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七 如是我聞一(2):忠諱無有。次日,篋鑰不啟,而所蓄錢數千,惟存九百。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七 如是我聞一(2)

閱微草堂筆記

卷七 如是我聞一(2)

先叔儀南公,有質庫在西城,客作陳忠,主買菜蔬,儕輩皆謂其近多餘潤,宜饗眾。

忠諱無有。

次日,篋鑰不啟,而所蓄錢數千,惟存九百。

樓上故有狐,恆隔窗與人語,疑所為,試往扣之,果朗然應曰:九百錢是汝雇值分所應得,吾不敢取,其餘皆日日所乾沒,原非爾物。

今日端一陽一,已為汝買棕若干,買酒若干,買肉若干,買雞魚及瓜菜果實各若干,並泛酒雄黃,亦為買得,皆在樓下空屋中,汝宜早烹炮。

遲則天暑,恐腐敗。

啟戶視之,纍纍具在,無可消納,竟與眾共餐。

此狐可謂惡作劇,然亦頗快意人也。

亥有二首六身,是拆字之權輿矣。

漢代圖讖,多離合點畫,至宋謝石輩始以是術專門。

然亦往往有奇驗。

乾隆甲戌,余殿試後,尚未傳臚,在董文恪公家,偶遇一浙士能測字。

余書一墨字,浙士曰:龍頭竟不屬君矣。

裡字拆之,為二甲;下作四點,其二甲第四乎?然必入翰林,四點庶字腳、士吉字頭,是庶吉士矣。

後果然。

又戊子秋,余以漏言獲遣,獄頗急。

日以一軍官伴守,一董姓軍官雲能拆字,余書董字使拆,董曰:公遠戍矣,是千里萬里也。

余又書名字,董曰:下為口字,上為外字偏旁,是口外矣;日在西為夕,其西域乎?問將來得歸否,曰:字形類君,亦類召,必賜環也。

問在何年,曰:口為四字之外圍,而中缺兩筆,其不足四年乎?今年戊子,至四年為辛卯,夕字卯之偏旁,亦相合也。

果從軍烏魯木齊,以辛卯六月還京,蓋精神所動,鬼神通之;氣機所萌,形象兆之。

與揲蓍灼龜,事同一理,似神異而非神異也。

醫者一胡一 宮山,不知何許人,或曰:本姓金,實吳三桂之間諜,三桂敗,乃變易姓名,事無左證,莫之詳也。

余六七歲時及見之,年八十餘矣,輕捷如猿猱,擊技絕倫。

嘗舟行,夜遇盜,手無寸刃,惟倒持一煙筒,揮霍如風,七八人並刺中鼻孔,僕。

然最畏鬼,一生不敢獨睡。

說少年嘗遇一僵一屍一,揮拳擊之,如中木石,幾為所搏,幸躍上高樹之頂,一屍一繞樹踴距,至曉乃抱木不動。

有鈴馱群過,始敢下視。

白毛遍體,目赤如丹砂,指如曲鉤,齒露唇外如利刃,怖幾失魂。

又嘗宿山店,夜覺被中蠕蠕動,疑為蛇鼠,俄枝梧撐拄,漸長漸巨,突出並枕,乃一裸婦人,雙臂抱住,如巨緪束縛,接吻噓氣,血腥貫鼻,不覺暈絕。

次日得灌救乃蘇。

自是膽裂。

黃昏以後,遇風聲月影,即惴惴卻步雲。

南皮令居公鋐,在州縣幕二十年,練一習一 案牘,聘幣無虛歲。

擁資既厚,乃援例得官,以為駕輕車就熟路也。

比蒞任,乃憒憒如木雞,兩造爭辯,輒面赤語澀,不能出一字。

見上官進退應對,無不顛倒。

越歲余,遂以才力不及劾。

解組之日,夢蓬首垢面人長揖曰:君已罷官,吾從此別矣。

霍然驚醒,覺心境頓開。

貧無歸計,復理舊業,則精明果決,又判斷如流矣。

所見者其夙冤耶?抑亦昌黎所送之窮鬼耶。

裘文達公言官詹事時,遇值日,五鼓,赴圓明園,中途見路旁高柳下,燈火圍繞,似有他故,至則一護軍縊於樹,眾解而救之,良久得蘇。

自言過此暫憩,見路旁小室中有燈火,一少一婦 坐圓窗中招我,逾窗入,甫一俯首,項已被掛矣。

蓋縊鬼變形求代也。

此事所在多有,此鬼乃能幻屋宇,設繩索,為可異耳。

又先農壇西北,文昌閣之南--文昌閣俗曰高廟,匯有積水,亦往往有溺鬼誘人。

余十三四歲時,見一人無故入水,已沒半身,眾譟而挽之,始強回。

癡坐良久,漸有醒意,問何所苦而自沉?曰:實無所苦,但渴甚,見一茶肆,趨往求飲,猶記其門懸匾額,粉板青字,曰對瀛館也。

命名頗有文義,誰題之,誰書之乎?此鬼更奇矣。

山東劉君善謨,余丁卯同年也。

以其黠巧,皆戲呼曰劉鬼谷。

劉故詼諧,亦時以自稱。

於是鬼谷名大著,而其字若別號,人轉不知。

乾隆辛未,僦校尉營一小宅,田白巖偶過閒話,四顧慨然曰:此鳳眼張三舊居也,門庭如故,埋香黃土已二十餘年矣。

劉駭然曰:自卜此居,吾數夢艷婦來往堂廡間,其若人乎?白巖問其狀,良是。

劉沉思久之,撫幾曰:何物一婬一鬼,敢魅劉鬼谷,果現形,必痛抶之。

白巖曰:此婦在時,真鬼谷子,捭闔百變,為所顛倒者多矣。

假鬼谷子何足雲?京師大矣,何必定與鬼同住?力勸之別徙。

余亦嘗訪劉於此,憶斜對戈芥舟宅,約六七家。

今不得指其處矣。

史太常松濤言,初官戶部主事時,居安南營,與一孀婦鄰,一夕盜入孀婦家,穴壁已穿矣。

忽大呼曰:有鬼,狼狽越牆去,迄不知其所見為何。

豈神亦哀其煢獨,一陰一相之歟?又戈東長前輩一日飯罷,坐階下看菊,忽聞大呼曰:有賊,其聲喑嗚,如牛鳴盎中,舉家駭異,俄連呼不已。

諦聽,乃在廡下爐坑內,急邀邏者來啟視,則闇然一餓夫,昂首長跪。

自言前兩夕乘累闌入,伏匿此坑,冀夜深出竊,不虞二更微雨,夫人命移醃齏兩甕,置坑板上,遂不能出。

尚冀雨霽移下,乃兩日不移,饑不可忍,自思出而被執,罪不過杖,不出則終為餓鬼。

故反作聲自呼耳。

其事極奇,而實為情理所必至。

錄之亦足資一粲也。

河間府吏劉啟新,粗知文義,一日問人曰:梟鳥破獍是何物?或對曰:梟鳥食母,破獍食父,均不孝之物也。

劉拊掌曰:是矣。

吾患寒疾,昏懵中魂至冥司,見二官連幾坐,一吏持牘請曰:某處狐為其孫嚙殺,禽一獸 無知,難責以人理,今惟議抵,不科不孝之罪。

左一官曰:狐與他獸有別,已煉形成一人 者,宜斷以人律;未煉形成一人 者,自宜仍斷以獸例。

右一官曰:不然,禽一獸 他事與人殊,至親屬天性,則與人一理。

先王誅梟鳥破獍,不以禽一獸 而貸也。

宜科不孝,付地獄。

左一官首肯曰:公言是。

俄吏抱牘下,以掌摑吾,悸而蘇。

所言歷歷皆記,惟不解梟鳥破獍語,竊疑為不孝之鳥獸,今果然也。

案此事新奇,故一陰一府亦煩商酌。

知獄情萬變,難執一端。

據余所見,事出律例外者,一人外出,訛傳已死,其父母因鬻婦為人妾。

夫歸,迫於父母,弗能訟也。

潛至娶者家,伺隙一見,竟攜以逃,越歲緝獲,以為非奸,則已別嫁;以為奸,則本其故夫。

官無律可引。

又劫盜之中,別有一類,曰趕蛋,不為盜而為盜之盜。

每伺盜出外,或襲其巢,或要諸路,奪所劫之財。

一日互相格鬥,並執至官,以為非盜,則實強掠;以為盜,則所掠乃盜贓,官亦無律可引也。

又有奸而懷孕者,決罰後,官依律判生子還姦夫。

後生子,本夫恨而殺之。

姦夫控故殺其子。

雖有律可引,而終覺姦夫所訴,有理無情;本夫所為,有情無理,無以持其平也。

不知彼地下冥官遇此等事,又作何判斷耶。

豐宜門外風氏園古松,前輩多有題詠。

錢香樹先生尚見之,今已薪矣。

何華峰云:相傳松未枯時,每風靜月明,或聞絲竹。

一巨公偶游其地,偕賓友夜往觀之,二鼓後有琵琶聲,似出樹腹,似在樹梢,久之,小聲緩唱曰:人道冬夜寒,我道冬夜好,繡被暖如春,不愁天不曉。

巨公叱曰:何物老魅,敢對我作此一婬一詞。

戛然而止,俄登登復作,又唱曰:郎似桃李花,妾似松柏樹,桃李花易殘,松柏常如故。

巨公點首曰:此乃差近風雅。

餘音搖曳之際,微聞樹外悄語曰:此老殊易與。

但作此等語,言便生歡喜,撥剌一響,如有弦斷。

再聽之寂然矣。

佃戶卞晉寶,息耕隴畔,枕塊暫眠。

朦朧中聞人語曰:昨官中有何事?一人答曰:昨勘某人繼妻,予鐵杖百,雖是病容,尚眉目如畫,肌肉如凝脂,每受一杖,哀呼宛轉,如風引洞簫,使人心碎。

吾手顫不得下,幾反受鞭。

問者太息曰:惟其如是之妖媚,故蠱惑其夫,荼毒前妻兒女,造種種惡業也。

晉寶私念是何官府,乃用鐵杖,欲起問之。

欠伸拭目,乃荒煙蔓草,四顧闃然。

故城賈漢恆言,張二酉,張三辰兄弟也。

二酉先卒,三辰撫侄如己出,理田產,謀婚娶,皆殫竭心力。

侄病瘵,經營醫藥,殆廢寢食。

侄歿後,恆忽忽如有失。

人皆稱其友愛。

越數歲病革,昏瞀中自語曰:咄咄怪事。

頃到冥司,二兄訴我殺其子,斬其祀,豈不冤哉。

自是口中時喃喃,不甚可辨。

一日稍蘇曰:吾之過矣,兄對閻羅數我曰:此子非不可誨者,汝為叔父,去父一間耳,乃知養而不知教,縱所欲為。

恐拂其意,使恣情花柳,得惡疾以終,非爾殺之而誰乎?吾茫然無以應也。

吾悔晚矣,反手自椎而歿。

三辰所為,亦末俗之所難,坐以殺侄,春秋責備賢者耳。

然要不得謂二酉苛也。

平定王執信,余己卯所取士也。

乞余志其繼母墓,稱母生一弟,曰執蒲,庶出一弟曰執璧,平時飲食衣物,三子無所異。

遇有過,責罵捶楚,亦三子無所異也。

賢哉,數語盡之矣。

錢遵王讀書敏求紀載:趙清常歿,子孫鬻其遺書,武康山中,白晝鬼哭。

聚必有散,何所見之不達耶?明壽寧侯故第在興濟,斥賣略盡,惟廳事僅存。

後鬻其木於先祖。

拆卸之日,匠者亦聞柱中有泣聲,千古癡魂,殆同一轍。

余嘗與董曲一江一 言,大地山河,佛氏尚以為泡影,區區者復何足雲!我百年後,儻圖器書玩散落人間,使賞鑒家指點摩挲,曰:此紀曉嵐故物,是亦佳話,何所恨哉!曲一江一 曰:君作是言,名心尚在。

余則謂消閒遣日,不能不借此自娛。

至我已弗存,其他何有,任其飽蟲鼠,委泥沙耳。

故我書無印記,硯無銘識,正如好花朗月,勝水名山,偶與我逢,便為我有;迨雲煙過眼,不復問為誰家物矣!何必鐫號題名,為後人計哉!所見尤灑脫也。

職官奸僕婦,罪止奪俸。

以家庭匿近,幽曖難明,律法深微,防誣蔑反噬之漸也。

然橫干強逼,一陰一譴實嚴。

戴遂堂先生言:康熙末有世家子挾污僕婦,僕氣結成噎膈,時婦已孕,僕臨歿以手摩其腹曰:男耶女耶?能為我復仇耶?後生一女,稍長,極慧艷。

世家子又納為妾,生一子。

文園消渴,俄夭天年,女帷薄不修,竟公庭涉訟,大損家聲。

十許年中,婦縞袂扶棺,女青衫對簿,先生皆目見之,如相距數日耳。

豈非怨毒所鍾,生此尤物以報哉?遂堂先生又言:有調其僕婦者,婦不答,主人怒曰:敢再拒,捶汝死。

泣告其夫。

方沉醉,又怒曰:敢失志,且剚刃汝胸。

婦憤曰:從不從皆死,無寧先死矣。

竟自縊。

官來勘驗,一屍一無傷,語無證,又死於夫側,無所歸咎,弗能究也。

然自是所縊之室,雖天氣晴明,亦一陰一陰一如薄霧,夜輒有聲如裂帛,燈前月下,每見黑氣搖漾如人影,跡之則無。

如是十餘年,主人歿乃已。

未歿以前,晝夜使人環病榻,疑其有所見矣。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