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附:紀汝佶六則:乙酉舉於鄉,始稍稍治詩古文,尚未識門徑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附:紀汝佶六則

閱微草堂筆記

附:紀汝佶六則

亡兒汝佶以乾隆甲子生,幼頗聰慧,讀書未多,即能作八比。

乙酉舉於鄉,始稍稍治詩古文,尚未識門徑也。

會余從軍西域,乃自從詩社才士游,遂誤從公安竟陵兩派入,後依朱子穎於泰安,見聊齋誌異抄本,時是書尚未刻,又誤墮其窠臼,竟沈淪不返,以訖於亡故。

其遺詩遺文,僅付孫樹庭等,存乃父手澤,余未一為編次也。

惟所作雜記,尚未成書,其間瑣事,時或可采,因為簡擇數條,附此砌之末,以不沒其篝燈呵凍之勞。

又惜其一歸彼法,百事無成,徒以此無關著述之詞,存其名字也。

花隱老人居平陵城之東,鵲華橋之西,不知何許人,亦不自道真姓字,所居有亭台水石,而蒔花尤多,居常不與人一交一 接,然有看花人來,則無弗納。

曳杖傴僂前導,手無停指,口無停語,惟恐人之不及知,不及見也。

園無隙地,殊香異色,紛紛拂拂,一往無際,而蘭與菊與竹,尤擅天下之奇。

蘭有紅有素,菊有墨有綠,又有丹竹純赤,玉竹純白,其他若方若斑,若紫若百節,雖非目所一習一 見,尚為耳所一習一 聞也。

異哉物之聚於所好,固如是哉。

士人某,寓岱廟之環詠亭,時已深冬,北風甚勁,擁爐夜坐,冷不可支。

乃息燭就寢,既覺,見承塵紙破處有光,異之,披衣潛起,就破處審視,見一美婦,長不滿二尺,紫衣青衿,著紅履,纖瘦如指,髻作時世妝。

方藝火炊飯,灶旁一短足幾,幾上錫檠熒然。

因念此必狐也,正凝視間,忽然一嚏,婦驚,觸幾燈覆,遂無所見。

曉起,破承塵視之,黃泥小灶,光潔異常,鐵釜大如碗,飯猶未熟也,小錫檠倒置幾下,油痕狼籍,惟蒸火處紙不燃,殊可怪耳。

徂徠山有巨蟒二,形不類蟒,頂有角如牛,赤黑色,望之有光,其身長約三四丈,蜿蜒深澗中,澗廣可一畝,長可半里,兩山夾之中,一隙僅三尺許,遊人登其巔,對隙俯窺,則蟒可見。

相傳數百年前頗為人害,有異僧禁制,遂不得出。

夫深山大澤,實生龍蛇,似此亦無足怪,獨怪其蜷伏數百年,而能不飢渴也。

泰安韓生名鳴歧,舊家子,業醫,嘗夤夜騎馬赴人家,忽見數武之外,有巨人長十餘丈。

生膽素豪,搖磝徑過,相去咫尺,即揮鞭擊之,頓縮至三四尺,短髮蓬瞏,狀極醜怪,唇吻翕闢,格格有聲。

生下馬執鞭逐之,其行緩止,蹣跚地上,意頗窘,既而身縮至一尺,而首大如甕,似不勝載,殆欲顛仆。

生且行且逐,至病者 家,乃不見。

不知何怪也。

汶一陽一范灼亭說。

戊寅五月二十八日,吳林塘年五旬,時居太平館中,余往為壽,座客有能為煙戲者,年約六十餘,口操南音,談吐風雅,不知其何以戲也。

俄有僕攜巨煙筒來,中可受煙四兩,燃火吸之,且吸且咽,食頃方盡,索巨碗淪苦茗飲訖,謂主人曰:為君添鶴算,可乎?即張吻吐鶴二隻,飛向屋角,徐吐一圈,大如盤,雙鶴穿之而過,往來飛舞,如擲梭然。

既而嘎喉有聲,吐煙如一線,亭亭直上,散作水波雲狀,諦視皆寸許小鶴,翩翩左右,移時方滅。

眾皆以為目所未睹也。

俄其弟子繼至奉一觴與主人曰:吾技不如師,為君小作劇可乎?呼吸間,有朵雲縹緲筵前,徐結成小樓閣,雕欄綺窗,歷歷如畫。

曰:此海屋添籌也。

諸客復大驚,以為指上毫光,現玲瓏塔,亦無以喻是矣。

以余所見諸說部,如擲杯化鶴,頃刻開花之類,不可殫述,毋亦實有其事?後之人少所見,多所怪乎?如此事非余目睹,亦終不信也。

豫南李某,酷好馬,嘗於遵化牛市中,見一馬,通體如墨,映日有光,而腹毛則白於霜雪,所謂烏雲托月者也。

高六尺餘,駿尾鬈然,足生爪,長寸許,雙目瑩澈如水一精一,其氣昂昂如雞群之鶴,李以百金得之,愛其神駿,喂秣必身親。

然性至獰劣,每覆障泥,須施絆鎖,有力者數人,左右把持,然後可乘,按轡徐行,不覺其駛,而瞬息已百里。

有一處去家五日程,日午就道,比至,則日未銜山也。

以此愈愛之,而畏其難控,亦不敢數乘。

一日,有偉丈夫碧眼虯髯,磞門求見,自雲能教此馬,引就櫪下,馬一見即長嗚,此人以掌擊左右肋,始弭耳不動。

乃牽就空屋中,闔戶與馬盤旋,李自隙窺之,見其手提馬耳,喃喃似有所云,馬似首肯,徐又提耳喃喃如前,馬亦似首肯。

李大驚異,以為真能通馬語也。

少間,啟戶,引韁授李,馬已汗如濡矣。

臨行謂李曰:此馬能擇主,亦甚可喜,然其性未定,恐或傷人,今則可以無慮矣。

馬自是馴良,經二十餘載,骨幹如初。

後李至九十餘而終,馬忽逸去,莫知所往。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