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

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沉焉。

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

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

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一交一 河及友聲言,有農家子頗輕佻,路逢鄰村一婦,砣目睨視。

方微笑挑之,適有饁者同行,遂各散去。

閱日又遇諸途,婦騎一烏砨牛,似相顧盼。

農家子大喜隨之,時霖雨之後,野水縱橫,牛行沮洳中甚速,沾體濡足,顛躓--音致,噘也--者屢,比至其門,氣殆不屬。

及婦下牛,覺形忽不類,諦視之乃一老翁,恍惚驚疑,有如夢寐,翁訝其癡立,問到此何為,無可置詞,詭以迷路對。

踉蹌而歸。

次日門前老柳,削去木皮三尺餘,大書其上,曰私窺貞婦,罰行泥濘十里,乃知為魅所戲也。

鄰里怪問,不能自掩,為其父箠幾殆,自是愧悔,竟以改行。

此魅雖惡作劇,即謂之善知識可矣。

友聲又言,一人見狐睡樹下,以片瓦擲之,不中,瓦碎有聲,狐驚躍去。

歸甫入門,突見其婦縊樹上,大駭呼救,其婦狂奔而出,樹上縊者已不見。

但聞簷際大笑曰:亦還汝一驚。

此亦足為挑達者戒也。

同年陳半一江一 言,有道士善符菉,驅鬼縛魅,具有靈應,所至惟蔬食茗飲而已。

不受銖金寸帛也。

久而術漸不驗,十每失四五,後竟為群魅所遮,大見窘辱,狼狽遁走,盄於其師。

師至,登壇召將,執群魅鞫狀,乃知道士雖不取一物,而其徒往往索人財,及為行法,又竊其符錄,攝狐女媟狎。

狐女因竊污其法器,故神怒不降,而仇言之者得以逞也。

師拊髀歎曰:此非魅敗爾,爾徒之敗爾也,亦非爾徒之敗爾,爾不察爾徒,適以自敗也。

賴爾持戒清苦,得免幸矣。

於魅乎何尤!拂衣竟去。

夫天君泰然,百體從令,此儒者之常談也。

然奸黠之徒,豈能以主人廉介,遂輟貪謀哉。

半一江一 此言,蓋其官直隸時,與某令相遇於余家,微以相諷。

此令不悟,故清風兩袖,而卒被惡聲,其可惜也已。

裡有少年,無故自掘其妻墓,幾見棺矣。

時耕者滿野,見其且詈且掘,疑為顛癇,群起阻之。

詰其故,堅不肯吐,然為眾手所牽制,不能復掘,荷錘恨恨去,皆莫測其所以然也。

越日一牧者忽至墓下,發狂自撾曰:汝播弄是非,間人骨肉多矣,今乃誣及黃泉耶?吾得請於神,不汝貸也。

因縷陳始末,自嚙其舌死。

蓋少年恃其剛悍,顧盼自雄,視鄉一黨一 如無物,牧者砪焉,因為造謗曰:或謂某帷薄不修,吾固未信也,昨偶夜行過其妻墓,聞林中鳴鳴有聲,懼不敢前,伏草間竊視,月明之下,見七八黑影至墓前,與其妻雜坐調謔,媟聲艷語,一一分明,人言其殆不誣耶?有聞之者以告少年,少年為其所中,遽有是舉。

方竊幸得計,不虞鬼之有靈也。

小人狙詐,自及也宜哉。

然亦少年意氣憑陵,乃招是忌。

故曰:君子不欲多上人。

從孫樹寶,鹽山劉氏甥也,言其外祖有至戚,生七女皆已嫁,中一婿夜夢與僚婿六人,以紅繩連繫,疑為不祥。

會其婦翁歿,七婿皆赴吊,此人憶是噩夢,不敢與六人同一眠 食。

偶或相聚,亦稍坐即避出。

怪詰之,具述其故,皆疑其別有所皁,托是言也。

一夕,置酒邀共飲,而私鍵其外戶,使不得遁,突殯宮火發,竟七人俱燼。

乃悟此人無是夢則不避六人,不避六人則主人不鍵戶,不鍵戶則七人未必盡焚。

神特以一夢誘之,使無一得脫也。

此不知是何夙因,同為此家之婿,同時而死,又不知是何夙因,七女同生於此家,同時而寡,殆必非偶然矣。

周密庵言,其族有孀婦,撫一子十五六矣,偶見老父攜幼一女,饑寒困憊,踣不能行,言願與人為養媳,女故端麗,孀婦以千錢聘之,手書婚帖,留一宿而去。

女雖孱弱,而善操作,井臼皆能任,又工針黹,家藉以小康。

事姑先意承志,無所不至,飲食起居,皆經營周至,一夜 往往三四起,遇疾病,日侍榻旁,經旬月,目不一交一 睫,姑愛之乃過於子。

姑病卒,出數十金與其夫使治棺衾。

夫詰所自來,女低回良久,曰:實告君,我狐之避雷劫者也。

凡狐遇雷劫,惟德重祿重者,庇之可免,然猝不易逢,逢之又皆為鬼神所呵護,猝不能近。

此外惟早修善業,亦可以免,然善業不易修,修小善業亦不足度大劫,因化身為君婦,黽勉事姑,今藉姑之庇,得免天刑,故厚營葬禮以申報,君何疑焉?子故孱弱,聞之驚怖,竟不敢同一居 ,女乃泣涕別去。

後遇祭掃之期,其姑墓上必先有焚楮酹酒跡,疑亦女所為也。

是特巧於逭死,非真有愛於其姑。

然有為為之,猶邀神福,信孝為德之至矣。

聞有村女,年十三四為狐所媚,每夜同寢處笑語媟狎,宛如伉儷,然女不狂惑,亦不疾病,飲食起居如常人,女甚安之。

狐恆給錢米布帛,足一家之用,又為女制簪珥衣裳,及衾枕茵褥之類,所值逾數百金。

女父亦甚安之。

如是歲余,狐忽呼女父語曰:我將還山,汝女奩具亦略備,可急為覓一佳婿,吾不再來矣。

汝女猶完璧,無疑我始亂終棄也。

女故無母,倩鄰婦驗之,果然。

此余鄉近年事,婢媼輩言之鑿鑿,竟與乖癵還婢,其事略同。

狐之媚人,從未聞有如是者,其亦夙緣應了,夙債應償耶?

楊雨亭言,登萊間有木工,其子年十四五,甚姣麗,課之讀書,亦頗慧。

一日,自鄉塾獨歸,遇道士對之誦咒,即惘惘不自主,隨之俱行,至山坳一草庵,四無居人,道士引入室,復相對誦咒,心頓明瞭,然口噤不能聲,四肢緩砪不能舉。

又誦咒,衣皆自脫,道士掖伏榻上,撫摩偎倚,調以媟詞,方露體近之,忽蹶起卻坐,曰:修道二百餘年,乃為此狡童敗乎!沉思良久,復偃臥其側,週身玩視,慨然曰:如此佳兒,千載難遇,縱敗吾道,不過再煉氣二百年,亦何足惜。

奮身相逼,勢已萬萬無免理,間不容髮之際,又掉頭自語曰:二百年辛苦,亦大不易。

掣身下榻,立若木雞,俄繞屋旋行如轉磨,突抽壁上短劍,自刺其臂,血如湧泉,欹倚呻吟約一食頃,擲劍呼此子曰:爾幾敗,吾亦幾敗,今幸俱免矣。

更對之誦咒,此子覺如解束縛,急起披衣。

道士引出門外,指以歸路,口吐火焰,自焚草庵,轉瞬已失所在,不知其為妖為仙也。

余謂妖魅縱一婬一,斷無顧慮。

此殆谷飲嚴巖,多年胎息,偶差一念,魔障遂生。

幸道力原深,故忽迷忽悟,能勒馬懸崖耳。

老子稱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若已見已亂,則非大智慧不能猛省,非大神通不能痛割。

此道士於慾海橫流,勢不能遏,竟毅然一決,以楚毒斷絕愛根,可謂地獄劫中證天堂果矣。

其轉念可師,其前事可勿論也。

朱秋圃初入翰林時,租橫街一小宅,最後有破屋數楹,用貯雜物。

一日偶入檢視,見塵壁彷彿有字跡,拂拭諦觀,乃細楷書二絕句,其一曰:紅蕊幾枝斜,春深道韞家,枝枝都看遍,原少並頭花。

其二曰:向夕對銀缸,含情坐綺窗,未須憐寂寞,我與影成雙。

墨跡黯淡,殆已多年。

又有行書一段,剝落殘缺,玩其句格,似是一詞,惟末二句可辨,曰:天孫莫悵阻銀河,汝尚有牽牛相憶。

不知是誰家嬌女,寄感摽梅,然不畏人知,濡毫題壁,亦太放誕風一流 矣。

余曰:摽梅三章,非女子自賦耶?秋圃曰:舊說如是,於心終有所格格,憶先儒有一說,雲是女子父母所作。

案此宋戴岷隱之說,是或近之。

倪余疆聞之,曰:詳詞末二語,是殆思婦之作,遘脫砯之變者也,二公其皆失之乎?既而秋圃揭換壁紙,又得數詩,其一曰:門掩花空落,梁空燕不來,惟余雙小婢,鞋印在青苔。

其二曰:久已梳妝懶,香奩偶一開,自持明鏡看,原讓趙一陽一台。

又一首曰:咫尺樓窗夜見燈,雲山似阻幾千層,居家翻作無家客,隔院真成退院僧,鏡裡容華空若許,夢中晤對亦何曾,侍兒勸織回文錦,懶惰心情病未能。

則余疆之說信矣。

後為程文恭公誦之,公癱思良久,曰:吾知之,吾不言。

既而曰:語語負氣,不見答也亦宜。

李漱六言,有佃戶所居枕曠野,一夕聞兵仗格鬥聲,闔家驚砱,登牆視之,無所睹,而戰聲如故,至雞鳴乃息,知為鬼也,次日復然。

病其聒不已,共謀伏銃擊之,果應聲啾啾奔散。

既而屋上屋下,眾聲合噪曰:彼劫我為質,我亦劫彼為質,互控於社公,社公憒憒,勸以互抵息事,俱不肯伏,故在此決勝負,何預汝事,汝以銃擊我?今共至汝家,汝舉銃則我去,汝置銃則我又來,汝能夜夜自昏至曉,發銃不止耶?思其言中理,乃跪拜謝過,大具酒食紙錢送之去。

然戰聲亦自此息矣。

夫不能不為之事,不出任之,是失幾也;不能不除之害,不力爭之,是養癰也。

鬼不干人,人反干鬼,鬼有詞矣,非開門揖盜乎?孟子有言,鄉鄰有斗者,被髮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雖閉戶可也。

伊松林舍人言,有趙延洪者,性伉直,嫉惡至嚴,每面責人過,無所避忌。

偶見鄰婦與少年語,遽告其夫,夫偵之有跡,因伺其私會駢斬之,攜首鳴官,官已依律勿論矣。

越半載,趙忽發狂自撾,作鄰婦語與索命,竟嚙斷其舌死。

夫蕩婦碇閒,誠為有罪,然惟其親屬得執之,惟其夫得殺之,非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者也。

且所失者一身之名節,所玷者一家之門戶,亦非神奸巨砵,弱肉強食,虐焰橫煽,沉冤莫雪,使人人公憤者也。

律以隱惡揚善之義,即轉語他人,已傷盛德。

倘伯仁由我而死,尚不免罪有所歸,況直告其夫,是誠何意,豈非激以必殺哉。

遊魂為厲,固不為無詞,觀事經半載,始得取償,其必得請於神,乃奉行天罰矣。

然則以訐為直,固非忠厚之道,抑亦非養福之道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