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借得袁氏婿數楹,榜曰槐西老屋,公餘退食,輒憩息其間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

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

余再掌烏台,每有法司會讞事,故寓直西苑之日多。

借得袁氏婿數楹,榜曰槐西老屋,公餘退食,輒憩息其間。

距城數十里,自僚屬白事外,賓客殊稀,晝長多暇,晏坐而已。

舊有灤一陽一消夏錄、如是我聞二書,為書肆所刊刻,緣是友朋聚集,多以異聞相告,因置一冊於是地,遇輪直則憶而雜書之,非輪直之日則已。

其不能盡憶則亦已。

歲月盓尋,不覺又得四卷,孫樹馨錄為一帙,題曰槐西雜誌。

其體例則猶之前二書耳。

自今以往,或竟懶而輟筆歟?則以為揮塵之三錄可也,或老不能閒,又有所綴歟?則以為夷堅之丙志亦可也。

壬子六月,觀弈道人識。

隋書載蘭陵公主死殉後夫,登於列女傳之首,頗乖史法--祖君彥檄隋文稱,蘭陵公主逼幸告終,蓋欲甚煬帝之惡,當以史文為正。

滄州醫者張作霖言,其鄉有少一婦 ,夫死未週歲輒嫁,越兩歲,後夫又死,乃誓不再適,竟守志終身。

嘗問一鄰婦病,鄰婦忽嗔目作其前夫語曰:爾甘為某守,不為我守,何也?少一婦 毅然對曰:爾不以結髮視我,三年曾無一肝鬲語,我安得為爾守;彼不以再醮輕我,兩載之中,恩深義重,我安得不為彼守。

爾不自反,乃敢咎人耶?鬼竟語塞而退。

此與蘭陵公主事相類。

蓋亦豫讓眾人遇我,眾人報之;國士遇我,國士報之之意也。

然五倫之中,惟朋友以義合,不計較報施,厚道也。

即計較報施,猶直道也。

兄弟天屬,已不可言報施,況君臣父子夫婦,義屬三綱哉。

漁洋山人作豫讓橋,詩曰:國士橋邊水,千年恨不窮,如聞柱厲叔,死報莒傲公。

自謂可以敦薄,斯言允矣。

然柱厲叔以不見知而放逐,乃挺身死難,以愧人君不知其臣者--事見劉向說苑,是猶怨懟之意,特與君較是非,非為君捍社稷也。

其事可風,其言則未協乎義。

或記載者之失乎?

一江一 寧王金英,字菊莊,余壬午分校所取士也。

喜為詩,才力稍弱,然秀削不俗,頗近宋末四靈。

嘗畫藝菊小照,余戲仿其體格題之,有以菊為名字,隨花入畫圖,句菊莊大喜,則所尚可知矣。

撰有詩話數卷,尚未成書。

霜雕夏綠,其稿不知流落何所。

猶記其中一條云:一江一 寧一廢宅,壁上微有字跡,拂塵諦視,乃絕句五首,其一曰:新綠漸長殘紅稀,美人清淚沾羅衣,蝴蝶不管春歸否,只趁菜花黃處飛。

其二曰:六朝燕子年年來,朱雀橋圮花不開,未須惆悵問王謝,劉郎一去何曾回。

其三曰:荒池廢館芳草多,踏青年少時行歌,譙樓鼓動人去後,回風裊裊吹女蘿。

其四曰:土花漠漠圍頹垣,中有桃葉桃根魂,夜深踏遍階下月,可憐羅襪終無痕。

其五曰:清明處處啼黃鸝,春風不上枯柳枝,惟應夾溪雙石獸,記汝曾掛黃金絲。

字亦英偉,不著姓名,不知為人語鬼語。

余謂此福王破滅以後,前明故老之詞也。

董秋原言,昔為鉅野學官時,有門役典守節孝詞,即攜家居祠側。

一日秋祀,門役夜起灑掃,其妻猶寢,夢中見婦女數十輩,聯袂入祠,心知神降,亦不恐怖,忽見所識二貧媼亦在其中,再三審視,真不謬。

怪問其未邀旌表,何亦同來?一媼答曰:人世旌表,豈能遍及窮鄉蔀屋。

湮沒不彰者在在有之,鬼神愍其荼苦,雖祠不設位,亦招之來饗,或藏瑕匿垢,冒濫馨香,雖位設祠中,反不容入。

故我二人得至此也。

此事頗創聞。

然揆以神理,似當如是。

又獻縣禮房吏魏某,臨終喃喃自語曰:吾處閒曹,自謂未嘗作惡業,不虞貧婦請旌,索其常例,冥謫如是其重也。

二事足相發明。

信忠孝節義,感天地動鬼神矣。

族叔行止言,有農家婦與小姑並端麗,月夜納涼,共睡簷下,突見赤髮青面鬼,自牛欄後出,旋舞跳擲,若將搏噬。

時男子皆外出守場圃,姑嫂悸不敢語。

鬼一一攫搦強污之。

方躍上短牆,忽嗷然失聲,倒投於地,見其久不動,乃敢呼人。

鄰里趨視,則牆內一鬼,乃裡中惡少某,已昏僕不知人。

牆外一鬼屹然立,則社公祠中土偶也。

父老謂社公有靈,議至曉報賽。

一少年啞然曰:某甲恆五鼓出擔糞,吾戲抱神祠鬼卒置路側,便駭走,以博一笑,不虞遇此偽鬼,誤為真鬼驚踣也,社公何靈哉。

中一叟曰:某甲日日擔糞,爾何他日不戲之,而此日戲之也,戲之術亦多矣,爾何忽抱此土偶也,土偶何地不可置,爾何獨置此家牆外也,此其間神實憑之,爾自不知耳。

乃共醵金以祀,其惡少為父母舁去,困臥數日,竟不復甦。

山西太谷縣西南十五里白城村,有糊塗神祠。

土人奉事之甚嚴,雲稍不敬輒致風雹,然不知神何代人,亦不知其何以得此號。

後檢通志,乃知為狐突祠。

元中統三年敕建,本名利應狐突神廟,狐糊同音,北人讀入皆似平,故突轉為塗也,是又一杜十姨矣。

石中物像往往有之。

姜紹書韻石軒筆記言,見一石子,作太極圖,是猶紋理旋螺,偶分黑白也。

顏介子嘗見一英德硯山,上有白脈,作山高月小四字,炳然分明,其脈直透石背,尚依稀似字之反面,但模糊散漫,不具點畫波磔耳。

諦視非嵌非雕,亦非漬染,真天成也,不更異哉。

夫山與地俱有,石與山俱有,豈開闢以來,即預知有程邈隸書歟?即預知有東坡赤壁賦歟?即曰山孕此石,在宋以後,又誰使仿此字,誰使題此語歟?然則天工之巧,無所不有,一精一華蟠結,自成文章。

非常理所可測矣。

世傳河圖洛書,出於北宋,唐以前所未見也,河圖作黑白圈五十五,洛書作黑白圈四十五,考孔安國論語注,稱河圖即八卦。

(孔安國論語注今已不傳,此條乃何晏論語集解所引。

)是孔氏之門,本無此五十五點之圖矣,陳摶何自而得之?至洛書既謂之書,當有文字,乃亦四十五圈,與河圖相同,是宜稱洛圖,不得稱書,系詞又何以別之曰書乎?劉向劉歆班固,並稱洛書有文,孔穎達尚書正義並詳載其字數。

(洪範初一曰五行一章,疏曰五行志全載此一章,雲此六十五字皆洛書本文,計天言簡要,必無次第之數。

初一曰等二十七字,是禹加之也。

其敬用農用等一十八字,大劉及顧氏以為龜背先有,總三十八字,小劉以為敬用等皆禹所敘第,其龜文惟有二十字云云。

雖所說字數不同,而足見由漢至唐,洛書無黑白點之偽圖也,)觀此硯山,知石紋成字,鑿然不誣,未可執盧辨晚出之說。

(明堂九室法龜文,始見北齊盧辨大戴禮注。

朱子以鄭康成說,偶誤記也,)遂以太乙九宮真為神禹所受也。

(今術家所用洛書,乃太乙行九宮法,出於易緯乾鑿度,即漢書藝文志所謂太乙家,當明原不稱為洛書也。

表兄劉香畹言,昔官閩中,聞有少一婦 ,素幽靜。

歿葬山麓,每月明之夕,輒遙見其魂,反接縛樹上,漸近則無睹,莫喻其故也。

余曰:此有所示也,人莫喻其受譴之故,而必使人見其受譴,示人所不知,鬼神知之也。

陳太常楓崖言,一童子年十四五,每睡輒作呻吟聲,疑其病也。

問之,雲無有。

既而時作囈語,呼之不醒,其語頗了了。

諦聽皆媟狎之詞,其呻吟亦受一婬一聲也。

然問之終不言。

知為魅,牒於社公,夜夢社公曰:魅誠有之。

非吾力所能制也。

乃牒於城隍。

越一宿,城隍祠中泥塑控馬卒,無故首自隕。

始悟社公所謂力不能制也。

然一騶耳,未必城隍之所愛;即城隍之所愛,神正直而聰明,亦必不以所愛之故,曲法庇一騶。

牒一陳而伏冥誅,城隍之心事昭然矣。

彼社公者,乃揣摩顧畏,隱忍而不敢言,其視城隍何如也。

城隍之視此社公又何如也。

趙太守書三言,有夜遇狐女者,近前挑之,忽不見。

俄飛瓦擊落其帽。

次日睡起,見窗紙細書一詩曰:深院滿枝花,只應蝴蝶采,皂皂草下蟲,爾有蓬蒿在。

語殊輕薄,然風致楚楚,宜其不愛紈褲兒。

田白巖言,嘗與諸友扶乩,其仙自稱真山民,宋末隱君子也。

按山民有詩集,今著錄四庫全書中。

倡和方洽,外報某客某客來,乩忽不動。

他日復降,眾叩昨遽去之故,乩判曰:此二君者,其一世故太深,酬酢太熟,相見必有諛詞數百句,雲水散人拙於應對,不如避之為佳;其一心思太密,禮數太明,其與人語,恆字字推敲,責備無已,閒雲野鶴,豈能耐此苛求,故逋逃尤恐不速耳。

後先姚安公聞之,曰:此仙究狷介之士,器量未宏。

從兄懋園言,乾隆丙辰鄉試,坐秋字號中,續一人入號,號軍問姓名籍貫,拱手致賀曰:昨夢女子持杏花一枝插號捨上,告我曰:明日某縣某人至,為言杏花在此地,君名姓籍貫適符,豈非佳兆哉。

其人愕然失色,竟不解考具,稱疾而出。

鄉人有知其事者曰:此生有小婢名杏花,逼亂之而終棄之,竟流落不知所終,意其繼恨以歿矣。

從孫樹森言,晉人有以資產托其弟而行商於外者,客中納婦,生一子,越十餘年,婦病卒,乃攜子歸。

弟恐其索還資產也,誣其子抱養異姓,不得承父業,糾紛不決,竟鳴於官。

官故憒憒,不牒其商所問其贗,而依古法滴血試,幸血相合,乃笞逐其弟。

弟殊不信滴血事,自有一子,刺血驗之果不合,遂執以上訴。

謂縣令所斷不足據。

鄉人惡其貪媢,無人理。

僉曰:其婦夙與其私暱,子非其子,血宜不合。

眾口分明,具有征驗,卒證實奸狀,拘婦所歡鞫之,亦俯首引伏,弟愧不自容,竟出婦逐子,竄身逃去,資產反盡歸其兄,聞者快之。

按陳業滴血,見汝南先賢傳。

則自漢已有此說。

然余聞諸老吏曰:骨肉滴血必相合,論其常也;或冬月以器置冰雪上,凍使極冷,或夏月以鹽醋拭器,使有酸鹹之味,則所滴之血,入器即凝,雖至親亦不合,故滴血不足成信讞。

然此令不刺血,則商之弟不上訴,商之弟不上訴,則其婦之野合生子,亦無從而敗。

此殆若或使之,未可全咎此令之泥古矣。

都察院蟒,餘載於灤一陽一消夏錄中,嘗兩見其蟠跡,非烏有子虛也。

吏役畏之,無敢至庫深處者。

壬子二月,奉旨修院署,余啟庫檢視,乃一無所睹,知帝命所臨,百靈懾伏矣。

院長舒穆嚕公因言,內閣學士札公祖墓亦有巨蟒,恆遙見其出入曝鱗,墓前兩槐樹,相距數丈,首尾各掛於一樹,其身如彩虹橫亙也。

後葬母卜壙,適當其地,祭而祝之,果率其族類千百,蜿蜓去。

葬畢乃歸。

去時其行如風,然漸行漸縮,乃至長僅數尺,蓋能大能小,已具神龍之技矣。

乃悟都察院蟒,其圍如柱,而能出入窗欞中,隙才寸許,亦猶是也。

是月與汪蕉雪副憲同在山西馬觀察家,遇內務府一官言,西十庫貯硫黃處亦有二蟒,皆首矗一角,鱗甲作金色,將啟鑰,必先鳴鉦。

其最異者,每一啟鑰,必見硫黃堆戶內,磊磊如假山,足供取用,取盡復然。

意其不欲人入庫,人亦莫敢入也。

或曰即守庫之神,理或然歟?山海經載諸山之神,蛇身鳥首,種種異狀,不必定作人形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