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病將死,囑其妻曰:我本無立錐地,汝又拙於女紅,度老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

閱微草堂筆記

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

鄭五,不知何許人,攜母妻流寓河澗,以木工自給。

病將死,囑其妻曰:我本無立錐地,汝又拙於女紅,度老母必以凍餒死,今與汝約,有能為我養母者,汝即嫁之,我死不恨也。

妻如所約,母藉以存活。

或奉事稍怠,則室中有聲,如碎磁折竹。

一歲棉衣未成,母泣號寒,忽大聲如鐘鼓殷動牆壁,如是七八年,母死後乃寂。

佃戶曹自立,粗識字,不能多也。

偶患寒疾,昏憒中為一役引去,途遇一役,審為誤拘,互詬良久,俾送還。

經過一處,以石為垣,周里許,其內濃煙坌湧,紫焰赫然,門額六字,巨如斗,不能盡識。

但記其點畫而歸,據所記偏旁推之,似是負心背德之獄也。

世稱殤子為債鬼,是固有之。

盧南石言,朱元亭一子病瘵,綿 時,呻吟自語曰:是尚欠我十九金。

俄醫者投以人參,煎成未飲而逝。

其價恰得十九金。

此近日事也。

或曰四海之中,一日之內,殤子不知其凡幾,前生逋負者,安得如許之眾?夫死生轉轂,因果循環,如恆河之沙,積數不可以測算;如太空之雲,變一態 不可以思議,是誠難拘一格。

然計其大勢,則冤愆糾結,生於財貨者居多。

老子曰: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人之一生,蓋無不役志於是者。

顧天地生財,只有此數。

此得則彼失,此盈則彼虧。

機械於是而生,恩仇於是而起,業緣報復,延及三生。

觀謀利者之多,可知索償者之不少矣。

史遷有言,怨毒之於人,甚矣哉!君子寧信其有,或可發人深省也。

裡婦新寡,狂且賂鄰媼挑之,夜入其闥,闔扉將寢,忽燈光綠黯,縮小如豆,俄爆然一聲,紅焰四射,圓如二尺許,大如鏡。

中現人面,乃其故夫也。

男女並然僕榻下,家人驚視,其事遂敗。

或疑嫠婦墮節者眾,何以此鬼獨有靈?余謂鬼有強弱,人有盛衰,此本強鬼,又值二人之衰,故能為厲耳。

其他茹恨黃泉,冤纏數世者,不知凡幾。

非竟神隨形滅也。

或又疑妖物所憑,作此變怪。

是或有之,然妖不自興,因人而興,亦幽魂怨毒之氣,一陰一相感召,邪魅乃乘而假借之。

不然,陶嬰之室,何未聞黎邱之鬼哉。

羅仰山通政,在禮曹時,為同官所軋,動輒掣肘,步步如行荊棘中,性素迂滯,漸恚憤成疾。

一日鬱鬱枯坐,忽夢至一山,花放水流,風日清曠,覺神思開朗,壘塊頓消。

沿溪散步,得一茅舍,有老翁延入小坐,言論頗洽,老翁問何以有病容,羅具陳所苦。

老翁太息曰:此有夙因,君所未解。

君七百年前為宋黃筌,某即南唐徐熙也。

徐之畫品,本居黃上。

黃恐奪供奉之一寵一 ,巧詞排抑,使沉一淪 困頓,銜恨以終。

其後輾轉輪迴,未能相遇,今世業緣湊合,乃得一快其宿仇。

彼之加於君者,即君之曾加於彼者也,君又何憾焉。

大抵無往不復者,天之道;有施必報者,人之情。

既已種因,終當結果。

其氣機之感,如磁之引針,不近則已,近則吸而不解;其怨毒之結,如石之含火,不觸則已,觸則激而立生;其終不消釋,如疾病之隱伏,必有驟發之日;其終相遇合,如日月之旋轉,必有一交一 會之纏。

然則種種害人之術,適有自害而已矣。

吾過去生中,與君有舊,因君未悟,故為述憂患之由。

君與彼已結果矣,自今以往,慎勿造因可也。

羅洒然有省,勝負之心頓盡。

數日之內,宿疾全除。

此余十許歲時,聞霍易書先生言。

或曰:是衛公延璞事,先生偶誤記也。

未知其審,皂附識之。

田白巖言,康熙中一江一 南有征漕之案,官吏伏法者數人,數年後有一人降乩,於其友人家,自言方在冥司訟某公。

友人駭曰:某公循吏,且其總督兩一江一 ,在此案前十餘年,何以無故訟之?乩又書曰:此案非一日之故矣。

方其初萌,褫一官,竄流一二吏,即可消患於未萌。

某公博忠厚之名,養癰不治,久而潰裂,吾輩遂逅其難。

吾輩病民蠱國,不能仇現在之執法者也。

追原禍本,不某公之訟而誰訟歟?書訖,乩遂不動,迄不知九幽之下,定讞如何。

金人銘曰:涓涓不壅,終為一江一 河,毫末不札,將尋斧柯,古聖人所見遠矣。

此鬼所言,要不為無理也。

裡有姜某者將死,囑其婦勿嫁。

婦泣諾,後有艷婦之色者,以重價購為妾。

方靚妝登車,所蓄犬忽人立怒號,兩爪抱持嚙婦面,裂其鼻準,並盲其一目,婦容既毀,買者委之去。

後亦更無覬覦者。

此康熙甲午乙未間事,故老尚有目睹者。

皆曰:義哉此犬,愛主人以德;智哉此犬,能攻病之本。

余謂犬斷不能見及此,此其亡夫厲鬼所憑也。

愛堂先生,嘗飲酒夜歸,馬忽驚逸,草樹翳薈,溝塍凹凸,幾蹶者三四,俄有人自道左出,一手挽轡,一手掖之下,曰:老母昔蒙拯濟,今救君斷骨之厄也。

問其姓名,轉瞬已失所在矣。

先生自憶生平未有是事,不知鬼何以云然,佛經所謂無心佈施,功德最大者歟。

張福,杜林鎮人也,以負販為業,一日與裡豪爭路,豪揮撲推墮石橋下。

時河冰方結,觚稜如鋒刃,顱骨破裂,僅奄奄存一息。

里胥故皁豪,遽聞於官,官利其財,獄頗急。

福一陰一遣母謂豪曰:君償我命,與我何益。

能為我養老母幼子,則乘我未絕,我到官言失足墮橋下。

豪諾之,福粗知字義,尚能忍痛自書狀。

生供鑿鑿,官吏無如何也。

福死之後,豪竟負約。

其母屢控於官,終以生供有據,不能直,豪後乘醉夜行,亦馬蹶墮橋死。

皆曰:是負福之報矣。

先姚安公曰:甚哉治獄之難也,而命案尤難。

有頂兇者,甘為人代死;有賄和者,甘鬻其所親。

斯已猝不易詰矣,至於被殺之人,手書供狀雲非是人之所殺,此雖皋陶聽之,不能入其罪也。

倘非負約不償,致遭鬼殛,則竟以財免矣。

訟情萬變,何所不有!司刑者可據理率斷哉!

姚安公言,有孫天球者,以財為命,徒手積累至千金,雖妻子凍餓,視如陌路,亦自忍凍餓,不輕用一錢。

病革時,陳所積於枕前,一一手自撫摩,曰:爾竟非我有乎?嗚咽而歿。

孫未歿以前,為狐所嬲。

每攝其財貨去,使窘急欲死,乃於他所復得之,如是者不一。

又有劉某者,亦以財為命,亦為狐所嬲,一歲除夕,凡劉親友之貧者,悉饋數金。

訝不類其平日所為,旋聞劉床 前私篋為狐盜去二百餘金,而得謝柬數十紙。

蓋孫財乃辛苦所得,狐怪其慳嗇,特戲之而已。

劉財多由機巧剝削而來,故狐竟散之。

其處置也顧得宜也。

余督學閩中時,幕友鍾忻湖言,其友昔在某公幕,因會勘,宿古寺中。

月色朦朧,見某公窗下有人影,徘徊良久,冉冉上鐘樓去,心知為鬼魅,然素有膽,竟躡往尋之。

至則樓門鎖閉,樓上似有二人語。

其一曰:君何以空返?其一曰:此地罕有官吏至,今幸兩官共宿,將俟人靜訟吾冤。

頃竊一聽 所言,非揣摩迎合之方,即消弭彌縫之術,是不足以辦吾事。

故廢然返。

語畢,似有太息聲,再聽之,竟寂然矣。

次日,一陰一先主人,果變色搖手,戒勿多事。

迄不知其何冤也。

余謂此君友,有皁於主人,故造斯言,形容其巧於趨避,為鬼揶揄耳。

若就此一事而論,鬼非目睹,語未耳聞,恍惚杳冥,茫無實據。

雖閻羅包老,亦無可措手,顧乃責之於某公乎?

平原董秋原言,海豐有僧寺,素多狐,時時擲瓦石嬲人。

一學究借東廂三楹授徒,聞有是事,自詣佛殿呵責之,數夕寂然,學究有德色。

一日,東翁過談,拱揖之頃,忽袖中一卷墮地,取視,乃秘戲圖也。

東翁默然,次日生徒不至矣。

狐未犯人,人乃犯狐,竟反為狐所中。

君子之於小人,謹備之而已。

無故而觸其鋒,鮮不敗也。

關帝祠中,皆塑周將軍,其名則不見於史傳。

考元魯貞漢壽亭侯廟碑,已有乘赤兔兮從周倉語,則其來已久。

其靈亦最著。

裡媼有劉破車者,言其夫嘗醉眠關帝香案前,夢周將軍蹶之起。

左股青痕,越半月乃消。

謂鬼無輪迴,則自古及今,鬼日日增,將大地不能容;謂鬼有輪迴,則此死彼生,旋即易形而去;又當世間無一鬼,販夫田婦,往往轉生,似無不輪迴者。

荒阡廢塚,往往見鬼,又似有不輪迴者。

表兄安天石,嘗臥疾,魂至冥府,以此問司籍之吏。

吏曰:有輪迴,有不輪迴。

輪迴者三途:有福受報,有罪受報,有恩有怨者受報;不輪迴者亦三途:聖賢仙佛不入輪迴,無間地獄不得輪迴,無罪無福之人,聽其遊行於虛墓,餘氣未盡則存,餘氣漸消則滅。

如露珠水泡,倏有倏無;如閒花野草,自榮自落。

如是者無可輪迴。

或有無依魂魄,附人感孕,謂之偷生。

高行緇黃,轉世借形,謂之奪舍。

是皆偶然變現,不在輪迴常理之中。

至於神靈下降,輔佐明時;魔怪群生,縱橫殺劫。

是又氣數所成,不以輪迴論矣。

天石固不信輪迴者,病痊以後,嘗舉以告人曰:據其所言,乃鑿然成理。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