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十 如是我聞四(3):後燈前月下,往往遙見其形,然呼之不應,問之不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十 如是我聞四(3)

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 如是我聞四(3)

海一陽一鞠前輩庭和言,一宦家婦臨卒,左手挽幼兒,右手挽幼一女,嗚咽而終,力擘之乃釋,目炯炯尚不瞑也。

後燈前月下,往往遙見其形,然呼之不應,問之不言,招之不來,即之不見,或數夕不出,或一夕數出,或望之在某人前,而某人反無睹,或此處方睹,而彼處又睹,大抵如泡影空花,電光石火,一轉瞬而即滅,一彈指而倏生。

雖不為害,而人人意中有一先亡夫人在,故後妻視其子女,不敢生分別心,婢媼僮僕,視其子女,亦不敢生凌侮心。

至男婚女嫁,乃漸不睹,然越數載,或一見。

故一家恆慄慄危懼,如在其旁,或疑為狐魅所托,亦是一說。

惟是狐魅擾人,而此不近人,且狐魅又何所取義,而辛苦十餘年,為時時作此幻影哉。

殆結戀之極,一精一靈不散,而為人子女者,知父母一之 心,歿而彌切如是也。

其亦可以愴然感乎?

庭和又言,有兄死而吞噬其孤侄者,迫脅侵蝕,殆無以自存。

一夕,夫婦方酣眠,忽夢兄倉皇呼曰:起起,火已至,醒而煙焰迷漫,無路可脫,僅破窗得出,喘息未定,室已崩摧,緩須臾則灰燼矣。

次日,急召其侄,盡還所奪,人怪其數朝之內,忽跖忽夷。

其人流涕自責,始知其故。

此鬼善全骨肉,勝於為厲多多矣。

高淳令梁公欽,官戶部額外主事時,與姚安公同在四川司,是時六部規制嚴,凡有故不能入署者,必遣人告掌印,掌印遣牒司務,司務每日匯呈堂,謂之出付,不能無故不至也。

一日,梁公不入署,而又不出付,眾疑焉,姚安公與福建李公根侯,寓皆相近,放衙後,同往視之。

則梁公昨夕睡後,忽聞砰訇撞觸聲,如怒馬騰踏,呼問無應者,悸而起視,乃二僕一御者,裸一體相搏,捶擊甚苦,然皆緘口無一言。

時四鄰已睡,寓中別無一人,無可如何,坐視其鬥,至鐘鳴乃並僕,迨曉而蘇,傷痕鱗疊,面目皆敗,問之都不自知,惟憶是晚同坐後門納涼,遙見破屋址上有數犬跳踉,戲以磚擲之,嗥而跳。

就寢後,遂有是變。

意犬本是狐,月下視之未審歟?梁公泰和人,與正一真一人為鄉里,將往陳訴。

姚安公曰:狐自遊戲,何預於人,無故擊之,曲不在彼,袒曲而攻直,於理不順。

李公亦曰:凡僕隸與人爭,宜先克己,理直尚不可縱,使有恃而妄行,況理曲乎?梁公乃止。

乾隆乙未會試前,一舉人過永光寺西街,見好女立門外,意頗悅之,托媒關說以三百金納為妾,因就寓其家,亦甚相得,迨出闈返捨,則破窗麈壁,闃無一人。

污穢堆積,似廢壞多年者。

訪問鄰家,曰:是宅久空,是家來住僅月餘,一夕自去,莫知所往矣。

或曰狐也,小說中蓋嘗有是事。

或曰是女為餌,竊貲遠遁,偽為狐也。

夫狐而偽人,斯亦黠矣;人而為狐,不更黠乎哉。

余居京師五六十年,見此類者不勝數,此其一耳。

汪御史泉香言,布商韓某,闐一狐女,日漸視羸,其侶求符菉劾禁,暫去仍來。

一夕,與韓共寢,忽披衣起坐曰:君有異念耶?何忽覺剛氣砭人,刺促不寧也。

韓曰:吾無他念,惟鄰人吳某,逼於償負,鬻其子為歌童,吾不忍其衣冠之後淪下賤,捐四十金欲贖之,故轉輾未眠耳。

狐女蹶然推枕曰:君作是念,即是善人,害善人者有大罰,吾自此逝矣。

以吻相接,噓氣良久,乃揮手而去,韓自是壯健如初。

戴遂堂先生曰:嘗見一巨公,四月八日,在佛寺禮懺放生,偶散步花下,遇一遊僧合掌曰:公至此何事,曰:作好事也,又問何為今日作好事,曰:佛誕日也。

又問佛誕日乃作好事,余三百五十九日,皆不當作好事乎?公今日放生,是眼前功德,不知歲歲庖廚之所殺,足當此數否乎?巨公猝不能對。

知客僧代叱曰:貴人護法,三寶增光,窮和尚何敢妄語。

游僧且行且笑曰:紫衣和尚不語,窮和尚不得不語也。

掉臂徑出,不知所往。

一老僧竊歎曰:此昵黎大不曉事,然在我法中,自是突聞獅子吼矣。

昔五台僧明玉嘗曰:心心念佛,則惡意不生,非日念數聲佛,為功德也;日日持齋,則殺業永除,非月除數日,即為功德也。

燔炙肥甘,晨昏厭飫,而月限某日某日不食肉,謂之善人。

然則苞苴公行,眣簋不飾,而月限某日某日不受錢,謂之廉吏乎?與此游僧之言若相印合。

李杏甫總憲則曰:此為彼教言之耳。

士大夫終身茹素,勢必不行,得數日持月齋,則此數日可減殺,得數人持月齋,則此數人可減殺。

不愈於全不持乎?是亦見智見仁,各明一義,第不知明玉倘在,尚有所辯難否耳。

恆王府長史東鄂洛--據八旗氏族譜嘗為董鄂,然自書為東鄂。

案牘冊籍,亦書為東鄂。

公羊傳所謂名從主人也。

謫居瑪納斯,烏魯木齊之支屬也,一日詣烏魯木齊,因避暑夜行,息馬樹下,遇一人半跪。

問起居,雲是戍卒劉青。

與語良久,上馬欲行。

青曰:有瑣事乞公寄一語,印房官一奴一喜兒欠青錢三百,青今貧甚,宜見還也。

次日見喜兒,告以青語,喜兒駭汗如雨,面色如死灰,怪詰其故,始知青久病死,初死時,陳竹山閔其勤慎,以三百錢付喜兒市酒脯青錢奠之。

喜兒以青無親屬,遂盡乾沒,事無知者,不虞鬼之見索也。

竹山素不信因果,至是悚然曰:此事不誣,此語當非依托也。

吾以為人生作惡,特畏人知,人不及知之處,即可為所欲為也。

今乃知無鬼之論,竟不足恃。

然則負隱慝者,其可慮也夫。

昌吉平定後,以軍俘逆一黨一 子女,分賞諸將,烏魯木齊參將某,實司其事。

自取最麗者四人,教以歌舞,脂香粉澤,彩服明璫,儀態萬方,宛如嬌女,見者莫不傾倒。

後遷金塔寺副將,屆期啟行,諸童檢點衣裝,忽篋中繡履四雙,翩然躍出,滿堂翔舞,如蛺蝶群飛,以杖擊之,乃墮地,尚蠕蠕欲動,呦呦有聲,識者訝其不祥。

行至辟展,以鞭撻台員,為鎮守大臣所劾,論戍伊犁,竟卒於謫所。

至危至急之地,或忽出奇焉,無理無情之事,或別有故焉,破格而為之,不能膠柱而斷之也。

吾鄉一媼,無故率媼嫗數十人,突至鄰村一家,排闥強劫其女去。

以為尋釁,則素不往來;以為奪婚,則媼又無子。

鄉一黨一 駭異,莫解其由。

女家訟於官,官即出牒拘攝,媼已攜女先逃,不知蹤跡。

同行婢嫗亦四散逋亡,累眥多人。

輾轉推鞫,始有一人吐實曰:媼一子病瘵垂歿,媼撫之慟曰:汝死自命,惜哉不留一孫,使祖父竟為餓鬼也。

子呻吟曰:孫不可必得,然有望焉。

吾與某氏女私闐,孕八月矣。

但恐產必見殺耳。

子歿後,媼咄咄獨語十餘日,突有此舉,殆劫女以全其胎耳。

官憮然曰:然則是不必緝。

過二三月自返耳。

屆期果抱孫自首。

官無如之何,僅斷以不應重律,擬杖納贖而已。

此事如兔起鶻落,少縱即逝,此媼亦捷疾若神矣。

安靜涵言,其攜女宵遁時,以三車載婢嫗,與己分四路行,故莫測所在,又不遵官路,橫斜曲折,歧復有歧,故莫知所向,且曉行夜宿,不淹留一日,俟分娩乃稅宅,故莫跡所居停。

其心計尤周密也。

女歸為父母所棄,遂偕媼撫孤,竟不再嫁。

以其初涉溱洧,故旌典不及,今亦不著其氏族也。

李慶子言,嘗宿友人齋中,天欲曉,忽二鼠騰擲相逐,滿室如飆輪旋轉,彈丸迸躍,瓶彝癢洗,擊觸皆翻,砰鏗碎裂之一聲 ,使人心戒久之。

一鼠躍起數尺,復墮於地,再踴再僕,乃僵。

視之七竅皆流血,莫知其故,急呼其家僮收驗器物,見眪中所晾媚藥數十丸,嚙殘過半,乃悟鼠誤吞此藥,狂一婬一無度,牝不勝嬲而竄避,牡無所發洩,蘊熱內燔以斃也。

友人出視,且駭且笑,既而悚然曰:乃至是哉,吾知懼矣。

盡復所蓄藥於水,夫燥烈之藥,加以鍛煉,其力既猛,其毒亦深。

吾見敗事者多矣。

蓋退之硫黃,賢者不免。

慶子此友,殆數不應盡,故鑒於鼠而忽悟歟。

張鷟朝野僉載曰:唐青州刺吏劉仁軌,以海運失船過多,除名為民,遂遼東效力,遇病,臥平壤城下,褰幕看兵士攻城,有一兵直來前頭背坐,叱之不去,須臾,城頭放箭,正中心而死。

微此兵,仁軌幾為流矢所中。

大學士一溫一 公征烏什時為領隊大臣,方督兵攻城,渴甚歸帳飲,適一侍衛亦來求飲,因讓茵與坐,甫拈碗,賊突發巨炮,一鉛丸洞其胸死,使此人緩來頃刻,則必不免矣。

此公自為余言,與劉仁軌事絕相似。

後公征大金川,卒戰歿於木果木,知人之生死,各有其地,雖命當陣隕者,苟非其地,亦遇險而得全。

然畏縮求免者,不徒多一趨避乎哉。

人物異類,狐則在人物之間,幽明異路,狐則在幽明之間。

仙妖殊途,狐則在仙妖之間,故謂遇狐為怪可,謂遇狐為常亦可。

三代以上無可考,史記陳涉世家,稱篝火作狐鳴,曰:大楚興,陳勝王,必當是已有是怪,是以托之。

吳均西京雜記稱,廣川王發欒書塚,擊傷塚中狐,後夢見老翁報冤,是初化人形,見於漢代。

張鷟朝野僉載,稱唐初已來,百姓多事狐神,當時諺曰:無狐魅,不成村,是至唐代乃最多。

太平廣記載狐事十二卷,唐代居十之九,是可以證矣。

諸書記載不一,其源流始末,則劉師退先生所述為詳。

蓋舊滄州南一學究與狐友,師退因介學究與相見,軀幹短小,貌如五六十人,衣冠不古不時,乃類道士。

拜揖亦安詳謙謹。

寒一溫一 畢,問枉顧意。

師退曰:世與貴族相接者,傳聞異詞,其間頗有所未明,聞君豁達,不自諱,故請祛所惑。

狐笑曰:天生萬物,各命以名,狐名狐,正如人名人耳。

呼狐為狐,正如呼人為人耳,何諱之有?至我輩之中。

好眫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人不諱人之惡,狐何諱狐之惡乎?第言無隱。

師退問狐有別乎?曰:凡狐皆可以修道,而最靈者曰狴狐,此如農家讀書者少,儒家讀書者多也。

問膍狐生而皆靈乎?曰:此繫乎其種類,未成道者所生則為常狐,已成道者所生,則自能變化也。

問既成道矣,自必駐顏,而小說載狐亦有翁媼,何也?曰:所謂成道,成一人 道也。

其飲食男女,生老病死,亦與人同,若夫飛昇霞舉,又自一事,此如千百人中,有一二人求仕宦,其煉形服氣者,如積學以成名,其媚惑採補者,如捷徑以求售。

然遊仙島,登天曹者,必煉形服氣乃能。

其媚惑採補,傷害或多,往往干天律也。

問禁令賞罰,孰司之乎?曰:小賞罰統於長,其大賞罰則地界鬼神鑒察之。

苟無禁令,則往來無形,出入無跡,何事不可為乎?問媚惑採補,既非正道,何不列諸禁令,必俟傷人乃治乎?曰:此譬諸巧誘人財,使人喜助,王法無禁也,至奪人殺人,斯論抵耳。

列仙傳載酒家嫗,何嘗干冥誅乎?問聞狐為人生子,不聞人為狐生子,何也?微哂曰:此不足論。

蓋有所取,無所與耳。

問支機別贈,不憚牽牛妒乎?又哂曰:公太放言,殊未知其審。

凡女則如季姬鄶子之故事,可自擇配,婦則既有定偶,弗敢逾防。

若夫贈芍采蘭,偶然越禮,人情物理,大抵不殊,固可比例而知耳。

問或居人家,或居曠野,何也?曰:未成道者,未離乎獸,利於遠人,非山林弗便也。

已成道者,事事與人同,利於近人,非城市弗便也。

其道行高者,則城市山林皆可居,如大富大貴家,其力百物皆可致,住荒村僻壤與通都大邑。

一也。

師退與縱談其大旨,惟勸人學道,曰:吾曹辛苦一二百年,始化人身,公等現是人身,功成已抵大半,而悠悠忽忽,與草木同朽,殊可惜也。

師退腹笥三藏,引與談禪,則謝曰:佛家地位絕高,然或修持未到,一入輪迴,便迷卻本來面目,不如且求不死,為有把握。

吾亦屢逢善知識,不敢見異而遷也。

師退臨別曰:今日相逢,亦是天幸,君有一言贈我乎?躊躇良久曰:三代以下,恐不好名,此為下等人言。

自古聖賢,卻是心氣和平,無一毫做作,洛閩諸儒,撐眉一弩一目,便生出如許葛籐,先生其念之。

師退憮然自失。

蓋師退崖岸太峻,時或過當雲。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