不自安,或教以繪象事之,其祟乃止。

後忽於幾上得錢數十,知為狐所酬,始試收之,秘不肯語,次日增至百文,自是日有所增,漸至盈千,旋又改為銀一,重約一兩,亦日有所增,漸至一鋌五十兩。

巨金不能密藏,遂為管領者所覺。

疑盜諸官庫,磌掠訊問,幾不能自白,然後知為狐所陷也。

夫飛土逐肉,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吳越春秋載陳音所誦古歌,即彈弓之始也,兒戲之常,主人知之,亦未必遽加深責,狐不能暢其志也。

餌之以利,使盈其貪壑,觸彼禍羅,狐乃得適所願矣。

此其設阱伏機,原為易見,徒以利之所在,遂令智昏,反以為我禮即虔,彼心故悅,委曲自解,致不覺墮其彀中。

昔夫差貪勾踐之服事,卒敗於越;楚懷貪商於之六百,卒敗於秦;北宋貪滅遼之割地,卒敗於金;南宋貪伐金之助兵,卒敗於元。

軍國大計,將相同謀,尚不免於受餌,況區區童稚,烏能出老魅之一陰一謀哉,其敗宜矣!又舉一近事曰:有刑曹某官之僕夫,睡中覺得舌添其面,舉石擊之,踣而斃,燭視乃一黑狐,剝之,腹中有一小人首,眉目宛然, 蓋所煉嬰兒未成也。

翌日,為主人御車歸,狐憑附其身,舉凳擊主人,且厲聲陳其枉死狀,蓋欲報之而不能,欲假手主人以鞭笞洩其憤耳。

此二狐同一復仇,余謂此狐之悍而直,勝彼狐之一陰一而險也。

丹公又言,科爾沁達爾汗王一僕,嘗行路拾得二氈囊,其一滿貯人牙,其一滿貯人指爪,心頗詫異,因擲之水中。

旋一老嫗倉皇至,左顧右盼似有所覓。

問僕曾見二囊否,僕答以未見,嫗知為所毀棄,遽大憤怒,折一木枝奮擊僕,僕徒手與搏,覺其衣裳柔脆,如通草之心,肌肉虛松,似蓮房之穰,指所摳處輒破裂,然放手即長合如故,又如抽刀之斷水。

互鬥良久,嫗不能勝,乃捨去。

臨去顧僕詈曰:少則三月,多則三年,必褫汝魄,然至今已逾三年,不能為祟。

知特大言相恐而已。

此當是煉形之鬼,取一精一未足,不能凝結成實,故仍聚氣而為形,其蓄人牙爪者,牙者骨之餘,爪者筋之餘,殆欲合煉服餌,以堅固其質耳。

田侯松巖言,今歲六月,有扈從侍衛和升,卒於灤一陽一,馬蘭鎮總兵愛公星阿,與和親舊,為經理棺衾,送其骨歸葬。

一夕如廁,缺月微明,見一人如立煙霧中,問之不言,叱之不動,愛公故能視鬼,凝神諦審,乃和之魂也。

因拱而祝曰:昔斂君時,物多不備,我力磍薄,君所深知,今形見,豈有所責耶?不言不動如故,又祝曰:聞歿於塞外者,不焚路引,其鬼不得入關,僕偶忘此,君毋乃為此來耶?魂即稽首至地,倏然而隱。

愛公為具牒於城隍,後不復見。

又扈從南巡時,與愛公同寓一江一 寧承恩寺,規模宏壯,樓閣袤延,所住亦頗軒敞。

一日方共坐,忽樓窗六扇,無風自開,俄又自闔,愛公視之,曰:有一僧坐北牖上,其面橫闊,須癰癰如久未剃,目瞪視而項微僂,蓋縊鬼也。

以問寺僧,僧不能諱,惟怪何以識其貌,疑有人洩之。

不知愛公之自能視也。

又偶在船頭,戲拈篙刺水,忽擲篙卻避,面有驚色,怪詰其故,曰:有溺鬼緣篙欲上也。

戊午八月,宴蒙古外藩於清音閣,愛公與余連席,余以松巖所語叩之,雲皆不妄,然則隨處有鬼,亦復如人。

此求歸之鬼,有系戀心,開窗之鬼,有爭據心,緣篙之鬼,有競鬥心,其得失勝負,喜怒哀樂,更當一一如人。

是膠膠擾擾,地下尚無了期,釋氏講懺悔解脫,聖人之法,亦使有所歸而不為厲,其深知鬼神之情狀矣。

子貢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

莊周曰:嗟來桑扈乎?而已反其真,特就耳目所及言之耳。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