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首題紀夢十首,而蠹蝕破爛,惟二首尚完整可讀。其一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

閱微草堂筆記

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

朱青雷言,曾見一長卷,字大如杯,怪偉極似張二水。

首題紀夢十首,而蠹蝕破爛,惟二首尚完整可讀。

其一曰:夢到蓬萊頂,瓊樓碧玉山,波浮天半壁,日湧海中間,遙望仙官立,翻輸野老閒,雲帆三十丈,高掛徑西還。

其二曰:鬱鬱長生樹,層層太古苔,空山未開鑿,元氣尚胚胎,靈境在何處,夢遊今幾回,最憐魚鳥意,相見不驚猜。

年月姓名皆已損失,不知誰作也。

嘗為李玉典書扇並附以跋,或曰:此青雷自作,珀之古人。

然青雷詩格,婉秀如秦少游小石調,與二詩筆意不近。

或又曰:詩字皆似張東海,東海集余昔曾見,不記有此二詩否,待更考之。

青雷跋謂,前詩後四句未經人道。

然昌黎詩:我能層曲自世間,安能從汝求神仙,即是此意,特襲取無痕耳。

回部有富室子,形狀臃腫,步履蹣跚,又不修邊幅,垢膩恆滿面,然好游狹斜,遇婦女必注視。

一日獨行,遇幼婦,堧員絕佳,時新雨泥濘,遽前調之,曰:路滑如是,嫂莫要扶持否。

幼婦正色曰:爾勿憒憒,我是狐女,平生惟拜月修形,從不作媚人採補事,爾自顧何物,乃敢作是言行,且禍爾。

遂掬沙屑灑其面,驚而卻步,忽墮溝中,努力踴出,幼婦已不知所往矣。

自是心恆惴惴,慮其為祟,亦竟無患。

數日後,友人邀飲,有新出小妓侑酒,諦視即前幼婦也,疑似惶惑,罔知所措。

強試問之曰:某日雨後,曾往東村乎?妓漫應曰:姊是日往東村視阿姨,吾未往也。

姊與吾貌相似,公當相見耶?語殊恍惚,竟莫決是怪是人,是一是二,乃托故逃席去。

去後,妓述其事曰:實憎其醜態,且懼行強暴,姑誑以偽詞,冀求解免,幸其自僕,遂匿於麥場積柴後,不虞其以為真也。

席中莫不絕倒。

一客曰:既入青一樓 ,焉能擇客,彼故能千金買笑者也,盍挈爾詣彼乎?遂偕之同往,具述妓翁姑,及夫名氏,其疑乃釋。

妓姊妹,即所謂大楊二楊者,當時名士多作楊柳枝詞,皆借寓其姓也。

妓復謝以小時固識君,昨喜見憐,故答以戲謔,何期反致唐突,深為歉仄,敢抱衾枕以自贖。

吐詞嫻雅,恣態橫生,遂大為所惑,留連數夕,召其夫至,計月給夜合之資,狎暱經年,竟殞於消渴。

先兄晴湖曰:狐而人,則畏之,畏死也;人而狐,則非惟不畏,且不畏死。

是尚為能充其類也乎?行且禍汝,彼固先言。

是子也,死於妓,仍謂之死於狐可也。

郭大椿郭雙桂郭三槐兄弟也,三槐屢侮其兄,且詣縣訟之。

歸憩一寺,見緇袍滿座,梵唄競作,主人雖吉服而容色慘沮,宣疏通誠之時,淚隨聲下,叩之,寺僧曰:某公之兄病危,為叩佛祈福也。

三槐癡立良久,忽發顛狂,頓足捶胸而呼曰:人家兄弟如是耶?如是一語,反覆不已。

掖至家,不寢不食,仍頓足捶胸,誦此一語,兩三日不止。

大椿雙桂故別住,聞信俱來,持其手哭曰:弟何至是。

三槐又癡立良久,突抱兩兄曰:兄故如是耶?長號數聲,一踴而絕。

鹹曰神殛之,非也,三槐愧而自咎,此聖賢所謂改過,釋氏所謂懺悔也,苟充是志,雖田荊姜被均所能為。

神方許之,安得殛之。

其一慟立殞,直由感動於中,天良激發,自覺不可立於世,故一瞑不視,戢影黃泉,豈神之褫其魄哉。

惜知過而不知補過,氣質用事,一往莫收,無學問以濟之,無明師益友以導之,無賢妻子以輔之,遂不能惡始美終,以圖晚蓋,是則其不幸焉耳。

昔田氏姊買一小婢,倡家女也,聞人誚鄰婦一婬一亂,瞿然驚曰:是不可為耶?吾以為當如是也。

後嫁為農家妻,終身貞潔。

然則三槐悖理,正坐不知,故子弟當先使知禮。

朝鮮使臣鄭思賢,以棋子兩奩贈予,皆天然圓潤,不似人工,雲黑者海灘碎石,年久為潮水沖擊而成,白者為小車渠殼,亦海水所磨瑩,皆非難得,惟檢尋其厚薄均,輪郭正,色澤勻者,日積月累,比較抽換,非一朝一夕之力耳。

置之書齋,頗為雅玩,後為范大司農取去。

司農歿後,家計蕭然,今不知在何所矣。

海中三島十洲,崑崙五城十二樓,詞賦家沿用之矣。

朝鮮,琉球,日本諸國,皆能讀華書,日本余見其五京地誌及山川全圖,疆界袤延數千里,無所謂仙山靈境也。

朝鮮,琉球之貢使,則余嘗數數與談,以是詢之,皆曰:東洋自日本以外,大小國土凡數十,大小島嶼不知幾千百,中朝人所必不能至者,每帆檣萬里,商舶往來,均不聞有是說。

惟琉球之落碞,似乎三千弱水,然落碞之舟,偶值潮平之歲,時或得還,亦不聞有白銀宮闕,可望而不可即也。

然則三島十洲,豈非純構虛詞乎?爾雅史記,皆稱河出崑崙,考河源有二,一出和闐,一出蔥嶺,或曰蔥嶺其正源,和闐之水入之,或曰和闐其正源,蔥嶺之水入之。

雙流既合,亦莫辨誰主誰賓。

然蔥嶺和闐,則皆在今版圖內,開屯列戌四十餘年,即深巖窮谷,亦通耕牧,不論兩山之水孰為正源,兩山之中必有一崑崙,確矣。

而所謂瑤池懸圃,珠樹芝田,概乎未見,亦概乎未聞。

然則五城十二樓,不又荒唐矣乎?不但此也,靈鷲山在今拔達克善,諸佛菩薩骨塔具存,題記梵書一一與經典相合,尚有石室六百餘間,即所謂大雷音寺。

回部遊牧者居之,我兵追剿波羅泥都、霍集占,曾至其地,所見不過如斯。

種種莊嚴,似亦藻繪之詞矣。

相傳回部祖國,以銅為城,近西之回部雲,銅城在其東萬里;近東之回部雲,銅城在其西萬里。

彼此遙拜,迄無人曾到其地,因是以推,恐南懷仁坤輿圖說所記五大人洲,珍奇靈怪,均此類焉耳。

周編修書昌則曰:有佛緣者,然後能見佛界,有仙骨者,然後能見仙境,未可以尋常耳目,斷其有無。

曾見一道士游崑崙歸,所言與舊記不殊也。

是則余不知之矣。

蔡季實殿撰有一僕,京師長隨也,狡黠善應對,季實頗喜之。

忽一日,二幼子並暴卒,其妻亦自縊於家,莫測其故。

姑斂之而已。

其家有老嫗私語人曰:是私有外遇,欲毒殺其夫,而後攜子以嫁,一陰一市砒制餅餌,待其夫歸,不虞二子竊食,竟並死,婦悔恨莫解,亦遂並死。

然嫗昏夜之中,窗外竊一聽 ,僅粗聞秘謀之語,未辨所遇者為誰,亦無從究詰矣。

其僕旋亦發病死,死後,其同儕竊議曰:主人惟信彼,彼乃百計欺主人,他事毋論,即如昨日四鼓詣圓明園侍班,彼故縱駕車騾逸,御者追之復不返,更漏已促,叩門借車必不及,急使雇倩,則曰:風雨將來,非五千錢人不往。

主人無計,竟委曲從之。

不太甚乎?奇禍或以是耶?季實聞之曰:是死晚矣,吾誤以為解事人也。

楊槐亭前輩言,其鄉有宦成歸里者,閉門頤養,不預外事,亦頗得林下之樂,惟以無嗣為憂,晚得一子,珍惜殊甚,患痘甚危,聞勞山有道士能前知,自往叩之。

道士囅然曰:賢郎尚有多少事未了,那能便死,果遇良醫而愈。

後其子冶遊驕縱,竟破其家,流離寄食,若敖之鬼遂餒。

鄉一黨一 論之曰:此翁無咎無譽,未應遽有此兒,惟蕭然寒士,作令不過十年,而官囊逾數萬,毋乃致富之道,有不可知者在乎?

槐亭又言,有學茅山法者,劾治鬼魅多有奇驗,有一家為狐所祟,請往驅除,整束法器,碠日將行,有素識老翁詣之曰:我夕與狐友,狐事急,乞我一言,狐非獲罪于先生,先生亦非有憾於狐也,不過得其贄幣,故為料理耳。

狐聞事定之後,彼許饋廿四金,今願十倍其數納于先生,先生能止不行乎?因出金置案上。

此人故貪,當即受之。

次日,謝遣請者曰:吾法能治凡狐耳,昨召將檢查,君家之祟乃天狐,非所能制也。

得金之後,竟殊自喜,因念狐既多金,可以術取。

遂考召四境之狐,脅以雷斧火獄,俾納賄焉。

征索既頻,狐不勝擾,乃共計盜其符印,遂為狐所憑附,顛狂號叫,自投於河。

群狐乃攝其金去,銖兩不存。

人以為如費長房,明崇儼也。

後其徒一陰一洩之,乃知其致敗之故。

夫操持符印,役使鬼神,以驅除妖厲,此其權與官吏侔矣。

受賂縱奸,已為不可,又多方以盈其硘壑,天道神明,豈逃鑒察。

微群狐殺之,雷霆之誅,當亦終不免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