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土人謂中有靈怪,犯之多致災禍,有疾病禱之亦或驗,莫敢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

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

人字汪場中有積柴--俗謂之垛,多年矣。

土人謂中有靈怪,犯之多致災禍,有疾病禱之亦或驗,莫敢擷一莖,拈一葉也。

雍正乙巳,歲大饑,光祿公捐粟六千石,煮粥以賑,一日,柴不給,欲用此柴而莫敢舉身,乃自往祝曰:汝既有神,必能達理,今數千人枵腹待斃,汝豈無惻隱心,我擬移汝守倉,而取此柴活饑者,諒汝不拒也。

祝訖,麾眾拽取,毫無變異。

柴盡,得一禿尾巨蛇,蟠伏不動,以巨畚舁入倉中,斯須不見、從此亦遂無靈,然迄今六七十年,無敢竊入盜粟者。

以有守倉之約故也,物至毒而不能不為理所屈,妖不勝德,此之謂矣。

從孫樹寶言,韓店史某,貧徹骨,父將歿,家惟存一青布袍,將以斂,其母曰:家久不舉火,持此易米尚可多活月餘,何為委之土中乎?史某不忍,卒以斂。

此事人多知之,會有失銀釧者,大索不得,史某忽得於糞壤中。

皆曰:此天償汝衣,旌汝孝也。

失釧者以錢六千贖之,恰符衣價。

此近日事。

或曰偶然也。

余曰:如以為偶,則王祥固不再得魚,孟宗固不再生筍也。

幽明之感應,恆以一事示其機耳,汝烏乎知之。

景州李晴嶙言,有劉生訓蒙於古寺,一夕,微月之下,聞窗外淅淅聲,自隙窺之,牆缺似有二人影,急呼有盜,忽隔牆語曰:我輩非盜,來有求於君者也。

駭問何求,曰:猥以夙業,墮餓鬼道中,已將百載,每聞僧廚炊煮,輒飢火如焚,窺君似有慈心,殘羹冷粥,賜一澆奠,可乎?問佛家經懺,足濟冥途,何不向寺僧求超拔?曰:鬼逢超拔,是亦前因,我輩過去生中,營營仕宦,勢盛則趨附,勢敗則掉臂如路人,當其得志,本未扶窮救厄,造有善因,今日勢敗,又安能遇是善緣乎?所幸貨賂豐盈,不甚愛惜,孤寒故舊,尚小有周旋,故或能時遇矜憐,得一沾餘瀝,不然,則如目連母鍵在大地獄中,食至口邊,皆化猛火,雖佛力亦無如何矣。

生惻然憫之,許如所請,鬼感激鳴咽去。

自是每以殘羹剩酒澆牆外,亦似有肸蠻,然不見形,亦不聞語。

越歲余,夜聞牆外呼曰:久叨嘉惠,今來別君。

生問何往,曰:我二人無計求脫,惟思作善以自拔,此林內野鳥至多,有彈射者,先驚之使高飛;有網罟者,先驅之使勿入,以是一念,感動神明,今已得付轉輪也。

生嘗舉以告人曰:沉一淪 之鬼,其力猶可以濟物,人奈何謝不能乎?

族兄中涵知旌德縣時,近城有虎暴,傷獵戶數人,不能捕,邑人請曰:非聘徽州唐打獵,不能除此患也--休寧戴東原曰: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於虎,其婦後生一子,祝之曰:爾不能殺虎,非我子也。

後世子孫,如不能殺虎,亦皆非我子孫也。

故唐氏世世能捕虎--乃遣吏持幣往,歸報唐氏選藝至一精一者二人,行且至,至則一老翁,鬚髮皓然,時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滿,半跪啟曰:聞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賜食未晚也。

遂命役導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爾尚畏耶?入谷將半,老翁顧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嘯聲,果自林中出,逕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縱八九寸,橫半之,奮臂屹立,虎撲至,側首讓之,虎自頂上躍過,已血流仆地。

視之,自頷下至尾閭,皆觸斧裂矣。

乃厚贈遣之。

老翁自言煉臂十年,煉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掃之不瞬,其臂使壯夫攀之,懸身下縋不能動,莊子曰:一習一 伏眾神。

巧者不過一習一 者之門,信夫。

嘗見史舍人嗣彪,暗中捉筆書條幅,與秉燭無異。

又聞靜海勵文恪公,剪方寸紙一百片,書一字其上,片片向日疊映,無一筆絲毫出入。

均一習一 而已矣,非別有謬巧也。

李慶子言,山東民家有狐,居其屋數世矣,不見其形,亦不聞其語,或夜有火燭盜賊,則擊扉撼窗,使主人知覺而已。

屋或漏損,則有銀錢鏗然墜几上,即為修葺,計所給恆浮所費十之二,若相酬者。

歲時必有小饋遺置窗外,或以食物答之,置其窗下,轉瞬即不見矣。

從不出嬲人,兒童或反嬲之,戲以瓦礫擲窗內,仍自窗還擲出。

或欲觀其擲出,投之不已,亦擲出不已,終不怒也。

一日,忽簷際語曰:君雖農家,而子孝弟友,婦姑娣姒皆婉順,恆為善神所護,故久住君家避雷劫,今大劫已過,敬謝主人,吾去矣。

自此遂絕,從來狐居人家,無如是之謹飭者。

其有得於老氏和光之旨歟?卒以謹飭自全,不遭劾治之禍,其所見加人一等矣。

從侄虞惇,從兄懋園之子也,壬子三月,隨余勘文淵閣書,同在海澱槐西老屋--余婿彭煦之別業,余葺治之,為輪對上直憩息之地--言懋園有朱漆籐枕,崔莊社會之所買,有年矣。

一年夏日,每枕之,輒嗡嗡有聲,以為作勞耳鳴也。

旬餘後,其聲漸厲,似飛蟲之振羽,又月餘,聲達於外,不待就枕始聞矣。

疑而剖視,則一細腰蜂,鼓翼出焉。

枕四圍無針芥隙,蜂何能遺種於內,如未漆時先遺種,何以越數歲乃生。

或曰化生也,然蜂生以蛹,不以化,即果化生,何以他處不化,而化於枕,他枕不化,而化於此枕?枕中不飲不食,何以兩月餘猶活?設不剖出,將不死乎?,此理殊不可曉也。

虞惇又言,掖縣林知州禹門,其受業師也,自言其祖年八十餘,已昏耄不識人,亦不能步履,然猶善飯,惟枯坐一室,苦鬱鬱不適,子孫恆以椅舁至門外延眺,以為消遣。

一日,命侍者入取物,獨坐以俟,侍者出,則並椅失之矣。

閤家悲泣惶駭,莫知所為,裹糧四出求之,亦無蹤跡。

會有友人自勞山來,途遇禹門,遙呼曰:若非覓若祖乎?今在山中某寺,無恙也。

急馳訪之,果然。

其地距掖數百里,僧不知其何以至,其祖但覺有二人舁之飛行,亦不知其為誰也。

此事極怪而非怪,殆山魈狐魅,播弄老人,以為遊戲耳。

戈孝廉廷模,字式之,芥舟前輩長子也,天姿朗徹,詩格書法,並有父風。

於父執中獨師事余,余期以遠到,乃年四十餘,始選一學官,後得心疾,忽發忽止,竟夭天年,余深悲之。

偶與從孫樹玨談及,樹玨因言其未歿以前,讀書至夜半,偶即景得句曰:秋入幽窗燈黯淡,屬對未就,忽其友某揭簾入,延與坐談,因告以此句,其友曰:何不對以魂歸故里月淒清。

式之愕然曰:君何作鬼語。

轉瞬不見。

乃悟其非人,蓋衰氣先見,鬼感衰氣應之也。

故式之不久亦下世,與靈怪集載曹唐一江一 陵佛寺詩,水底有天春漠漠一聯事頗相類。

曹慕堂宗丞言,有夜行遇鬼者,奮力與角,俄群鬼大集,或拋擲沙礫,或牽拽手足,左右支吾,大受捶擊,顛踣者數矣,而憤恚彌甚,猶死鬥不休,忽坡上有老僧持燈呼曰:檀越且止,此地鬼之窟宅也,檀越雖猛士,已陷重圍,客主異形,眾寡異勢,以一人氣血之勇,敵此輩無窮之變幻,雖賁育無幸勝也。

況不如賁育者乎?知難而退,乃為豪傑,何不暫忍一時,隨老僧權宿荒剎耶?此人頓悟,奮身脫出,隨其燈影而行,群鬼漸遠,老僧亦不知所往。

坐息至曉,始覓得路歸。

此僧不知是人是鬼,可謂善知識耳。

海澱人捕得一巨鳥,狀類蒼鵝,而長喙利吻,目睛突出,眈眈可畏,非即非鸛,非鴇非鸕茲,莫能名之,無敢買者。

金海住先生時寓直澄懷園,獨買而烹之。

味不甚佳,甫食一二臠,覺胸膈間冷如冰雪,堅如鐵石,沃以燒春,亦無暖氣。

委頓數日乃愈。

或曰張讀宣室志載,俗傳人死數日後當有禽自柩中出,曰殺,有鄭生者,嘗在隰川,與郡官獵於野,網得巨鳥色蒼,高五尺餘,解而視之,忽然不見,裡中人言,有人死且數日,卜者言此日殺當去,其家伺而視之,果有巨鳥蒼色自柩中出。

又原化記載,韋滂借宿人家,射落殺鬼,烹而食之,味極甘美,先生所食,或即殺鬼所化,故一陰一凝之氣如是歟?倪余疆時方同直,聞之笑曰:是又一終南進士矣。

自黃村至豐宜門,俗之謂之南西門,凡四十里,泉源水脈,絡帶鉤連,積雨後污潦沮洳,車馬頗為阻滯。

有李秀者,御空車自固安返,見少年約十五六,娟麗如好女,蹩躄泥塗,狀甚困憊,時日已將沒,見秀行過,有欲附載之色,而愧沮不言,秀故輕薄,挑與語,邀之同車,忸怩而上。

沿途市果餌食之,亦不甚辭。

漸相軟款,間以調謔,面癴微笑而已。

行數里後視其貌似稍蒼,尚不以為意,又行十餘里,暮色昏黃,覺眉目亦似漸改,將近南苑之西門,則廣顙高顴,癱癱有須矣。

自訝目眩,不敢致詰。

比至逆旅下車,乃鬚鬢皓白,成一老翁,與秀握手作別曰:蒙君見愛,懷感良深,惟暮齒衰顏,今夕不堪同榻,愧相負耳。

一笑而去,竟不知為何怪也。

秀表弟為余廚役,嘗聞秀自言之,且自悔少年無狀,致招狐鬼之侮雲。

文安王岳芳言,有楊生者,貌姣麗,自慮或遇強暴,乃一精一習一 技擊,十六七時,已可敵數十人,會詣通州應試,暫住京城,偶獨遊陶然亭,遇二回人,強邀入酒肆。

心知其意,姑與飲啖,且故索珍味食,二回人喜甚,因誘至空寺,左右挾坐,遽擁於懷。

生一手按一人,並踣於地,以足踏背,各解帶反接,抽刀擬頸曰:敢動者死。

褫其下衣並一婬一之,且數之曰:爾輩年近三十,豈足供狎暱,然爾輩污人多矣,吾為孱弱童子復仇也。

徐釋其縛,掉臂徑出。

後與岳芳同行,遇其一於途,顧之一笑,其人掩面鼠竄去,乃為岳芳具道之。

岳芳曰:戕命者使還命,攘財者使還財,律也。

此當相償者也。

惟一婬一人者有治罪之律,無還使受一婬一之律,此不當償者也。

子之所為,謂之快心則可,謂之合理則未也。

從孫樹欞言,南村戈孝廉仲坊,到遵祖莊--土語呼榛子莊,遵榛疊韻之訛,祖子雙聲之轉也,相近又有念祖橋,今亦訛為驗左。

會曹氏之葬,聞其鄰家雞產一卵,入夜有光,仲坊偕數客往觀,時已昏暮,燈下視之,無異常卵,撤去燈火,果吐光熒熒,周卵四圍,如盤盂,置諸室隅,立門外視之,則一室照耀如晝矣。

客或曰:是雞為蛟龍所感,故生卵有是變怪,恐久而破殼出,不利主人。

仲坊次日即歸,不知其究竟如何也。

案木華海賦曰:一陽一冰不冶,一陰一火潛然。

蓋一陽一氣伏積一陰一之內,則郁極而外騰。

嶺南異物誌稱,海中所生魚蜃,置一陰一處有光。

嶺表錄異亦稱,黃蠟魚頭夜有光如籠,燭其肉亦片片有光。

水之所生,與水同性故也。

必海水始有火,必海錯始有光者,積水之所聚,即積一陰一之所凝。

故百川不能郁一陽一氣,惟海能郁也。

至暑月腐草之為螢,以層一陰一積雨,一陽一氣蒸而化為蟲。

塞北之夜亮木,以冰谷雪巖,一陽一氣聚而附於木。

螢不久即死,夜亮木移植盆盎,越一兩歲亦不生明。

出潛離隱,氣得舒則漸散耳。

惟雞卵夜光則理不可曉。

蛟龍所感之說,亦未必然。

按段成式酉一陽一雜俎稱,嶺南毒菌夜有光,殺人至速,蓋瘴癘所鍾,以一溫一 熱發為一陽一焰,此卵或癘之氣,偶聚於雞,或雞多食毒蟲,久而蘊結,如毒菌有光之類,亦未可知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