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然情理有時而互妨,裡有姑虐其養媳者,慘酷無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

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

天下事情理而已。

然情理有時而互妨,裡有姑虐其養媳者,慘酷無人理,遁歸母家。

母憐而匿別所,詭雲未見,因涉訟,姑以朱老與比鄰,當見其來往引為證,朱私念言女已歸,則驅人就死,言女未歸,則助人離婚,疑不能決,乞簽於神,舉筒屢搖簽不出,奮力再搖,簽乃全出,是神亦不能決也。

辛彤甫先生聞之曰:神殊憒憒。

十歲幼一女,而日日加炮烙,恩義絕矣,聽其逃死不為過。

戈孝廉仲坊,丁酉鄉試後,夢至一處,見屏上書絕句數首,醒而記其兩句曰:知是蓬萊第一仙,因何清淺幾多年。

壬子春在河間見景州李生,偶話其事,李駭曰:此余族弟屏上近人題梅花作也,句殊不工,不知何以入君夢?前無因緣,後無征驗,周官六夢竟何所屬乎?

新齊諧,即子不語之改名,載雄雞卵事,今乃知竟實有之。

其大如指,頂形似閩中落花生,不能正圓,外有斑點,向日映之,其中深紅如琥珀,以點目眚甚效。

德少司空成,汪副憲承霈,皆嘗以是物合藥。

然不易得,一枚可以值十金。

阿少司農迪斯曰:是雖罕睹,實亦人力所為。

以肥壯雄雞閉籠中,縱群雌繞籠外,使相近,而不能相接,久而一精一氣摶結,自能成卵。

此亦理所宜然,然雞秉巽風之氣,故食之發瘡毒,其卵以盛一陽一不洩,鬱積而成,自必蘊熱,不知何以反明目。

又本草之所不載,醫經之所未言,何以知其能明目,此則莫明其故矣。

汪副憲曰:有以蛇卵售欺者,但映日不紅,即為偽托。

亦不可不知也。

沈媼言:裡有趙三者,與母俱傭於郭氏,母歿後年餘,一夕,似夢非夢,聞母語曰:明日大雪,牆頭當凍死一雞,主人必與爾,爾慎勿食。

我嘗盜主人三百錢,冥司判為雞,以償今生,卵足數而去也。

次日,果如所言。

趙三不肯食,泣而埋之。

反覆窮詰,始吐其實,此數年內事也。

然則世之供車騎受屠煮者,必有前因焉。

人不知耳,此輩之狡黠攘竊者,亦必有後果焉,人不思耳。

余十一二歲時,聞從叔燦若公言:裡有齊某者,以罪戍黑龍一江一 ,歿數年矣。

其子稍長,欲歸其骨,而貧不能往,恆蹙然如抱深憂。

一日,偶得豆數升,乃屑以為末,水摶成丸,衣以赭土,詐為賣藥者以往,姑以紿取數文錢供口食耳。

乃沿途買其藥者,雖危症亦立愈。

轉相告語,頗得善價,竟藉是達戍所,得父骨以篋負歸。

歸途於窩集遇三盜,急棄其資斧,負篋奔。

盜追及,開篋見骨,怪問其故,涕泣陳述,共憫而釋之,轉贈以金。

方拜謝間,一盜忽擗砞大慟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數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傑,顧及不能耶?諸君好住,吾今往肅州矣。

語訖,揮手西行,其徒呼使別妻子,終不反顧。

蓋所感者深矣,惜人往風微,無傳於世,余作灤一陽一消夏錄諸書,亦竟忘之。

癸丑三月三日,宿海澱直廬,偶然憶及,因錄以補志乘之遺,儻亦潛德未彰,幽靈不泯,有以默啟余衷乎?

李蟠木言,其鄉有灌園叟,年六十餘矣,與客作數人同屋寢,忽聞其啞啞作顫,聲又呢呢作媚語,呼之不應。

一夕,燈未盡,見其布衾蠕蠕掀簸,如有人一交一 接者。

問之亦不言,既而白晝或忽趨僻處,或無故閉門,怪而覘之,輒有瓦石飛擊。

人方知其為魅所據,久之不能自諱,言初見一少年至園中,似曾相識,而不能記憶,邀之坐,問所自來,少年言有一事告君,祈君勿拒,君四世前與我為密友,後忽藉胥魁勢豪奪我田,我訴官,反遭笞,鬱結以死,盄於冥官,主者以契一交一 隙末,當以歡喜解冤,判君為我婦二十年,不意我以業重,遽墮狐身,尚有四年未了。

比我煉形成道,君以再入輪迴,轉生今世,前因雖昧,舊債難消,夙命牽纏,遇於此地,業緣湊合,不能待君再墮女身,便乞相償,完此因果。

我方駭怪,彼遽噓我以氣,惘惘然如醉如夢,已受其污,自是日必一兩至,去後亦自悔恨,然來時又帖然意肯,竟自忘為老翁,不知其何以故也。

一夜 ,初聞狎暱聲,漸聞呻吟聲,漸聞悄悄乞緩聲,漸聞切切求免聲,至雞鳴後,乃噭然失聲,突樑上大笑曰:此足抵笞三十矣。

自是遂不至。

後葺治草屋,見樑上皆白粉所畫圈,十圈為一行,數之,得一千四百四十,正合四年之日數。

乃知為所記一婬一籌,計其來去,不滿四年,殆以一度抵一日矣。

或曰:是狐欲媚此叟,故造斯言。

然狐之媚人,悅其色,攝其一精一耳,雞皮鶴髮,有何色之可悅,有何一精一之可攝。

其非相媚也明甚。

且以扶杖之年,講分桃之好,逆來順受,亦太不情。

其為身異性存,夙根未泯,自然相就,如磁引針,亦明甚。

狐之所云殆非虛語,然則怨毒糾結,變端百出,至三生之後而未已,其亦慎勿造因哉。

文水李秀升言,其鄉有少年山行,遇少一婦 獨騎一驢,紅裙藍帔,貌頗嫻雅,屢以目側睨。

少年故謹厚,慮或招嫌,恆在其後數十步,挽首未嘗一視。

至林谷深處,婦忽按轡不行,待其追及,語之曰:君秉心端正,大不易得,我不欲害君,此非往某處路,君誤隨行,可於某樹下繞向某方,斜行三四里,即得路矣。

語訖,自驢背一躍,直上木杪,其身漸漸長丈餘,俄風起葉飛,瞥然已逝。

再視其驢,乃一狐也。

少年悸幾失魂,殆飛天野叉之類歟?使稍與狎暱,不知作何變怪矣。

癸丑會試,陝西一舉子,於號捨遇鬼,驟發狂疾,眾掖出歸寓,鬼亦隨出,自以首觸壁,皮骨皆破,避至外城,鬼又隨至,卒以刃自刺死。

未死間手書片紙,付其友,乃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八字。

雖不知所為何事,其為冤報則鑿鑿矣。

南皮郝子明言,有士人讀書僧寺,偶便旋於空院,忽有飛瓦擊其背,俄聞屋中語曰:汝輩能見人,人則不能見汝輩,不自引避,反嗔人耶?方駭愕間,屋內又語曰:小婢無禮,當即笞之,先生勿介意,然空屋多我輩所居,先生凡遇此等處,宜面牆便旋,勿對門窗,則兩無觸忤矣。

此狐可謂能克己。

余嘗謂僮僕吏役,與人爭角而不勝,其長恆引以為辱,世態類然。

夫天下至可恥者,莫過於悖理,不問理之曲直,而務求我所隸屬,人不能犯以為榮,果足為榮也耶?昔有屬官私其胥魁,百計袒護,余戲語之曰:吾儕身後,當各有碑誌一篇,使蓋棺論定,撰文者奮筆書曰:公秉正不阿,於所屬吏役,犯法者一無假借,人必以為榮。

諒君亦以為榮也。

又或奮筆書曰:公平生喜庇吏役,雖受賕砠法,亦一一曲為諱匿,人必以為辱,諒君亦以為辱也。

何此時乃以辱為榮,以榮為辱耶?先師董文恪曰:凡事不可載入行狀,即斷斷不可為。

斯言諒矣。

侍鷺川言--侍氏未詳所出,疑本侍其氏,明洪武中,凡複姓皆令去一字,因為侍氏也--有賈於淮上者,偶行曲巷,見一女姿色明艷,殆類天人,私訪其近鄰,曰:新來未匝月,只老母攜婢數人同一居 ,未知為何許人也。

賈因賂媒媼覘之,其母言杭州金姓,同一子一女往依其婿,不幸子遘疾,卒於舟,二僕又乘隙竊貲逃,煢煢孤砡,懼遭強暴,不得已稅屋權住,此待親屬來迎,尚未知其肯來否。

語訖泣下,媒舔以既無所歸,又無地主,將來作何究竟,有女如是,何不於此地求佳婿,暮年亦有所依?母言:甚善,我亦不求多聘幣,但弱女嬌養久,亦不欲草草,有能製衣飾奩具,約值千金者,我即許之。

所辦仍是渠家物,我惟至彼一閱視,不取纖芥歸也。

媒以告賈,賈私計良得,旬日內趣辦金珠錦繡,殫極華美,一切器用,亦事事一精一好。

先親迎一日,邀母來觀,意甚愜足。

次日,簫鼓至門,乃堅閉不啟。

候至數刻,呼亦不應,詢問鄰舍,又未見其移居,不得已碇牆入視,則闃無一人,遍索諸室,惟破床 堆髑髏數具,乃知其非人,回視家中,一物不失,然無所用之,重鬻僅能得半價,懊喪不出者數月,意莫測此魅何所取。

或曰:魅本無意惑賈,賈妄生窺伺,反往覘魅,魅故因而戲弄之,是於理當然。

或又曰:賈富而慳,心計可以析秋毫,犯鬼神之忌,故魅以美色顛倒之,是亦理所宜有也。

宣室志載,隴西李生左乳患癰,一日癰潰,有雉自乳飛出,不知所之。

聞奇錄載,崔堯封外甥李言吉,左目患瘤,剖之有黃雀鳴噪而去。

其事皆不可以理解。

札閣學郎阿,親見其親串家小婢,項上生瘡,瘡中出一白蝙蝠。

知唐一人記二事非虛,豈但六一合 之外,存而不論哉。

曹慕堂宗丞,有乩仙所畫醉鍾馗圖,余題以二絕句曰:一夢荒唐事有無,吳生粉本幾臨摹,紛紛畫手多新樣,又道先生是酒徒,午日家家蒲酒香,終南進士亦壺觴,太平時節無妖癘,任爾閒遊到醉鄉。

畫者題者,均弄筆狡獪而已。

一日午睡初醒,聽窗外婢媼悄語說鬼,有王媼家在西山,言曾月夕守瓜田,遙見雙燈自林外冉冉來,人語嘈雜,乃一大鬼醉欲倒,諸小鬼掖之踉蹌行,安知非醉鍾馗乎?天地之大,無所不有,隨意畫一人,往往遇一人與之肖,隨意命一名,往往有一人與之同,無心暗合,是即化工之自然也。

相傳魏環極先生嘗讀書山寺,凡筆墨几榻之類,不待拂拭,自然無塵。

初不為意,後稍稍怪之,一日晚歸,門尚未啟,聞室中窸窣有聲,從隙竊覘,見一人方整飭書案,驟入掩之,其人瞥穿後窗去。

急呼令近,其人遂拱立窗外,意甚恭謹,問汝何怪,磬折對曰:某狐之一習一 儒者也,以公正人,不敢近,然私敬公,故日日竊執僕隸役,幸公勿訝。

先生隔窗與語,甚有理致。

自是雖不敢入室,然遇先生不甚避。

先生亦時時與言。

一日偶問,汝視我能作聖賢乎?曰:公所講者道學,與聖賢各一事也。

聖賢依乎中庸,以實心勵實行,以實學求實用;道學則務語一精一微,先理氣,後彝倫,尊性命,薄事功,其用意已稍別。

聖賢之於人有是非心,無彼我心,有誘導心,無苛刻心;道學則各立門戶,不能不爭,既已相爭,不能不巧詆以求勝,以是意見,生種種作用,遂不盡可令孔孟見矣。

公剛大之氣,正直之情,實可質鬼神而不愧,所以敬公者在此。

公率其本性,為聖為賢亦在此。

若公所講,則固各自一事,非下愚之所知也。

公默然遣之,後以語門人曰:是蓋因明季一黨一 禍,有激而言,非篤論也。

然其抉摘情偽,固可警世之講學者。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