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九 如是我聞三(1):又聞一人語曰:後垣半圮,偷兒闖入,將奈何?食人之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九 如是我聞三(1)

閱微草堂筆記

卷九 如是我聞三(1)

王征君載揚言,嘗宿友人蔬圃中,聞窗外人語曰:風雪寒甚,可暫避入空屋。

又聞一人語曰:後垣半圮,偷兒闖入,將奈何?食人之食,不可不事人之事。

意謂僮僕之守夜者。

天曉啟戶,地無人跡,惟二犬偃臥牆缺下,雪沒腹矣。

嘉祥曾映華曰:此載揚寓言,以愧僮僕之負心者也。

余謂犬之為物,不煩驅策,而警夜不失職,寧忍寒餓,而戀主不他往,天下為僮僕者,實萬萬不能及。

其足使人愧,正不在能語不能語耳。

從孫翰清言,南皮趙氏子,為狐所媚,附於其身,恆在襟袂間與人語。

偶懸鍾馗小像於壁,夜聞室中跳躑聲,謂驅之去矣,次日語如故。

詰以曾睹鍾馗否,曰:鍾馗甚可怖,幸其軀幹僅尺餘,其劍僅數寸,彼上床 則我下床 ,彼下床 則我上床 ,終不能擊及我耳。

然則畫像果有靈歟?畫像之靈,果軀幹皆如所畫歟?設畫為徑寸之像,亦執針鋒之劍,蠕蠕然而斬邪歟?是真不可解矣。

乾隆戊午夏,獻縣修城役夫數百拆故堞。

破磚擲城下;城下役夫數百,運以荊筐。

炊熟,則鳴柝聚食。

方聚食間,役夫辛五告人曰:頃運磚時,忽聞耳畔大聲,曰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汝知之乎?回顧無所睹,殊可怪也。

俄而眾手合作,磚落如雹,一磚適中辛五,腦裂死,驚呼擾攘,竟不得擊者主名,官司莫能詰斷。

令役夫之長出錢十千,棺斂而已。

乃知辛五夙生負擊者命,役夫長夙生負辛五錢。

因果牽纏,終相填補,微鬼神先告,幾何不以為偶然耶。

諸桐嶼言,其鄉舊家有書樓,恆鐍鑰,每啟視,必見凝塵之上有女子足跡,微削僅二寸有餘,知為鬼魅,然數十年寂無形聲,不知何怪也。

裡人劉生,性輕脫,妄冀有王軒之遇,祈於主人,獨宿樓上,具茗果酒餚,焚香切祝,明燭就寢,屏息以伺,亦無所見聞。

惟漸覺一陰一森之氣,砭入肌骨,目能視,耳能聽,口不能言,四肢不能動。

久而寒沁肺腑,如臥層冰積雪,苦不可忍,至天曉乃能出語,猶若凍僵,至是無敢復下榻者。

此怪形蹤,可雲隱秀。

即其料理劉生,不動聲色,亦有雅人深致也矣。

顧非熊再生事,見段成式西一陽一雜俎,又見孫光憲北夢瑣言。

其父顧況集中,亦載是詩,當非誣造。

近沈雲椒少宰撰其母陸太夫人志,稱太夫人于歸,甫匝歲,贈公即卒。

遺腹生子,恆週三歲亦殤。

太夫人哭之慟,曰:吾之為未亡人也,以有汝在,今已矣,吾不忍吾家之宗祀自此而絕也。

於其斂,以朱志其臂,祝曰:天不絕吾家,若再生以此為驗,時雍正己酉十二月也。

是月族人有比鄰而居者,生一子,臂朱灼然,太夫人遂撫之,以為後即少宰也。

余官禮部尚書時,與少宰同事,少宰為余口述尤詳。

蓋釋氏書中,誕妄者原有,其徒張皇罪福,誘人施捨,詐偽者尤多。

惟輪迴之說,則鑿然有證,司命者每因一人一事,偶示端倪,彰人道之教。

少宰此事,即借轉生之驗,以昭苦節之感者也。

儒者甚言無鬼,又烏乎知之。

伶人方俊官,幼以色藝擅場,為士大夫所賞,老而販鬻古器,時來往京師,嘗覽鏡自歎曰:方俊官乃作此狀,誰信曾舞衫歌扇,傾倒一時耶?倪余疆感舊詩曰:落拓江湖鬢有絲,紅牙按曲記當時,莊生蝴蝶歸何處,惆悵殘花剩一枝。

即為俊官作也。

俊官自言本儒家子,年十三四時,在鄉塾讀書,忽夢為笙歌花燭,擁入閨闥,自顧則繡裙錦帔,珠翠滿頭,俯視雙足,亦纖纖作弓彎樣,儼然一新婦矣。

驚疑錯愕,莫知所為,然為眾手挾持,不能自主,竟被扶入幃中,與男子並肩坐,且駭且愧,悸汗而寤。

後為狂且所誘,竟失一身 歌舞之場,乃悟事皆前定也。

余疆曰:衛洗馬問樂令夢,樂雲是想,汝殆積有是想,乃有是夢;既有是想,是夢乃有是墮落,果自因生,因由心造,安可委諸夙命耶?余謂此輩沉一淪 賤穢,當亦前身業報,受在今生,未可謂全無冥數,余疆所言,特正本清源之論耳。

後蘇杏村聞之曰:曉嵐以三生論因果,惕以未來;余疆以一念論因果,戒以現在。

雖各明一義,吾終以余疆之論,可使人不放其心。

族祖黃圖公言,嘗訪友至北峰,夏夜散步村外,不覺稍遠,聞秫田中有呻吟聲,尋聲往視,乃一童子裸一體臥,詢其所苦,言薄暮過此,遇垂髫婦女,招與語,悅其韶秀,就與調謔,女言父母皆外出,邀到家小坐,引至秫葉深處,有屋三楹,闃無一人,女闔其戶,出瓜果共食,笑言既洽,弛衣登榻,比擁之就枕,則女忽變形為男子,狀貌猙獰,橫施暴虐。

怖不敢拒,竟受其污,蹂一躪 毒楚,至於暈絕。

久而漸蘇,則身臥荒煙蔓草間,並室廬失所在矣。

蓋魅悅此童之色,幻女形以誘之也。

見利而趨,反為利餌,其自及也宜矣。

先師趙橫山先生,少年讀書於西湖,以寺樓幽靜,設榻其上,夜聞室中淅淅聲,似有人行,叱問是鬼是狐,何故擾我,徐聞囁嚅而對曰:我亦鬼亦狐。

又問鬼則鬼,狐則狐耳,何亦鬼亦狐也?良久復對曰:我本數百歲狐,內丹已成,不幸為同類所扼殺,盜我丹去,幽魂沉滯,今為狐之鬼。

問何不訴諸地下,曰:凡丹由吐納導引而成者,如血氣附形,融合為一,不自外來,人勿能盜也;其由採補而成者,如劫奪之財,本非己物,故人可殺而吸取之,吾媚人取一精一,所傷害多矣,殺人者死,死當其罪,雖訴神,神不理也。

故寧鬱鬱居此耳。

問汝居此樓作何究竟,曰:本匿影韜聲,修太一陰一鏈形之法,以公一陽一光薰鑠,一陰一魄不寧,故出而乞哀,求幽明各適。

言訖,惟聞搏顙聲,問之不復再答。

先生次日即移出。

嘗舉以告門人曰:取非所有者,終不能有,且適以自一殺也,可畏哉。

從兄萬周言,一交一 河有農家婦,每歸寧輒騎一騾往。

騾甚健而馴,不待人控引,即知路。

或其夫無暇,即自騎以行,未嘗有失。

一日歸稍晚,天一陰一月黑,不辨東西,騾忽橫逸,載婦徑入秫田中,密葉深叢,迷不得返。

半夜,乃抵一破寺,惟二丐者棲廡下,進退無計,不得已留與共宿。

次日丐者送之還,其夫愧焉,將鬻騾於屠肆。

夜夢人語曰:此騾前世盜汝錢,汝捕之急,逃而免,汝囑捕役系其婦,羈留一夜 。

今為騾者盜錢報,載汝婦入破寺者,系婦報也,汝何必反結來世冤耶?惕然而寤,痛自懺悔,騾是夕忽自斃。

一奴一子任玉病革時,守視者夜聞窗外牛吼聲,玉駭然而歿。

次日共話其異,其婦泣曰:是少年嘗盜殺數牛,人不知也。

余某者老於幕府,司刑名四十餘年,後臥病瀕危,燈月下恍惚似有鬼為厲者,余某慨然曰:吾存心忠厚,誓不敢妄殺一人,此鬼一胡一 為乎來耶?夜夢數人浴血泣曰:君知刻酷之積怨,不知忠厚亦能積怨也。

夫煢煢孱弱,慘被人戕,就死之時,楚毒萬狀,孤魂飲泣,銜恨九泉,惟望強暴就誅,一申積憤,而君但見生者之可憫,不見死者之可悲,刀筆舞文,曲相開脫,遂使凶殘漏網,白骨沉冤。

君試設身處地,如君無罪無辜,受人屠割,魂魄有知,旁觀讞是獄者,改重傷為輕,改多傷為少,改理曲為理直,改有心為無心,使君切齒之仇,從容脫械,仍縱橫於人世,君感乎,怨乎?不是之思,而詡詡以縱惡為一陰一功,被枉死者,不仇君而仇誰乎?余某惶怖而寤,以所夢備告其子,回手自撾曰:吾所見左矣,吾所見左矣。

就枕未安而歿。

滄洲劉太史果實,襟懷夷曠,有晉人風,與飴山老人、蓮洋山人皆善友,而意趨各殊。

晚歲家居,以授徒自給,然必孤貧之士,乃容執贄,修脯皆無幾,盽`瓢屢空,晏如也。

嘗買米斗余,貯罌中,月餘不盡,意甚怪之。

忽聞簷間語曰:僕是天狐,慕公雅操,日日私益之耳,勿訝也。

劉詰曰:君意誠善,然君必不能耕,此粟何來,吾不能飲盜泉也,後勿復爾。

狐歎息而去。

亡侄汝備,字理含,嘗夢人對之誦詩,醒而記其一聯曰:草草鶯花春似夢,沉沉風雨夜如年。

以告余。

余訝其非佳讖,果以戊辰閏七月夭逝,後其妻武強張氏,撫弟之子為嗣,苦節終身,凡三十餘年,未嘗一夕解衣睡。

至今婢媼能言之。

乃悟二語為孀閨獨宿之兆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